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310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精选广东省普宁市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测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班别、姓名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必须在指定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或在非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

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

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

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

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

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

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

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

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

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

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

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

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

“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

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

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

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C.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

  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

  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

  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

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

C.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D.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2)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4~6题。

横田少佐①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②,东张西望。

这一带的景物,对我说,熟悉又陌生。

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

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了。

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

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

今天我们前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

“没有什么好拍的!

”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

”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街、豆腐街一带走去。

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

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

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③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

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因病回国。

——何况,近年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

……”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

“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

我不再开口。

脑子是有点儿混乱。

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

、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

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

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

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

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

譬如说在伊丽

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

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

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

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

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

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

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

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

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   

“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

“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

”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

”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

“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

”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

”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

”我摇头。

“五百?

”摇头。

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

“你没有开玩笑吧?

难道是五千?

”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

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

他说当年是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

“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

——你能过一趟吗?

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

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

①少佐:

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

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

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B.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

横田先生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C.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耐人寻味。

D.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5.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湖畔的梭罗

汪家明

梭罗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异端,唯其异端,才展示出奇才,就像梵

高,其极端的行事他人难能仿效,但却会被后人奉为至尊。

在美国,梭罗(1817-1862)算是古典的作家,是美国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梭罗就得以亲近爱默生,经常参加爱默生家的文人聚会,受其超验主义观点的影响,反对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崇尚直觉,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

爱默生也喜欢这个年轻人,曾致信哈佛总裁推荐梭罗,使梭罗获得奖学金。

1845年春,他决心进行向往已久的生活实验。

在征得爱默生同意后,他在离村镇不远的瓦尔登湖畔属于爱默生的林地上,着手自建木屋,并于7月4日搬进新居,独自在此居住26个月之久,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自己垦荒种植,自己伐木劈柴烧壁炉,自己做饭,用自己生产的豆子换取必需的日用品,还给人帮工。

他追求“一周里只有一天工作,而有六天自由支配”的生活。

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他用来会友交谈,用来参加文人聚会,更以绝大多数时间用来观察自然、沉思冥想、读书写作。

在湖畔小屋居住期间,他因多年拒付不合理的人头税而被捕,虽然第二天就由姑姑代缴被释放,但对他刺激极深,几年后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政府的抵抗的文章》。

这篇文章被编入论文集时,改名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托尔斯泰的“勿抗恶主义”等,其精神实质都源于这篇文章。

这倒是梭罗生前难以想象的。

离开湖畔小屋后,除了偶尔做一点勘测工作,他基本过着自由撰稿人的生活,旅行、读书、记笔记、写作是其主要内容。

他喜欢数学,有测量的特长。

他养成了一种习惯:

测量有兴趣的物件的大小与距离,如树的大小,池塘与河流的深度和宽度,山的高度等。

从1855年起,他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双腿发软,虽经积极治疗,一直没有痊愈,于1862年因肺结核发作去世,年仅四十五岁。

对他的作为和个性,朋友们有许多记录。

他一生放弃了太多东西:

没有学着从事任何职业;没有结过婚;独自一人居住;不去教堂;不参加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也从来没吸过烟。

在生活中他用不着抵抗什么诱惑。

但在其他方面,他却细如毫发。

据说,他在池塘边找到一种花,仔细观察后,断定它已经开了五天。

他胸前的口袋里有一本日记簿,上面记录了树林里应当在这一天开花的所有植物的名字;他知道某一个夜晚在河面上纷飞着地蝇,鱼们抢着吞食,吃得太饱,有些鱼竟胀死了。

他有种倾向:

要放大这一刹那。

即便只是一个极小的物件,他也要从中看出自然界的定律。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

一本是他在1849年自费出版的《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内容是记录他和约翰在两条河上的旅行,其中穿插着大段大段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议论,晦涩难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另一本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一百五十年来风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少个版本。

“写作下面这些文字,或者说其中大部分文字时,我只身一人生活在树林里的一所房子里,距离周围的邻居都在一英里左右。

房子是我自己一手建造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湖畔。

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维持我的生计。

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

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的匆匆过客了。

”……

《瓦尔登湖》全书就是这样开始的。

在书中,梭罗记录自己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希望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

其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描写,因此有人将此书看作一本关于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

其实这不仅是一部抒情散文著作,也是一部罕见的哲学著作。

爱默生在梭罗的葬礼后离开墓地时自言自语道:

“美国还不知道——至少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位国民。

”他的预言很对。

1985年《美国遗产》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名列第一。

如今梭罗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美国人认为,是梭罗最先启蒙了国人感恩大地的思想。

到目前为止,此书已有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选自《难忘的书与人》,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美国古典文学开创者之一,梭罗极端的行事风格像梵高一样,虽然令其他人难

能仿效,但却会被后人奉为至尊。

B.1845年春,在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着手建造自己的小木屋,生活基

本自给自足,可以支配自由时间。

C.梭罗在湖畔小屋隐居时多年拒付不合理人头税,这可能源于他读书期间接受的反对

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思想。

D.梭罗生前总共出版两部著作,尽管二者都涉及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内容,但是两本

书命运不同,一部畅销一部滞销。

8.文章为什么说“梭罗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异端”?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全文谈谈梭罗的“奇才”的表现。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

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

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

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

以不阿权贵,弃官归。

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

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

阙曰:

“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

”沙班曰:

“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

”阙曰:

“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

”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

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

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

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

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

升副元帅。

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

秋稼登,得粮三万斛。

俄升都元帅,守安庆。

十月,贼薄城下。

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

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

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

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

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

“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焚死者以千计。

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

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

“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

”。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0.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1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阙正直敢言。

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

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

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

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

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阙曰:

“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

”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

“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5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4.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两项:

(5分)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1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5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3)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

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

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B.家

属称,从今年3月开始,锦鹿公司虽然承担戒毒所西北区域的填土项目,但双方未签订合同。

C.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

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

价值的选本。

19.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何谓“角色之衡”?

____________,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

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

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