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07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对高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

(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

(5)两数差立方公式.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第一讲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

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分解因式:

(1)x2-3x+2;

(2)x2+4x-12;

(3);(4).

解:

(1)如图1.1-1,将二次项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2-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

x2-3x+2=(x-1)(x-2).

-ay

-by

x

x

图1.1-4

-2

6

1

1

图1.1-3

-1

-2

1

1

图1.1-2

-1

-2

x

x

图1.1-1

说明:

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1-1中的两个x用1来表示(如图1.1-2所示).

(2)由图1.1-3,得

x2+4x-12=(x-2)(x+6).

(3)由图1.1-4,得

-1

1

x

y

图1.1-5

(4)=xy+(x-y)-1

=(x-1)(y+1)(如图1.1-5所示).

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若则,。

二、选择题:

(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多项式

(1)

(2)(3)(4)

(5)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A、只有

(1)

(2) B、只有(3)(4)

C、只有(3)(5) D、

(1)和

(2);(3)和(4);(3)和(5)

2、分解因式得()

A、B、C、D、

3、分解因式得()

A、B、

C、D、

4、若多项式可分解为,则、的值是()

A、,B、,C、,D、,

5、若其中、为整数,则的值为()

A、或B、C、D、或

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

3、4、

第二讲一元二次方程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

,,

则有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x1·x2=.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

即p=-(x1+x2),q=x1·x2,

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x2-(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2-(x1+x2)x+x1·x2=0.

例1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分析:

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

解法一:

∵2是方程的一个根,

∴5×22+k×2-6=0,

∴k=-7.

所以,方程就为5x2-7x-6=0,解得x1=2,x2=-.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k的值为-7.

解法二:

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1,则2x1=-,∴x1=-.

由(-)+2=-,得k=-7.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k的值为-7.

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

解:

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1+x2=-2(m-2),x1·x2=m2+4.

∵x12+x22-x1·x2=21,

∴(x1+x2)2-3x1·x2=21,

即[-2(m-2)]2-3(m2+4)=21,

化简,得m2-16m-17=0,

解得m=-1,或m=17.

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

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17.

说明:

(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

(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例3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分析:

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

解法一:

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

则x+y=4,①

xy=-12.②

由①,得y=4-x,

代入②,得

x(4-x)=-12,

即x2-4x-12=0,

∴x1=-2,x2=6.

∴或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

解法二:

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

x2-4x-12=0

的两个根.

解这个方程,得

x1=-2,x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

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

习题二

A组

1.选择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A)-3(B)3(C)-2(D)2

(2)下列四个说法:

①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③方程3x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

④方程3x2+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5x+a2+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

(A)0(B)1(C)-1(D)0,或-1

2.填空:

(1)方程kx2+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2)方程2x2-x-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2+2x-1=0的两根为x1和x2,则|x1-x2|=.

3.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2-7x-1=0各根的相反数.

B组

1.选择题:

若关于x的方程x2+(k2-1)x+k+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的值为()

(A)1,或-1(B)1(C)-1(D)0

2.填空:

(1)若m,n是方程x2+200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m2n+mn2-mn的值等于.

(2)如果a,b是方程x2+x-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3+a2b+ab2+b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

(1)求证: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根为x1和x2,如果2(x1+x2)>x1x2,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C组

1.选择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2-8x+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A)(B)3(C)6(D)9

(2)若x1,x2是方程2x2-4x+1=0的两个根,则的值为()

(A)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