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019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docx

已整理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知识点例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1.复习重点

1.通过对水的电离、离子积、pH定义等重要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的练习,提高认知能力;

2.灵活解答水的电离平衡的相关问题;

3.掌握混合溶液pH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些有关pH计算的综合问题

2.难点聚焦

一、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⑴水的电离平衡: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

H2O+H2O

H3O++OH-简写为H2O

H++O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其电离平衡常数:

Ka=

⑵水的离子积常数:

Kw=[H+][OH-]

250C时Kw=1.0×10-14mol2·L-2

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增大。

如1000C时Kw=1.0×10-12mol2·L-2.

⑶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的Kw。

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酸和碱:

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H+或OH-,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

⑵温度:

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H+]与[OH-]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变小,但[H+]与[OH-]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⑶能水解的盐:

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⑷其它因素:

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H+直接作用,使[H+]减少,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三、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值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H+]、[OH—]的相对大小:

pH值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H+]大小

pH=-lg[H+],

溶液酸碱性

[H+]与[OH—]关系

任意温度

室温(mol/L)

pH值(室温)

酸性

[H+]>[OH—]

[H+]>1×10—7

<7

中性

[H+]=[OH—]

[H+]=[OH—]=1×10—7

=7

碱性

[H+]<[OH—]

[H+]>1×与10—7

>7

(1)酸性越强,pH值越小,碱性越强,pH值越大,pH值减小一个单位,[H+]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pH值减小n个单位,[H+]的增大到原来的10n倍.

(2)任意水溶液中[H+]≠0,当pH=0时[H+]=1mol/L,一般[H+]>1mol/L时,pH<0,故直接用[H+]表示.

(3)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为:

[H0]=[OH—]或pH=pOH=

pKw

只有当室温时,Kw=1×10—14

[H+]=[OH—]=10—7mol/L

溶液呈中性

pH=pOH=

pKw=7

(4)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只能判定pH范围

②pH试纸---也只能确定在某个值左右(对照标准比色卡),无法精确到小数点后1倍。

另外使用时不能预先润湿试纸。

否则相当于又稀释了待测液,测定结果误差大。

③pH计---测定较精确.

四、pH

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平时我们经常习惯于用百分浓度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度,如1%的硫酸溶液或1%的碱溶液,但是当水溶液的酸碱度很小很小时,如果再用百分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了,这时可用pH来表示。

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

溶液PH计算的整体思路是:

根据PH的定义PH=-lgc(H+),溶液PH计算的核心是确定溶液中的c(H+)相对大小。

(一)单一溶液的PH的计算

若该溶液是酸性溶液,必先确定c(H+),再进行PH的计算。

若该溶液是碱性溶液,必先确定c(OH-),可根据c(H+)·c(OH-)=Kw换算成c(H+),再求pH。

例1、求室温下1.0×10-3mol/L的Ba(OH)2溶液的pH。

解析:

由题意c(OH-)=2.0×10-3mol/L,c(H+)·c(OH-)=Kw,c(H+)=Kw/c(OH-)=5.0×10-12mol/L,

pH=-lgc(H+)=-lg5.0×10-12=11.3。

(二)溶液混合后的PH的计算

两种溶液混合后,首先应考虑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其次考虑溶液总体积变化,一般来说溶液的体积没有加和性,但稀溶液混合时,常不考虑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的变化,而取其体积之和(除非有特殊说明)。

1、两强酸混合后的pH的计算

先求混合后的c(H+)混,再直接求PH。

即:

c(H+)混=[c(H+)1×V1+c(H+)2×V2]/(V1+V2)。

例2、pH=4的盐酸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2.0           B.2.3          C.3.5         D.3.7

解析:

由题意PH=4的盐酸,c(H+)1=1.0×10-4mol/L;PH=2的盐酸,c(H+)2=1.0×10-2mol/L。

c(H+)混=(1.0×10-4mol/L×V+1.0×10-2mol/L×V)/2V=5.0×10-3mol/L,PH=2.3。

故应选B。

2、两强碱混合后的pH的计算

先求混合后的c(OH-)混,再间接求pH。

即:

c(OH-)混=[c(OH-)1×V1+c(OH-)2×V2]/(V1+V2)。

知识拓展——0.3规则(近似规则)

