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74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万寿镇最终总体规划说明书

万寿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30)

 

编制单位与参编人员

⏹委托单位:

万寿镇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组顾问:

姚鑫(教授)

⏹项目负责人:

 周 水 清

目录

目录2

第一章现状概况3

1.1地理位置3

1.2自然条件3

1.3社会经济现状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3

2.1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析3

2.2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3

2.3社会经济发展战略4

2.4经济社会发展目标5

第三章镇域规划5

3.1镇域人口预测5

3.2镇域产业发展规划6

3.3镇域空间利用与布局结构6

3.4镇村体系规划7

3.5镇域公共设施规划7

3.6镇域基础设施规划7

3.7空间管制规划8

3.8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防灾工程规划9

3.9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的调控机制10

第四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城镇性质与规模10

4.1规划依据10

4.2规划指导思想11

4.3规划期限11

4.4规划用地范围11

4.5城镇性质11

4.6镇区规模11

第五章规划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12

5.1城镇现状布局12

5.2主要存在问题12

5.3城镇规划目标12

5.5镇区规划结构与形态13

第六章 居住用地规划13

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3

第八章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规划14

第九章道路交通用地规划14

9.1人均用地指标及比率14

9.2对外交通规划14

9.2道路广场规划14

第十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15

10.1公用工程设施用地比率及指标15

10.2给水工程规划15

10.3排水工程规划16

10.4供电工程规划17

10.5邮政工程规划17

10.6电信工程规划18

10.7广播电视工程规划18

10.8移动通信规划18

10.9燃气工程规划18

第十一章减灾防灾规划19

11.1防灾工程规划19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21

12.1环境保护规划21

12.2环卫工程规划22

12.3绿地系统规划23

12.4空间景观规划23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4

第十四章 技术规定25

14.1总则25

14.2 城镇建设用地性质控制25

14.3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标25

14.4城镇道路控制26

14.5 公用工程设施及绿地控制27

14.6 乡域用地及农村居民点控制27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27

15.1规划年限与发展规模27

15.2规划指导思想27

15.3近期规划建设重点27

15.4近期建设用地布局27

第十六章中期建设规划29

16.1规划年限与发展规模29

16.2规划指导思想29

16.3中期规划建设重点29

16.4近期建设用地布局29

第十七章 远景规划30

17.1展望年限30

17.2展望目标30

第十八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30

第一章现状概况

1.1地理位置

万寿镇位于天长市区东部约12km处,西与天长市区相接,南与仁和、城南接壤,北与大矿圩农场相邻,东有高邮湖,与江苏高邮市隔湖相望。

其东侧江苏高邮湖,镇域北侧是老白塔河,南临洋湖,万寿镇三面环水,淡水资源丰富。

1.2自然条件

万寿镇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4.8度,最高气温40.1度,最低气温-12度;常年主导风向及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全年日照时间218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40毫米,无霜期221天,地质载力在160KP左右,属抗震6度设防地区。

万寿镇域地势起伏不大,土地肥沃,土地以两合土居多,兼有黄白砂土,适于多种植物生产。

1.3社会经济现状

万寿镇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

工农业生产总值3.0亿元,实现人均GDP0.87万元。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

35:

3,财政收入1409.7万元。

(1)第一产业现状

万寿镇4个行政村,分别为汊河村、张安村、百子村、忠孝村。

汊河村民小组有17个,居住人口有2582人;人均耕地面积1.05亩,张安村民小组个数有26个,居住人口有1017人;百子村民小组有29个,居住人口有1118人;忠孝村民小组有33个,居住人口有1227人。

全镇住房以一层为主,占65%,人均住房面积42㎡。

(2)第二产业现状

万寿镇的工业总量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全镇乡镇企业主要以机械、建材、轻工为主。

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企业分布比较分散,工业类型还比较单一。

镇区主要企业为万寿机械有限公司。

随着南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万寿镇的投资环境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为该镇的工业发展将提供新的机遇。

(3)第三产业现状

万寿镇集市贸易相对繁荣,是天长市东部一个重要点商品交易市场。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2.1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依据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传统结构”阶段——以农业为主体。

(2)“二元结构”阶段——手工操作的农业技术和比较先进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技术并存。

(3)“复合结构”阶段——工业技术装备扩散到多产业。

(4)“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以当代高技术崛起为特征。

(5)“高度化结构”阶段——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

根据万寿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它处于“二元结构”阶段。

根据产业成长阶段论,由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的不同,将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序(分别以A\B\C代表三大产业):

