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527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选择题

1.机会成本()

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

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

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

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

2·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定

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下移动,那么随着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则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保持不变

B·增加

C.下降

D.无法确定

4·在开放的条件下,贸易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A.相切

B.相交

C.不确定

D.不相切

二、辨析题

1.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了单个厂商的均衡。

√。

对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而这就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来决定的。

2.贸易条件为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

×。

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即一定量的出口商品所能够换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三、简答题

1.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2.发生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3·两部门模型下,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原因?

答案

1·答:

贸易条件说明一国一定量的出口能够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所以出口国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条件恶化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只能够换回较少的进口商品,此时,进口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2.答:

按照经济学的规范,小国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pricemaker),所以在与大国的贸易中,小国通常会接受大国国内的价格,所以,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

3.答∶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是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按照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存在,在两部门模性型下,要素投入比例不同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

原因在于要素投入比例不同意味着一种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使得另外一种产品度量的成本增加,即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所以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上升,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上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3、贸易三角:

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际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4、完全专业化:

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将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5、不完全专业化:

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6、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人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二、辨析题

1、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两国模型,不能应用于多国模型。

x。

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两国间的国际贸易,也能扩展到多国模型。

2、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为曲线时,两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完全专业化。

x。

只有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时,才有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即每种产品都完全由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来生产。

3、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认为价格差引起国际贸易,而价格差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的。

三、单项选择题

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电视机,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电视机,则()。

A.韩网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没有优势。

B.中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没有优势。

C.韩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在电视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韩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

D

3、能够促进中国和韩国进行贸易并能够使双方都受后的国际交换价格是()。

A.3单位棉布换1单位电视机

B.4单传棉布换2单位电视机

C.5单位棉布换2单位电视机

D.3单位棉布换2单位电视机

答案:

C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赫—俄定理(H一0定理):

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简称。

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

其主要内容是:

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

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随该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2、要素禀赋

3、要素密集度

4、贫困化增长

5、偏向出口的增长

6、罗伯津斯基线

7、里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一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在测算之前,他推断: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二、辨析题

1、H一0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X。

H一0定理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面来分析贸易基础的,但是H一0定理强调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异。

2、从罗伯津斯基定理可以推测要素积累必定会引起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X。

不一定,需要满足某些条件后,要素积累

才会造成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3、根据里昂惕夫悖论,工业化国家之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容易发生国际贸易。

X。

里昂惕夫悖论无法解释产业内贸易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

1、如果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进行国际贸易,那么将出现()趋势。

A.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上升

B.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下降

C.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上升

D.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下降

答案:

A

A.因为国际贸易造成的产品的流动间接地反映了要素的流动,在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国际贸易会间接地造成劳动力的流出和资本的输入,因此,随着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供给量的变化。

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自然会上升。

2、用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A.美国虽然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更高

B.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D.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

答案:

A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短期:

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

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3、劳动需求曲线

二、辨析题

1、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主要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划分标准。

√。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微观经济学中对长短期的划分标准。

2、如果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该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

因为劳动需求曲线的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上升就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从而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3、短期内,如果劳动是可流动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上升。

x。

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劳动力流入该部门,而资本的数量不变,所以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下降。

4、短期内,如果劳动是非特定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

x。

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劳动力流入该部门,而资本的数量不变,所以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

5、短期内,国际贸易会导致贸易国国民收入在部门间的重新分配。

√。

这就是短期内国际贸易带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6、短期内,国际贸易一定会造成劳动力实际报酬的上升。

x。

不一定,要根据劳动力的消费偏好,如果偏好出口商品,则实际收入会下降,如果偏好进口商品,则实际收入会上升。

1.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该满足()。

答案:

C

2·如果X、Y两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

A.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流向Y。

B.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流向x。

C.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答案:

C

3·下述哪个因素会导致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同时提高()。

A.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增加

B.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减少

C.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D.劳动供给量增加

答案:

D

4.如果一国进口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而劳动力是可流动要素,那么进口关税一定会提高以下哪个利益集团的实际收入()。

A.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B.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C.进口部门劳动力

D.出口部门劳动力

答案:

A

5·如果一国资本相对充裕,短期内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是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群体是()。

A.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B.进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C.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

D.进口部门劳动力

答案:

B

四、简答题

1.试述短期和长期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原因。

1·答: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区分的。

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

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化。

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五、论述题

1.比较特定要素模型和H一0模型在要素名义收入、实际收入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上有什么区别,以及造成区别的主要原因。

答:

H一0模型中两个部门分别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通过“斯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造成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名义价格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种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

而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造成

(1)该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

(2)名义工资上升而实际工资变化不能确定,取决于劳动力的消费偏好,如果偏好出口商品,则实际工资下降,如果偏好进口商品则实际工资上升。

二者不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H一0模型中由于两种要素均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会根据要素价格变化做出同方向的调整。