若两种强酸溶液或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且其PH相差2个或2个以上时,混合液的PH有如下近似规律:

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PH=PH小+0.3;

两强碱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PH=PH大-0.3。

如上述例2若用0.3规则,就很方便,混合液的PH=PH小+0.3=2+0.3=2.3。

3、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的计算

根据n(H+)与n(OH-)的相对大小先判断酸、碱的过量情况。

⑴强酸与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⑵若酸过量,溶液呈酸性,n(H+)>n(OH-),c(H+)混=[n(H+)-n(OH-)]/V总。

⑶若碱过量,溶液呈碱性,n(OH-)>n(H+),c(OH-)混=[n(OH-)-n(H+)]/V总,再求出c(H+)混。

例3、60ml0.5mol/LNaOH溶液和40ml0.4mol/L硫酸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0.5            B.1.7          C.2           D.13.2

解析:

由题意知,酸碱中和反应后,酸过量,c(H+)混=[n(H+)-n(OH-)]/V总=(0.032mol-0.03mol)/0.1L=0.02mol/L,PH=1.7,故应选B。

4、若未标明酸碱的强弱,混合后溶液PH不定,应分析讨论。

酸与碱混合时发生中和反应,但不一定恰好完呈中和。

即使恰好完全中和,也不一定溶液呈中性,由生成的盐能否水解及水解情况而定

另外酸碱的强弱不同,提供反应物的量不同也影响着反应后溶液的性质。

下面把常见的几种情况分列出来.

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弱酸一元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由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水解决定)

②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由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水解决定)

③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与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因生成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当pH=pOH的强酸与强碱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pH=7(与酸、碱的几元性无尖)

⑤当pH=3的某一元酸溶液与pH=11的一元强碱以等体积混合后pH≤7。

(考虑酸有强弱之分,若分弱酸,制反应后酸过量)

⑥当pH=3的某一元强酸pH=11的一元碱溶液的以等体积混合后pH≥7(同理⑤,弱碱过量)

⑦将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无法确定.

例4、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硝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A、C两选项为强酸与强碱的混合,且PH1+PH2=14,则溶液呈中性,PH=7。

B选项为强酸与弱碱的混合,且PH1+PH2=14,则溶液呈碱性,PH>7。

D选项为弱酸与强碱的混合,且PH1+PH2=14,则溶液呈酸性,PH<7。

故应选D。

注意:

在相关计算过程中,应遵守“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在之间,异强混合看过量”。

五、酸碱溶液的稀释前后pH值的变化。

由于强酸或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加水稀释后不会有溶质进一步电离,故仅仅是体积增大的因素导致酸溶液中的[H+]或碱溶液中的[OH—]减小.

弱酸或弱碱由于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加水稀释同时,能促使其分子进一步电离,故导致相应[H+]或[OH—]减小的幅度降低。

在稀释弱酸或弱碱过程中有浓度的变化,又有电离平衡的移动,不能求得具体数值,只能确定其pH范围。

如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3<PH<5;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稀释后8<PH<10;PH=3的酸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3<PH≤5;PH=10的碱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8≤PH<10。

例如①等pH值的盐酸和醋酸,氢氧化钠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

溶液的pH值变化,图示如下:

 

强酸弱酸稀释强、弱碱稀释

注意:

①酸无论怎样稀释,不可能成为碱性;若无限稀释,则pH只能无限接近7且小于7.

②碱无论怎样稀释,不可能成为酸性;若无限稀释,则pH只能无限接近7且大于7

例1、室温时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则c(H+):

c(SO42-)是(  )

A.2:

1          B.21:

1         C.20:

1         D.22:

1

解析:

PH=5时,c(H+)酸=1×10-5mol/L,c(SO42-)=5×10-6mol/L,稀释1000倍后,由硫酸电离出的c(H+)酸=1×10-8mol/L,c(SO42-)=5×10-9mol/L,考虑水的电离受硫酸的抑制,设水电离出的c(H+)为xmol/L,故水电离出的c(OH-)也为x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在室温时为一常量,得方程(x+10-8)·x=10-14,解x=9.5×10-8,故c(H+):

c(SO42-)=[c(H+)酸+c(H+)水]:

c(SO42-)=10.5×10-8mol/L:

