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3978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docx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教程文件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3.1基础物性数据

3.1.1液相物性数据

20°C时水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

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

998.2km/m

粘度为l0.001Pas=3.6kg/(mh)

表面张力为九72.6dyn/cm940896kg/h2

 

3.1.2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25C时混合气体流量:

5

h)

(!

v18.110pas0.065kg/(m

由手册查得,25C时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22

Dv0.236cm/s0.08496m/h

3.1.3气相平衡数据

有手册查得氨气的溶解度系数为

H0.725kmol/(kPam3)

计算得亨利系数

L

HMs

998.2

0.72518.02

76.41kPa

相平衡常数为

E76.41m

P101.3

0.7543

3.2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0.05

0.05263

10.05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丫2

第(1A)0.05263(10.94)

0.003158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X20(清水)

2100

惰性气体流量:

V(10.05)89.06(kmol/h)

最小液气比:

Y丫2丫1丫2

X1X2¥/mX2

0.052630.003158

0.05263/0.75430

0.7090

取实际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2倍,则可得吸收剂用量为:

LL

2(—)min20.70901.4180

VV

L1.418089.06126.287(kmol/h)

X1

V^l89.°6(O.。

5263°.003158)0.03876

L113.6584

V――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kmol/s;

L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溶解剂,kmol/s;

 

Yi、Y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kmol;

%、X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kmol;

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3.1塔径的计算

填料塔直径的计算采用式子D「V计算

计算塔径关键是确定空塔气速,采用泛点气速法确定空塔气速.泛点气速是填料塔操作气速的上限,填料塔的操作空塔气速必须小于泛点气速才能稳定操作.泛点气速Uf(m/s)的计算可以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查图计算,但结果不准确,且不能用于计算机连续计算,因此可采用贝恩-霍根公式计算:

气体质量流量:

WV2292.21.1612661.2kg/h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Wl126.28718.022275.69kg/h

21

皿生(=)(」)0.2]ak(w^25(」)8gLWzL

式中g9.81m/s2

23

t114.2m2/m3

0.927

v1.161kg/m3

L998.2kg/m3

A0.204

K1.75

l1.004mpas

Wl2275.69kg/h

W2661.2kg/h

代入以上数据解得泛点气速Uf4.219m/s

取u0.8uf3.352m/s

u

Uf

硕100%76.89%

圆整后取D0.5m500mm

3.3.2泛点率校核

 

f在50%-853之间,所以符合要求.

3.3.3填料规格校核

有D500108即符合要求.d50

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的散装填料塔,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Lwmin0.08m3/mh

本设计中填料塔的喷淋密度为:

U2275.69211.62m3/(m2h)

0.785D2998.20.7850.52

32

最小喷淋密度:

Umin(Lw)mint0.08114.29.136m/(mh)

UUmin

说明填料能获得良好的润湿效果•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500mr能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3.4填料塔填料高度计算341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物系、不同的填料及不同的流动状况与操作条件,传质单元高度迄今为止尚无通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目前,在进行设计时多选用一些

准数关联式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修正的恩田(Onde)公式:

 

查5-13⑴得

C33dyn/cm

2

427680kg/h

 

液体质量通量为

2275.69

1exp

1.45427680

940896

0.75

11595.872&

11595.8726

114.23.6

0.2

0.1

20.05

11595.872$114.2

998.221.27108

0.3482

 

998.2940896114.2

23

0.3482t39.76m/m

气膜吸收系数有下式计算:

气体质量通量为:

2292.21.161“Lee,c,,2,x

Uv0.7850.5213560.48kg/(mh)

 

0.7

kcc-Uv-

tV

vDv

0.237

13560.48

0.1577

114.20.065

kmolm2h1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kL0.0095

Ul

tDV

RT

0.7

KPa

0.5

awL

0.065

114.20.08496

1.161

0.08496

8.314

293

Lg

0.0095

11595.8726

3.6

0.5

3.61.27

0.5614

由kG

kG

39.763.6

1.1,查5-14

1.45

则kGkc

998.21.7611093600

998.2

11113

0.157739.761.45.9.4359kmol/(m

hkPa)

