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573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 供给 价格.docx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微观经济学要说明价格如何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

微观经济学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价格和市场制度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有这样一首诗能说明需求与供给概念的重要性

你甚至于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者——它所必须学的就是“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名词。

无名氏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demand)

需求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在理解需求这个概念时,应该注意的是,需求是购买欲望(wants)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所以,需求也可以说是居民户根据其欲望和购买能力所决定的计划的购买量。

如果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或者虽有购买的能力而没有购买的欲望,都不能产生有效的需求,也不能在市场上形成实际的购买力。

对于给定的价格,需求也称需求量。

需求预测也要同时考虑到需求的这两个条件,否则会作出错误的预测。

例1.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企业界为开辟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而高兴。

他们把大批的棉布、面沙,以至于吃饭的刀叉、娱乐的钢琴运往中国。

按购买能力来看,当时中国的一些富人是有购买这些产品的能力的。

但由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消费这些洋货的欲望,故而市场上并不存在对这些产品的需求。

这次需求预测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购买欲望。

例2.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汽车进入家庭问题”。

无疑,想拥有一辆汽车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对汽车的欲望是普遍而强烈的。

但是,汽车昂贵的购买价格和使用费用(通常是购买价格的2.5倍)使大多数人不具备拥有汽车的支付能力。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汽车只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汽车进入家庭”仍然是一个梦想。

2.需求表

针对某居民户(家庭household)

例如,在1993年第一季度某地市场上,当鸡蛋的价格为1.8元时,需求量为200斤;当价格为1.9元时,需求量为150斤;当价格为2.0元时,需求量为100斤;当价格为2.1元时,需求量为80斤;当价格为2.2元时,需求量为50斤;等等。

根据这些具体数据,可作出下表。

表2—1

价格(元)

需求量(斤)

A

B

C

D

E

1.8

1.9

2.0

2.1

2.2

200

150

100

80

50

这个表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就是需求表。

“需求”指的是价格——数量的一系列组合。

或对应关系。

3.需求曲线

根据表2—1,可以作出图2—1。

(见P35)

习惯上,需求量用横轴来度量,价格用纵轴来度量。

需求曲线用D表示。

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某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在上例中,该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该居民户对鸡蛋的需求量。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就少;价格低,需求量就多。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例如,录音机和磁带,白糖与咖啡,等。

假设商品A与商品B是互补的。

当商品A价格升高时,商品A的需求量就下降,商品B的需求量就下降;当商品A价格下降时,商品A的需求量就升高,商品B的需求量就升高。

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他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例如,羊肉与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

假设商品A与商品B是互替的。

当商品A价格升高时,商品A的需求量就下降;商品B的需求量就升高;当商品A价格下降时,商品A的需求量就升高;商品B的需求量就下降。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增加会使需求增加;反之,收入水平下降会使需求减少。

(4)消费者嗜好

消费者嗜好,即社会消费风尚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很大,这就是厂商不惜血本大做广告的原因。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例如,人口的老龄化会减少对时髦服装、儿童用品等的需求,但会增加对保健用品的需求。

(6)政府的消费政策

例如,政府提高消费税率的政策会减少消费,而实行消费信贷制度则会鼓励消费。

(7)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下降)或商品价格上升(下降),则会增加(减少)现在的需求。

2.需求函数

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在各种需求函数中,最重要的是需求价格函数(pricefunctionofdemand)。

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专门研究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需求价格函数D=f(P)

如果某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是线性关系,即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D=a-b·P最常用。

三、需求定理

1.什么是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以两种商品购买为例进行分析

某消费者以固定数额的货币去购买A、B两种商品。

Ⅰ商品A价格上涨→商品A相对于商品B昂贵→消费者倾向于多购买商品B,而少购买商品A→产生商品B对商品A的替代。

这就是替代效应。

同样,商品A价格上涨→实际收入下降(货币购买力下降)→消费者将会同时减少商品A和商品B的购买数量。

这就是收入效应。

Ⅱ商品A价格下降→商品A相对于商品B便宜→消费者倾向于多购买商品A,而少购买商品B→产生商品A对商品B的替代。

这就是替代效应。

同样,商品A价格下降→实际收入上升(货币购买力增加)→消费者将会同时增加商品A和商品B的购买数量。

这就是收入效应。

总之,对商品A而言,两种效应的方向一致。

1、当商品A价格上涨时,都是要减少商品A的购买数量。

2、当商品A价格下降时,都是要增加商品A的购买数量。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由此可见,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呈反方向。

这就是“需求定律”。

对商品B而言,两种效应的方向相反。

1、当商品A价格上涨时

(1)如果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将增加商品B的购买数量。

(2)如果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将减少商品B的购买数量。

2、当商品A价格下降时

(1)如果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将减少商品B的购买数量。

(2)如果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将增加商品B的购买数量。

*3.需求定理的例外

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

比较重要的例外是炫耀性商品与吉芬商品。

炫耀性商品是用来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商品,例如首饰、豪华型轿车就是这种商品。

