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067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docx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词。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水平

  【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流程】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设计思路是:

  1.学生汇报查阅的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检查字词读音书写、课文朗读的情况,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丝绸之路的意义;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5.拓展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资料。

  6.最后联系课文做学习乐园上相关练习。

  “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没有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

如何协助孩子走近历史,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

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查资料,读课后资料袋。

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了张骞的丰功伟绩。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

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

  【自我问答】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主要通过张骞这个人物的事迹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

教学本课时我依据课后的问题“课文主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还写恺撒大帝看戏?

”和金钥匙:

“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

”这两点入手,让学生感悟写作中的一些技巧。

#9F00005pxsolid;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MARGIN-BOTTOM:

8px;BACKGROUND:

#FFEEEE;COLOR:

#9F0000">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矗凹”等七个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四、课前准备:

  挂图,搜集相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个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

  (预设: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能够再讨论)

  (四)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国与中国在实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实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②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③通过度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

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能够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④引读:

这个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五)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①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幕,仅仅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相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③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因为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个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的──张骞。

  ④齐读课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么体会?

  ⑥再读13自然段。

  ⑦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同时板书。

  六、教学结束

  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9F00005pxsolid;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MARGIN-BOTTOM:

8px;BACKGROUND:

#FFEEEE;COLOR:

#9F0000">篇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相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相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相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相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1.自读课文。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

  学习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

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

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通过这个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个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

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5.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能够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

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但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是中国的骄傲。

  六、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相关联想的内容。

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

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

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