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72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docx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0613

目录

1概述1

1.1项目概况1

1.1.1水文及地质1

1.1.2工程现状2

1.1.3存在的主要问题5

1.2设计目标5

1.3设计原则5

1.4设计构思6

2污染源控制7

2.1概述7

2.2点源污染控制7

2.3面源污染控制8

2.3.1削减地表径流量9

2.3.2削减污染物含量11

3生态植被重建15

3.1湿地植物种植及水生植被的恢复15

3.2湖岸至湖滨植物群落的重建16

4滨水景观设计18

4.1特色植物景观设计18

4.2生态驳岸设计20

4.3园路、亲水平台和步道的设计21

5效益分析23

5.1社会效益23

5.2生态环境效益23

5.3经济效益23

6工程后期维护和试运行方案24

1概述

1.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单位:

武汉市黄陂区环境保护局

工程地点:

“F天下”盘龙大桥引桥至沁园小区楼盘边界之间的湖岸线范围

工程规模:

1500m湖滨岸线改良工程及水生植被重建工程

工期要求:

175天。

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资金已落实。

承包方式:

工程总承包,即设计、施工、调试。

工程范围:

湖滨岸线改良工程与水生植被重建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

1.1.1水文及地质

后湖所在黄陂区属于中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极端高温可达40℃以上;七月最热,多年平均25.6℃;一月最冷,多年平均2.3℃。

无霜期250天左右。

年日照1980~2350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1mm,雨日百天左右,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758.3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5%。

后湖地区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边缘,总体是北高南低,绝大部分是低洼湖区,局部有残丘突起,区内水系发育良好,水量丰富,湖泊星罗棋布。

后湖地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主要地层:

元古界云母片岩;白垩纪粉砂岩;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人工填土;本项目实际地质情况待详细勘探。

1.1.2工程现状

后湖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南部湖区,距武汉市中心城区以北8公里,西北与天河国际机场相连,西南紧靠武汉市盘龙经济开发区,东南属滠口镇。

后湖为黄陂区内的主要湖泊,东西长约3Km,北高南低,湖底平均高程17.5m(吴淞高程),最高水位24.6m,最低水位18.6m,平均水深2.2m,现有水面29064亩,后湖建站以后最高水位22.02m。

后湖规划控制水位为20.5m,起排水位为20.0m。

据黄陂区2008年环境状况报告显示,黄陂后湖实际水环境质量符合Ⅳ类标准。

其中,石油类超标3.6倍,总氮超标0.21—0.89倍,总磷超标1.2—6.24倍,后湖水污染呈加重趋势,水质已呈中营养化状态,超出该水域的水质自净能力。

环后湖的主要污染源是盘龙经济开发区和横店街道办事处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雨水等活动的面源污染。

图1-1卫星图

本次工程范围为如图1-1所示的1500m湖滨岸线,按照现状和周围建设情况,全范围内岸线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盘龙大桥沿线为自然土坡,长约340m,离公路宽平均为25m,沿途有一处雨水口,雨水管直接排入湖中;

图1-2盘龙大桥沿岸

第二段为“F天下东湖”排污口处的鱼塘与大湖间岸线部分,长约420m,路宽2m左右,此段靠大湖一侧岸线铺设了30cm×60cm的水泥板,以防止湖水对道路的侵蚀,目前水泥板大部分已经松动破坏;

图1-3鱼塘与大湖间沿岸

第三段是现有的渔家平房与沁园小区之间段,此处是块空地,杂草丛生,无明显水沟,沿岸水泥板也松动被湖水撞击破坏。

图1-4空地沿岸

第四段为沁园小区沿岸,现状为沿线铺有植草砖,砖体紧挨水泥马路,长约460m。

护坡外为2m宽的栈桥,是提供给附近居民游乐赏湖的亲水平台。

图1-5沁园小区沿岸

据我们现状调查发现,后湖浅水区有大量水草菹草,可以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抑制水藻生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部分湖湾中已有小面积的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

