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285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doc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取得营业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营业收入的实现既是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过程,也是补偿投入成本,完成自身积累的过程,而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核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搞好收入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仍存在着将没有实现的销售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销售退回以及将正常的销售收入反映在应付账款中作为其他企业暂存款处理。

关键词: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问题对策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的基本收入。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收入审计必不可少。

搞好收入审计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资金的运营,了解企业的的销售能力,从而使企业更具有活力。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提前确认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较大的比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正因为这样有些企业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为了利润表的好看提前确认收入,从而多计收入。

案例,某企业在2009年10月份与乙公司签订预收货款的销售合同,在该合同中规定:

先由该乙公司预付该企业货款及增值税共计549900元。

其中,2009年11月份预付219960,12月份补付274950元,2010年补付54990元。

由该企业向乙公司提供机床10台,其中2009年12月份6台,2010年1月份4台,该企业增值税税率17%。

上述业务发生后,该项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份预收款时:

借:

银行存款21996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88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3196

借:

银行存款274950

贷:

主营业务收入235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39950

(2)2010年收到款项时:

借:

银行存款54990

贷:

主营业务收入47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7990

分析:

根据以上审计工作发现,再结合销售合同的规定,审阅与该项业务有关的“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等明细账,抽查有关会计凭证,验算有关的销售收入与增值税税额。

(1)验算2009年12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的增值税:

主营业务收入=5499000/(1+17%)/10*6=282000(元)

增值税=282000*17%=47940(元)

(2)验算2010年1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的增值税:

主营业务收入=5499000/(1+17%)/10*4=282000(元)

增值税=188000*17%=31960(元)

结论:

(1)该企业2009年11月份虽然预收账款219960元,但本月份却未发货,预收的款项只能记入“预收账款”账户,不能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2)该企业2009年12月份发货6台,应结转主营业务收入282000元,增值税47940元,实际少结转收入47000元及增值税7990元

(3)2010年1月份销售4台,应结转收入188000元,增值税31960元,实际少结转收入141000元及增值税额23970元。

(二)虚列销售退回

 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往往会因产品品种不符,质量不符合而发生销售退回,尽管引起销售退回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对收入的抵减,直接影响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而且又往往被用作调节收入和利润的手段。

案例:

审计人员在对甲公司2009年的收入、成本及利润审计中,发现企业会计凭证中有大量的退货业务,红字冲减当年收入、成本及利润。

审计人员决定进一步审查,以查明原因。

审计人员仔细查阅了公司2009年2月至12月的全部退货凭证(共9张)发现该公司开具红字发票,对江苏某商场、陕西某公司、郑州某公司等5家发生的36780件产品销售业务,以客户要求为理由办理了退货手续,并冲减了其全部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利润(48959914.45元)

(1)冲销销售收入的汇总会计分录

借:

应收账款187379708.07

贷:

主营业务收入160153596.65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226111.42

(2)冲销库存商品、销售成本的汇总会计分录

借:

主营业务成本111193682.20

贷:

库存商品11193682.20

问题与分析:

如此大量的销售退回,且金额较大,是否是真实的,审计人员发现至退货时,该公司还未发货,上述业务既无购货方退货单,也无本公司退货入库单,更无任何合同或协议。

(三)销售收入记入应付账款

企业将正常的销售收入反映在应付账款中作为其他企业暂存款处理,将记账联单独存放,造成收入减少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案例:

审计人员对A公司2009年度的销售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是发现本年度的销售收入比上年明显减少,对照在前期调查了解到A公司本年度生产销售情况是历史上最好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感到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于是抽查了9月份、12月份想的会计凭证,发现其原始凭证中有小伙发票的记账联,而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应付账款”,共计120万元。

审计人员针对这种情况,询问了当事人,并向应付账款的对方企业函证,结果发现A公司,是将企业正常的销售收入反映在“应付账款”中,作为其他的暂存款处理。

(四)虚增销售收入

企业虚增销售收入,可以通过开具销售发票,即通过有关单位对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然后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

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

案例如下,审计人员审查某公司12月份的住营业外收入时,发现该公司在销售甲产品时少结转收入、应交增值税。

同时已查明销售给B公司的甲产品开出发票,其收入却未记录“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审查人员审查当月“当月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款记录,其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贷:

预收账款。

该收款凭证后附两张单据,一张是信汇单,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入账,另一张是发货票,签发日为十二月十日,预收款在先,开票在后,相差半个月,经询问有关会计人员证实,是由于会计人员对该业务不熟,而将发票直接贴在该收款凭证后面未及时结转收入,分析可得,该公司在销售业务中未及时开具发票,未及时登记销售收入明细账,收到的账款未及时入账,因此要补作会计调整分录:

借:

预收账款,贷:

主营业务收入,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前确认收入的解决方法

以账簿记录为起点。

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查至记账凭证,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目的是证实以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以开具发票并发货,有无多计收入。

对主票、出库单、提货单、货运单等相核对:

①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出库单(或销售发票),观察截止资产负债表日销售记录有无跨期的现象;②审阅结账日后的收入记录,与销售发票、发运单和运输凭证相核对,查明有无商品已发出而本期未计收入的情况;③调查重大检查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从出库单到发票,并追查至相应的记账凭证及明细账,确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销售记录是否完整。

(二)销售退回的解决方法

检查销售退回的原因和条件是否真实、合规,检查销售退回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和规范,计算销售退回数量的正确性,怀集处理的恰当性,核实退产品是否已验收入库等。

(三)收入计入应付账款的解决方法

扩大原始凭证的比例,检查其他月份是否存在将正常收入反映在“应付账款”中的事项。

检查企业有关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提请被审单位作相应的会计调整,并调整会计报表相关的

(四)虚增销售收入的解决方法

检查销售发票或增值税发票申请表,并与实际入账金额比较核对,并检查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或销售为开票情况,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

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账、明细账、报表发生额是否相符以及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结束语: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核算是否正确、合规,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各方面的利益。

加强收入舞弊的防范,对于维护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严肃性,保护各方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审计中应下大力气重点审核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

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努力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从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相关者利益、防止税收流失、兼顾国家和企业利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宋常.审计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

[2]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俞静.审计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4]高建来.审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