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154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6

第三章建设条件和阻碍因素————————8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2

第五章市场分析和销售方案————————13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14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8

第八章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19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20

第一十章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与增收效果评价——23

第一十一章劳动组织与管理—————————26

第一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29

第一十三章附件——————————————29

13.1图1双龙乡产业发展示意图——————————30

13.2图2双龙乡天麻种植规划图——————————31

13.3.图3天麻人工授粉培养室————————32

13.4.图4林下种植天麻技术现场培训—————32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县双龙乡林下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

1.1.2建设性质:

增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广东大一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1.1.4法人代表:

***

1.1.5建设地点:

**县双龙乡双龙、玉坪、桃元。

1.1.7建设期限:

2014年—2016年

1.1.8建设内容:

2014年秋建设林下天麻基地60亩。

1.1.9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78.5万元,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67万元,其他费用11.5万元。

1.1.10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8.5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8.5万元,招商引资70万元。

1.1.11项目达产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一)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78.5

1.1

基本建设投资

万元

67

1.2

其他资金

万元

11.5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40

3

年成本费用

万元

40

4

销售税金

万元

0

5

年利润

万元

200

6

投资回收期

2

含建设期

1.1.12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该项目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好项目。

项目达产后,在双龙乡当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力争2015年全乡预计发展社员600户,实现种植天麻10万平方米(其中:

有性繁殖3万平方米,无性繁殖7万平方米),总产量60万公斤以上,总产值6000万以上。

为**地区林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一、双龙乡的基本情况及中药材发展的优势

  由于地理位置和机遇原因,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方面,双龙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在双龙乡15万多亩的土地总面积中,能够用于发展中药材的面积有6—7万亩左右,为中药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双龙乡

 2、有有利的气候条件:

双龙乡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拔较高,属高山和半高山地区,气候的总特征是:

温和、凉爽、湿润、雾气重、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小气候特征明显,非常适应各类中药材的生存和发展。

  3、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

**县是全国中药材的重点产区之一,双龙乡更是**县的重点产区,根据**县1983年至1987年中药材自然资源的普查结果,全县609种野生的中药材自然资源中,双龙乡就生长有548种。

尤其是根、皮、叶、花、果等各类野生中药材遍地都是,应有尽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油厚朴、天麻、杜仲、黄柏等名贵中药材产量大、质量上乘。

据统计,双龙乡每年的各类野生中药材产量可达上百吨,常年收购量在50吨左右。

  4、有悠久的野生中药材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

双龙乡野生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千百年来医治病都靠野生中药材。

因此,形成了妇孺皆知药,人人能治病的风气。

特别在近几十年来,当地的很多土中医,常常把野生的中药材进行人工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据统计,80%以上的野生中药材均在双龙乡通过人工种植获得了成功,在一些品种上,还突破了高技术的种植技术,如在天麻种植上,已经掌握了天麻无性种植技术,并已基本突破了天麻有性繁殖技术,为今后双龙乡中药材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双龙乡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双龙乡中药材具规模地发展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尤以1988年20万株油厚朴落户双龙为标志,从那时起到现在,双龙乡野生中药材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

如今,全乡已种植各类中药材28800余亩。

其中:

油厚朴13500亩,五倍子800亩,黄柏1500亩、杜仲2000余亩,天麻11000窖,另外还有木瓜、金银花等数百亩,种植范围遍及全乡一半以上的农户。

现已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油厚朴生产基地和天麻生产基地3个。

  通过中药材种植,群众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1996年以来,全乡中药材收入年均达10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达80余元。

尤其是我乡的双龙、玉坪、桃元等村,中药材的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30%左右,如双龙村的沙坡组,全组有农户40余人,该组农民的收入80%靠出售油厚朴、天麻等中药材,户均出售中药材收入近3000元。

为稳步脱贫奔小康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充分发挥长白县的资源优势,以特色林地经济带动全镇乃至全县中草药材产业发展。

1.3整合评价和结论

1.3.1整合评价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并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发展前景良好。

该项目的建设是我县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对我县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基地有积极的作用。

该项目的建设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扩大和提高特色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是辐射带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高效特色产业项目。

1.3.2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真正做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建设有利于林下天麻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镇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天麻是名贵的中药材。

