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docx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卷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名句默写(6分,每格1分)
1、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的两句是:
“,。
”
(2)在《再别康桥》,诗人把柳树比作新娘,来写出傍晚的康桥温柔之美的两句是:
“,。
”
(3)在《荆轲刺秦王》中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慨悲歌后的反应的两句是:
“,。
”
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5分)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A.凌侮(wǔ) 游说(shuì) 婆娑(suō)起舞 豁(huò)然开朗
B.寥廓(kuò) 作揖(yī)叱(chì)骂瞠目结舌(chēng)
C.桀骜(ào) 青苔(tāi)惩创(chuāng)博闻强识(zhì)
D.浸渍(jì) 彷徨(huáng)颓圮(yǐ)殒(yǔn)身不恤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窒息褴缕租赁毛骨梀然
B.荆棘形骸激扬黯然泪下
C.携手麦糟虐杀阴谋诡计
D.笙箫戮没百舸痛心疾首
4、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蜀之鄙有二僧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大王命之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
D.子犯请击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太子丹恐惧D.约为婚姻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3分)
例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大王来何操?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10题(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B.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C.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D.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8、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季父”即叔叔。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
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11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行走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3)请描述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画面并赏析这一联。
(5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②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
④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⑤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⑥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⑦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⑧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⑨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⑩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
“够了。
”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节选自《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下列对这篇新闻的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虽讲求事件新鲜、报道及时,但在选文第3段作者说:
“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也就不再是什么新闻。
可见,新闻也可以写被人写过的没有新意的事。
B.《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C.选文末句呼应首段,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D.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重点来写,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情感,也正是这一做法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可谓神来之笔。
(2)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有数以千计的照片,作者为何选取年轻姑娘作为重点?
有何意义?
(4分)
(3)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5分)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
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
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
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
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
他在自传中说: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
爷爷曾说过: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
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
“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
“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
谁能体会他那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
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
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
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释:
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憧憬。
E.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2)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4分)
(3)文中的“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6分)
六、语言表达(共12分)
14、下面不全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3分)
A.材村脑B.室腐泥
C.管露植D.钢休益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
B.中国年反映的尽管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丈的凝聚力与离心力。
C.《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全新“善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16、下面对联的上联与下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改动上联,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
(3分)
上联:
登高远望见青山绿水千帆过
下联:
放歌纵酒喜日暖泥融万木春
答:
上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图是兰州市“绿箱子废旧手机回收平台”流程的示意图。
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弃手机回收的整个流程。
要求:
不超过80个字。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亲的爱抚瞬间会让我们安静平和;
平凡的奉献瞬间会让我们温暖感动;
深刻的文字瞬间会让我们茅塞顿开;
静默的落日瞬间会让我们遐思纷飞。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瞬间被我们记忆,也总有很多的瞬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以“瞬间”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个字。
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一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1、名句默写(6分,每格1分)
① ,
② ,
③,
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5分)
2
3
4
5
6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7
8
9
1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每小题5分,共10分)
(1)(5分)
(2)(5分)
4、诗歌鉴赏(11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1)、(3分)()
(2)(3分)()
(3)、(5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
(1)、(3分)()
(2)、(4分)
(3)、(5分)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
(1)、(5分)()
(2)、(4分)
(3)、(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 )(3分)15、( )(3分)
16、(3分)
17、(3分)
七、写作(60分)
220
400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