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生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350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与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健康与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健康与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健康与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健康与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与生物.docx

《健康与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与生物.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与生物.docx

健康与生物

健康与生物

——高一生物校本课程

前言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

环境里面有哪些生物因素?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饮食有什么原则?

人体的免疫系统怎样抗击疾病?

怎样运动才能获得健康?

这些全都与我们的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都与健康有关,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我们的校本课程主要从环境、饮食、疾病、运动这四方面入手,让大家共同了解它们与健康的关系,从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从生物学中认识健康吧!

 

目录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环境的要素

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室内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饮食与健康

第一节饮食的历史

第二节我们的食物

第三章疾病与健康

第一节人体疾病与健康

第二节改善身体状态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运动与健康

第一节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实现健康的目标

第三节运动处方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

人类生命始终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为环境中,经常在物质和精神心理的双重因素影响之下。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健康,需要充分开发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但是也会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使环境受到破坏,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当这种破坏和影响在一定限度内时,环境和人体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能力使失衡的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如果超过环境和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可能造成生态失衡及机体生理功能破坏,甚而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

因此人类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认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建立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标准,避免环境退化和失衡,这是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准则。

提要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的共同要素;环境的卫生学特征;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物理危害因素与健康关系;化学危害因素与健康关系。

环境污染;公害和公害病。

环境污染防制措施原则。

第一节环境的要素

环境,涉及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共同的要素可概括为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

生物圈(biosphere)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ecosystem)。

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foodchain),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

生物本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有的生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一定威胁,如致病性生物可成为包括烈性传染病的媒介;食物链中存在致癌、致畸的有毒物质等生物因子;空气中存在致敏的花粉、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粉尘(动物羽、毛等)。

由于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环境中生物因素危害健康的规律已有所了解,并有了丰富的预防和控制经验,因而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性已有下降。

二、化学因素(chemicalfactor)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体内、微生物内的化学组分。

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称为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很多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称为毒物)。

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化合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有机溶剂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农药;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无机和有机物质。

化学物质在创造人类高度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三、物理因素(physicalfactor)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接触到很多物理因素,如气温、气湿、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

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外界条件,只有通过一定强度和(或)接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和(或)系统功能产生危害。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人们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素的机会愈来愈多,因而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应予足够的重视。

四、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factor)

人类健康和疾病是一种社会现象,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经济水平,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等,社会因素还包括人们的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产生变化的因素。

心理因素着重于个体和内在情绪(兴奋、抑制、焦虑、忧郁、恐惧、愤怒、悲伤等心理紧张)及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态度和观念。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动常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躯体的健康,心理因素又常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而常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紧张本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如果强度过大、时间过久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继而引致神经活动的功能失调,甚至导致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各种精神性疾病。

因此,应该着重强调个体心理状态须尽快地去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使个体和不断变动着的社会环境调整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使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不致使人长时间地停留在心理失衡和(或)神经活动功能失调,以预防躯体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

(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

研究显示:

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

2、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

3、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

4、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5、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

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6、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7、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8、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鉴于大气颗粒物对健康诸多不利影响,更应该控制污染,如:

(1)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工业生产中烟尘的排放。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4)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5)加强绿化,保持水土。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是飘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氢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铅、镉等各种重金属。

这些污染物也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人为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影响最大,主要来自工业燃煤、燃油,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和采暖烟囱、家庭炉灶等。

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一种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又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另一种是污染物落到水体、土壤和食物中,然后污染物随同饮用水和食物间接进入体内。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一是会引起急性中毒。

如果大气中漂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突然升高,比平时高出许多倍,人们就会感觉胸闷、咳嗽和嗓子疼痛,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烧。

特别是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

其中以支气管炎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

二是会诱发疾患或引起慢性中毒。

大量研究资料认为,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或病情加重的原因都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较低浓度的污染物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收缩,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并减弱呼吸功能,同时还会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多,使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呼吸道的各种疾病。

