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计划书.docx
《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计划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计划书
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设方案计划书
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范畴,而是在伦理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的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国若无信,国何以堪?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果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
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异议处理、投诉办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
(二)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
有关行业、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要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
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
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尽快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
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规范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
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依法查处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六)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加强诚信教育,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强化责任、激励和约束,确立人无信不立的理念,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国家竞争力。
基于“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交换平台”,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建设诚信信息的共享、公示和监督打下基础。
2.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是由一系列必不可少的部分或要素构成。
这些部分或要素相互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守护市场经济的信用圣地,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图与运行机制如下:
2.1.从纵向延伸的角度
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信用管理行业和信用法律体系。
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法律体系有机结合,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
2.1.1.信用管理行业
信用管理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硬件”,它拥有覆盖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训练有素的信用管理人员,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各种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
广义的信用管理行业包括以下几个分支:
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资产调查和评估、市场调查、资信评级、商帐追收、信用保险、国际保理、信用管理咨询、电话查证票据。
2.1.2.信用法律体系
信用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软件",它为信用管理行业的商业行为提供"游戏规则"。
2.2.从横向分割的角度
社会信用体系包括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
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2.2.1.公共信用体系
公共信用体系就是政府信用体系。
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全局来看,公共信用体系是影响社会全局的信用体系。
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
公共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2.2.2.企业信用体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以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督促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
企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用数据库,它动态地记录了企业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信息。
2.2.3.个人信用体系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信用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因此个人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它至少从两个方面对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作用:
首先,它为授信者的个人授信提供信用信息;其次,它弥补了公共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体系的疏漏。
个人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营运模式和企业数据库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查询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3.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现状、问题及对策
3.1.当前社会诚信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
诚信缺失导致了太多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学术造假者等等。
有研究者对政务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下瞒上、虚报成绩等。
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
不少企业任意逃避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
3.2.诚信缺失导致的社会问题
一是加大社会运行成本,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社会诚信度下降,对社会发展已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是诚信缺失的“示范效应”扭曲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诚信缺失会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
在信用领域主要表现是:
失信行为最初只是表现在很少一部分市场参与者身上,但如果失信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惩罚,那些守信者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从而出现失信行为。
若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认同了这一理念,诚信缺失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发生扭曲,社会诚信链就会发生中断和损害,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就会受到破坏。
3.3.当前解决诚信问题的对策思考
3.3.1.树立现代诚信观念,加强诚信宣传,形成诚信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已难以适应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条件下,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强大功能和现代诚信观的舆论作用,从思想上滤清人们的认识误区,确立义利并重的现代诚信价值理念。
诚信建设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图片展览等各种形式去宣传教育,设置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让人们感知诚信交易的重要性,诚信问题的严峻性和改善非诚交易状况的紧迫性,并让人们认识到非诚交易事件所造成的后果,从而树立“诚信交易”意识,进而自觉的诚信做事。
从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全方位开展诚信文化建设,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使诚信真正的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其行动理念,实现诚信的自律化。
3.3.2.建立和完善诚信法律法规,通过制度化手段构建诚信体系。
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搭建诚信体系的制度框架。
打造诚信社会,既要重视道德教育,更要重视法制建设,为“诚信”提供制度支持。
首先要重视政府诚信制度建设。
政府自身的诚信无疑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
其次,要建立稳定有效的产权制度,切实保护私有产权。