0404

kLkLw.0.561439.761.45.25.8980/h

因为—

Uf

76.89%50%,所以必须对kc

和kL进行校正,校正计算如下:

kc

19.5(巴

Uf

0.5)1.4

kc,kL

12.6(丄0.5)2.2kL得Uf

9.5(0.7689

0.5)1.4

9.4359

23.6898kmol/(m3hkPa)

kL

2.6(0.7689

0.5)2.2

25.8980

29.6420/h

则气相总传质系数为:

kc

HkL

1

23.68980.72529.6420

11.2683kmol/(m3hkpa)

由HOG

V

Kc

89.06

11.2683101.30.7850.52

0.3976m

 

34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解吸因数为

S罟躍0.5319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Z1.41.71542.4016m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Z3m

h

取一8,贝Uh8500mm4000mmD

计算得填料塔高度为3000mm故不需分段。

3.5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塔上部空间高度可取1.5m,塔底液相停留时间按5min考虑,则塔釜所占空间高度为

所以塔高为Ha336m

3.6液体分布器计算和再分布器的选择和计算

361液体分布器

液体分布装置的种类多样,有喷头式、盘式、管式、槽式、及槽盘式等。

工业应用以管式、槽式、及槽盘式为主。

性能优良的液体分布器设计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⑴液体分布均匀评价液体分布均匀的标准是:

足够的分布点密度;分布点的几何均匀

性;降液点间流量的均匀性。

①分布点密度。

液体分布器分布点密度的选取与填料类型及规格、塔径大小、操作条件

等密切相关,各种文献推荐的值也相差较大。

大致规律是:

塔径越大,分布点密度越小;液体喷淋密度越小,分布点密度越大。

对于

散装填料,填料尺寸越大,分布点密度越小。

3-1列出了散装填料塔的分布点密度推荐值

表3-1Eckert的散装填料塔分布点密度推荐值

塔径,mm

分布点密度,点/m2塔截面

D=400

330

D=750

170

D>1200

42

②分布点的几何均匀性。

分布点在塔截面上的几何均匀分布是较之分布点密度更为重要的问题。

设计中,一般需通过反复计算和绘图排列,进行比较,选择较佳方案。

分布点的排

列可米用正方形、正三角形等不同方式。

③降夜点间流量的均匀性。

为保证各分布点的流量均匀,需要分布器总体的合理设计、精细的制作和正确的安装。

高性能的液体分布器,要求个分布点与平均流量的偏差小于6%

⑵操作弹性大液体分布器的操作弹性是指液体的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比。

设计中,

一般要求液体分布器的操作弹性为2〜4,对于液体负荷变化很大的工艺过程,有时要求操作弹性达到10以上,此时,分布器必须特殊设计。

⑶自由截面积大液体分布器的自由截面积是指气体通道占塔截面积最小应在35鸠

上。

⑷其他液体分布器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容易、调整和维修方便。

按Eckert建议值,D>1200mm寸,喷淋点密度为42点/ml,因该塔液相负荷较大,设计取喷淋点密度为ioo点/m。

3.6.2布液孔数

(1)液体分布器选型

本设计中塔径较小,故此选用管式液体分布器

(2)分布点密度计算

该塔的塔径较小,且填料的比表面积较大,故应选较大的分布点密度。

设计中取分布点

密度为200点/m2

布液点数为n0.7850.620056.5257点

(3)布液计算由L

才2「丽

取0.60,H160mm

383.5,支

65mm采用正方形排列,实际布点数为n59

按分布点几何均匀与流量均匀的原则,进行布点设计。

设计结果为:

主管直径管直径183.采用7根支管,支管中心距为点。

布液点示意图如下:

设计取d°5.3mm

363液体保持管高度

4L)2d2nk)

44917.7196/3600997.08

3.14590.005320.62

0.147m

取布液孔直径为5.3mm则液位保持管中的液位高度为:

设计取液位高度h'1.15h0.169m169mm

3.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本装置的直径较小可采用简单的进气分布装置,同时排放的净化气体中的液相夹带要求严格,应设除液沫装置,为防止填料由于气流过大而是翻,应在填料上放置一个筛网装置,防止填料上浮.

