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73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学教学大纲.docx

旅游学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和目的】

旅游学随着近代社会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它是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利用相关理论分析旅游现象,并总结旅游发展的规律。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之一,对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原理,树立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结构体系,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能系统地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

2.能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旅游业中前沿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

本章在分析梳理旅游学成长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以及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旅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意义。

了解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发展阶段、发展态势及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外旅游研究的历程

(一)早期认知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二)中期过渡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三)近期大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

二、国内旅游研究的历程

(一)探索与奠基阶段(1978~1987年)

(二)发展与深化阶段(1988~1997年)

(三)繁荣与困惑阶段(1998~2008年)

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一)“六要素”说

(二)“三体”说

(三)系统说

(四)矛盾说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经济学属性

(二)多学科属性

(三)跨学科属性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一)经济学/管理学属性

(二)边缘学科属性

(三)跨学科属性

(四)社会科学属性

三、旅游学的学科性质辨析

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二)旅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统计调查

2、实地研究

3、实验研究

4、文献研究

二、旅游学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旅游活动,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

(二)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推动旅游学的发展,完善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重点与难点]

旅游的研究对象(“六要素”说;“三体”说;系统说)

[习题要点]

1.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4.旅游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5.旅游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旅游的本体观

[教学目的]

本章对有关旅游本体的理论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探讨。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旅游的定义与内涵,并能够分析和理解游的本质及其内涵,理解旅游的特征。

一般掌握旅游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的早期释义

二、“旅游”的定义述评

1.交往定义

2.目的定义

3.时间定义

4.相互关系定义

5.非营利性定义

6.生活方式定义

7.技术定义

8.主体愉悦性定义

三、旅游的定义及内涵

1.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2.旅游的目的主要在于寻求别样体验

3.旅游活动是一种异地性的活动

4.旅游活动是一种短暂性的活动

5.旅游活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活动

6.旅游是旅游活动与旅游现象的统一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

一、旅游本质研究的述评

二、旅游本质的辨析

第三节旅游的特征

一、旅游特征研究的基本原则

1.从旅游者视角出发的原则

2.体现旅游整体的原则

二、旅游的主要特征

1.暂时性

2.异地性

3.休闲性

4.消费性

5.社会性

6.综合性

第四节旅游的分类

一、观光旅游

二、度假旅游

三、文化旅游

四、探险旅游

五、专项旅游

[重点与难点]

旅游的定义及内涵;旅游本质的辨析;旅游的主要特征

[习题要点]

1.简述旅游的定义及内涵。

2.简述旅游的本质及内涵。

3.旅游活动的特征。

4.旅游活动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章旅游的主体观

[教学目的]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没有旅游者就谈不上旅游和旅游业。

本章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旅游者理论性定义及旅游者空间运行特征;理解旅游者的分类及旅游者决策行为和总体行为特征;了解国际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及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者的定义

一、旅游者的理论性定义

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界定

1.国际联盟的定义

2.罗马会议的定义

3.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4.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2.有关国家的定义

