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38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docx

近现参考资料代史复习题1

单元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论持久战》,日本对沦陷区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的殖民统治,国民党的政治独裁和经济掠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七大。

[难点]两大战场的区别和联系,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及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和后果。

[疑点]国民党抗战态度的两面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是()

A.一个日本土兵失踪B.中国军队炸毁卢沟桥

C.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一段D.东北军炮轰日本关东军驻地

2.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

3.中共与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战B.依靠哪些力量抗战

C.用哪种方式抗战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战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接连失利,其根本原因是()

A.敌我力量悬殊B.军事指挥失误

C.缺乏国际援助D.抗战路线错误

5.八路军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者是()

A.聂荣臻B.罗荣桓C.徐向前D.林彪

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主要目的是()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为了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C.指出抗战的艰苦性

D.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7.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

D.使徐州会战得以胜利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A.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

B.日本首相表示愿意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C.日本扶植建立伪国民政府

D.日本基本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战略进攻

9.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不包括()

A.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B.抽调主要兵力转向太平洋战场

C.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首要策略

D.强化对沦陷区的统治与掠夺

10.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肆掠夺工矿业的目的是()

A.获取巨额利润B.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基地

C.满足战争需要D.要为本国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12.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农村的掠夺手段主要有①强占耕地②实行粮食独占政策③推广“中日合办”农场④掠夺农村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偏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满洲国”成立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14.1940年初,中国境内并存的政权有几个?

()

A.2个B.3个C.4个D.1个

15.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一再强调:

“制裁共党活动,应尽早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对八路军、新四军之游击区域,由中央严格限制,不为任其发展。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对中共的政策特点是()

A.破坏国共合作,推行反共政策

B.伺机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

C.动用一切手段来限制中共武装发展

D.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

16.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

A.宣扬封建道德B.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C.实现其同化政策D.建立一整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

17.日本侵略者在沧陷区打击抗日力量经常大搞()

A.“大扫荡”B.“蚕食”C.“清乡”D.“围剿”

18.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说要“抗战到底”,这里的“底”指的是()

A.坚决彻底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B.保证中国本部十八省的地理位置完整

C.与英美团结一致打倒德意日法西斯

D.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

19.“皖南事变”后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

A.九三学社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民主同盟

20.海外侨胞给予祖国抗战财力支持的筹款形式有:

①捐献②献金③认购公债④侨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1.使得日本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

22.导致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团难局面的原因有①日军残酷“扫荡”②国民党军队包围、封锁③自然灾害严重④“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23.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性质变化B.国内阶级关系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革命动力变化

24.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整风运动C.《论持久战》D.中共“七大”

25.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

B.日本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方针

C.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作坚决斗争

D.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

二、材料解析题(第26小题8分,第27小题12分,共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在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本党应当经常不断地对工人及一般劳动民众解释,中国人民要完全战胜帝国主义,只有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的革命政权。

——1928年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扩大会议决议》

材料三:

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1937年5月31日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当时“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2分)

②材料二“推翻统治阶级”是指什么?

为什么要推翻它?

(2分)

③促使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合作到分裂到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④以上变化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配情况: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战场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

师团

37个

师团

15个

师团

111万

多人

不到109

万人

材料二:

由于欧洲、地中海战场的需要,重新打通滇缅路的战役一拖再拖,中国几乎陷入了孤立作战的境地。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提醒说: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

那些部队会干什么呢?

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的吗?

以上均引自胡小彬《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通过材料一可看出:

日本在战略进攻、战略相持、战略溃败三个阶段为什么始终把兵力重点放在中国战场上?

这说明了什么?

(2分)

②通过表格情况可看出:

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与中国战场的关系怎样?

为什么?

(2分)

③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关系怎样?

他说的话为什么符合当时的实际?

战后有些西方人士的说法为什么大相径庭?

(3分)

④材料二中所说的“滇缅战役”是怎么回事?

日本如果实现罗斯福所“担心”的德日“钳形攻势”会怎么样?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又会怎么样?

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会怎么样?

(5分)

三、问答题(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8分,共30分)

28.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试分析中共的哪些具体政策体现了这一原则?

并指出这些政策取得的效果。

29.分析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二八”抗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

2.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表明国民党对日思想变化是()

A.加强外交方面的努力B.准备进行全面抗战

C.不对国联寄予希望D.意识到面临抗战关头

3.史称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指()

A.卢沟桥失而复得B.宝山保卫战

C.四行仓库保卫战D.平型关战役

4.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有人分析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

“今日红军(此时已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引者按)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这段话的含义是()

A.贬低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B.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作用持悲观态度

C.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

5.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八路军奉命陆续开赴华北,主要是为了()

A.配合友军的作战B.开辟敌后的战场

C.集结主力与日寇决战D.取代国民党在华北地位

6.“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消除以往的偏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满洲国”成立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7.本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焚毁汉文书籍()

A.企图扶植傀儡政权B.强制推行教育制度改革

C.用以加强法西斯统治D.妄图消灭东北人民民族意识

8.日军在被占领区实施的粮食独占政策称为()

A.“委托经营”B.“统制”C.“中日合办”D.“混合面”

9.国民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

A.全面抗战路线B.一边打日军,一边打红军

C.片面抗战路线D.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结合

10.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豫湘桂战役

11.决定两个战场采取不同抗战路线的因素是()

A.实行强弱B.阶级利益C.对日态度D.认识水平

12.1938年2月18日中共党内一些人致电中央书记处和八路军总部,反对成立晋察冀边区的人民抗日政权,认为这样做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将产生不良影响”。

这段材料反映中共党内某些人()

A.尽力巩固统一战线

B.存在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

C.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D.带有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

13.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主要是为了()

A.与国民党进行决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