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408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docx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基因表达失常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癌:

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3.肉瘤:

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转移:

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5.噎嗝:

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复而纳出疾患。

6.反胃:

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疾患。

7.细胞学诊断IV级:

即发现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8.肝转移性肺癌:

是指原发于肺部的癌肿通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或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肝部继续增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

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是指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的一类抗癌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烷化剂、抗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10.中央型肺癌:

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填空题

1.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伤、饮食劳伤、体质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2.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3.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

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4.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切除术后残胃。

三、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甲胎蛋白(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答:

①AF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而不见下降;③AFP≥200μg/L的中等浓度水平持续8周以上。

2.简述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答:

①癌细胞对控制正常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调理因素不能正常发生反应,而表现为持续性增生和分化不良;②癌细胞对邻近组织和细胞间的异常关系,从而改变正常组织的结构形式,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和形成远处转移;③癌细胞可将上述两个特性遗传给其子细胞。

3.简述胃癌的诊断方法。

答:

⑴临床症状诊断:

①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且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或形体消瘦;②胃溃疡严格科抗溃疡治疗任务明显好转;③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经科治疗无效;④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显原因的贫血、消瘦和粪隐血阳性。

⑵实验室检查:

①RBC下降,Hb下降;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③胃液分析出现游离胃酸低。

⑶X线检查⑷纤维胃镜⑸细胞学检查⑹生物学检查⑺超声胃镜检查⑻CT检查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二)

一、名词解释

1.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到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肿瘤的转移:

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3.恶变:

是指良性肿瘤如果不经过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4.增殖比率:

增殖比率是指处在增殖周期细胞占整个肿瘤总体细胞数的比率。

5.乳腺癌:

是指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恶性肿瘤必经的几个时期为:

(ABCE)

A.诱导期B.播散期C.侵袭期D.转移期E.原位期

2.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形态分型有:

(ABCE)

A.隆起型B.溃疡型C.浸润型D.缩窄型E.胶样型

3.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有:

(ABE)

A.初产迟B.绝经迟C.产次多D.长期哺乳E.肥胖

4.胃癌的癌前疾病有:

(ABCDE)

A.慢性萎缩性胃炎B.胃溃疡C.残胃

D.肠上皮化生E.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

5.肝癌的大体形态分型有:

(CDE)

A.肝细胞癌B.胆管细胞癌C.巨块型肝癌

D.结节性肝癌E.弥漫型肝癌

三、填空题

1.在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中,T代表大小及围,N代表局部淋巴结,M代表肿瘤转移情况。

2.联合化疗的形式有:

序贯性化疗和同步化治疗。

3.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伤、饮食劳伤、体质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4.肺癌的五大主症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我国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四、简答题

1.化疗药物的分类有哪两种,各自分几类,分别是什么?

答:

㈠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来源分类:

⑴烷化剂:

如氮芥(HN2)、塞替派(TSPA)、白消安(BUS)、卡莫司汀(BCNU)等;⑵抗代类:

如甲胺喋呤(MTX)、巯嘌呤(6-MP)、阿糖胞苷(Ara-C)等;⑶抗癌抗生素:

如放线菌素D(ACD)、柔红霉素(DRN)等;⑷植物类抗癌药物:

如碱(VLB)、紫杉醇(TAX)等;⑸激素类:

如他莫昔芬(TAM)

⑹其他类:

如顺铂(DDP)、达卡巴嗪(DTIC)等。

㈡根据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分类:

分成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CCNSA)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CCSA)。

2.恶性肿瘤的预防分为几级,分别是什么?

答:

恶性肿瘤的预防分三级,分别是:

⑴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是指消除或避免危险因素和干预致癌物质的代,抑制致癌物质与DNA结合,以通过治疗癌前病变来抑制癌的发生。

⑵二级预防:

即预防癌的临床发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⑶三级预防:

也称康复预防,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功能康复等,回归社会。

3.食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①食物哽噎感;②胸骨后不适感或疼痛;③食管异物感或摩擦感;④咽喉干燥感;此外还有食管癌早期症状的“一慢五感”:

“一慢”是指食物通过食道缓慢,“五感”是指“进食后滞留感”“异物感”“针刺样感”“烧灼样感”“食道后紧缩感”。

4.宫颈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⑴早期:

无明显症状,偶见接触性出血;⑵晚期:

①阴道不规则出血;②阴道分泌物增多;③疼痛;④泌尿道症状;⑤下消化道症状;⑥全身症状。

5.中央型肺癌的X线的直接、间接表现是什么?