**县双龙乡双龙村、兴中村、杨坪村位于黔北大娄山北坡**县东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极为适宜天麻生长的环境条件。

随着传统人参产业的衰落,林下天麻产业将成为双龙乡经济发展快慢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否的重要因素。

由于人参是忌连作的植物,采用传统栽参方式是伐林栽参,每年要砍伐大量森林,使资源逐年减少,林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引起了严重的气候变化和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参业生产面临重重困难和危机。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从客观上使林地砍伐量减少。

因此,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放在长远的利益上,利用老参地和林改后分得的天然林栽培天麻,使有限的土地得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避免毁掉大量森林资源,从而保证天麻产业蓬勃、健康、持续发展。

对我镇发展生态型健康产业,提高生态环保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发展**特产业已成为东南部山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和亚健康状态,世界各国人民对“回归自然”和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中药和以药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日受青睐,向中药和保健品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必然。

其中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中药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新世纪“朝阳”产业中的“朝阳”。

产自双龙山区的林下天麻是用量大、用途广的品种。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保健食品需求,天麻会被广泛的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多项领域中,可谓应用领域广阔、市场容量空间宽阔。

所以林下天麻产业的发展潜力极大,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是一项易管理、利润高、市场广阔的高效种植项目。

以取得的技术成果为依托,加快天然林地栽培天麻研究和推广,逐步建立起立体生态农业,走向良性循环管的道路,从而巩固扩林下天麻种植面积,提高林地使用率,增加单位面积附加值,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现代中药材生产集约化产业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一定规模的产业。

项目建设有利于双龙野生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对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提高天麻产品质量,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建设条件和阻碍因素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县双龙乡地处**县东南部,距县城所在地双龙乡62公里,全乡总面积103.63平方公里,边临官店、仙源、良村等乡镇,

耕地面积27778亩,3500余户、15000余人,海拔高度在640—1800米之间,地形切割极大,人称“**小西藏”,属典型的山区地貌。

3.1.2自然资源情况

森林覆盖率达72.1%,土壤为山地沙壤、黄壤和灰泡泥土,林地腐殖土土层深厚、疏松、呈微酸性,PH值5.5-6.5;独特的黔北高原地理效应、全国少有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建设原生态天麻种植产业的坚实基础。

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矿、硫铁矿等为主。

年平均气温12.1℃,年均日照时数1669小时,年平均积温2000—2300℃,年平均降水量1157毫米以上,无霜期250天。

3.1.3自然环境条件

项目基地远离城镇、公路、无任何工业、生活污染。

经检测该区域内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其中,大气环境质量和灌溉水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和饮用水质量标准。

3.1.4项目区经济及社会环境

双龙乡现辖5个行政村,双龙村为镇政府所在地,双龙乡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独特的土壤结构及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林下天麻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以林业、特产、水利等多种行业支撑的产业格局。

3.2项目实施有利条件

3.2.1政策环境

双龙乡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和生产经验,而且**县已将油厚朴、金银花、林下天麻等产业发展作为我县中药材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推广林下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

3.2.2资源优势

项目区地处海拔500米—860米的平岗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栽培区内没有大气、水源污染源,且项目区林地资源丰富,大约有2231公顷,为大面积实施林下天麻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3市场优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加,天麻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药用,发展到饮食及滋补保健等行业,需求范围逐年不断扩大。

尤其从2010年春季,国内用量急骤上升,出口不断增加,货源供不应求,价格连续上涨,因此,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3.2.4科技开发能力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发展,双龙乡已经取得了大量林下天麻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成熟的产业技术工人为实行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提供了人员保证。

由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朱国胜担任合作社首席技术顾问并对所有种植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科学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生产基地建设符合GAP标准。

项目单位已设有专业的合作社,朱国胜顾问常常带领科研小组到该乡进行技术培训、及科研协作。

具有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可以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和达产达效。

3.2.5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距长临公路9公里,交通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项目区通讯联络方便,建有小型水电站1座,电力资源比较丰富。

3.3主要阻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资金短缺

资金不足是本项目发展的大问题,因此需要上级部门投入资金支持。

3.3.2一次投入大、收益期较长的解决办法

优质天麻种苗和菌材价格较高,土壤有机肥料要求高,后续管理、附属设施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扶持。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建设单位概况

