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370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旅》精品教案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

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

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

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

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

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

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

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

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

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

(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

六、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

(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

“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

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索秘密。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

“我”从哪听说的宝葫芦的秘密?

2.奶奶为什么经常讲故事给“我”听?

3.体会童话故事语言的童趣。

三、学习第5~18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课文,思考:

“我”和奶奶的规矩是什么?

2.除了课本提出的要求,“我”还可能提出哪些要求让奶奶讲故事?

3.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1)出示句子,生讲述故事。

(2)重组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理清故事的层次。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中间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张三想:

“我要吃水蜜桃。

”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按照“来历——作用”的框架,生试着讲奶奶讲的宝葫芦的秘密。

不局限于已有的内容,可充分发挥想象力。

四、学习第19~21自然段

1.王葆听奶奶讲了那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有什么想法?

小组合作读第19~21自然段,在文段中找一找答案。

2.“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也期待可以得到一个宝葫芦,“我”希望宝葫芦怎样帮助“我”呢?

3.出示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中的截图(与宝葫芦的来历和作用相关联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四人一组创编故事。

(1)点拨: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葆也渐渐长大。

有一天……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想……果然……

(2)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

五、拓展阅读

1.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书中有详尽的介绍。

2.课件展示王葆得到宝葫芦后遇到的一系列麻烦,宝葫芦给王葆添了这么多麻烦,最终他会怎样做?

王葆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自己可从此得了一个经验教训。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

3.看到王葆的经历,你还希望有一个宝葫芦吗?

说说理由。

[教学板书]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自我介绍

听宝葫芦的故事

“我”想有一个宝葫芦不劳而获,带

来的不是幸

福,而是烦恼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质朴,想象奇妙,适合这一学段的学生阅读。

在课文的讲解中,我注重对故事的引导,通过简单的故事,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创编故事,体会不劳而获并不能成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激发他们阅读后续故事的兴趣。

不足之处:

学生不能完全发散思维,尽情地想象,对于“奇妙”的理解不够透彻。

2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板书:

的花园)

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

(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

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

“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

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

(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

美丽、凄凉)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

1.引导:

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

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

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

走进“美丽”的花园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1)引导:

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

(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

(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

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

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

”孩子们欢叫着。

(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凄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走进‘美丽’的花园”这一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凄凉’的花园”,那么它的凄凉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这篇童话又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花园中美丽、迷人的景象,可是,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严冬的?

(巨人)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感悟巨人的自私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巨人说的话和他的行动,了解巨人的性格。

2.分角色朗读,师相机指导。

3.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自私冷酷)

4.可是,后来巨人变了。

你们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齐读)

5.思考:

巨人有了哪些变化呢?

(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改变前,花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说说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有了哪些变化。

2.交流:

走进“凄凉”的花园。

(1)小鸟、桃树和花草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赏析句子:

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

(2)说说花园的寒冬景象是由哪些景物组成的。

赏析句子:

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绕着圈子用力跑。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的自私带来的恶果。

(三)醒悟后的巨人

1.默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2)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在树枝上。

(3)巨人对他们说:

“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

”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点拨:

“轻轻地”“悄悄地”说明巨人害怕吓到孩子们。

并且他亲手拆除了围墙。

2.赏析并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悔悟。

(四)明白道理

1.当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和巨人友好地玩耍。

看到此番景象,你懂得了什么?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联系生活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

说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三、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1.小结:

因为巨人的自私、冷酷,他赶走了孩子们,孩子们离开了花园后,花园变得凄凉;又因为巨人的善良、宽容,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2.你们觉得作者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方法?

(对比)

3.这种对比有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

[教学板书]

26巨人的花园巨人

自私、冷酷

宽容、善良

孩子离开

回到花园

凄凉

美丽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充满童趣,运用了很多修饰词,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

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我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对比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已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课堂的节奏变慢了,使教学时间不够,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有点粗糙,看来得下节课补上了。

27*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组词。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师: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

谁也猜不出来。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

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2.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汇报预习情况

1.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就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

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点拨:

睫:

jié(睫毛)讯:

xùn(喜讯)抚:

fǔ(抚弄)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1)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完全文后,你对小人鱼有哪些认识?

