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32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docx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专题:

古诗文赏析)(十二课时)史辉

姓名班级学号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P24页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3、《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4、《咏荷诗歌五首》:

《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P238页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P260页10、《黄鹤楼》(崔颢)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y

1、《春望》(杜甫)P58页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

《闻雁》(韦应物)P30页《池鹤》(白居易)P30页;《迎燕》(葛天民)P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中》(王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P39页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

《木兰诗》(宋祁)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2、《行路难》(李白)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

5、《观沧海》(曹操)P191页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

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

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

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

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20XX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

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

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

(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

(1)示例: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20XX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

(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

见解析

例三、(20XX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

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