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152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docx

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双顺差”现象的原因与机制研究

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项目的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随之而来的是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虽然2008年10月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最后依然处于1万亿的大关之上,数额接近1.95万亿美元。

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也可以体现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持续的双顺差和过多地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尽管资本与金融项目余额也为正,但相比而言,经常项目有更强劲的上涨趋势,成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0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国的国际收支仍然延续了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3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自2008年以来飞速增长,到2010年达2260亿美元,短短三年时间增长了1797亿美元。

(如图1)

图1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单位:

千美元)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

(下同)

(一)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作为国际收支账户的第一大账户,主要反映一国与其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经常账户综合反映了一国广义上的进出口状况。

我国的经常账户差额从1995年的16.18亿美元到2010的3054亿美元,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大约翻了188倍。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近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三资企业的出口增长及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如图2):

图2经常项目分析(单位:

千美元)

1.货物

经常账户的差额主要以货物顺差额为主,货物的差额又主要来自加工贸易的差额。

货物的进出口近十年来都是顺差,而且增长的幅度和经常项目的增长幅度是大致相当的。

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不过这并不能表明我国经济外向化的程度有多高,而是表明外国逐步把我国变成世界的加工厂,在充分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

从构成来看,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靠巨额的货物贸易顺差来维持的,其中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殊组成部分并且占据了巨大的贸易份额,2010年,加工贸易分别占进口的48.6%和出口的54.7%。

虽然关于外贸顺差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但随着贸易顺差的快速膨胀,加工贸易引发的贸易顺差问题便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加工贸易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生产要素的出口,并且属于服务出口。

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存在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加工贸易必然引起贸易顺差,而一般贸易则不一定。

加工贸易的核心之一就是进口的原料和部件在经过加工生产之后必须重新出口,这样,出口额必然因超过进口额从而产生贸易顺差。

第二,加工贸易赚取的加工费与服务出口所得拥有相同的性质。

第三,一般贸易容易受到经济杠杆的影响,而加工贸易对经济杠杆具有抵抗性,在经济上具有独立性。

此外,中国的加工贸易拥有相对稳定的进出口渠道、相对封闭的进出口生产过程以及强大的缓冲汇率风险的能力。

2.服务

在经常账户中,我国在服务方面一直是逆差.从上个世纪以来,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且逐年增大。

最近三年,服务项的逆差翻了三倍,达221亿美元。

在服务账户中,我国的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和咨询业务等都是最主要的逆差额来源。

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服务方面是净进口国以及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缺陷。

3.收益

经常账户中的收益账户,也基本上是逆差。

收益账户的逆差是从1993年开始出现的,以后逐年增长,尤其是在2001年达到最高的191.73亿美元。

这主要是因为外国在华投资的收益汇出所致。

由此可见,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主要是由货物贸易的顺差所带来的。

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通常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方面,其中内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经济增长,外部均衡是国际收支平衡。

无论是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均衡,其实质都是为了一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内部均衡是首要目标,外部均衡是条件,应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外部均衡,而不应以牺牲内部均衡来谋求外部均衡的实现。

中国国际收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年处于双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是指对所有资产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部分(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研究,我们从1997年开始,因为在1997年之前的统计口径不一致)。

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巨额的顺差一直存在(如图3)。

图3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单位:

千美元)

1.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中我国2005年之前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是总的逆差额很小,一直低于1亿美元。

2.金融账户

在金融账户中,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差额。

反映了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交易。

金融账户的顺差是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反映了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基本上都是金融账户带来的。

在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项是造成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是造成这一顺差的最主要因素。

在2003年以前,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差额一直是大于金融账户的差额的,直到2004年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了大量热钱的涌入,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

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一直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也是我国双顺差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巨大的外商直接投资,除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等积极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有助力于中国这样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对FDI的强劲需求。