文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你?

三、交流分享,深化感悟

1.故事中有哪些情节像经典镜头一样在你的脑中浮现?

拿起课本,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班级展示交流。

(1)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此处体现了童话故事奇妙的特点,人死后还可以化为泡沫,想象奇特。

(2)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美丽。

(小人鱼太善良了,她将自己的伤心化作舞姿,祝福王子和公主。

(3)小人鱼为了陪在王子身边,忍受了哪些痛苦?

找出相关语句,总结发言。

(①离开族人和家庭;②失去了美妙的声音;③每天忍受无止境的苦痛。

(4)小人鱼为王子付出了这么多,可是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说明了什么?

你觉得小人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明小人鱼不图回报,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要求王子做什么。

小人鱼是一个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5)“她笑着,舞着,但是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人鱼的什么特点?

(小人鱼是坚强的,她将美好带给别人,自己从容地面对死亡。

(6)“一切都静了下来,只有舵手站立在舵旁。

小人鱼向东方凝望,等待着晨曦的出现——她知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时,自己就会死去。

”这段话可以看出小人鱼的什么特点?

(面对死亡,小人鱼没有恐惧,十分勇敢。

(7)小人鱼认为自己就要死了,这时候姐姐们为她带来一线生机。

小组合作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姐姐们是怎样换来小人鱼的生存机会的。

从姐姐们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姐姐们对小人鱼深深的爱)

(8)从“纵身”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小人鱼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可以看出她的善良。

2.小组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小人鱼为什么最后没有听从姐姐们的话杀了王子?

(2)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能获得幸福,自己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3)你喜欢这个结局吗?

小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读了故事,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主要讲小人鱼看着王子和美丽的公主订婚,宁可自己化为泡沫,也不忍心伤害王子,体现了小人鱼的善良。

[教学板书]

27*海的女儿

看着王子和公主订婚(自己伤心,默默祝福)

放弃唯一生还的机会(牺牲自我,成全王子)

纵身跳海,化为泡沫(善良)

[教学反思]

《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易于理解,且充满了趣味性。

在课文的讲解中,我注重对整本书的介绍,即故事的起因,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小人鱼的付出,为故事结尾小人鱼善良的人格作铺垫。

不足之处:

学生不能体会为什么王子认不出小人鱼,为什么别人不告诉王子是小人鱼救的他,从侧面看,这也是学生追求完美结局的想法。

习作八故事新编

[教学目标]

1.编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将旧故事新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

大家都对《龟兔赛跑》的故事很熟悉,现在就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一起重温一下故事情节。

(指名讲故事)

2.师:

很好,故事讲得非常完整。

如果现在让你来重新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

你会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你会编写怎样的故事情节呢?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对我们比较熟悉的故事进行一个新编吧!

二、对故事新编作出解释

1.师:

故事新编不是对原著故事的简单概括,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思想内容。

故事新编重点在“新”,那么怎样体现“新”呢?

2.生讨论后,师总结:

新结局、新故事情节、新主题、新环境、新人物等。

三、展开想象,构思情节

师:

这里我们以《龟兔赛跑》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新结局、新故事情节。

1.先设想新的故事结局。

(生自由讨论发言)

预设:

乌龟和兔子都赢了;乌龟和兔子都没能赢;兔子赢了;乌龟又赢了。

2.引导学生讨论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

3.师给出结局,让学生分组讨论:

假如乌龟又赢了,原因可能有哪些?

(兔子又睡着了、兔子跑错方向了、乌龟使用了宝葫芦……)

4.师指导:

从两方面分析乌龟赢得比赛的原因:

兔子的原因、乌龟的原因。

(1)兔子:

路遇不测急中出错遇到诱惑

讨论:

除了课本中提到的,还可能有哪些原因使兔子失败呢?