1.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污水直接入湖。

目前后湖周边区域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是直接入湖,同时,合流制管网雨天的溢流也会使混合污水直接入湖,污染水体。

面源污染是目前湖泊污染的主要因素。

(2)湖泊内源污染严重。

由于多年污染物沉积,湖泊底泥成为湖泊污染的来源之一,这也是制约湖泊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经营性渔业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后湖仍在进行经营性渔业养殖,饵料投入、高密度养殖,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同时也使湖泊治理成果难以保持。

(4)湖泊水质差,达不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污染污的积淀,湖泊水质处于Ⅳ类,不能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5)生态景观差,后湖周边地区生态景观及绿化差,附近居民近水或亲水条件差,距规划的“后湖居住游乐休闲带”还有很大差距。

1.2设计目标

(1)恢复工程区域的水生态环境,做到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安全;

(2)工程区域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污水不直接入湖,建成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走廊;

1.3设计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确保本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可靠、工艺合理、效果明显;

(3)从项目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保项目方案实施性强、维护管理方便;

(4)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确保示范工程按时完工;

(5)充分展示示范工程的生态性、安全性、美观性、可游性、经济性,并有效的改善周围水质;

将“治污、生态、景观”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使其生态重建、岸线改良与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资源,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

并利用生态的思想作为指导,保证滨水景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提供游憩容量,最终达到后湖示范工程段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系统。

1.4设计构思

为了实现本工程的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安全的实施目标,对于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首先应对其进行外源污染及内源污染的控制,再对其进行水体生态修复,与此同时对周边湖滨带进行整治。

设计构思如下图1-5所示:

图1-6设计构思

2污染源控制

2.1概述

后湖为黄陂区内的主要湖泊,由于公路建设等原因,致使后湖成为3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别隶属于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横店街道办事处、滠口街道办事处。

其中,盘龙经济开发区自来水厂每年从后湖取水500万立方米供应当地居民4万人。

目前,后湖周边有一定规模工业企业100多家,涉及的行业有水泥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服装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防水材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线电缆制造业等,周边企业向外排放的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均是通过盘龙开发区的市政管网进入后湖水体。

根据黄陂区2008年环境状况报告显示,黄陂后湖实际水环境质量符合Ⅳ类标准。

其中石油类超标3.6倍,总氮超标0.21—0.89倍,总磷超标1.2—6.24倍,后湖水污染呈加重趋势,水质已呈中营养化状态。

对于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政治,首先应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再对其进行水体生态植被的修复。

污染源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2.2点源污染控制

在本次湖滨岸线1500m范围内有养殖场的1家,主要是从事鱼苗的培育。

房地产开发的楼盘2处,分别为“F天下”东部楼盘和“沁园小区”。

两个楼盘共计三处排污口直接排入后湖,是设计范围内造成后湖污染的主要原因。

两个小区已经列入黄陂区市政管网规划范围内,生活污水将排入规划中的盘龙城污水处理厂,基本将本工程范围内的点源污染进行了控制。

2.3面源污染控制

本工程范围内的面源污染主要为初期雨水污染,武汉市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300mm左右,后湖汇水区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物也是影响湖水水质的重要原因,不解决好雨水净化的问题,治理后湖水质将成一纸空谈。

湖滨岸线第一段(盘龙大桥处)约340米长的距离沿路已修建了雨水管网,有一根雨水管通过雨水口直接排入后湖。

此段的污染源为道路初期雨水。

第二段(鱼塘与后湖处)约为420米长的距离,目前有一条沙土路,宽约3米,道路北侧为后湖,南侧为鱼塘,鱼塘与后湖水未联通,基本不会对后湖产生污染。

此段的汇水面积为420米长的沙土路。

下雨时,雨水冲刷路面沙石,污染物等散排入湖,对湖水产生污染。

第三段约为320米长,沿湖岸线是较空旷的绿地,杂草丛生,只有行人踩踏出来的一条小道,空地周围基本上没有污染源,初期雨水经过草地的吸纳净化后入湖。

第四段(沁园小区)约460米长,小区内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目前是直接入湖,待盘龙城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直接截走,初期雨水不会对后湖造成污染。