产权是信誉的载体,信任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复杂交易的规则。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是社会诚信制度的核心,完善高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突破口。
当前,应借鉴发达国家信息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逐步建立起包括个人信息用登记、查询、评估制度以及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制度在内的完备的个人信息用制度,引导个人增强诚信观念,抵制失信行为。
3.3.3.构建多层次信用服务机制,培育社会化信用服务组织。
当前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信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导致社会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必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服务组织,并建立起公众开放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信息数据库。
一方面要鼓励信用中介组织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将这些数据库中的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组织共享,最终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
4.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商品流转、资金融通都离不开信用。
如果社会信用缺失,欠债可以不还、随意拖欠贷款、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会使企业、个人面临极大的风险,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通过建设征信系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
4.1.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建设
征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诚实守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仅靠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可以形成的。
如果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失信行为不被记录、不受惩罚、不付出代价,企业或者个人就很难有诚实守信的动力和约束力,一些原本诚实守信的企业或者个人也可能会不再守信。
前一阶段新闻媒体披露出来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在我国销售的产品某些控制指标超标,有些企业甚至无照生产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些企业在它们国内或世界其他地方,是很诚实守信的,但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就不那么诚实守信,确实说明一些问题。
所以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准确识别企业、个人的身份,收集和保存他们的信用记录,依法使用这些记录,使失信行为受到惩戒。
我们正在建立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记录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帮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个人的信用状况,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发展;同时也为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而为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1.1.征信的含义
征信(CreditChecking或CreditInvestigation)是指为了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活动。
包括企业信用征信和个人信用征信。
企业信用征信:
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信用信息服务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和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个人信用征信:
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
4.1.2.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
(二)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促进消费信贷和消费健康增长,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的需要发展个人征信,有利于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信贷业务重点从大企业向个人的转移是许多发达国家信贷市场都经历过的一个转变。
但并不是每个国家的经历都是成功的。
(四)缓解中小企业借款难、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需要
(五)确保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的需要建立个人信用记录,以制度的约束促使个人养成按时履约的习惯,促进个人重视自己的诚信行为,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4.1.3.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
首先是帮助商业银行核实客户身份,杜绝信贷欺诈、保证信贷交易的合法性;
其次是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获得信贷的难易程度、金额大小、利率高低等因素的不同,奖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
再次是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及其对企业和个人信贷交易等重大经济活动的影响,提高法院、环保、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
最后是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约束性和影响力,培养和提高企业和个人遵守法律、尊重规则、尊重合同、恪守信用的意识,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4.1.4.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
4.1.4.1.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的数据来源
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数据来源由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招投标中心、海关、法院、信息办、公安局等行政机关单位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
这些单位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奖罚记录两方面,如企业经营范围等基本登记信息;企业纳税情况和欠税不良记录;企业劳动年审情况和欠薪情况;企业参保情况、欠缴情况和工伤事故发生情况;国家、省、市及外地对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房地产企业资质等级、业绩记录与违章记录;拖欠银行贷款企业;资信评级A级以上企业;软件企业认定情况;企业在法院的立案、结案信息等。
4.1.4.2.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的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包括身份信息系统、提示信息系统、警示信息系统、良好信息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
(1)身份信息系统
记入系统的信息包括:
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企业取得的相关资质文件和荣誉;企业的资质等级;企业年检情况;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结果;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包括企业注册登记、名称/地址等变更、企业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等信息。
(2)提示信息系统
记入系统的信息包括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罚款、没收和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的;企业未通过各类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的;行政机关认为应当通报的企业其他违法行为等信息。
(3)警示信息系统
记入系统信息包括:
企业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机关给予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处罚的;企业因严重违法行为未通过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以及经检验被定为未合格等级的;企业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受到罚款、没收和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两次以上的;企业因违法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企业其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企业参加各类活动、交易发生失信行为等信息。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下列信息也记入警示信息系统:
