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066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docx

招教考试试题汇总自己整理

2011年招教考试试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题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答: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

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

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

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

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

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

《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6、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

《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9、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答: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10、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答:

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

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3、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答:

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

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

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3)德育的教育功能:

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

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1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

答:

中小学德育有四大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

答:

中小学体育有三大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

答:

中小学美育有四大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

中小学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

(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

答:

教学模式有以下八大种类:

(1)传递——接受式;

(2)自学——辅导式;

(3)引导——发现式;

(4)情境——陶冶式;

(5)示范——模仿式;

(6)目标——导引式;

(7)研究——探索式;

(8)活动——体验式。

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2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和讨论法;(3)练习法;(4)实验法;

(5)演示法;(6)实习作业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

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答:

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1)目的要明确;

(2)内容要精选;(3)分量要适当;

(4)难易要适度;(5)检查要及时;(6)批改要认真。

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答:

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

答:

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答:

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

(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

(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答:

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6、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答:

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1)认识自己;

(2)自我激励;

(3)自我控制;

(4)人际交流;

(5)人际合作;

(6)学习技能辅导;

(7)职业发展辅导。

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

答:

教育测验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诊断功能;

(3)区分和选拔功能;

(4)评定功能。

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

答:

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

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

(2)按测验内容分:

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

(3)按规范程度分:

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

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答:

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1)实用性;

(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

1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指出:

“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3、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

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4、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

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8、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9、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0、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1、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2、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3、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4、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

  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5、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6、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

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

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自我调控的策略。

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7、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18、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1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0、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1、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

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

2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③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劳动的价值:

①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②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

2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24、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25、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26、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名词解释:

 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依法治校

  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变量

  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学校教育制度

  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信度:

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效度:

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区分度:

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

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诱因:

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成就动机:

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心向与定势:

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心智技能:

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见74)

  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

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资源管理策略:

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复述策略:

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精细加工策略:

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元认知:

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

  服从:

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内化:

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合作:

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竞争:

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认知策略: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元认知策略:

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教育学常考题之“最”字题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3.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

4.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

5.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

6.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