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312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docx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

怎样听课与评课

会议内容:

外请专家吴兴宗老师做题为《听课与评课》的报告

1.为什么要听课、评课

2.听什么、评什么

3.怎样听课、评课

出席人:

管理、姚春花、徐莉萍、王婷、杨祺俊、金晔、吴燕萍、袁芝华、魏香菊

缺席人:

李萍

列席人:

吴兴宗

主持人:

管理记录:

王婷

开会地点:

四楼会议室

开会日期:

2007.3.28

开会时间:

13:

30~14:

30

听课与评课

举事例引入报告主题:

举例1:

听语文课《悬梁刺骨》

请学生发表看法:

(1)以前读书人非常艰苦奋斗;

(2)学生反驳,要有自控能力和决心;

(3)认为是假的,根本没有梁可以悬。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应该怎么去分析,怎么去评价?

举例2:

中国代表团访日。

考察中日幼儿教育的不同。

日本专家提问:

一只小球落在墙角的小洞内,要学生想办法。

学生的看法有:

(1)用水;

(2)用两根竹子捞;(3)用榔头、斧头砸地。

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有些也许不一定合理,但却是学生思考后的结果。

怎么听,听什么;怎么想,想什么?

一、听课、评课是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科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

1.学校领导、教研组的要求

2.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3.教研、教学评选,教学交流,青年教师的培养。

课的种类:

实践课、研究课、汇报课、选拔课、亮相课、推门课。

听课后,总要对各堂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内容,做不同的评价。

听课、评课的作用:

1.研究教学

2.交流经验

3.宣传方向

4.评价教师

课堂上,可以反映上课教师的思想、水平、素质和课堂效果。

二、听课、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了解与评价

1.听、评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教学要求是否适度,是否符合课堂要求;

(3)教学内容是否科学;

(4)教学容量:

知识容量;思维容量。

2.听、评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

是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结构是否合理;讲例结合;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方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问不要指向性太明确;“虚假”的热烈气氛不可取。

(3)教学手段:

多媒体不能仅代替黑板的作用,要用在实处。

使用多媒体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要形象化;有变换(活动);有吸引力,提高兴趣。

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多媒体,教具也很重要。

(4)教学安排: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关键是否扎实,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教学安排应遵循几个基本环节:

引入;课题;新课;巩固;小结(主要内容,好的想法、过程、用处);作业布置。

3.听、评教师素质:

(1)教学态度是否准确;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切;学生做题时,教师应在下面巡视。

(2)基本功是否达标;

(3)应变能力是否强。

4.听、评教学效果:

(1)及时效果;

(2)后期效果。

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对内容的理解。

三、听课、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素质的好方法。

听课是评课的依据;评课可以促进听课。

听课有四“要”与四“找”:

要听、看、记、想。

找优点、缺点、特点、亮点。

其中亮点可以是:

态度、板书。

评课有四“性”:

针对性:

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要求。

理论性:

从理论入手,提高层次。

最好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为依托。

激励性:

充分肯定、鼓励教师的课程。

时效性:

对教师与教育有推动、促进作用。

听课、评课的时候还要注意:

听课时,虚心接受评课教师的建议,不要急于解释。

评课不带个人情绪。

 

成绵路小学数学组、高水小学联合教研活动

时间:

2006年11月14日

地点:

一楼网络教学厅

主持人:

李跃丽

参加人:

成绵路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龙校长、陈红军老师点评两节新教师见面课。

其主要点位如下:

《8、9的认识》

1、能引导学生对主题图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从中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进行有序的数数。

同时注意了在数与物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8、9的具体数量。

2、在数数的过程中,对有争议的数量,如有的学生说蝴蝶有8只,有的说有9只,教师能灵活的引导学生采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验证。

3、能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数,除顺着从1数到8外,还让学生倒着从8数到1,培养了学生数数的灵活性。

4、能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全面发挥了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

5、能结合摆点子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8和9的关系,为比大小,数序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6、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7、建议:

(1).数数的过程显得有些墨守陈规。

因为以有前面数数的方法做基础,学生已知道怎样数数,所以建议在数8、9的物体时可放手让学生数,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引导,只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物与数一一对应;2、按一定的顺序数;3、注意8与9的关系。

这样既可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进行后面的教学。

(2).在进行比较大小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填数并比较大小,作到数、形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信息重组的能力。

《周长的认识》教学过程清晰,展现出了课型。

1、利用课件,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作好了必要的准备。

2、教师创设小圆点谁先回到起点的问题情境,自然的使学生关注一周的路程,生动、形象的媒体演示,丰富了学生关于图形周长的感性认识,使图形周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得以构建。

3、通过与书上概念的比较,引发了学生对“封闭图形”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4、让学生摸周围物体的面的周长,描书上各种图形的周长,将周长的概念推而广之,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中来,到具体中去的思维过程,从而牢固的建立了周长的概念。

5、求各种图形的周长能引导学生作到方法多样化。

6、整节课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练习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周长的概念。

7、建议:

(1).在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测量方法做适当的小结:

1.直的边的图形的测量方法。

2.曲边图形的测量方法。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策略优化等思想。

(2).可结合测量,进一步追问各种图形的周长是哪几条边围成的?

从而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

二、龙校长谈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模式。

1、研课。

研课小组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1)研究教案;

(2)研读教材、教师用书;(3)收集资源(主要是案例);(4)听试讲。

.

2、上课。

3、议课。

主要议类结构(即这一类型的课该怎样上)

4、共同反思。

5、组内对活动进行总结。

三、教研组长李跃丽老师对本次的联合教研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地点:

龙门小学远教室

主题:

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过程:

1:

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相关内容如下:

教学类结构:

简单地说,指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结构和特点,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课型.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运算、规律探索、图形测量、概念形成、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等教学内容。

数运算的教学结构:

对数运算教育价值的理解,对数运算教学长段递进式目标设计的理解,注重结构学习的整体性.

数运算的总目标:

学生要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能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新基础教育”认为:

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

2.教师讨论.老师们对吴老师的见解感觉有点高深,理解难度有点大,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配合理解.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新基础教育”认为:

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

2.教师讨论.老师们对吴老师的见解感觉有点高深,理解难度有点大,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配合理解.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时间:

三月十一日下午

二、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三、主持人:

滕大英

四、参加人员:

罗校长、陶校长、邹主任、漆主任以及全体数学教师

五、活动内容:

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一)罗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

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要有对工作的热情。

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

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

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研组长滕老师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组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5、毕业班工作。

6、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六“认真”工作的要求。

(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

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张老师讲话:

结合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给老师们交流。

(五)陶校长讲话:

结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老师们交流。

(六)邹主任讲话:

针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并对上年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把工作高的更好。

(七)漆主任讲话:

从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方面给老师们提出希望和要求。

(八)教研组长总结本次活动,安排布置下次活动。

 

杨家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4、1

地点:

多媒体电教室

人员:

教导主任、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社会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二、全体教师观看视频《三角形》。

三、全体教师针对案例讨论本节课超前意识、开放意识、主体意识如何体现的并进行交流。

四、对参加区年级组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对毕业班学月检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六、安排下周上课教师:

纪克安郭玉兵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05年11月24日

主讲人:

潘爱军

参加人员:

数学组全体成员

主题: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二、灵活使用教材,针对不同专业放低教学要求。

三、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语言通俗易懂。

四、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及时利用信息反馈并创造条件(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让学生有闪光的机会。

2、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3、注意结合数学史,现实生活及专业特点,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4、重视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力创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

五、任课教师与专业搭配起来。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地点:

龙门小学远教室

主题:

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过程:

1:

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相关内容如下:

教学类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