三是对妇女儿童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妇女承受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后代的重担,并且有特殊的生理特征。

如接触环境中的有害毒素,不仅危害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通过妊娠和哺乳过程影响第二代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的多,受害程度及远期影响也深远得多。

四是对人的身体有致癌作用。

大气中的致癌物已发现200多种。

由于呼吸到大气中的致癌物,以及在职业接触中,经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且由大气又降落到水体或食物中,造成更广泛的污染。

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就有百万以上。

五是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

由此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降低大气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清新的空气当中,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第三节:

室内环境与健康

一、甲醛

甲醛fmaldehydemethanalmethgleneoxide

甲醛,分之式HCHO,无色气体,分子量30.03,气体的相对密度1.067,液体相对于水的密度0.815(-20℃),沸点-19.5℃,易溶于水&乙醇。

水溶液的含量最高可达55%。

甲醛对人眼睛的刺激阈可低至0.6~1.2mg/m3,嗅觉阈0.03~0.6mg/m3。

甲醛的来源:

①目前,甲醛是制造合成树脂、油漆、塑料以及人造纤维的原料,是人造板工业中制造脲醛树脂胶、三聚氰氨树脂胶、聚缩醛树脂、戊四醇醛树脂和酚醛树脂胶的重要原料。

②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

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

甲醛的危害:

①急性中毒:

呼吸道强烈刺激,咽喉灼痛、呼吸困难、肺水肿;

②慢性中毒:

流泪、眼痒、嗓子干燥发痒、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搔痒;

③长期低剂量接触:

降低肌体免疫功能,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呼吸道长期刺激,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功能下降。

④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综合症,造成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

二、苯

苯benzene

苯分子式C6H6,分子量78.11,相对于水的密度为0.8765,熔点5.5℃,沸点80.1℃,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气味,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熔剂,燃烧时发出光亮,苯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5%~8.0%(体积),在适当的情况下,分子中的氢能被卤素、硝基等置换,也能与氢和氯等起加成反应。

苯及苯系物的来源:

①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

②防水材料添加剂;

③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

苯及苯系物的危害:

苯:

①慢性苯中毒,主要是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②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

③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初期时齿龈和鼻黏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症,并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思维及判断力降低等症状。

以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严重可使骨髓造血技能发生障碍,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若造血功能完全破坏,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可引起白血病。

近些年来很多劳动卫生学资料表明:

④长期接触苯系混合物的工人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比率较高。

苯还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甲苯和二甲苯:

①主要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引起粘膜刺激。

②人体吸入较多甲苯,会使大脑和肾受到永久损害。

孕妇吸入较多甲苯,其毒性可能会导致婴儿先天缺陷。

③二甲苯会造成皮肤干燥、皲裂和红肿,神经系统受损,还会造成肾和肝暂时性损伤。

研究表明,女性对苯及其同系物的危害较男性敏感,甲苯、二甲苯对生殖功能亦有一定影响,育龄妇女长期吸入苯还会导致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紊乱,初时往往因经血过多或月经间期出血而就医,常被误诊为功能习惯性子宫出血而贻误治疗。

④孕期接触甲苯、二甲苯及苯系混合物时,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呕吐及妊娠贫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统计研究还发现女性接触甲苯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工人的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

三、氨

氨ammonia

氨的分之式NH3,分子量17.01,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密度0.7710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可感觉最低含量为3.76mg/m3。

(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Mpa,即11.2大气压)。

沸点-33.3℃,也易被固化成雪状的固体。

熔点为-77.7℃,溶于水乙醇&乙醚。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和氨,有还原作用。

氨的来源:

①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

冬季施工常常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外加剂对混凝土进行防冻保护。

这些添加剂在墙体中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被还原成氨气并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增加。

②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采用含有尿素组分胶粘剂的木制板、以氨水作为添加剂与增白剂的涂料。

氨的危害:

①以气体形式吸入肺泡,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②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蛋白变性,使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③长期接触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

