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62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实战演练第二部分专题与热点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

2015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实战演练第二部分专题与热点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4

[2014·四川乐山高三调研一]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的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总体来看,对本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背斜 谷地    B.向斜 谷地

C.背斜 山地D.向斜 山地

解析:

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是向上弯曲,可以判断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被侵蚀,所以地貌为谷地,所以A正确。

答案:

A

2.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

解析:

根据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规律;据图可知:

③岩层在岩石①、②、③的最下面,所以岩石③最早形成,①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②层覆盖,所以D正确。

答案:

D

3.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解析:

据图可知:

②上面有很厚的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所以C正确。

答案:

C

[2014·浙江温州一模]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河流凹岸易遭受侵蚀,导致房屋地基易被掏空,危及房屋安全。

①河段所处地带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处于凹岸的甲地水流侧蚀严重,河岸最易被掏空,不宜建房。

②河段处于河流下游段,地势较平坦,水流缓,凹岸处的丁地河水侧蚀作用远远不如①河段的甲处。

答案:

A

5.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

B.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C.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D.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解析:

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冬季不结冰,A项错误。

夏季河流水量大,搬运作用强,沉积物中会出现较大颗粒的沉积物。

冬季,水量小,搬运作用弱,沉积物颗粒较小。

B项正确。

②河段不能确定河流流向,C项错误。

①河段河水搬运作用比②河段强,沉积物颗粒比②河段大得多。

答案:

B

[2014·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二]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回答6~7题。

地点

A

B

C

海拔(米)

500

250

60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421

3

412

6.该区域可能属(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解析:

该区域中心B地海拔低于东西两侧,所以该区域地形为山谷。

根据沉积岩的埋藏深度和地面上点的海拔,计算可知A地所对应的地下沉积岩的海拔为79米,B地所对应的地下沉积岩的海拔为247米,C地所对应的地下沉积岩的海拔为188米,据此判断,该沉积岩层中心部位(B地附近)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

故该区域属于背斜谷。

答案:

B

7.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

解析:

从该地区的海拔数值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低山丘陵区,再结合这里的土壤为潮湿、黏稠的红壤可以判断,该区域可能位于江南丘陵。

答案:

D

读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解析:

沉积岩层形成的第一步首先是发生沉积作用,可排除C、D两项。

而后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挤压过程发生岩层断裂,形成断层。

此后,随着地壳抬升,发生侵蚀作用;随着地壳下沉,进一步出现沉积层的形成。

答案:

A

9.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解析:

①处为背斜,不利于储水,而利于储油;该处开凿隧道,两翼岩石支撑作用好,且利于排水,适宜开凿隧道。

②处为断层,是由于内力作用,岩层挤压断裂形成的。

④处为水平地层,不利于储油。

答案:

D

[2014·滨州高三模拟]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

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

D.④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解析:

①处有断层,地质基础不牢固,不适合修建水库;根据两侧岩层的关系分析,②地岩体相对上升,属断块山,成因与华山相同;③处地质构造属背斜不易储存地下水;④处是向斜成山,由于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故选B。

答案:

B

11.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

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解析:

仔细观察图中①、③两处河底堆积物的分布,有堆积物的一侧流速较缓,泥沙堆积。

该河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右岸以侵蚀为主,左岸以堆积为主。

由此判断,①处东岸有堆积,东岸为左岸,河流应向南流,③处西岸有堆积,河流应向北流,因为③处地势比①处高,只能是③流到①,也就是说③是上游,往北流,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流经①往南流。

故选C。

答案:

C

[2014·甘肃白银高三模拟]在鄱阳湖北部的滨湖地带分布着一些主要由松散沙粒组成的岗丘,当地人称之为“沙山”。

读图,完成12~13题。

12.形成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

A.内蒙古高原B.湘江上游

C.黄土高原D.湖滩

解析:

冬季时,长江水位较低,湖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吹扬起来,再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逐渐形成沙山。

答案:

D

13.下表为图中甲处水文站1956~2009年径流量与输沙量统计。

读表可判断(  )

