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13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新课标生物必修3单元测评四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解析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解析 群落指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

答案 D

2.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呈正相关B.呈负相关

C.呈线性关系D.无关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若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密度越大,相反,则越小,所以二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答案 A

3.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

A.季节的变化B.土壤中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此题考查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限制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因素,而A、C、D三项,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B

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乔木的基部长着苔藓、三七

B.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一片桦树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A项为水平结构,C、D项指一种生物,而非生物群落。

答案 B

5.如果种群的增长率为0,说明以下情况会出现的是(  )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数量接近其环境负荷能力

解析 由题意可知,种群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接近于死亡率,即不增不减,因而选D。

答案 D

6.在一个草原上,在鹿和狼组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  )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

C.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 鹿和狼是捕食关系,在狼被杀绝后,开始时,鹿的种群数量会迅速上升,但是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鹿群间的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下降。

答案 D

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单位:

只)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

解析 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天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出1972~197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72=400只,N73=800只,N74=1500只,N75=1730只。

根据计算出的数量画图为C。

答案 C

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计数相邻两边及方格内菌体。

答案 B

9.如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解析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增长率为0;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答案 A

10.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

其调节作用不随鸟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气候B.食物

C.捕食者D.寄生病原体

解析 气候对鸟类的影响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但食物、天敌、寄生病原体对鸟类的影响应随鸟类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 A

11.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

从不同的海拔高度收集到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生长,结果如图。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解析 考查生态因素、实验评论、实验结论的获得等知识。

海拔高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的不同影响的,而不是通过光。

不同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后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不同。

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缺少跟原产地环境下的对照。

答案 A

12.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

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D.K的水平

解析 1/2K的水平增长速度最快,危害最大。

答案 C

13.右图是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解析 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增长速率等于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

t2时该鱼增长速率最快,数量为K/2,t4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答案 D

14.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

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  )

A.甲、乙均增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

解析 据图可知:

当播种比例为甲∶乙=4∶6时,收获种子产量甲已经超过了乙,并且甲∶乙=6∶4和8∶2时,甲的种子产量都比乙多。

所以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甲强乙弱。

答案 C

15.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

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

B.在20℃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

C.在25℃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

D.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解析 解答时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和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

答案 C

16.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 草坪和树林两个群落中的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导致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1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某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B.某种群在自然界中,出现无限的“J”型增长

C.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是生物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限制下出现的

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解析 在自然界中,由于食物等限制因素,不可能出现无限的“J”型增长。

答案 B

18.如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鼠,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很难达到效果

解析 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中原有群落的结构,使其中的某些种群数量发生很大的波动。

引起图②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变动的因素不仅仅是变异,环境条件的改变也可能使其发生种群数量的波动。

若灭鼠仅杀死一半老鼠,其种群的环境压力减小,繁殖速度加快,短时间内又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答案 B

19.如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甲D.丙

解析 考查对种群年龄组成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故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20.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 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 B

21.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一组数据:

样 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解析 本题采用的是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应为6.5株/m2。

答案 A

2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解析 由于蛇的行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标志重捕法。

答案 B

23.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蝙蝠蛾的幼虫在越冬时,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和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B.寄生

C.竞争D.捕食

解析 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体内。

答案 B

24.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但一般情况下,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

答案 D

25.

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涸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c处种群个体数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

解析 竞争只能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个体间,若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生存斗争应该是种内斗争。

答案 D

二、简答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曲线是__________,呈__________型;而在理想环境中,种群个体数量呈“J”型曲线。

(2)曲线A中食物最可能成为种群限制因素是在__________段,若横坐标时间以天计,环境阻力增大是迁入第__________天后开始的。

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增长率为__________,之后不再增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4)若A项曲线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段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项曲线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最好使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点处进行捕捞,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A项曲线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__________点之前进行,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可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S”

(2)df 3 0 受食物、空间、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制约

(3)AD

(4)cd 种群个体基数较大,食物充足、天敌较少

(5)e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鱼,又不危及鱼类种群的持续生存

(6)c 生物防治(如利用激素、天敌等进行防治)

27.(13分)如图一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是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

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一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二。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②图二显示:

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

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二纵横坐标的意义可看出:

该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某森林中植物种类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

由曲线变化可知:

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增大,物种数目增多,样方面积达S0后,再增大样方面积,物种数目不再变化,由此可判断,最佳样方面积为S0m2。

种群密度调查中,估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取样方的平均密度。

答案 

(1)①某森林中植物种类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即可) 样方法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③(n1+n2+n3)/3S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

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28.(15分)如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

(2)在A点开始后,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

一方面害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E点开始的防治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

(4)F~I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认为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________。

(7)根据生态学种间关系原理再写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农药 生物

(2)由于DDT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比例增大 DDT直接杀死或DDT富集而死亡

(3)无污染

(4)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5)在害虫对农作物危害不大的前提下,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6)A、D、E

(7)引入害虫的寄生虫;引入和害虫生存环境有相似的要求,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

29.(10分)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构成了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亚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主要森林群落类型。

如下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采伐消退”过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生”过程对于群落的变化来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是否一样?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2)次生演替

(3)群落内部的因素:

包括植物繁殖体的数量及其分布、动物活动性等;外界环境因素:

如气候变化、大规模地壳运动等;另外,还有人类的活动

(4)不完全一样。

因为演替需要的时间很长,环境条件也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演替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不会完全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