④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四、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

TVOC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①世界卫生组织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是指沸点范围在50~100℃到240~260℃之间的化合物。

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芳香烃、卤化烃、氧烃、脂肪烃、氮烃等,多达900多种,其中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

TVOC的来源:

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和办公用品;家用燃气、燃煤、烟草烟雾;室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等。

TVOC的危害:

①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非单一的化合物,各化合物之间的相加、相乘作用不够清楚,且不同时间地点TVOC的组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所变化。

②大体的危害如下: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感觉性刺激,嗅味不舒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怀疑性危害:

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

五、氡

氡Radon

氡是无色、无味、有天然放射性的一种惰性气体。

它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的。

氡原子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核,衰变同时产生阿尔法粒子。

常温下氡及其衰变产物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

氡的来源:

①从地基中析出的氡:

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和岩石中含有高浓度氡,氡气通过水泥地面和墙壁连接处的裂缝、地面的缝隙、空心砖墙上的小洞以及污水坑和下水道等进入室内。

因此,氡水平在地下室、地窖或与泥土接触的其它结构区通常较高。

②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建筑材料,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

③从户外空气带入的氡。

④从日常用水以及家用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氡在世界各地的空气中都存在,有些地方的水中也含有氡气。

氡的危害:

①高浓度氡会导致机体血细胞出现变化。

②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

③导致肿瘤。

氡衰变时放出a射线,轰击肺细胞,使其受损,诱发肺癌。

④世卫组织专门从事癌症工作的机构及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把氡分类为一种人类致癌物质。

界上每年发生的肺癌病例中,6%到15%是由氡气引起的,氡对吸烟者的危害尤重。

六、新风量

新风量不足

①新风量是指室内新鲜空气的总量。

②1998年美国国家标准ANST/ASHRAE62-1989正式定义了“可接受的空气品质”并规定了最小新风量。

③新风系统的目的就是供给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氧量,冲淡室内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或气味。

④中国国家标准GB/T18883-2002确定新风量不应小于30m3/h人,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需要量而定的,如要保证CO2的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0.1%,则必须保证新风量为30m3/h人。

使用新风的目的:

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稀释气味;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空气;调节室温。

新风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①房屋自然通风能力普遍不足;

②对于空调房屋,为了节省运行费用按最小新风量运行使新风量不足;

③空调设计中新风量取值过小不能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新

④风处理输送和扩散过程的污染恶化了新风品质,削弱了新风的稀释作用;

⑤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不当也可造成新风量的不足。

新风量不足的危害:

①长期处于新风量不足的室内易患“室内综合症”,出现头痛、胸闷、易疲劳的症状,还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

第三章饮食与健康

第一节饮食的历史

健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许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说法。

尤其在饮食健康方面更是如此。

大自然有它的规律,任何科学的发明都有它的局限性;任何发现都有它的时间段。

只有大自然的法则才最正确。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饮食。

远古时候的人类,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存活的最初阶段,粮食丰富得不得了,森林里的水果、蔬菜、五谷杂粮都丰富得不得了。

人类开初只吃水果、蔬菜、叶子等,没有火,熟类的他们不会吃,动物的他们没有工具来抓获。

所以,我们饮食结构的第一个原则:

是蔬果类,以蔬菜水果为主。

老天创造人类的身体;大自然创造我们的身体结构,没让我们吃肉。

我们的牙齿是平的,是咀嚼的。

肉食动物的牙齿是尖利的,咬的,撕就吞。

肉食动物的胃酸很强,吃东西后马上作地道的处理,肠子很短,废物很快出来。

我们人类牙齿是平的,胃酸不够强,肠子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长度等于我们身高的5. 6倍。

这样的肠子它需要消化、处理的是高纤维食物,没有纤维的东西处理不了,出不了。

整个身体结构是杂食性偏草食的,没有肉食结构。

如果我们的饮食结构偏肉食的话,那就糟糕了,一定得出很多问题。

违反了自然规律,肯定得到很多惩罚。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吃肉的?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曾经发生森林大火,一场雷电把森林都烧掉了,粮食也烧掉了,没东西吃,这时发现烧死的动物,拿来尝尝还可以吃。