这种商品只有在高价时才有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作用,因此,价格下降时需求反而减少。

吉芬商品是指低档的生活必需品。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具有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的特点。

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在1845年爱尔兰大灾荒时,马铃薯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

这种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情况被称为“吉芬之谜”。

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变动。

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需求减少)或向右(需求增加)移动。

“需求的变动”实质上是,在各种价格下,需求量都增加或都减少。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supply)

供给是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种商品,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供给能力中包括新生产的产品与过去的存货。

2.供给表

我们仍用鸡蛋的例子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针对某生产者(firm)

在1993年第一季度,当鸡蛋的价格为1.8元时,供给量为50斤;当价格为1.9元时,供给量为80斤;当价格为2.0元时,供给量为100斤;当价格为2.1元时,供给量为150斤;当价格为2.2元时,供给量为200斤;等等。

根据这些具体数据,可以作出表2—2。

表2—2

价格(元)

供给量(斤)

A

B

C

D

E

1.8

1.9

2.0

2.1

2.2

50

80

100

150

200

这个表明某种商品(鸡蛋)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就是供给表。

供给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述供给概念的。

3.供给曲线

根据表2—2,可以作出图2—2。

(P42)

供给曲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曲线实际上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供给概念的。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商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2)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3)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假设商品A与商品B互补

当商品A的价格上涨(下降)时,对商品B的需求减少(增加),从而商品B的价格下降(上升),商品B的供给减少(增加)。

假设商品A与商品B互替

当商品A的价格上涨(下降)时,对商品B的需求增加(减少),从而商品B的价格上升(下降),商品B的供给增加(减少)。

(4)生产技术的变动。

在资源为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成本降低),从而供给增加。

(5)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使产品的成本减少,从而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供给。

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使产品的成本增加,从而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供给。

(6)政府的政策。

政府采用鼓励投资与生产的政策(例如减税),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

政府采用限制投资与生产的政策(例如增税),则会抑制生产,减少供给。

(7)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则会增加供给;否则,会减少供给。

2.供给函数

所谓供给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在各种供给函数中,最重要的是供给价格函数(pricefunctionofsupply)。

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专门研究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其供给量的影响。

供给价格函数S=f(P)

如果某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是线性关系,即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S=-c+d·P最常用。

三、供给定理

1.什么是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向左或向右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实质上是,在各种价格下的供给量都有所增加或减少。

第三节价格的决定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决定的。

这种价格又称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此时相等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称为均衡数量。

分析前面的鸡蛋的例子。

见图2—7(P48)

均衡价格是2元,均衡数量是100斤。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的决定过程。

Ⅰ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直到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为止。

Ⅱ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直到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为止。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Ⅰ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前提条件是供给不变

当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增加。

当需求减少,即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

Ⅱ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前提条件是需求不变

当供给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均衡价格减少,而均衡数量增加。

当供给减少,即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均衡价格增加,而均衡数量减少。

Ⅲ供求定理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是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调节的,也就是说,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决定的。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1.市场

市场(market)是市场经济的心脏,它原指一群买者和卖者在一定时间集中交易的场所。

现代市场的含义要广泛得多,一切按照公开价格交易的领域,都可以叫市场。

2.市场分类

按照交易内容,可以分为: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外汇市场。

按照地理区划,可以分为:

地方市场,全国市场,世界市场。

按照竞争程度,可以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可以分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3.市场机制

在一个经济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非常复杂。

每一种产品,都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供给和需求又在不断变动,怎样来协调如此庞杂的经济活动,使它能够有机地循环运行呢?

是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在指挥。

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制度。

供给与需求,就象一把剪刀的两个刀刃一样,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价格。

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通过价格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

这种调节功能,就叫价格机制(pricemechanism)或市场机制(marketmechanism)。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3.价格调节经济。

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1)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2)存在市场。

(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把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归纳为三种:

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

具体为:

(1)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2)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第五节价格政策

一、价格调节的不完善性

有两种情况:

1.从短期来看,由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也许是合适的;但从长期来看,对生产有不利的影响。

2.由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

二、支持价格

1.什么是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

2.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

许多国家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政策,以稳定农业。

基本做法是:

当农产品低于支持价格时,由政府按这一价格收购剩余农产品;当农产品高于目标价格时,则由政府抛出或进口农产品。

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政策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这在于:

(1)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

(2)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3)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正因为如此,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的国家,农业生产发展都较好。

但支持价格政策也有其负作用,主要是会使财政支出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之所以有稳定的农业,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美国政府始终关心农业,采取了支持价格这类保护农业的政策。

二是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芝加哥农产品交易市场。

后果是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

三、限制价格

1.什么是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

2.限制价格的运用

限制价格政策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

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但这种政策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这主要是:

(1)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

(2)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

(3)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

限制价格下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

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为此,一般经济学家都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