5×10-9mol/L=21:

1,故应选B。

例2、PH=11的氨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二者的PH的关系是(   )

A.氨水的PH大于氢氧化钠的PHB.氨水的PH小于氢氧化钠的PH

C.都比原来小D.氨水比原来的大,氢氧化钠比原来的小

解析:

氨水为弱碱,氢氧化钠为强碱,稀释100倍之后,氨水的9<PH<11,而氢氧化钠溶液的PH=9。

故选A、C。

六、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水与[OH-]水

先求出溶液中的[H+]和[OH-]

H2O

H++OH-由此式可看出[H+]水=OH-]水

酸和碱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在酸碱溶液中[H+]水=OH-]水=[H+]、[OH-]中的小数值

能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在能水解的盐溶液中[H+]水=OH-]水=[H+]、[OH-]中的大数值

例:

250C时,求以下溶液中的[H+]水、OH-]水

pH=4的盐酸溶液中,[H+]水OH-]水

pH=4的氯化铵溶液中,[H+]水OH-]水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H+]水OH-]水

pH=10的碳酸钠溶液中,[H+]水OH-]水

例1:

在pH为3的FeCl3溶液,pH为11的Na2CO3溶液和pH为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分别为:

C1、C2、C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C1<C2<C3        B.C1=C2>C3

 C.C1>C2>C3        D.无法判断

答案:

B

例2、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amol/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7时,水的电离一定受到促进

B.a<7时,水的电离一定受到抑制

C.a>7时,溶液的pH为a或14-a

D.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a

【错因分析】 易错选A和B,没有注意到a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这个问题。

【答案】C

七、读题时注意区分:

1.“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

2.“溶液呈中性”和“溶液的pH=7”。

3.“酸与碱反应二者恰好中和”与“酸与碱反应得溶液呈中性”,还有“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达终点。

4.

(1)pH试纸的使用:

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检验气体的性质:

先用蒸馏水把试纸的一端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将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也可用干净的镊子夹取试纸。

(3)红色或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使用时则要先湿润。

3.例题精讲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例1】

(1)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2NH3

NH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

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C(NH2-)

(2)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

②NaNH2溶于水的反应——————————————————————————————————

③类似于“H++OH—=H2O”的反应————————————————————————————

解析:

此题要求掌握水自偶的实质(水分子电离产生的H+与H2O结合形成H3O+)以及水的电离平衡,并能迁移应用于对于NH3电离的认识:

NH3分子电离产生H+和NH2—,H+与NH3结合生成NH4+,液氨电离产生等量的NH2—与NH4+,一定温度下离子浓度乘积为一常数;NH4+类似于H+,NH2—类似于OH—。

具备上述知识后,就可顺利完成解题。

答案:

(1)C

(2)①2Na+2NH3=H2↑+2NaNH2②NaNH2+H2O=NaOH+NH3↑

③NH2—+NH4+=2NH3↑或NH4Cl+NaNH2=2NH3↑+NaCl

【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

B.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解析:

KW=c(H+)·c(OH-),且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常温下,纯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其KW=1×10-14;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里的c(H+)不一定等于1×10-7mol/L;0.2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mol/L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mol/L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H+)或c(OH-)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答案:

A

知识点二:

水的离子积

【例2】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6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___________。

解析:

由水电离产生的H+与OH-量始终相等,知纯水中C(H+)=C(OH-)。

根据纯水中C(H+)与C(OH-)可求出此温度下水的Kw的值,由Kw的性质(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若温度不变,稀盐酸中Kw仍为此值,利用此值可求出盐酸中的C(OH-)。

答案:

纯水中C(OH-)=C(H+)=2×10-7mol/L

Kw=C(H+)·C(OH-)=2×10-7×2×10-7=4×10-14

稀盐酸中C(OH-)=Kw/C(H+)=(4×10-14)/(5×10-6)=8×10-9mol/L

【例3】下列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a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a________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L与pH=1的稀硫酸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__。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解析:

(1)25<t1<t2,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c(H+)=c(OH-)>1×10-7mol/L,所以KW>1×10-14。