对本企业严重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正在被执行刑罚的;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以及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能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其他情形等信息。
(4)良好信息系统
记入系统的信息包括:
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受到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有关表彰的情况;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被金融机构评定为“AAA”信用等级的;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以及产品被列入国家免检范围的;市级行政机关认为可以记入的有关企业信用的其他良好信息等内容。
4.1.4.3.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机构在对被评对象的资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时所采用的评估要素、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权重和评估等级等项目的总称,这些项目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资信评级的依据,没有一套科学的资信评级指标体系,资信评级工作就无所适从,更谈不到资信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在我国,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必须进行资信评级,已经形成制度,但对发债和贷款企业的资信评级指标体系,一直没有统一和规范起来,各家评级机构各有一套体系,独树一帜,自主评级。
目前我国已经“入世”,逐步趋向国际接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将准备列入资信评级对象。
因此,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便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资信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做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信用评级的要素
这决定于对资信概念的认识。
狭义说,资信指还本付息的能力;广义说,指资金和信誉,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
因此,信用评级的要素应该体现对资信概念的理解。
(2)信用评级的指标
即体现信用评级要素的具体项目.一般以指标表示。
指标的选择,必须以能充分体现评级的内容为条件。
通过几项主要指标的衡量,就能把企业资信的某一方面情况充分揭示出来。
例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加以体现;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加以体现。
(3)信用评级的标准
要把资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就要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
明确标准是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关键,标准定得过高,有可能把信用好的企业排挤出投资等级;反之,标准定得过低,又有可能把信用不好的企业混入投资等级,两者都对信用评级十分不利。
因此,标准的制定必须十分慎重。
一般来说,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水平来确定,国际上通常采用全球标准,则信用评级的标准要反映整个世界的水平。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主蛰用于国内,评级标准可以只考虑国内企业的总体水平。
(4)信用评级的权重
指在评级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
信用评级的各项指标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不可能等同看侍,有些指标占有重要地位,对企业信用等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共权重就应大一些;有些指标的作用可能小一些,其权重就相对要小。
(5)信用评级的等级
即反映资信等级高低的符号和级别。
有的采用5级,7级,9级或10级。
有的用A、B、C、D、E或特级、一、二、三、四级表示,有的用AAA、AA、A、BBB、BB、B、CCC、CC、C表示,有的用CT3A,CT2A,CT1A,CT3B,CT2B,CT1B,CT3C,CT2C,CT1C。
一般来说,长期债务时间长,影响面广,信用波动大,采用级别较宽,通常分为9级;、而短期债务时间短,信用波动小,级别较窄,一般分为4级。
假设采用是9级制,具体划分如下表:
等级
含义
说明
AAA
信誉极好,几乎无风险
表示企业信用程度高、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各项指标先进,经济效益明显,清偿支付能力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极小。
AA
信誉优良,基本无风险
表示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企业资金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各项指标先进,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经济效益稳定,有较强的清偿与支付能力。
A
信誉较好,具备支付能力,风险较小
表示企业信用程度良好,企业资金实力、资产质量一般,有一定实力,各项经济指标处于中上等水平,经济效益不够稳定,清偿与支付能力尚可,受外部经济条件影响,偿债能力产生波动,但无大的风险。
BBB
信誉一般,基本具备支付能力,稍有风险
企业信用程度一般,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一般,各项经济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可能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有一定风险。
BB
信誉欠佳,支付能力不稳定,有一定的风险
企业信用程度较差,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差,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较低水平,清偿与支付能力不佳,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有风险。
该类企业具有较多不良信用纪录,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含有投机性因素。
B
信誉较差,近期内支付能力不稳定,有很大风险
企业的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表示企业一旦处于较为恶劣的经济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倒债,但目前尚有能力还本付息。
CCC
信誉很差,偿债能力不可靠,可能违约
企业信用很差,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很弱,对投资者而言投资安全保障较小,存在重大风险和不稳定性,几乎没有偿债能力。
CC
信誉太差,偿还能力差
企业信用极差,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对投资者而言具有高度的投机性,没有偿债能力。
C
信誉级差,完全丧失支付能力
企业无信用,企业基本无力偿还债务本息,亏损严重,接近破产。
4.1.4.4.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的建设意义
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的应用正在迅速推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查询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已成为所有中资金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的必经环节,大大缩短了审贷时间,提高了信贷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随着企业征信系统内在的“失信惩戒机制”作用的发挥,促使企业重视在相关领域的诚信记录,从而使得企业的信用行为发生改变,包括主动偿还拖欠的贷款,按时履行贷款偿还义务等。
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企业征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约束了社会上存在的过度负债冲动,在避免形成银行不良资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倾向,减轻了企业因债务过重,影响到正常的经营和生活,甚至引发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征信系统有效地推动了金融创新。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征信系统的信息数据,监测已有的资产组合,建立消费者行为模型,开发和销售新产品,通过更准确的定价和产品定位,提高盈利能力。
4.1.5.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系统
4.1.5.1.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1)个人信用信息整合平台是一个数据搜集系统,将外部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信息源整合在一起,并将不同的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
(2)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并有效集成,按照分类进行重新组织,最终确定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同时组织存储数据库元数据。
(3)个人信用信息库应用平台是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与信用评估进行建模,对数据库或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分层多维分析,提供高度交互的在线分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