(1)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许多潜在的投资需求在国内得不到资金上的满足。

在鼓励FDI的政策环境下,许多投资者宁愿选择引进外资来筹措资金,这样FDI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而经常项目没有任何变化。

(2)由于实行外汇管制,进口商即使有足够的资金也缺乏畅通的渠道将其转化为外汇,因此引进外资也成为了一种替代的选择。

(3)尽管从长期看FDI是一种成本较高的外来资本,但由于地方政府和部分国有企业在既得利益的诱导下盲目引进外资,造成大量国内资源流失。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的原因

1.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结构

从国民账户看,如果国民收入中扣除产出和劳务支出,剩余的产出和劳务支出必须等于出口,即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出口-进口即NI-NE=X-M,由于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上储蓄,国民支出等于消费加上投资,由此可以得到储蓄(S)-投资(I)=出口(X)-进口(M)=经常账户差额(CA),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大于投资,那么经常账户的顺差就不可避免。

(1)我国经济结构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高储蓄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高储蓄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非常传统和保守,尤其相对外国的超前消费倾向而言。

虽然十几年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其实也在发生着变化,但较传统的消费观念依然主导着这个社会,人们不愿意把即期收入全部用作当前消费,更不愿意借债超前消费,而是一旦有了结余就把资金存入银行,保证稳妥和安全。

(2)另一个特征就是投资的比重过大,而且还在不断提高。

我国投资所占GDP比重长期偏高意味着产出规模不断增大;然而,我国消费的比重长期过低,高储蓄,低消费,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

长期以来,国内市场需求萎靡,国际市场容量扩大,我国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与主要贸易伙伴不同步。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周期上升态势可能已经发生了转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运行仍然处于高增长期。

正因为我国国内经济降温,内需不振,进口需求萎靡,出口增幅则因货物纷纷转向海外市场而迅速提升,两项作用共同促使2005以后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则意味着不断增加的产出不能被国内消费所吸收,于是过剩的供给只能通过出口来清,从而扩大了经常项目的顺差。

2.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

鼓励出口是我国发展外经贸关系中实施的一贯政策,除了传统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的出口支持政策外,在加入WTO后政府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贸易便利化,新的贸易协调机制使中国的谈判能力得到了提升,贸易伙伴对我国许多优势产品配额的限制逐步放宽,扩大了我国的出口空间。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实施多重管制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

按照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这自然会加大双边贸易不平衡。

3.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

尤其是1992年后我国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额大幅度提高。

从2001到2010年10年期间,我国平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为1182.32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了2068亿美元,可见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

4.资本项目的非均衡管制

中国资本项目的顺差还根源于资本项目的非均衡管制。

长期以来,为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经济,中国对资本流出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因而资本流出渠道狭窄。

我国离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二)国际原因

1.世界性的产业转移

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产业结构开始转移。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本来属于各国国内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求得更优配置,在此情况下形成的跨国外包业务与供应链重组加速发展,使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率先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因此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且正好处于全球国际分工的低端地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我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且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亦日趋完善,因而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场世界性的产业转移,成为外国的瞄准对象。

日益发展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这就不难理解加工贸易成为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主体,而高端的服务贸易总是逆差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在整个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一直都在50%以上,2006年末为55%。

中国长期的贸易盈余正是由中国目前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我们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决定的。

2.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心理预期对我国的资本流动始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2002年以来,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和个人出现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同时,媒体也沸腾地讨论着人民币升值问题,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被强化。

在存在利率差、汇率差的情况下,社会中的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会成为潜在的投机者。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出口企业会尽可能早收汇、多结汇;进口企业会推迟和减少购汇、付汇,老百姓也不愿意持有外汇。

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我国资本流入增加和资本项目顺差扩大。

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利弊

(一)有利的方面

1.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中国长期的双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巨额外汇储备提高了中国抵抗国际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中国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国际偿债能力的增强,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时,能够容易得以较低成本来取得各类贷款。

这样就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积累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供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为保证我国实现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