面源污染的削减策略包括体积负荷,浓度负荷2个方面的削减;削减体积负荷就是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总量,削减浓度负荷就是减少径流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2.3.1削减地表径流量

2.3.1.1渗透性铺设

建筑区域不断增加的铺设面积均对水质和公共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硬化面积的增加,大量的雨水在封闭性区域表面汇集,比如停车场、车道、人行道和街道,结果引起很多环境问题,比如侵蚀,洪涝灾害,含水层水位降低,河流、湖泊和海岸受到污染,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考虑到以上不利因素,越来越多的建筑区域开始采用渗透性混凝土或其他渗透性材料,代替传统的不透水混凝土或沥青。

渗透性材料能够将雨水进行空间渗滤,并渗过下层土壤补充地下水。

一些研究表明,渗透性混凝土路面和停车场相当于蓄水设施两倍的雨水处理能力,从而能够降低或省去传统的雨水管理设施,比如生物滞留、调节池和排水管网。

渗透性铺设主要问题是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堵塞,因此需要恰当的铺设方法和设计知识。

除了上述设施外,还有植被过滤、渗透槽、雨水桶等其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应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本地地理环境特征和建筑及场地设计条件的雨水设施。

图2-1透水铺设示意

2.3.1.2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

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是指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

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示意如图2-2所示。

图2-2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示意

经过植草沟滞留、植物过滤和渗透作用,可以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小径流流量,从而起到调蓄峰流量的作用。

一方面可滞留暴雨水,滞后散发,另一方面可使更多的径流渗入地下,直接补充地下水。

此外,雨水径流中的多数悬浮颗粒污染物和部分溶解态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

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在雨水控制措施中可应用在源头、污染物传输途径和就地处理系统,应用区域包括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

植被浅沟和低势绿地作为雨水管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管理设施联合运行,在完成输送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的收集及净化处理的要求。

2.3.1.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同时通过将雨水暂时滞留而后慢慢渗入土壤来减小径流量。

其结构示意如图2-3所示。

图2-3雨水花园示意

近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被广泛地用于雨水控制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也可作为一种生态型的雨水间接利用设施。

雨水花园在滞留、净化雨水的同时还能够美化环境,而且其造价相对较低,易于实施,所以该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对于绿色建筑来说,是一项非常适用的分散式生态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如新西兰奥克兰北岸市雨水花园处理道路径流的工程实例,不仅很好地保护了附近的溪流,还营造出良好的景观和环境。

盘龙大桥引桥东侧的岸线面积较广阔,可结合景观设计,修建低势绿地,将现有雨水口设于绿地中,通过雨水口将地表径流导入绿地,不仅能使初期雨水不直接入湖,更能接受周边不透水面积的径流,有效地消纳和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等。

沿湖滨岸线伸展的人行道,可采用透水性强的材料铺砌,护坡种植植物和草地,可有效阻截地表径流直接入湖,渗入土壤的雨水通过植物根系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污染源进行降解。

2.3.2削减污染物含量

3.2.1清除地表积累物

通过对道路的清扫减少垃圾、灰尘集聚,来减少污染物。

本工程范围的雨水汇水面积主要为沿湖滨岸线的人行道,污染物也主要为汽车扬尘及游客娱乐休闲产生的垃圾。

在对外开放日常维护中,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能够减少污染物含量,避免地表径流将污染物冲刷入湖产生污染。

