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494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8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吉林一中---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材料三从1871—1873年,中国年均出口11亿元,进口10。

6亿元,出超4000万元;到1881—1883年,中国年平均出口108亿元,进口126亿元,入超18亿元;到1891—1893年,中国年平均出口虽增至167亿元,但进口骤增至219亿元,入超达52亿元。

又如煤油,美国于1878年向中国输入1570万升,到1891—1893年,已增加到年平均输入17600多万升,从此中国开始了使用所谓“洋油”的时代。

其他如“洋漆”“洋钉”“洋火”等输入,到年平均输入17600多万升,从此洋货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的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财政的枯竭和群众生活的困难。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东方晨报》(上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

(2)19世纪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在19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的原因有何不同。

(3)材料一、材料四反映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都有巨额贸易顺差,都有不足,前者被认定“中国已经落伍了”,后者被认为“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试加以说明。

并分析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有何不同。

25、自古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2)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车上书。

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

材料二1937年国民党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分析两个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个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两个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条约的影响

时间事或条约影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

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

这种处理干脆利落。

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

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

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

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28、阅读下列图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产生方式选举世袭

任职任期制终身制

权限有实权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总统首相

(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

与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中对农田水利、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律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①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②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③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1854年北方成立了共和党,主张限制并最终消灭奴隶制。

1860年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的导火线,内战期间,林肯政府为了调动广大人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下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工业的利益”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愿望。

1832年英国通过了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

故D正确。

5、【答案】D?

【解析】元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的形成。

6、【答案】B

【解析】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材料体现王阳明强调人主观感受的思想。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材料思想类似。

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直接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进行。

9、【答案】C

【解析】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任官职,不注重人员的才能素质这种制度延续的时间较长,到隋帝时才将其废除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是指九品中正制;C是指嫡长子继承制;D是指察举制;B是指科举制,选官的范围扩大。

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道路,扩大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官吏的化素质。

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贤任能的平竞争性。

因此选B。

11、【答案】A

【解析】儒学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儒学主要强调等级制度,旨在培养奴性人格,因而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B

【解析】整个中国古代呈现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趋势,但是,个别朝代并不符合这个规律,元朝因为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使相权集中,造成权贵专权,是元朝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14、【答案】A

【解析】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认为明代君权的膨胀“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就是说君主专制是指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15、【答案】

(1)举措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实行察举、征召等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唐太宗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善严密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调整健全了府兵制。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促成了封建社会兴盛局面的形成。

(3)认识制度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

?

【解析】解答此题时关键要审清题中的限定语。

强调“革新”的制度举措,即在两位皇帝在位时所实行的措施。

16、【答案】B

【解析】材料引描述了如果发生事,家族成员则立即准备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2分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分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分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分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分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3分

【解析】

20、【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理想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理想天国;扶清灭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反帝反封建。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解析】第

(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即可回答是哪些重大事。

(2)问中的“政治理想”要从它们的革命任务去考虑。

第(3)问根据教材内容即可作答。

21、【答案】

(1)

朝代①秦朝②西汉③唐朝

判断依据④兼并六国完成统一⑤将西域纳入版图∕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⑥实行郡县制;郡县首领由朝廷直接任命;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等。

⑦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设置河西四郡等。

⑧设安西都护符和北庭都护府等。

(2)统一、多民族融合等特点。

【解析】

22、【答案】简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过雪、草地;1935年吴起镇会师;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

“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等。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红军长征的经过。

从其过程总结“长征精神”

考点本题以“红军长征”的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历史地图型题目答题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总结概括得出答案。

23、【答案】

(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4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相同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解析】

24、【答案】⑴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较少,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在欧洲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中国“有巨额贸易顺差”;白银在明朝以后成为主要货币,明清赋役征银;中国的白银与黄金的比价明显高于欧洲,向中国贩运白银有利可图;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大量的白银;欧洲的货币币材是黄金;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对中国的经济有时尚未完全形成。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⑵材料二反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是由于鸦片的走私,导致中国的对英贸易实为逆差,白银大量被掠夺;材料三中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取得了经济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对华的侵略战争取得开埠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

⑶材料一,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是靠当时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维持,与西方先进商品经济相比已经落后;材料四“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三对外贸易国家”,说明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优势在于“低成本优势积累”,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新技术领域无优势,因此不是强国。

不同前者反映中国正在落伍,后者反映的是中国正在崛起。

【解析】本题以中外贸易进出口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历史进程的掌握和理解。

第⑴问的关键是能否从中外经济发展状况、中外货币的币材不同进行对比,再从材料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回答;第⑵问在19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有相同先行,中国都处于入超地位,但原因却是不同的,前者是因为鸦片的走私,后者上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通过侵略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第⑶问,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都是贸易顺差,但表现不同,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更是相反。

25、【答案】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相关知识,命题有新意,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解读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6、【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

主张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抵御侵略。

(2)对策材料一进行变法,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二通过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

【解析】

27、【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解析】

28、【答案】

(1)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要结合图示看。

图1体现责任内阁制,图2体现三权分立及分权制衡。

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29、【答案】

(1)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财产纠纷增多。

二是随着帝国的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民与非民的矛盾上升,被征服者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

(2)作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法中蕴含的民人人平等、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解析】

30、【答案】

(1)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

(2)秦律内容繁复缜密,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3)实质它的颁布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作用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巩固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

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