但是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由于资本是不可流动的特定要素,因此劳动力在部门间的流动必然会导致两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

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生命周期:

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的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经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即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2.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inter-lndustry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4.重叠需求: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B.Linder)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二、辨析题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2.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贸易通常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原因。

3.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1.x。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与各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密切相关,所以产品不会在一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2.√。

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问题。

3.√。

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与各国的要素禀赋相结合,呈现出动态的比较优势。

三、单项选择题

1·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答案: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属于产业间贸易,发达国家之间更多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2.按照产品周期理论()。

A·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度熟练的劳动力。

B.当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以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以后,创新国通常转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答案:

D

四、简答题

1·用林德重叠需求理论预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前景怎样?

这种预测符合现实吗?

为什么?

答:

林德理论认为两国存在重叠需求是实现贸易的条件,如果两国需求存在重叠的部分,则两国厂商在利润的驱使下会相互向对方国家出口。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因此重叠需求部分较小,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基础较弱。

但林德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前景的这种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悖于现实的,因为该理论主要适用于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

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3·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

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

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原因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则是从需求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6·试比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

产品周期理论注重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是一个动态理论;而要素禀赋理论假定两国间的技术是相同的,认为引起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两国在生产密集使用各自丰富的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问题的。

这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

由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同美国接近,两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需求有较大的重叠,部分欧洲和日本消费者对美国研发的新品汽车存在有效需求使得美国新品汽车的市场范围得以扩大,美国企业进行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反应曲线:

反映某一厂商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2·相互倾销(reciprocaldumping):

每个厂商都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他国,这种情形称为相互倾销。

3.剩余需求曲线:

某一厂商所面对的市场总需求减去其竞争对手的产量以后的剩余需求量。

4.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允许差异产品存在的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二、辨析题

1.倾销的实现要求两国需求的价格弹性存在差异性。

√。

两国需求的价格弹性之差是形成和实现倾销的基本原因。

2·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

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自身的内部的规模扩大而下降属于内在规模经济。

3.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也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

典型的就是“先行者优势”,某一国如果率先进入某一行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那么即使后来者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也无法进入市场。

行业的先行者通常能够依靠历史形成的行业规模优势继续保持成本优势以及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因为后来企业的初始成本通常会高于先行企业在市场的价格。

4.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以发生完全是由寡占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引起的。

√。

即寡占厂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性行为所导致。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A.好莱坞的电影业

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

C.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

D.美国的大型农场

答案:

D

2·下列哪种行业最可能不具有规模经济()。

A.手工艺品行业

B.飞机制造业

C.汽车制造业

D.半导体行业

答案:

A

1.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的?

答:

首先从需求方面考虑,可以利用重叠需求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

即两个收人水平相似的国家存在所谓的重叠需求,双方均可进口或出口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形成产业内贸易。

从市场结构方面看,可以利用新贸易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

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时候,也能形成产业内贸易。

五、论述题

1.试述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答:

(1)外部规模经济源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

即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以及技术外溢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越来越趋向于专门化。

因而单独一家企业很难生产和供应整个产品生产的全部设备,这类部门的发展,就有赖于整个机械生产部门的整体发展。

如果在一个国家中,该部门的所有生产环节和生产设备都能够进行生产,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这些生产设备,使用这些设备的产品生产就可以发展起来。

形成共同生产要素的市场也会导致经济效果。

共同拥有的生产要素市场或来源,有助于减少人员闲置、节约开支,形成部门规模经济。

同一个部门内的生产企业越多,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促进越是使利,从而越是有利于新技术的普及,或广泛使用。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同内部规模经济一样,会产生平均成本下降的效果。

然而外部规模经济不是通过企业规模,而是通过行业,或部门规模产生经济效果的。

以手表行业为例:

6.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

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

不同点是:

第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角度分析,而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分析;

第二,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并不强调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共同点是都脱离了比较优势理论框架,强调了比较优势之外的因素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格局。

9.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

(1)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

(2)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3)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说明;

(4)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5)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一、名词解释

1.从量关税

2.从价关税

3·有效关税率

4.生产扭曲

5.消费扭曲

6.进口配额

7,出口补贴

8.掠夺性倾销

9.持续性倾销

二、辨析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x。

因为小国征收进口关税会造成净福利的损失,所以消费者的福利损失一定会大于生产者收益和政府的关税收入。

2·大国情况下,征收关税,一定会带来净福利的增加。

x。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不确定,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比较。

3.倾销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带来福利改善。

x。

掠夺性倾销不能带来进口国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三、单项选择题

1.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

A.前者大干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不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