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580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ocx

高考历史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提能专训六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北京东城区统检)下面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当时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由此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加。

2.(2013·郑州市质检)下图是中国近代某时期的政治形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打响后,北洋军阀走向末路

B.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面临崩溃

C.秋收起义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D.抗战开始后,敌后根据地开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基本史实。

依据“湘鄂赣”“湘鄂西”“闽北”等信息可推测,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示意图。

说明了秋收起义后,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故选C项。

3.(2013·长春市调研)1919年5月26日,陈独秀发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一文,号召国民因山东问题而生两大彻底觉悟,即“强力拥护公理!

平民征服政府”。

同时,他还强调“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思”。

这说明陈独秀的思想倾向是(  )

A.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

B.鲜明的自由主义

C.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激进的共产主义

D.狭隘的民族主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倾向。

由材料信息“山东问题”“强力拥护公理”和“平民征服政府”可知答案为A项。

4.(2013·乌鲁木齐诊断测验)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写道:

“……蒋介石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师布防。

他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

”上述材料所指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重大战役。

由材料信息可知,战役的地点不包括华北、华中地区,且蒋介石投入了精锐部队进行布防,说明该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综合判断该战役地点应是上海。

5.(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句。

材料中的“南渡”有可能暗喻(  )

A.南宋南渡B.国民政府退守西南

C.渡江战役D.红军长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红军长征是北上而不是南下,C、D两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节节败退,被迫退守西南,故B项符合题意。

6.(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红军长征是北上而不是南下,C、D两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节节败退,被迫退守西南,故B项符合题意。

7.(2013·辽宁五校联考)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集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

对材料观点解读准确的是(  )

A.该观点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该观点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该观点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该观点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

陈独秀主要抨击的是“伦理”观念,即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因此最为准确的说法为C项。

8.(2013·辽宁五校联考)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并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

材料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A.外源性

B.地区差异性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的,同时,近代化的深入发展伴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

9.(2013·鄂西质检)下面是“1880年代及1930年代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

该表从侧面反映了(  )

A.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近代化发展

B.晚清和民国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

D.当时中国的民生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表格数据揭示了近代中国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增加,但总量有限的情况,并不涉及近代化发展、政府的近代化建设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问题。

故答案为D项。

10.(2013·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1921~1923年),苏(联)俄工业企业有三种模式:

国有国营、国有民营、私有私营,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这和孙中山所倡导的节制资本相类似。

这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而言(  )

A.有利于借鉴苏俄模式发展民族工商业

B.有利于扩大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C.有利于推动孙中山联俄政策落实

D.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下国民革命的开展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和孙中山所倡导的节制资本相类似”等可知,这有利于孙中山落实联俄政策,C项符合题意。

11.(2013·鄂西质检)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说,“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

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

”下列毛泽东的论著中与此文献发挥过类似作用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中的文献指明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即指明了俄国革命的前途。

与此类似,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指明了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

12.(2013·贵阳市高三期末检测)汤因比说:

“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

”可见作者认为(  )

A.历史作品带有主观性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素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认为历史学家只能尽最大努力去撰写没有偏见的历史,说明了历史作品的主观性,故A项表述正确。

材料给出的是“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而非“必须”,故B项错误。

C项明显错误。

材料认为历史学家应做到诚实,具有自我批评精神,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这证明了历史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26分,共40分)

13.(2013·潍坊市模拟)(14分)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乡工农兵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红色政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白寿彝《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

(3分)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材料二中“三三制”政权的组成体现了什么特点?

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材料三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格拉底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

(5分)

答案:

(1)设立专门机构;吸收群众参与政权;实行平等的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2)特点:

广泛性;民主性;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影响: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

(3)观点:

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国情。

举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任举三例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建设民主制度的实践。

(1)问,可直接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2)问,结合“三三制”的情况即可概括其特点;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表现和根据地的发展情况即可回答其影响。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2013·湖北八校联考)(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各年进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

品等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

资料

1893

0.6

7.8

13.0

78.6

1910

1.5

0.1

16.0

17.0

65.4

1920

3.2

0.2

25.1

16.9

54.6

1930

3.7

1.9

21.3

17.3

55.8

1936

6.1

2.7

35.6

13.0

42.5

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

矿产品

(机采)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15.6

28.4

0.1

53.4

2.5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9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2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5

1936

44.1

2.6

1.6

6.7

5.6

32.4

7.1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正常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直接依靠暴力来强制进行的。

进口商品比在国内生产相同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便宜,或者国内不能生产相同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中国并非弊大于利之举。

在进口贸易中,西方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

中外经济的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

——摘自《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并分别归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

(17分)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9分)

答案:

(1)特点:

①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小,工业制成品(或“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和直接消费资料比重大。

②进口商品多为国内无法生产的工业产品。

③进口商品的构成日趋合理化。

④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和手工制品比重大,矿产品和机器制品比重小。

⑤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

⑥出口商品量逐年萎缩。

(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

(进口)①进口商品物美价廉。

②进口商品国内无法生产。

③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答出两点即可)

(出口)①自然经济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或“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传统手工业解体。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答出两点即可)

(2)①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若答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亦可)。

②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若答出“冲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亦可)。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⑤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

⑥有利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⑦有利于改善国人生活。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近代中国各年进口商品、出口商品的内容分析;第二小问从进出口商品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角度,联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政策的变化等知识回答。

(2)问,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人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回忆教材知识,联系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近代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