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402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docx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考纲定位

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2、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从所提供材料角度可以分为: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误区警示

一、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二、信息遗漏或缺失。

学生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

三、信息推断错误。

四、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

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组织答案。

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

释疑

第一、表文转换题

1、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文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例、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析】本题考察句子的表达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

然后看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

转换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正确。

【答案】

(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图表转换的题目一般有四种出题的方式。

一种是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二是概括内容类,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

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

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比如信息中如果有40%是好的方面,60%是不好的,我们在得出结论时取后者就可以了;如果是多个对象,就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如信息中15%损坏,20%损坏严重,20%损坏非常严重,我们可以概括为:

55%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者说,高达40%损坏严重,只有15%受到较轻的损坏。

其次在概括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词,如绝大多数、极少数、一半以上、高达、竟达、不到、不尽如人意、有差异、有区别等。

第三种类型是根据图表的内容或数字提出意见,做出评价,分析原因。

这类题目就首先要通过信息比例找到问题或者优势,然后就可以分析原因,再做出判断,可以说理由,找办法等等。

第四种形式是根据图表的内容或数字来预测未来的走向和可能性。

做好这类题目主要是要抓住信息的主要方向。

2、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的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基本流程:

图表(源信息)一观察认读一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一文字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角度:

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例2

如:

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作文编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阅卷教师

大学教师

中等

下等

上等

上等

中等

下等

下等

中等

下等

中等

中学教师

上等

上等

下等

上等

中等

中等

上等

下等

下等

中等

 【分析】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

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

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

【答案参考】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

·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

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

答题时注意:

①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

“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

“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②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号和数字的规范。

③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

“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XX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

“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 用词语进行表达。

④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第二,图文转换题

例、

【解析】首先,要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注意中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其次,说明(介绍)画面要按一定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再次,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该试题可作如下想象:

象中文的“之”字,象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天空;绿色寓意大地。

【答案】1、北京20XX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二是“Bei-jing2008Paralympic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2、①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象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②会徽图形部分同时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其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③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

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④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

1、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像,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

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第三,漫画文字转换

漫画类,高考中这种形式是常考的。

漫画和图表不一样,图表是直观的形式,而漫画是把一种含义、要求或者问题寓于一个很形象的图画中,是抽象的,而且是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来加以描绘的。

一般这类题目有几种出题的方式。

一是描述漫画内容,如06年山东卷题目就是这种;二是概括漫画的题目,当然题目需要形象鲜明,要启发性,如06年的重庆卷;三是概括漫画寓意,这是漫画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不好这点,上面的几种形式都做不好。

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要看漫画中的人、物、行为、关系、方式等;二是要看产生了什么结果结论或状态;三是要想产生的原因理由及人物的心理;最后还要说明预示人们应该怎么做或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概括时一定要上升到说明人的行为。

在概括寓意时要注意的是,漫画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因此一般都会用讽刺、批判、告诫等词语。

如“重庆卷”漫画中画的是四个人划船,旗上写的是“团结奋进”,但其中有一个不是用的桨,而是用渔网做桨,所以寓意是讽刺了社会上有些人不能团结奋进,只为自己捞好处的心理。

记叙类漫画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进,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

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2)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注意:

不能以“无题”为题。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画面的特点,一棵大树和两棵小树有什么的区别及关系。

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作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

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

【答案】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蔽小树,反而反妨碍了小树的成长。

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孩子而导致的弊端。

(2)有时,爱也是害。

漫画文字转换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

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第二步:

合理想像,丰富画面信息。

想像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面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第三步:

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像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训练:

1、下面是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预计)

轿车需求量(万辆)

72

105

138

2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