①A>C>B,农业经济初期;②A>B>C,农业经济发展期;③B>A>C,工业经济初期;④B>C>A,工业经济中期;⑤C>B>A,工业经济后期。

2006年万寿镇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为12:

35:

3,处于工业经济初期。

2.2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2.2.1优势条件

(1)交通便利

万寿镇水陆交通便利。

天万路即天长市至万寿镇,为万寿的物流﹑人流的集散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素有天长市护城河之称的白塔河经镇域北侧而流,高邮湖环抱镇域东侧,南边与泽湖相拥,整个镇域三面环水,是天长市重要的水路交通区域。

(2)土地、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经乡镇合并后万寿镇总面积达64.5km2,耕地21447亩,镇域总人口15292人,人均耕地1.40亩。

深厚的传统农业生产基础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同时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脱离出来,有利于地方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有一定经济基础,商贸较发达

万寿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5亿元,全镇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充分利用万寿镇在天长的区位优势及万寿的工业投资环境。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镇内初步形成一批特色产业。

(4)撤乡并镇的契机

天长市撤乡并镇后,万寿镇保持原有的行政区域不变,城镇规模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万寿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本身产业发展的优势积淀,使得镇域总体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城镇发展空间扩大。

2.2.2制约因素分析

(1)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业所占比例还比较高,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较慢,农民增收的难度大;第三产业经营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2)工业基础较薄弱

目前万寿镇处于工业起步阶段,工业多为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明显,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少,企业中存在的不平衡性仍然较大,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3)城镇化水平滞后,城镇规模偏小

目前万寿镇的城镇化水平不足20%,城镇化水平的滞后,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范围和就业门路,影响城镇自身进一步发展壮大,减缓城镇生活质量的提高。

(4)村镇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交通矛盾亟需解决

目前万寿镇村镇建设用地分散,大多数村庄用地多沿路发展并且分布零散,不但造成土地浪费,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不利于镇区、镇域内部交通的组织以及与过境交通的协调,使万寿镇的交通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5)环境污染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万寿镇尚无污水处理厂,由于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未经处理就就近直接地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河道淤塞,对水质产生影响,使全镇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6)区域间竞争激烈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原因,万寿镇与周边城镇的经济发展趋于同构,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竞争激烈;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设施的完善,万寿镇原来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区位交通等多方面优势逐渐降低。

2.3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3.1发展战略

(1)科教兴镇战略

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技术跨越,经济飞跃;全面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建立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良好机制,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做好准备。

(2)产业升级战略

第一产业要突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技术结构,争取农业产业化经营有较大突破;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抓住入世机遇,积极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工业,继续加强建筑业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万寿镇区位交通的有利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依托交通的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特色市场和商贸业的建设与管理。

(3)外向带动战略

在大力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技术、资金与管理等,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导乡镇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向镇区集中,发展外向型经济,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4)城镇化战略

充分利用目前建设小城镇的有利条件,减少农民数量,使农民的职业转移与空间转移同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同时壮大镇区发展规模,完善功能,优化布局,提升吸引力与竞争力,促进镇区的进一步集聚和扩张。

(5)富民强镇战略

对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农民负担。

深化对市场竞争新趋势的认识,确立市场导向、勇于竞争、培植优势的思想,扩大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经济的规模水平、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6)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万寿镇今后应坚持走“集约效益型”的发展道路,避免重复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

今后应充分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3.2战略重点措施

(1)努力发展壮大工业规模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深化、完善企业改革,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对现有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开发创新,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挖掘本镇农业资源等优势,培育、巩固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工业,以增强万寿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

(2)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切实保护耕地、水域,同时积极引进、开发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与规模效应,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部门的建立与充分运行,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顺利进行。

(3)充分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继续加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与竞争优势的商品市场,以市兴镇,逐步使万寿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中心城镇。

(4)加强建筑业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建筑强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建设。

(5)进一步加大科技、文化、教育投入,开辟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绿地建设,充分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2.4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4.1战略目标

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建设和撤乡并镇的契机,依托该镇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更好地“集约集聚”,提升功能,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龙头,形成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集群培育基地。

将万寿镇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中一个重要的工业型城镇。

融合互补的城乡产业体系,尽快实现在南京都市圈的快速崛起。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万寿镇将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深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稳定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力争到2030年,将万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具有一定品味的湖滨小镇。