3.2.2初期雨水的拦截

对积聚在不透水地表上的污染物,下雨初期会被径流冲走,可通过修建渗透沟、植被浅沟、生态雨水口等措施来增加下渗,阻滞和吸附不透水地表所产生的污染物。

初期雨水冲刷道路后的地表径流中所含的污染物较多,水质相对较差,雨水可通过人行道旁的水沟收集,沟槽尺寸按半小时雨量设计,沟槽沿着湖滨步道修建,最终雨水进入低势绿地进行净化处理。

后期雨水水质相对较好,漫出沟槽渗入边坡绿化植被中,利用植物的根系对雨水净化,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降水经过绿地净化后,径流中的有机质很快得到分解,经植物和土壤层层净化的雨水一方面渗入地下,涵养地下水源,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液态的水以气态的方式转移到近地面的大气,促进了水体循环,也增加了空气湿度,创造了宜人的小气候。

图2-4雨水拦截示意图

(一)

图2-5雨水拦截示意图

(二)

本工程湖滨岸线中,约400米是盘龙大桥引桥东侧的岸线,目前此段有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管直接排入后湖水体,未避免初期雨水直接入湖,可将此雨水口改建为生态雨水口。

生态雨水口设于道路周边的绿地内,该绿地为下凹式,硬化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生态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硬化面高程,便于使道路、建筑物等硬化面上的雨水径流流入地,低于地面的绿地除了吸纳自身面积上空的雨水之外,还能接受周边不透水面积和高绿化带的径流,可更有效的消纳和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等。

当径流量大于绿地下渗量时,通过设置于绿地内的雨水口排入雨水管网。

3生态植被重建

3.1湿地植物种植及水生植被的恢复

虽然前篇我们对流入后湖的污染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对于后湖这个浅水湖泊而言,重建生态湿地和水生植被仍然是水环境治理和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所以我们在滨湖沿线有条件的区域修复重建大面积的生态湿地,特别是排污口附近,现状湖湾已有湿地的区域我们进行了面积的扩大和品种的丰富。

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温度适中的浅水湖中水体的营养浓度,显著提高富营养水体的水质,对有毒的有机污染也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而大型沉水植物因为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

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进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铵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

因此我们将用大面积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被的措施,来合理有效的净化水质和恢复生态系统。

目前已知对水污染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的湿生水生植物有茭白、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慈菇、菱、水鳖、杏菜、菹草、金鱼藻、苦草等等。

由前期我们现状调查可知,后湖现状湖水中已大量存在自然生长的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沉水植物菹草,所以根据后湖习性,以及经济性的设计原则,我们选择恢复以芦苇、菖蒲为主体的挺水植物群落,配以香蒲、水葱等其他乡土挺水植物品种,和以菹草为主体沉水植物,配以苦草、金鱼藻等少量其他品种。

菹草系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可做鱼的饲料或绿肥。

秋季发芽,冬春生长,4至5月开花结果,初夏即衰退腐烂。

所以我们将在初夏菹草衰退腐烂的时期,对沿湖岸100米区域内的菹草进行收割处理以防止植物腐烂对湖水的二次污染,对打捞的植物残体进行处理,使之变为可利用的有机肥料用于本工程绿化种植使用,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维护了湖水的净化效果,符合经济性、生态性的原则。

湿地的植物配置主体为

挺水植物:

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等

浮叶植被:

菱、水鳖、杏菜等

沉水植物:

菹草、金鱼藻等

3.2湖岸至湖滨植物群落的重建

我们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品种进行湖岸到湖滨植物群落的重建,特别是适宜本地生长的水生植物的使用。

湖滨生态植物带包括4级,分别为湖岸、近岸湿地植被及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种植带。