3.我国的定义

三、旅游者统计操作的相关问题

(一)旅游者统计来源问题

(二)旅游者统计标准问题

(三)我国旅游者统计问题

第二节旅游者的分类

一、旅游者分类的原则

二、旅游者的类型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二)按出游时间划分

(三)按旅行距离划分

(四)按出游目的划分

(五)按人口统计特征划分

(六)按其他方法的划分

三、旅游者的基本特征

(一)消遣型旅游者的特征

1.人数多,比例大

2.旅游季节性强

3.行为自由

4.对价格敏感

5.重游率低

(二)公务事务型旅游者的特征

1.人数相对较少,出行频繁,重游率高

2.没有季节性限制,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小

3.对服务水平要求高

4.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太敏感

(三)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征

(四)文化型旅游者的特征

1.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2.具有某种专长或特殊的兴趣

3.对旅游线路设计的科学性较为敏感

4.季节性不明显

(五)特种旅游者的特征

第三节旅游者的心理需要

一、旅游活动启动阶段

二、旅行阶段

三、游览阶段

四、旅游结束阶段

第四节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者行为涵义

二、旅游者决策行为特征

(一)旅游决策影响因素

1.感知环境

2.旅游偏好

(二)旅游者决策行为过程

1.感知机会候选

2.备选机会选择

3.考虑机会选择

4.选择机会选择

5.决策机会选定

三、旅游者空间运行特征

(一)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运行特征

1.采用节点状路线

2.交通方式以适合短途的火车或汽车为主

(二)大尺度的旅游空间运行特征

1.采用环状路线

2.选择知名度高的目的地旅游

3.选择与居住地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旅游

4.交通方式多为航空或快速铁路

四、旅游者目的地游览行为特征

1.消费攀高

2.道德弱化

3.文化干涉

4.物质摄取

[重点与难点]

旅游者理论性定义;旅游者空间运行特征;旅游者决策行为和总体行为特征

[习题要点]

1.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2.旅游者类型的划分及不同的需求特点。

3.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的心理需要。

4.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5.旅游者的决策过程。

第四章旅游的客体观

[教学目的]

旅游客体是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旅游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和探讨旅游客体的定义、内涵、特征、结构和分类等,有助于旅游客体理论研究的完善和深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客体的内涵、特征、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旅游产品的内涵、特征和类型;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特征及类型;理解和掌握旅游客体开发的原则和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客体的内涵与分类

一、旅游客体的特征与内涵

二、旅游客体与旅游对象、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景区之间的关系

(一)旅游对象

(二)旅游吸引物

(三)旅游景区

三、旅游客体的结构与类型

(一)旅游客体的结构

(二)旅游客体的类型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两分法”

(二)“三分法”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第三节旅游产品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一、旅游产品的定义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

三、旅游产品分类

(一)按产品存在的形态来划分

(二)按旅游产品所满足的功能来划分

(三)按旅游产品的销售方式来划分

第四节旅游客体开发的原则与模式

一、旅游客体开发的原则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商业与文化结合原则

(四)开发与保护协调原则

二、旅游客体开发的模式

(一)综合导向型模式

(二)三维模式

(三)跟踪趋势模式

(四)多方参与模式

[重点与难点]

旅游客体的内涵、特征、结构和主要类型;旅游产品的内涵、特征和类型

[习题要点]

1.旅游客体的特点和分类。

2.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3.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4.旅游客体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开发途径。

第五章旅游的条件观

[教学目的]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大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微观层面上旅游的客观条件、旅游的主观条件;掌握收入、闲暇时间等对旅游的具体影响;掌握旅游动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理解宏观层面上影响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理解GDP等宏观因素对旅游的具体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客观条件

一、微观层面的客观条件

(一)收入水平

1.可支配收入

2.可自由支配收入

(二)时间因素

1.闲暇时间的概念

2.闲暇时间的经济性质

3.闲暇时间的分布

4.闲暇时间对旅游的具体影响

(三)其他因素

1.身体状况

2.家庭状况

二、宏观层面的客观条件

(一)经济条件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政策

3.经济形势

(二)社会条件

1.社会环境

2.科技水平

3.交通状况

4.通讯条件

(三)政治条件

1.政治制度

2.政治秩序

3.政策

第二节旅游的主观条件

一、动机的内涵

(一)动机的定义

(二)动机的理论基础

二、旅游动机的内涵

(一)旅游动机的定义

(二)旅游动机的形成

(三)旅游动机模式

三、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一)个性心理

(二)个体客观条件

1.年龄

2.性别

3.文化程度

4.社会阶层

(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四、旅游动机的类型

(一)葛留克斯曼分类法

(二)田中喜一分类法

(三)今井省吾分类法

(四)麦金托什分类法

(五)托马斯分类法

[重点与难点]

收入、闲暇时间等对旅游的具体影响;旅游动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习题要点]

1.收入水平对旅游的影响。

2.从宏观来看,哪些因素是旅游的必要条件?