成为天长市东部中心镇之一,并初步形成小城市的规模和功能。

2.4.2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万寿镇经济发展实际特点,预测近期(2008—2015)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增12%,到2015年达到2.70亿元,人均2.8万元,中期(2016-2020):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增10%,至2020年达到5.4亿元,人均3.3万元。

远期(2021-2030):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增10%,至2030年达到14亿元,人均4.5万元。

2.4.3社会发展目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至2030年前控制在7‰以内;

(2)镇区常住人口近期(2015年)达到1.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中期(2020年)达到1.9万人,城镇化水平在65%左右;远期(2030年)达到3.7万人,城镇化水平在70%左右。

(3)九年制义务教育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8%以上;

(4)千人拥有病床3张,千人拥有卫技人员大于4人;

(5)电话普及率达到80部/百人;

(6)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m2以内。

2.4.4发展战略阶段

(1)近期:

将镇区作为全镇的增长极,提高聚集度,加强其镇域中心的地位。

(2)中期:

镇区带动镇域共同发展,初步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有显著改观。

(3)远期:

将万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具有一定品味的湖滨小镇。

第三章镇域规划

3.1镇域人口预测

根据以往几年全镇的人口变化情况和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步回升趋势,预测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根据全国和安徽省宏观的人口发展趋势,结合万寿镇具体情况,中、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5‰;目前,万寿镇工业发展较快,商贸物流业发达,对人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近期、中期、远期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分别为50‰,50‰,60‰。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如下:

Q(n)=Qu(1+K1+K2)n

上式中:

Q(n)——n年后镇域总人口;

Qu——镇域现状户籍总人口(2006年)为15292万人;

K1——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3‰,中期4‰;远期4‰

K2——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为50‰,50‰,60‰

n——规划年限;

则近期、中期、远期人口分别如下:

Q(2015)=Qu(1+K1+K2)n=15292*(1+3‰+50‰)8=22308人。

Q(2020)=Qu(1+K1+K2)n=22308*(1+4‰+50‰)5=29017人。

Q(2030)=Qu(1+K1+K2)n=29017*(1+4‰+60‰)10=53959人。

即2015年、2020年、2030年万寿镇镇域总人口数分别为22308、29017、59250人。

城镇现状人口2880人,占全镇人口的18.8%,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方法计算城镇化水平,该比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宏观的角度看,万寿镇的发展潜力很大。

从内部情况来看,万寿镇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有很大比例,但从万寿镇的农业自然条件来看,易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将会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脱离出来。

同时万寿镇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演变,根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该演变过程将会导致人口的加速集聚。

结合目前万寿镇实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小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水平有望在近期达60%,2020年达65%,2030年达70%。

3.2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3.2.1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1)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配套功能,搞好中低产量农田改造,推广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2)因地制宜,缩粮扩经,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推进规模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发展多种经营的种养殖业基地和专业大户;二是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3)实施科技兴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艺,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抓好流通体系的建立,加强农业生产市场化,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2.2第二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工业数量较少,布局非常分散,不利于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因此必须集中布置工业区,一方面有利于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规模效益,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互补。

建立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在全镇范围内对工业企业进行统筹安排,对万寿镇工业项目进行整合,实现空间上连片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工业项目要立足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

3.2.3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建设和撤乡并镇的契机,依托该镇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更好地“集约集聚”,提升功能,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龙头,形成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集群培育基地。

将万寿镇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上一个重要的工贸型城镇。

融合互补的城乡产业体系,尽快实现在南京都市圈中的快速崛起。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3.2.4工业发展规划

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镇域经济发展轴线天万路上,工业布局要体现集中中分散以及分散中集聚的原则。

规划镇域工业用地为3平方公里。

由于工业性质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工业性质建立与之对应的工业园区,同时考虑到集聚效益的存在以及循环经济耦合存在的可能,又要使各个工业园区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

结合现状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工业区提出“一区多园”的工业布局思想,“一区”主要指镇区工业区,主要强调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多园”主要强调工业园区的特点,同时也强调了工业建设的时序性,保证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规划的弹性。

主要发展机械、轻工业。

3.3镇域空间利用与布局结构

镇域村镇空间布局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天万路为轴线,乡村公路为纽带,整个镇域以“孺牛”形态呈现,形成镇区位于“孺牛”脊背部,各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

空间结构:

形成以“一心、四点、三片”的空间网络结构,一心是指万寿镇区,四点分别是忠孝村、张安村、汊河村、百子村,三片分别是南部工业片,中部生态农林区,东部滨湖生态开发区。

东部片区主要发展旅游职能,南部片区主要发展工业,中心镇主要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和生产设施。

镇区经济的空间组织通过东西经济发展轴带动,镇区的生态与景观空间通过南北向的生态景观带来组织。

3.4镇村体系规划

3.4.1镇村体系规划原则

以镇区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镇域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形成布局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镇村体系。

(1)适当调整行政界限,镇区与乡村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优化空间布局。

(2)以镇区建设为中心,控制周边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扩大镇区规模,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促使工业和第三产业向镇区集中。

(3)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的缩并零散的农村居民点,以有效地节约耕地。

合理布局镇域基础设施,使乡村的发展更加有序。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集中布置镇域内的各项生产、生活用地。

3.4.2镇村规划内容

改善各村的人居环境,解决村民最关心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治理好村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治理村容村貌,改善能源结构,使治理后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

3.4.3镇村整治规划标准

道路硬化:

村内主要通道硬化率100%,其他道路硬化率50%以上;

路灯亮化:

道路两旁及主要公共场所安装路灯,亮灯率达到100%;

卫生洁化:

实施专人保洁制度,垃圾及时清运,村内无卫生死角,无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

有充足、清洁的供水,落实消毒措施;

村貌美化:

整顿村容村貌,拆除占道旧房,做到按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搞建设,无私搭乱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搞好田边、河边、路边、住宅边的绿化,实现比较合理的村庄布局和功能分区。

3.4.4镇村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规划镇域形成二级镇域村镇体系结构,其中:

一级:

中心镇,即镇区,人口约3.7万人,规划建设用地408.22ha;

二级:

中心村总人口约3200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m2/人左右。

规划布置4个农村社区服务点,配备居委会、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周边乡村农民服务。

参见表3-4-1:

表3-4-1镇村规划体系一览表

等级

个数

名称

规划人口(人)

规划用地(公顷)

本级人口规模(万人)

中心城镇

1

万寿镇

37000

408.22

3.7

农村居民点

4

汊河村、百子村、忠孝村、张安村

3200

82.58

0.32

3.4.5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镇区:

万寿镇区为全镇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以机械、轻工业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

农村居民点:

农民生活居住区。

3.5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3.5.1文化教育

万寿镇区现有的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保留完善,规划镇区建设图书馆、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设施;农村居民点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逐步调整完善。

3.5.2医疗卫生

扩大镇区医院规模,完善医疗设施,现有镇区与集镇的防疫保健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等保留完善,各农村居民点设卫生所和计划生育服务室。

3.5.3商贸金融

商贸金融主要集中于镇区,农村居民点设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商服网点。

3.6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3.6.1道路交通规划

公路:

万寿镇对外交通现有天万路(天长市区到万寿镇),按二级公路设计,道路红线宽40m,车行道宽28m,每侧人行道6m,铺装柏油路面。

村村通道路:

主要联系镇区与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与农村居民点。

按三级公路设计,道路红线宽12m,路面宽7m,每侧人行道宽2.5m,铺装水泥路面。

具体见镇域规划图。

3.6.2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镇区及农村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镇区200L/人·d,农村150L/人·d。

自来水普及率均为100%。

根据计算,镇域总用水量:

近期1.11万t/日;中期1.42万t/日;远期2.31万t/日。

2、水源:

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取自万寿镇域内的自来水厂。

镇域周围的白塔河、高邮湖,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镇区排水,同时可考虑为工业用水补充水源。

在镇区将原有的水厂迁至规划的康寿路上。

规划居民点用水由镇区自来水管网引出给水管,沿通往各个居民点的道路铺设至各居民点,管径为DN150-250mm,给水管沿镇村道路布置,一般布置在南北向道路东、东西向道路南侧。

3、管网布置

镇区采用环状供水管网;居民点采用树枝状给水管网。

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规划居民点用水由镇区自来水管网引出给水管,沿通往各个居民点的道路铺设至各居民点,管径为DN150-250mm。

3.6.3排水工程规划

镇区采用分流制,镇区污水量按综合用水量的80%计算,污水总量为1.2万m3/d,镇区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镇区一体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规模1.2万m3/d。

在镇区推广地埋式无动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