根据黄陂区实际情况考虑,植物配置方案为

湖岸植物主要选取一些喜水的乡土植物,如樟树、重阳木、水杉、池杉、落羽杉、垂柳、旱柳、湿地松、合欢、枫杨等。

近岸湿地植被及挺水植物包括千屈菜、黄菖蒲、水葱、香蒲、慈姑、菖蒲、美人蕉、花叶芦竹、芦苇、泽泻、燕子花等。

浮叶植物包括荷花、睡莲、莼菜、萍蓬草等,荇菜和菱等。

沉水植物主要选择菹草、苦草和金鱼藻等。

水深是湖泊水生植被分布的重要决定因子。

从岸边逐步向湖心进发,一般随着水深的逐步加深,水生植被也逐步由湿地与挺水植被过渡到浮叶植被,再过渡到沉水植被。

这种随着水深的增加水生植被分布的成带现象一直是水生植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竞争乃至演替均有重要关系。

参照湖泊的自然水位梯度,我们在景观水体的水深梯度设计中,可以以下面的水深梯度以及相应的优势水生植被类型为出发点:

建议水生植物梯度和面积比例及优势植被:

0~0.5m10%湿生+挺水植被2250m2

0.5~1.0m20%,挺水+浮叶植被4500m2

1.0~1.5m20%,浮叶+沉水植被4500m2

1.5~>2.0m50%,沉水植被11250m2

图3-1植物种植断面示意图

4滨水景观设计

4.1特色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善小气候、防尘降噪、防水土流失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做好绿化规划对于改善基地内的生态环境及美化景观至关重要。

绿化规划按不同地段、不同条件而采取相应的做法,在水体岸边增植乔木与原有植被相结合,以丰富水面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层次,同时注意树木的季节的变化,以调节景观空间的色彩变化,增加林下花灌木及地被植物,柔化驳岸,进一步形成基地环境中水生—湿生—沼生—地被—花灌木—乔木植被梯度,丰富植被类型。

落叶树、常绿树相互衬托,乔、灌木与地被合理搭配,并且保持植被的多样性,尽可能结合地形,忌简单化行列式栽植,突出园林景观的特点。

配置原则:

布局协调,不同景区应有明确的基调树种,突出重点树种,乔灌木、花卉、地被形成多层次结构,同时结合各地段地形特征形成特色、注重植物林冠线的变化及色彩、季相的变化,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近期、远期景观综合考虑。

(1)群落:

植物依陆生系统、水生系统、沼泽系统分别进行布置,不同条件地形采取相应的系统。

(2)群植:

成片种植,形成景观林。

除具游憩之用还具有防护作用与生态效应。

按地段形成疏林、密林、混交林,注重整体的效果。

(3)散植、孤植:

配合各景点配置数种色叶、香花及形态优美的树种,相互衬托,起到点景作用。

根据以上配置原则将整个工程分成四个景观特色段:

荷塘月色、翠堤春晓、雁桥秋影、后湖放掉。

荷塘月色区

该段为入口段,将是未来人流最大的一处场所,以荷花为主要景观元素,在区域内就原本低洼的地势设置观荷塘,建设园路靠近滨水湿地,湿地做成兼观赏性和教育性为一体景观节点,游人将在此驻足,即可观景又可近距离的了解人湿地净化的构成。

主要植物配置品种:

陆生植物乔木:

桂花、石楠、海棠、红叶李等,地被:

春鹃、金叶女贞、南天竺、双面红檵木等;水生植物:

荷花、王莲、再力花、黄菖蒲、密花千屈菜、竹叶眼子菜。

翠堤春晓区

此段滨湖地带坡陡地窄,以垂柳和碧桃为景观特色,在护坡上种植,营造桃红柳绿的景观效果。

另外由于此处坡陡,我们搭配种植多品种观赏性的湿生和挺水植物,如美人蕉、香蒲,黄花鸢尾等,打造一条水边花境,美化陡坡。

主要植物配置品种:

陆生植物乔木:

垂柳,点缀碧桃和樱花,地被:

春鹃、美人蕉、大吴风草、等;水生植物:

白花溪荪、蓝花溪荪、黄菖蒲、荷花、苦草。

雁桥秋影区

此处湖水较浅,湾内水缓浪静,利用现有港湾及土坡驳岸,种植水杉,打造湖边林缘线,丰富对岸及入口区游人的竖向视觉景观,形成水上森林。

此区域的水深和地理条件适合作为湿地布置,所以大面积种植湿生、挺水植被。

主要植物配置品种:

陆生植物乔木:

水杉,点缀红枫、石楠等,地被:

春鹃、南天竺、大吴风草、八角金盘、红花酢浆草等;水生植物:

梭鱼草、睡莲、小香蒲、水葱、茭白、竹叶眼子菜。

后湖放掉

该段临水栈道以建,现有栈道已深入到后湖,湖中现有土堆可修整为人工岛,上面种植金丝垂柳和水杉等植物。

在人工岛外围大量栽植水生植物群落,强化生态植被的重建,进一步加强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主要植物配置品种:

水生植物:

金丝垂柳、水杉、美人蕉、黄菖蒲、再历花和芦苇。

4.2生态驳岸设计

为加强后湖湖水的自净功能,保护岸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驳岸形式主要采取自然生态护岸的做法,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的驳岸形式对本工程的岸线进行改良(具体布置位置及样式相见附件图册)

荷塘月色区驳岸形式为:

生态缓坡此驳岸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总长度330米。

 

图4-1驳岸断面图

(一)

翠堤春晓区驳岸形式为混凝土驳岸此段沿岸原土堤,采用的是木桩加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护坡,现以完全塌落,该堤为后湖渔区运输通道。

为了有效地阻止湖水对堤岸土体的剥蚀,现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护坡。

挡土墙总高度2.5米,顶面枯水季标高超出水位0.7米,丰水季高出水位0.3米;总长度360米。

在挡土墙顶面至堤面种植植物,保护土堤,美化环境。

图4-2驳岸断面图

(二)

雁桥秋影区驳岸形式为石笼驳岸用于后湖南岸,能够抵御南侧水流对驳岸的冲刷。

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岸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总长度420米。

 

图4-3驳岸断面图(三)

4.3园路、亲水平台和步道的设计

园路铺装形式共有四种。

荷塘月色区和雁桥秋影区园路是1.5m宽的青石板路,基础为素土夯实,25cm厚的二灰石硝,面层是3cm厚的青石板,长约760m;翠堤春晓区园路是2m宽的透水砖路,基础为素土夯实,25cm厚的二灰石硝,6cm厚细沙垫层,面层是6cm厚的透水砖,长约370m;荷塘月色区主入口铺装面层是60cm×30cm青石板,基础为素土夯实,25cm厚的二灰石硝,20cm厚C20砼,面积是1750m2;荷塘月色区和翠堤春晓区2个次入口和翠堤春晓区渔家乐小场地铺装为碎拼青石板,基础为素土夯实,25cm厚的二灰石硝,面层是3cm厚的青石板,约850m2。

翠堤春晓区渔家码头形式为混凝土亲水平台,水中平台4m×2.5m。

5效益分析

5.1社会效益

后湖环境整示范工程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形象。

利用湿地水域面积22500m2种植挺水植物,可为湿地科学研究提供范例。

5.2生态环境效益

湿地的建设增加了区域水面面积,可改善区域生态景观、调节小气候;通过对该地区湿地资源的人工修复,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改善水环境质量,缓解环境压力,对整个后湖的生态恢复起到有利的促进。

5.3经济效益

后湖环境整示范工程与盘龙大道以及多个房地产项目相比邻,此处将形成周边居民重要的休憩场所,使区内的居住业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制约,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益处。

将对黄陂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6工程后期维护和试运行方案

(1)绿地植物的维护保养:

对乔木、灌木以及植被要进行定期浇水、修剪、清除杂草,出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如有死苗或缺苗的要及时补栽补齐。

(2)对水生植物要进行成活期的维护和经常性的保养,对死苗或被水浪冲打的死苗残体和休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