3.从微观来看,旅游的客观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4.可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差别。

5.闲暇时间和旅游的关系。

6.闲暇时间的经济性质。

7.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8.不同个性心理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第六章旅游的历史观

[教学目的]

旅游活动的起源和发展是人们了解和认识旅游活动的基础,也是旅游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旅行形式及世界与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原因与特点;理解世界古代旅行发展概况与特点;了解托马斯库克对世界近代旅游业诞生的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旅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旅游的产生

二、世界古代旅行

(一)世界古代旅行概况

(二)世界古代旅行的特点

1.商贸旅行是最早的旅行形式

2.出行形式多样化

3.不同形式的旅行地位不同

4.古代旅行是近现代旅游的基础

5.活动空间不断扩大

三、中国古代旅行

(一)古代旅行概况

(二)古代旅行的形式

1.帝王巡游

2.政治旅行

3.士人漫游

4.学术考察旅行

5.外交旅行

6.宗教旅行

第二节近代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世界近代旅游

(一)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二)世界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二、中国近代旅游

(一)中国近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二)中国近代旅游的发展概况

(三)中国近代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方式多样他,内容重丰富

2.出境旅游者明显增多

3.入境旅游者逐步增加

4.旅游规模有限

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世界现代旅游

(一)世界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1.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3.闲暇时间增多

4.运输条件的改善

5.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二)世界现代旅游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

3.腾飞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4.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三)世界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增长的持续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游客的大众性

4.方式的多样性

5.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二、中国现代旅游

(一)中国现代旅游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49年~1955年)

2.开拓阶段(1956年~1966年)

3.停滞阶段(1967年~1977年)

4.调整发展阶段(1978年~1991年)

5.全面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

(二)中国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2.旅游行业管理趋向规范化

3.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4.余暇时间增多,且相对集中

5.人们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特点

1.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2.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3.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

[重点与难点]

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世界与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原因与特点

[习题要点]

1.旅游产生的概况。

2.中国古代主要的旅行形式及其代表人物。

3.科技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4.托马斯·库克对世界近代旅游业诞生的贡献。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发展特点。

6.社会主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第七章旅游的区域观

[教学目的]

受旅游资源禀赋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旅游客流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国际旅游客流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旅游的基本特征,理解我国旅游区域的划分和差异,了解我国旅游的发展阶段及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旅游的发展及特征

一、国际旅游客流的构成要素

(一)国际旅游客流流向

(二)国际旅游客流流量

(三)国际旅游客流时序

二、国际旅游客流的影响因素

(一)客源国与目的地国相互作用的因素

1.空间距离

2.国际交通条件

3.地缘—亲缘关系

4.国际关系状况

5.国别差异

6.相对费用

(二)客源国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态度

3、城市化程度

4.人口结构

(三)目的地国因素

1.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2.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3.国际性活动

4.入境手续

5.旅游宣传

(四)突发性因素

三、国际旅游客流的运动特征

(一)相对格局不变,各洲差距呈缩小态势

1.欧美仍占主导地位

2.亚太地区发展迅速

(二)洲域内短程流动与双向流动并存

1.洲域内以短程流动为主体

2.游客双向流动,互为客源国和目的国

(三)欧、美和亚太地区渐成三足鼎立之势

(四)特定地域的指向性和流动性

1.由北向南流动

2.由内陆向沿海及岛屿流动

第二节中国旅游的发展及特征

一、入境旅游的发展与特征

(一)海外客源市场

1.海外客源市场概况

2.主要海外客源市场特点

(二)入境旅游的特征

1.阶段性特征明显,兼有波动性

2.空间流向和流量西低东高,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3.旅游流区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动态性

4.受突发事件影响大,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二、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一)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

(二)出境旅游的特征

1.近距离旅游保持领先,远距离旅游逐步上升

2.出境旅游市场区域垄断格局逐渐形成

三、国内旅游的发展与特征

(一)国内旅游的发展概况

1.恢复和转轨阶段(1978~1980年)

2.起步阶段(1981~1990年)

3.迅猛崛起阶段(1991~2000年)