为了求生,人类开始什么都吃了,学习吃肉。

后来发现了火,又发明了工具,会捕捉动物了,开始吃少量的肉类。

少量还行,但进入工商业社会,我们吃大量的肉类,这样就吃出无穷的祸患。

今天所有的文明病,所有机能性的疾病——所谓癌症、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老年痴呆症,种种疾病都和肉食扯上关系,有他的因缘。

第二个原则,让我们来看看身体结构:

我们身体的最小单位是细胞,身体中大概有100兆左右的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生命。

细胞中有许多物质,其中一种叫粒腺体。

一个细胞有1200个粒腺体。

老天、大自然非常巧妙:

有宏观世界——宇宙,人类对其了解只是一点点而矣,十分片面。

对微观世界——身体之了解,也是仅懂一点点。

现今科学对人类身体的探讨,知识是非常表面、片面的,有很多未发现的秘密。

一个细胞就有1200个粒腺体。

“粒腺体”就是“发电站”。

这个“发电站”让人产生能量,能量的产生是在细胞中进行的。

我们身体是有能量的:

身体会发热、心脏会跳动、血液会循环、我们身体所有的活动,包括脑细胞的活动:

会看、会思考。

生理、心理的活动都是能量促成的,也是细胞造成的。

细胞利用营养,所有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酵素、微量元素、各种营养素,通过食物摄进。

都是我们吃的食物在胃中消化了,分解为小的单位进入小肠,然后吸收;进入血液,输送到细胞中去,均衡广泛的营养进入细胞,细胞得到营养。

我们通过呼吸,吸入氧气。

远古时候的人类,太阳一出来人就开始劳作、步行、翻山越岭,所以处在深呼吸的状况,呼吸很多,大量的吸入氧气。

现在我们是处于浅呼吸状态,这很糟糕。

氧气是生命的前沿,通过呼吸进入血液,进入细胞,在细胞中氧气和营养发生作用,叫能量转换基质,在粒腺体里产生能量。

也就是说我们会动、会运作、精神奕奕、精力充佩, 那个能量哪里来?

是营养和氧气在细胞中发生作用后产生的。

如果你处在一个高能量状况,也就是营养很丰富均衡,你的氧气也很足,那你就会处在一个非常高的能量状态下。

高能量就是精力充沛、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若处在一个低能量状况,则精力不足、行动迟缓、易衰老并易引发各种疾病。

高能量健康,低能量引发疾病。

因为身体利用能量除了在运作过程、各种活动之外, 这个能量会运作、清理身体的毒素。

身体会累积毒素,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多废物,排除废物、毒素依靠能量。

我们吸入的空气中之污染物,食物中的毒素也靠身体中的能量来排除。

如果能量不足,毒素就无法有效排除,细胞也无法有效被修补。

长年累月,我们的器官会磨损、会退化、会老化。

老化就要修补,修补需要能量。

一旦能量不足,细胞、器官都无法修补,毒素不能排除。

这样不断累积,细胞便不断退化,退化累积到一定程度便引发疾病。

疾病分为两大类:

一、机能性疾病,也叫身体细胞退化性疾病。

二、细菌性疾病,细菌传染,传染病引发的疾病。

在15至18世纪有许多传染病,天花、鼠疫、霍乱、麻风病等害死许多人。

现在的非典,这些病通过现代发达的医药可以控制下来。

医药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传染病控制的好,使死亡率大大降低。

细菌性疾病现代医药可以控制。

但机能性疾病医药束手无策,医药再发达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叫机能性疾病?

身体细胞退化,毒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引发的病,象癌症、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病、老年痴呆症等种种身体退化引发的疾病,医药没有办法解决。

美国经调查研究发现,1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