年代

1956~

1959

1960~

1969

1970~

1979

1980~

1989

1990~

1999

2000~

2009

径流量

(108m3/a)

575.3

616.8

709.4

658.1

773.0

670.0

输沙量

(108t/a)

0.43

1.16

1.10

1.07

0.61

0.22

A.近些年来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输沙量减少

B.20世纪90年代,该湖流域降水量减少

C.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

D.河流径流量降低,导致输沙量减少

解析:

20世纪90年代甲水文站径流量明显增加,可判断该湖所处流域降水量增加;输沙量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人类活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工程等。

输沙量减少是由于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与径流量的变化并不成正比。

答案:

A

[2014·长沙测试]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4~15题。

14.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可能为玄武岩

B.③处岩层形成时该地处于寒带地区

C.④可能为大理岩

D.台湾岛与图中岛屿成因相同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石是从地下延伸出来的,应属岩浆岩中的花岗岩,A错;③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不是寒带,B错;④嵌入到沉积岩中应属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C正确;图中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台湾为大陆岛,D错。

答案:

C

15.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⑤B.①⑤②③④

C.③⑤①②④D.①③⑤②④

解析:

①③均为沉积岩,形成越早,位置越靠下,所以③形成时间晚于①;从图中可以看出②为花岗岩,其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所以②形成晚于①;⑤为玄武岩,因其在①中也有分布,所以其形成晚于①;③为石灰岩,其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大理岩;④形成晚于②。

答案:

D

[2014·温州二模]读图一与图二,回答16~17题。

16.图一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二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图二中有多条断层,形成地堑构造。

图一中②处位于东非裂谷带,地壳运动与此相符。

答案:

B

17.图二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B.海岭

C.褶皱山D.裂谷

解析:

图二中岩层向两侧水平位移,形成裂谷。

答案:

D

[2014·湖北襄阳统测]在同一粒径沙组成的地面上,气流的含沙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后就会形成风沙流。

下图为风沙流中不同风速下,空气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据此回答18~19题。

18.据图可知(  )

A.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中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B.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大

C.在近地面约3厘米的高度,相对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

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增多

解析:

读图可知,在高度3cm以下,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小;在3cm以上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小;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减少;而在近地面约3厘米的高度,不同风速的含沙量相同,说明相对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

故选C。

答案:

C

19.下列属于风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①掩埋草场、绿洲和交通线 ②侵蚀土壤,摧毁建筑物

③形成沉降,增加土壤肥力 ④形成降水,减轻大气污染 ⑤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

风沙移动会掩埋草场、绿洲和交通线;风沙侵蚀会侵蚀土壤,摧毁建筑物;风沙沉积增加土壤肥力;风沙沉积到海洋中,会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而风沙悬浮在空中,会增加大气污染。

故选D。

答案:

D

[2014·陕西五校高三三模]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①处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B.向斜

C.背斜谷D.向斜谷

解析:

读图,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说明是背斜构造,从地貌看,顶部被侵蚀成谷地,所以是背斜谷,C正确。

答案:

C

21.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向斜——沉积——断裂

B.向斜——断裂——沉积

C.向斜——侵蚀——断裂

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

解析:

②处岩石与周围地区不同。

从地质构造看是向斜,岩层与周围不同是因为向斜构造处发生过断裂,并且岩层有错动,后来在断裂处有新的沉积作用发生,形成T3岩层。

后来地壳抬升,该地隆起,向斜槽部岩石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周围岩层被侵蚀,形成了向斜山,山顶岩石因年代与周围不同,被称为飞来峰。

D正确。

答案:

D

22.造成②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降水

C.地壳运动D.人类活动

解析:

读图,②处山峰是向斜山,山峰隆起后,山峰坡度大小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图中东坡较陡,西坡较缓,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A错;降水导致山坡受流水侵蚀,该地位于两广,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侵蚀作用强,所以坡度大,B对;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C错;人类活动可以改造部分环境,不能影响两坡坡度的差异,D错。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