双龙乡现辖5个行政村,53个村民组、3135户、16452人(其中:

农业人口15225人),散居少数民族42户、126人。

劳动力5586人(其中:

外出务工劳动力4116人);耕地面积27778亩(其中:

25度以上坡耕地15240亩),人均耕地面积1.95亩;201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637万元,人均收入5250元。

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有事,种药材种植户458户,现有技术人员15人。

2012年全乡种植天麻25200平方米,其中无性繁殖21200平方米,有性繁殖4000平方米。

分布全乡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255户,项目区有很好的人文环境、经济状况及方便的交通、供水、动力、通讯条件和良好的治安环境等。

4.2研发能力

双龙乡十分重视科研投入和产品研发,对生产实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此外与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贵州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协作关系,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五章市场分析和销售方案

5.1市场分析

5.1.1市场供求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加,天麻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药用,发展到饮食及滋补保健等行业,需求范围逐年不断扩大。

尤其从2010年春季,国内用量急骤上升,出口不断增加,货源供不应求,价格连续上涨。

可谓应用领域广阔、市场容量空间宽阔。

5.1.2前景分析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严格按照中药材产品GAP标准进行管理,做大产业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项目达产后,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可预测产品销售不存在问题。

5.2销售策略和经营模式

利用自身稳定的销售客户群体外,拟通过网络媒体、食品博览会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进行产品宣传,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打开国内外市场。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6.1建设任务和规模

2014年建成规范化、标准化林下天麻示范基地60亩。

达产后,年产天麻7.5万公斤。

6.2项目规划和布局

林下天麻种植地位于上双龙、兴中、杨坪村,建成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

对种植农户进行统一管理、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

6.3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3.1经济效益:

项目种植业计划带动600-700户农户,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总产量60万-70万公斤以上,总产值6000万元-7000万元

6.3.2资源利用效益:

参后地及林地资源利用率可达100%

6.3.3生态效益:

对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下野生资源十分有益。

传统的人工栽培人参方式是靠毁林开采来发展参业,而且通常在林中选择最好的地形、土壤、植被来开垦土地,使森林资源越来越少,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改变,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林下的中药材等野生资源一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因此,实行参后地综合利用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项目建设可以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减少森林砍伐,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区域特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形成现代药材生产集约化产业体系,增加附加值,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6.4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内容

6.4.1建设标准

遵循GAP标准。

推行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SOP。

使用原产地优质种苗。

6.4.2建设内容及投入资金

天麻种苗:

49万元

种植原辅材料:

18万元

间接费用:

11.5万

项目总投资78.5万元

6.4.3前期开发研制情况

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了林下天麻种植实验工作。

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已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成功的研究出一套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林下天麻栽培技术,这为今后此项目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无为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对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6.4.5项目主要内容和考核目标

6.4.5.1项目的内容:

利用土壤调节剂解决部分林地土壤偏酸问题,改善土壤PH值,为天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采取相关综合配套措施,提高林下天麻的产量和内在品质。

6.4.5.2项目达到的目标

本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为总体目标,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组织实施。

本项目实施后,通过先进的综合配套技术,和实现参后地和天然林地的充分利用,彻底摆脱伐林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模式,对实现减少林地开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大作用,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能存进林下天麻产业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6.4.6实施方式

根据长远规划、全面发展、综合治理、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按照生态农业模式,保护和利用优良生态,改造低劣生态。

在利用以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验和推广面积。

发展天麻深加工,逐步建立起立体生态中药材产业,延长和加深产业链条,促进林下天麻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6.4.7科技措施

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以及科研工作,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为优质天麻高产奠定基础。

6.5项目实施进度

2015年4月25日至5月1日平整土地、施肥

2015年5月2日至5月10日播种

2015年5月10日至5月15日喷施苗前除草剂

2015年5月30日至10月30日苗中除草及施肥管理

2015年11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越冬管理

2016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0日喷施除草剂、施肥

2016年5月11日至9月30日生长期管理

2016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起获制干后出售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依据

按现行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及项目开发规模进行估算。

7.2投资估算

本项目需总投资78.5万元,其中:

基本建设资金67万元,其他资金11.5万元。

7.3资金来源及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78.5万元。

其中:

申请财政补助资金8.5万元,招商引资70万元。

7.4资金使用和管理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由项目经济负责人统一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调配,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

建立、健全项目工程采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组织管理机构。

 

第八章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8.1财务评价基本参数的选择

8.1.1项目计算期

在正常情况下,为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无限期持续发展,在财务评价中,计算期选择为5年,其中建设期为2年。

8.1.2基准收益率选择为15%

8.2财务评价

8.2.1经测算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40万元。

8.2.2经济效益分析

此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总销售收入240万元;年利润总额200万元。

8.3盈亏平衡分析

经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为18%,说明该项目抗风险能力十分强。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9.1环境现状调查

9.1.1土地环境现状

基地栽培地均分布在上双龙村、杨坪村,兴中村土壤表层的腐殖土一般在8——21厘米,腐植酸一般以胡敏酸为主。

土壤中有害金属含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基地天然林下土壤有害金属含量

有害元素

国家标准(一级)

平均含量(基地)mg/kg

Pb

≤35

21.50

Cd

≤0.20

0.079

As

≤15

3.20

Hg

≤0.15

0.04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地土壤中的有害金属Pb、Cd、As、Hg含量远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土壤的最高含量。

其原因是:

长白县天然林区没有工业污染源,有害元素不可能通过废水、废渣污染土壤;白浆土的母质是第四纪的河湖想粘土沉积,不可能形成有害元素的沉积,成土过程受下层岩石的影响很小;森林没有施用过含有有害金属农药肥料。

对基地天然林下土壤表层土的农药含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

9.1.2森林植被现状

双龙乡双龙村、杨坪村,兴中村天然林多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物茂盛,土壤水分、结构状况良好,另还有4000亩荒地及可退耕还林1.4万亩可以用于种植天麻。

9.2项目队环境影响分析

有利影响:

种植林下天麻可以不再砍伐新的森林,最大限度的节约森林资源,有利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就其产业兴致、经济规模、科技储备看,有利于工业化生产,进行综合利用和资源永续利用。

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白浆土透水性极差,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二是造成土壤板结和退化。

白浆土含水层薄,下层母质透水性差,一旦植被破坏或植被质量差,土壤表层会处于滞水或干旱交替状态,造成土壤板结和退化。

三是农药残留。

在天麻种植种植过程中,施用农药会使土壤中产生农药残留,对森林动物和汇水处河流产生影响。

9.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设施

林下种植天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做到按规则、按程序报请审批。

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大气环境标准》(GB3095-96)、《饮用水质标准》(GB)。

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GAP标准进行。

严禁使用有毒农药,限量使用化学肥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或者使用生物肥、有机肥做底肥或追肥。

 

第十章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与增收效果评价

10.1中药材产业化经营

10.1.1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结构调整情况

通过项目建设,把林下天麻种植作为提高我镇特产业经济效益的一个突破口,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中药材产业扩充规模,壮大实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集约化产业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一定规模的产业,有力地推进生态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10.1.2产、家、销、服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情况

该项目以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精深加工为基础,链接产品的收购、销售;生产基地以入股的形式组织生产。

10.1.3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我乡600户农户1500余农民从事林下天麻种植,从业农民人均年可增加收入0.5万元,为双龙乡林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0.1.4中药材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情况等

项目是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可以提升双龙乡林下天麻产业种植水平,从推动全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立体生态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对恢复双龙乡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所以,这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的好项目。

传统的农业生产仅凭农民喜好和想当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种多少就种多少;尤其是山区农民耕地面积较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千家万户无组织的盲目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十分突出,基本谈不上市场化和组织化。

该项目的实施和已通过基地建设,带动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商品生产,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对接的矛盾,通过标准化经营极大地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10.2农民增收

前项目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由粮食生产、劳务收入、养殖(牛、羊、猪)和种植中药材收入组成,其中以劳务为主业的投入产出收入占农户收入的60%以上,随着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参业用地批复面积日趋减少。

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

组织和引导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已刻不容缓。

组织和引导农户林下种植天麻是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10.3其他社会影响

项目的建设以建立高效农业为指导思想,以建立示范园区,发挥带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