3.7.1液体分布器

液体在填料塔顶喷淋的均匀状况是提供塔内气液均匀分布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填料达到

预期分离效果的保证。

为此,分布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保证液体在塔截面上均布,颗粒型(散装)填料的喷淋点数为40――80个/m2(环

形填料自分布性能差应取高值),此外,为减少壁流效应,喷淋孔的分布应使近塔壁5――20

%区域内的液体流量不超过总液量的10%。

规整填料一般为100――200个/川喷淋点。

(2)、喷淋孔径不宜小于2伽,以免引起堵塞,孔径也不宜过大,否则液位高度难维持稳

^定。

液体分布器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多孔型液体分布器

多孔型液体分布器系借助孔口以上的液层静压或泵送压力使液体通过小孔注入塔内。

2.直管式多孔分布器

根据直管液量的大小,在直管下方开2〜4排对称小孔,孔径与孔数依液体的流量范围确定,通常取孔径2〜6伽,孔的总面积与及进液管截面积大致相等,喷雾角根据塔径采用30°

或45°,直管安装在填料层顶部以上约300伽。

此形分布器用于塔径600〜800伽,对液体的均布要求不高的场合。

根据要求,也可以采用环形管式多孔分布器。

3.排管式多孔分布器

支管上孔径一般为3〜5伽,孔数依喷淋点要求决定。

支管排数、管心距及孔心距依塔径和液体负荷调整。

一般每根支管上可开1〜3排小孔,孔中心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取15°、

22.5°>30°或45°等,取决于液流达到填料表面时的均布状况。

主管与支管直径由送液推动力

决定,如用液柱静压送液,中间垂直管和水平主管内的流速为0.2〜0.3m/s,支管流速取为

0.15〜0.2m/s;采用泵送液则流速可提高。

3.7.2液体再分布器

液体再分布器的作用是将流到塔壁近旁的液体重新汇集并引向中央区域。

填料层较高时,应分段安装,段与段间设液体分布器。

比较完善的装置可以做成像上述升气管筛板型液体分布器的样子,只是要在各升气管口之上加笠形罩,以防止从上段填料层底部落下的液体进入升气管。

平盘底部各处的液层高度大体相同,于是各处筛孔所流下的液体速度大致相同。

本设计中塔高为6米,不需要分段,故不需要安装液体再分布器

3.7.3填料支承板

填料支撑板既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以承受填料层及其所持液体的重量,又要留出足够的空隙面积空气、液流量,气体通过支承板空隙的线速不能不等于通过填料层空隙的线速度,否则便会在填料层内尚未发生液泛之前,已在支撑板处发生液泛。

一般要求支承板的自由截面积之比大于填料层的空隙率。

最简单的支承装置是用扁钢条制作的格栅或开孔的金属板。

格栅的间隙或孔板的孔径如

果过大,容易使填料落下,此时可于支承装置上先铺一层尺寸较大的同类填料。

气体喷射支承板,适于在大直径塔中使用,从塔底上升的气体通过水平部分的孔流下。

通气孔的总截面积可以做到大于塔的截面积,这种设计使得气流阻力小而通过能力大,并排除了在支承板上发生液泛的危险。

3.7.4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填料压板系藉自身质量压住填料但不致压坏填料;限制板的质量轻,需固定于塔壁上。

一般要求压板或限制板自由截面分率大于70%。

3.7.5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气体进出口装置

填料塔的气体进口既要防止液体倒灌,更要有利于气体的均匀分布。

对500mn直径以下的小塔,可使进气管伸到塔中心位置,管端切成45°向下斜口或切成向下切口,使气流折转向上。

对1.5m以下直径的塔,管的末端可制成下弯的锥形扩大器,或采用其它均布气流的装

气体出口装置既要保证气流畅通,又要尽量除去被夹带的液沫。

最简单的装置是在气体出口处装一除沫挡板,或填料式、丝网式除雾器,对除沫要求高时可采用旋流板除雾器。

本设计中选用折板除雾器。

折板除雾器的结构简单有效,除雾板由50mm50mm3mm的

角钢组成,板间横向距离为25mm垂直流过的气速可按下式计算:

ukJLV

式中u气速,m/s;lv液相及气相密度,kg/m3;

k——系数,0.085-0.10;