兔子追蝴蝶、避雨、替爷爷摘白菜(联想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总结:

在使兔子失败的原因中,除了因为兔子自身的缺点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兔子助人为乐,耽误比赛从而导致自己在比赛中失败。

(2)乌龟:

赛道变化借助工具

讨论:

乌龟又有哪些原因使自己再一次赢了比赛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

借助滑板、使用风火轮、荡秋千、插上翅膀……

四、写法指导

倒推法想象故事情节

在新编故事中,我们可以运用倒推法来想象故事的情节,即先设想新编故事的结局,然后推想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这一结局,根据这些去构思新编的故事中发生的事,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在事情经过中想象主人公的行为表现。

示例:

《〈龟兔赛跑〉新编》中,我们可以先设想故事结局是:

兔子与乌龟赛跑,兔子输给了乌龟。

兔子输了的原因是乌龟在比赛过程中使用了风火轮。

发生的事:

森林举办运动会,兔子和乌龟再次参加跑步比赛,兔子全力以赴,但乌龟使用了风火轮,轻松赢得比赛。

事情经过中主人公的表现:

兔子比赛前的准备与心理,比赛过程中乌龟使用风火轮的动作与效果,兔子输了比赛后的心理。

五、活动拓展

对《龟兔赛跑》进行故事新编。

1.分小组自由讨论故事的新结局、新的故事情节。

2.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新编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这次作文的要求。

2.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

二、欣赏范文

1.(课件出示范文)范文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体现了故事的新?

(生自由讨论)

预设:

(1)题目加了“新”字,让人眼前一亮,可以引起阅读兴趣。

(2)开篇交代时间、地点和事件,使故事具有完整性。

(3)新增了很多其他运动项目的描写来衬托场地的热闹。

(4)乌龟使用风火轮赢得了比赛,构思新颖。

2.找出精彩之处,说说范文是怎样写具体,如何创新的。

(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具体写作,习作点评

1.前面我们学习了新编故事如何构思,也尝试了口头讲述新编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写一写吧!

2.教师一边巡视查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一边适当指导。

3.根据巡视查看情况,点名读优秀习作,进行点评。

四、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在编完故事后,配上合适的插图,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墙报上,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故事。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老故事写出新感觉,新趣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展思路,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先确定结局,再发挥想象找出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也就是先将故事主要内容呈现出来。

通过口头讲述新编故事和范文引导,让学生都能动手写。

在写故事的过程中,我通过提示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将故事写完整、具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写出优美的文章。

不足之处:

学生不能用优美的词句将自己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有词穷的感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多加积累。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体会童话的奇妙之处,引起阅读童话的兴趣。

2.体会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3.掌握书签的书写格式,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4.积累关于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童话的兴趣,积累勤奋学习的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说说有哪些奇妙的地方。

(讨论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童话的奇妙。

(1)学生交流童话的特点;

(2)教师归纳:

①童话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

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能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②童话大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生活、活动。

③童话的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通过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近义词

1.学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慰藉:

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

安慰:

是语言上的,安慰不一定起到慰藉的作用。

忘记:

是不记得。

忘怀:

是不介意,多用于否定句。

2.指名说一说将两个词语对调行不行,为什么?

3.师点拨:

近义词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句子中应该用不同的词语,才能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明确。

(二)描写环境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

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2.师生共同明确。

3.课件出示例句,怎样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其他季节。

4.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5.师小结:

环境描写可以更具体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让人身临其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师提问: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格言吗?

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2.你们平时是怎样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的呢?

(记在笔记本上、记在课本上等)

师点拨引入主题:

我们可以制作书签,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

3.观察课本中的两个书签,和我们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字是竖写的;

(2)标明了作者;(3)从右往左写的。

4.师总结书写书签的要求:

(1)自右向左竖写;

(2)字距要均匀;(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5.根据要求,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制作书签的方法见达标检测第4题)

(1)介绍自己的书签,说一说自己的书签的特点。

(2)同学评议,说说别人的书签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我们勤奋读书的大好时光,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吗?

(生积极发言,师鼓励学生背诵)

2.学生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试猜测含义。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年轻的时候不勤学苦读,等老的时候再想读书就晚了。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读书的收获。

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深,只要迈步总不迟:

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没有止境地学习,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4.想一想:

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同桌间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6.拓展关于劝学的名言。

(见达标检测第5题)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重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交流平台”中讲述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奇妙,到“日积月累”中劝人勤奋学习的名言,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