4.蓬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二)国内旅游的特征

1.空间特征

2.时间特征

(三)需求特征

1.旅游产品需求由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

2.旅游需求观念由大众化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

3.旅游方式的变化

第三节中国旅游区域的划分与差异分析

一、区域与旅游区域

二、中国旅游区域的划分

(一)基于旅游资源的旅游区域划分

(二)基于旅游地理特征的旅游区域划分

1.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

2.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

3.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4.华夏文明仿古旅游带

5.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

6.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

7.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

8.岭南文化热带-亚热带旅游带

9.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

(三)基于四象限法的旅游区域划分

三、中国旅游区域的差异

(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三)旅游市场的区域差异

(四)旅游人才培养的区域差异

[重点与难点]

国际旅游客流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国际旅游客流的影响因素;我国旅游的基本特征

[习题要点]

1.国际旅游客流的影响因素。

2.国际旅游客流的运动特征。

3.我国入境旅游的特征。

4.我国出境旅游的特征。

5.国内旅游的主要特征。

6.我国旅游区域的划分标准及发展差异。

第八章旅游的效应观

[教学目的]

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将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的基本表现,理解这些影响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引导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效应

一、旅游对经济的积极效应

(一)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增加外汇收入

(三)有助于货币回笼

(四)增加就业机会

二、旅游对经济的消极效应

(一)引起物价上涨

(二)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三)过于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第二节旅游的社会效应

一、旅游对社会的积极效应

(一)旅游对旅游者的积极效应

1.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

2.丰富知识经验,促进智力开发

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

(二)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积极效应

1.拓宽目的地居民视野,加快世界观改变

2.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二、旅游对社会的消极效应

(一)导致文化冲突

(二)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冲击民族传统文化

1.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异化

2.传统民族文化的仿造与伪造

(四)扭曲接待地的道德标准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影响

(一)旅游的影响是必然的,但都有其形成条件

(二)科学规划、有效控制是发挥积极作用、消除不良影响的关键

1.健全管理体制,实施科学管理。

2.制订合理规划,积极发展旅游。

3.加强旅游宣传,引导教育大众。

第三节旅游的环境效应

一、旅游对环境的积极效应

(一)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二)改善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条件

二、旅游对环境的消极效应

(一)造成环境污染

(二)破坏植被和土壤

(三)加速旅游资源的损耗

(四)造成景观破坏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识旅游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

[习题要点]

1、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2、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4、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5、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及实施的关键

第九章旅游的产业观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产业的特征及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理解旅游产业的概念内涵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了解旅游产业的涵盖范围及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产业的内涵与范围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

(一)旅游观赏娱乐业

(二)旅行社业

(三)餐饮住宿业

(四)交通通讯业

(五)旅游购物品经营业

第二节旅游产业的特点与功能

一、旅游产业的特点

(一)产业定性的双重性

(二)产品生产的组合性

(三)产业范围的宽泛性

(四)产业结构的层次性

(五)产业关系的关联性

(六)产业空间的聚集性

(七)发展进程的跨越性

二、旅游产业的功能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

(四)增强国民文化素质,增进国际交流

第三节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特征

(一)宏观分布的点网性

1.以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产业布局

2.以旅游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布局

(二)中观布局的圈层性

1.旅游景区的产业布局

2.旅游城市的产业布局

(三)微观选址的节点性

二、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一)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禀赋

(二)区位因素与集聚效益

(三)经济发展水平

(四)旅游规划与开发

(五)旅游市场需求

(六)旅游产业政策

三、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一)由资源禀赋地转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二)由旅游资源地进一步向客源市场靠近

(三)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空间互动性将进一步增强

(四)区域化趋势显著

(五)城市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

第四节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打造名牌旅游产品

二、树立大旅游大市场观念,开发组合旅游产品

三、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四、突出重点与层次,实现产业发展的有序化

五、建立产业集群,实现旅游集聚效益

六、优先发展旅游城市,发挥带动作用

七、实现产业和区域的整合,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八、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的优先发展

[重点与难点]

旅游产业的特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特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习题要点]

1.旅游产业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2.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

3.旅游产业的功能

4.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5.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第十章旅游的发展观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了解世界和中国旅游发展的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突出发展的主题

2.发展的可持续性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几种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理念

1.生态旅游

2.绿色旅游

3.替代性旅游

4.低碳旅游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要求

1.旅游开发商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旅游经营者要节能减排,强化环境保护

3.旅游消费者要严格自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