答:

X线上,肺门阴影加深,增大和肺门区的肿块为其直接征象;同时伴有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肺不等表现为其间接征象。

五、论述题

1.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组织结构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发源组织形态相似,细胞无间变

分化低,异型性大,与发源组织形态差别大,细胞有间变

生长速度

缓慢,有时可成间断性生长与停滞

迅速

继发性变化

一般少见

常发生坏死,出血和继发感染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边界清楚,可推动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比较固定

转移

不转移

可有转移(淋巴,血行和种植)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发生在分泌腺可引起功能的亢进

严重,压迫、阻塞、破坏组织、出血、感染、转移、恶病质,最后引起死亡

2.肝癌的病理及临床诊断要点

答:

㈠病理诊断:

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肝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㈡临床诊断:

⑴AF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⑵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实质性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0μg/L持续8周;②典型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肝癌的病理分型有哪些?

⑴大体形态分型:

①巨块型:

最多见,直径大于10cm者称为巨块,可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多为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此型约占51%,易发生坏死,引起肝破裂;②结节型:

为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在5cm左右,结节多数在肝右叶,此型约占47.6%。

常伴有严重肝硬化,单个结节预后较多个结节好,包膜完整者优于不完整者。

③弥漫型:

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散布在全肝,肝肿大不明显,甚至反可缩小且几乎皆有肝硬化,进展快,患者常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此型约占1.4%。

⑵组织学分类:

①肝细胞癌:

来自肝细胞,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预后差,此型约占90%;②胆管细胞癌:

来自胆管上皮细胞,约占5%,合并肝硬化较少,AFP常为阴性,女性较多,此型预后良好;③混合性肝癌:

此型更为少见。

小肝癌:

即单个结节或相邻两个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的肝癌,属于早期肝癌围。

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高发区恶性肿瘤的普查,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肿瘤治疗后的随诊观察等。

辐射损伤可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一类器官是:

胚胎、骨髓、心脏、脑、肺、胃、肠和肾。

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是: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不典型性增生→胃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主要有: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宫颈炎、大肠息肉、乳腺增生病。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⑴蕈伞型:

肿块向腔生长,表现为充盈缺损,其基底不大,邻近胃壁稍僵硬,舒缩稍差,胃粘膜皱襞在肿块周围消失。

⑵溃疡型:

可见到腔龛影,常大而浅,溃疡边缘可见到“指压迹”。

龛影周围有不规则的透亮区,称为“环堤征”。

龛影周围粘膜纠集,至环堤边缘突然中断、破坏,断面呈杵状或结节状,邻近胃壁有不同程度的浸润,表现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等改变。

⑶浸润型:

弥漫浸润型表现为全胃的大部分胃壁被癌浸润,充盈时见胃壁增厚、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称为“革袋胃”。

局限浸润型表现为病变部位胃壁增厚、僵硬、蠕动消失、粘膜破坏、皱襞增粗扭曲或局限性粘膜皱襞消失、破坏。

进展期大肠癌的分型:

⑴隆起型:

肿瘤主体向肠腔突入,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状隆起,表面糜烂或小溃疡、边界清楚,有蒂或广基。

⑵溃疡型:

肿瘤表面形成较深的溃疡,底部深达肌层或浆膜层,边缘呈堤围状隆起,与周围肠粘膜境界较清者称单纯溃疡型,而边缘呈浸润生长者称为浸润溃疡型。

⑶浸润型:

肿瘤向肠壁弥漫浸润,常累及肠壁大部或全周,肠壁局部增厚,但表面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收缩,肠管形成环形狭窄。

⑷胶样型:

肿瘤外观呈半透明胶冻状,质软,肿瘤界限不清,镜下多为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

根据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分成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CCNSA)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CCSA)。

⑴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

这类药物包括烷化剂(如氮芥、卡莫司汀等)、抗癌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等)、激素类药物(如他莫昔芬等)。

⑵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S期和M期的细胞,包括抗代药物类(如甲胺喋呤等)及部分其他类药物。

AFP的临床意义:

⑴甲胎蛋白(AFP)检测是迄今为止诊断原发性肝癌(HCC)最灵敏、最特异的方法;

⑵可用于HCC的分期和预后,是评价疗效、判断病灶切除程度、诊断复发灵敏度的指标;

⑶可用于肝癌的普查,AFP的异常增高可见于临床症状出现前的3-12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