(2)Na2SO4溶液中c(Na+)=2×5×10-4mol/L=1×10-3mol/L,稀释10倍后,c(Na+)=1×10-4mol/L,此时溶液为中性,c(OH-)=1×10-7mol/L,所以c(Na+)∶c(OH-)=10-4mol/L∶10-7mol/L=1000。

(3)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及pH计算式:

=10-2mol/L,解得V1∶V2=9∶11,根据Na2SO4的化学组成及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推知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42-)>c(H+)>c(OH-)。

答案:

(1)>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 

(2)1000

(3)9∶11 c(Na+)>c(SO42-)>c(H+)>c(OH-)

知识点三:

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例4】: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A、HClB、NaOHC、NH4ClD、H2SO4

解析:

由水电离反应式知:

此溶液水电离产生的C(H+)=C(OH—)=10-12mol/L,若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则此溶液显碱性,是因溶有碱类物质所致,若溶液中的H+不仅为水电离所产生,则此溶液显酸性,为酸性物质电离所致。

NH4Cl不可能电离产生H+。

解答:

C

变式训练:

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3mol/L,,该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①Al2(SO4)3②NaOH③NH4Cl④NaHSO4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例5】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1)将水加热煮沸

(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3)向水中通CO2(4)向水中通NH3(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

(1)(3)(6)(7)B、

(1)(3)(6)C、(5)(7)D、(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请按如下思路完成本题的解:

本题涉及到哪些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各自对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影响?

结果任何(C(H+)与C(OH—)相对大小)?

归纳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解答:

D

【例6】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分别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计算出由水电离出的c(OH-)的数据分别为:

甲:

1.0×10-7mol/L;乙:

1.0×10-6mol/L;丙:

1.0×10-2mol/L;丁:

1.0×10-12mol/L。

其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数据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乙、丁

解析:

如果该溶液是一种强碱(例如NaOH)溶液,则该溶液的OH-首先来自于碱(NaOH)的电离,水的电离被抑制,c(H+)=1×10-12mol/L,所有这些H+都来自于水的电离,水电离时当然同时提供相同物质的量的OH-,所以丁是对的。

如果该溶液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溶液,则该溶液之所以呈碱性是由于盐中弱酸根水解的缘故。

水解时,弱酸根离子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和OH-,使溶液中c(OH-)>c(H+),溶液中的OH-由水电离所得,所以丙也是正确的。

答案:

C

【例7】25℃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a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7时,水的电离受到促进B.a>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C.a<7时,溶液的pH可能为aD.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14-a

答案:

D

知识点四:

pH的定义方法

【例8】、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B.[H+]=1×10-7mol·L-1的溶液

C.pH=14-pOH的溶液D.pH=pOH的溶液

解析:

此题要求将教材中定义pH方法迁移应用于表示pOH以及pH与pOH的关系,根据pH的定义方法,可定义pOH=―lgC(OH―),将室温下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式C(H+)×C(OH—)=10―14两边取负对数,―lgC(H+)―lgC(OH―)=―lg10―14,整理得pH+pOH=14。

应用所得关系式分析可得答案。

解答:

D

点评:

pOH=―lgC(OH―)、pH+pOH=14两个关系式及其应用均不在教学大纲和考纲范围内,我们不一定要掌握,但将教材中的知识、方法加以迁移应用,进行探究发现是教学大纲和考纲提出的能力要求。

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0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D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答案:

D

知识点五:

溶液pH的计算

【例9】室温下将n体积pH=10和m体积pH=13两种NaOH溶液混合得pH=12的NaOH溶液,则n:

m=——————————————

解析:

此题是关于两种不反应的溶液混合后溶液pH值的计算,根据混合前后溶质(NaOH)量守恒,列式求解

解答:

pH=10C(H+)=10-10mol/LC(OH—)=10-4mol/L

pH=13C(H+)=10-13mol/LC(OH—)=10-1mol/L

pH=12C(H+)=10-12mol/LC(OH—)=10-2mol/L

10-4·n+10-1·m=(n+m)×10-2

n:

m=100:

11

规律:

有关混合溶液的pH计算,题设条件可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与字母交替出现,但基本题型只有两种: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