199708~12333

本设计中取k0.09,则流过的气速u0.09".3332.557m/s

V1.2333

所需除雾板组的横断面为S§15500.168m2

u36002.557

由上式确定的气速范围,除雾板的阻力为49-98pa,此时能除去的最小雾滴直径约为0.05mm即50m.

(2)排液装置

液体出口装置既要使塔底液体顺利排出,又能防止塔内与塔外气体串通,常压吸收塔可采用液封装置。

常压塔气体进出口管气速可取10〜20m/s(高压塔气速低于此值);液体进出口气速可取0.8〜1.5m/s(必要时可加大些)管径依气速决定后,应按标准管规定进行圆整

3.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的计算3.8.1吸收塔的压力降

填料塔的的压力降为:

PP1P2P3P

41550

36003.140.22

(1)气体进出口压降:

取气体进出口接管的内径为200mm则气体的进出口流速为

则进口压强为

(突然扩大

=1)

1

P-1

21

u21.2333

13.7122115.94Pa

2

2

出口压强为

(突然缩小

=0.5)

u

13.712m/s

p20.51u20.511.233313.712257.97Pa22

(2)填料层压降: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采用Eckert关联图计算,

其中横坐标为

[1]查5-18得

P116m

纵坐标为

[1]

查图5-21得

填料层压力降P235.4461412.64(Pa)

(3)其他塔内件的压降:

其他塔内件的压降p较小,在此处可以忽略.

所以吸收塔的总压降为

pp1p2p3p115.9457.971412.641586.55Pa

(4)持液量计算

持液量计算方法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对拉西环填料的测试数据进行关联的公式。

本设计

采用Leva及大竹、冈田的关联式:

Leva关联式:

Ht0.143(Ld)0.6

式中Ht——总持液量,m3液体/m3填料;

L液相流率,m/(mh);

de填料当量直径,m;

大竹、冈田发表的持液量关联式:

H。

1.295(dU」)0.676(bL;)0.44

LL

式中H0动持液量,m3液体/m3填料;

d—填料的公称直径,m

液相密度,kg/m3;

Ul――液相空塔线速度,m/s;

液相粘度,kg/(ms)

2

g重力加速度,9.81m/s;

上述两式的计算误差为20%,本设计中填料的持液量为:

33

0.3029(m3/m3)

0.0381.524997.08。

6760.03839.81997.082。

44

H。

「295(3.21732/)((3.21732「『)'

/3600(/3600)

3.8.2吸收塔的泛点率

吸收塔操作气速为1.524m/s,泛点气速为2.8448m/s所以泛点率为

1524f100%53.57%

2.8448

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为:

uUf°5~°.85

所以符合。

3.8.3气体动能因子

气体动能因子简称F因子,其定义为F山:

其中u为空塔气速.

本设计中气体动能因子为F1.5241.23331.692m/skg/m3气能因子在常用的范

围内

3.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3.9.1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计算过程如下

所选管为42.00mm6mm热轧无缝钢管

j4佃叮1.939m/sd23.140.032

025

0.3164Re.0.01791

 

管路总压头损失

32-200泵合适。

3.9.2进出管工艺尺寸的计算举例

本设计中填料塔有多处接管,在此分别以液体进料管和气体进料管的管径计算为例进行说明。

相关数据查参考书

1、液体进料管

进料管的结构类型很多,有直管进料管、弯管进料管、T型进料管。

本设计采用直管进料管,

管径计算如下:

取ui2m/s

设计取进料管管径D14Lsi41.370.02954m

VUiV3.142

所以查参考书⑴取管径为426

2、气体进料管

设计取进料管管径D2

/4155

.3.14203600

采用直管进料。

取气速u220m/s

0.1656m/s

所以查参考书⑴取管径为21927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