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371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docx

硅酸教案设计完美版

“硅酸”教学方案

课题

硅酸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章节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模块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第二课时。

第四章是整个必修阶段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典型非金属元素单质与其化合物性质,以与它们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重要应用的一章。

第四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体现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实现知识的整合,也能为《高中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创造条件。

将硅与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作为非金属的开篇,突出了硅的重要地位。

本章的教学内容对于夯实化学实验方法和计量方法、强化物质分类法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应用、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硅酸,本节所在的第四章安排在第三章“金属与其化合物”之后,是学习常见无机物与其性质的继续,继续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并且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和碳酸的性质。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二氧化硅,再学习二氧化硅的水化物—硅酸,这样的顺序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作为这一节的第二课时,把学习内容确定为:

硅酸。

●学生情况分析

①已具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和碳酸的性质,并且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二氧化硅。

生活中硅胶干燥剂具有广泛的应用。

②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已经初步学会如何运用分类思想,也初步形成了归纳,类比迁移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硅酸在生活生产作为干燥剂生产原料的应用;

②理解硅酸是一种难溶性的弱酸的性质;

③掌握硅酸的制备方法,并能应用强酸制弱酸的化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碳酸和硅酸的对比,学生养成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体验运用物质分类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②通过演示硅酸制备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强酸制弱酸的化学原理,并加以实践,培养实验研究的证据意识,增强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对硅酸钠变质事实的思考,培养获取有用信息,有序归纳表达的能力;

④通过对HCl、H2CO3、H2SiO3酸性的归纳比较,培养归类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图片资料,感受硅酸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②通过对硅酸制备原理的科学探究,主动、有目的地发现信息探究知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③通过硅酸钠变质方程式的书写,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符号,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硅酸的制备原理。

难点:

硅酸钠的变质原理。

●教学方法(策略)

联系预测策略;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

PPT辅助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引入]展示硅胶干燥剂的图片

硅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对图片非常感兴趣,纷纷低声交头议论

创设情境,从感性上让学生接触硅酸,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如何制备硅酸”的问题。

 

0.5min

[提问]硅胶干燥剂是由硅酸制得的,那么是如何制成的呢?

0.5min

[讲解]由硅酸颗粒→硅酸凝胶→硅胶干燥剂的形成过程,硅酸白色不溶水,着重强调硅酸不溶于水的性质。

从硅酸到硅胶的形成过程,硅酸的物理性质。

倾听、领会、记忆。

1min

[板书]一、硅酸的性质:

不溶于水

[提问]硅胶干燥剂在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那么实验室是如何制备硅酸的呢?

前面我们通过对比CO2和SiO2,学习了SiO2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已经知道CO2溶于水可以生成H2CO3,但是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SiO2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那么就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硅酸,还有什么办法吗?

[提问]我们结合初中制备CO2的方法来设想一下。

初中制备CO2是利用碳酸盐与酸反应,是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副板书]CaCO3+2HCl=CaCl2+H2O+CO2↑

回顾CO2的制备原理

回忆初中CO2的实验室制法,完成方程式,思考其制备原理、推测H2SiO3的制备方法。

回顾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类比迁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min

[提问]H2SiO3也是一种很弱的酸,我们是否也可以用硅酸盐和强酸来制备呢?

H2SiO3是弱酸。

[板书]一、硅酸的性质:

弱酸

[讲解]由于硅酸不溶于水,所以我们要选择可溶性的硅酸盐,比如Na2SiO3,强酸我们同样选择盐酸。

制备H2SiO3所需试剂的选择。

回答制备H2SiO3所需试剂

0.5mim

[板书]Na2SiO3+HCl

[展示]实验所需药品、仪器、步骤。

提示学生思考酚酞的作用,提醒实验的注意事项。

看PPT。

以直观观察,记住实验现象,引发对现象的思考。

2mim

[实验演示]播放实验视频。

观看视频,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回答实验现象:

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

滴入盐酸有透明胶状物质生成。

1.5min

[讲解]Na2SiO3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Na2SiO3溶液呈碱性。

有透明胶状物质生成,说明Na2Si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了H2SiO3,H2SiO3不溶于水。

倾听,并回答:

Na2SiO3溶液呈碱性、H2SiO3不溶于水。

通过解释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培养其观察概括能力。

[板书]Na2SiO3+2HCl=H2SiO3↓+2NaCl(强调沉淀符号)

实验室制备硅酸的反应方程式书写

回答:

方程式如何配平,包括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反应条件。

夯实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解]刚才老师要同学们思考酚酞的作用。

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拓展。

我们已经知道饱和Na2SiO3溶液呈碱性,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说明溶液pH在怎么变化?

这时候就看到了硅酸胶体的生成。

所以指示剂酚酞起到了帮助我们判断溶液pH的作用。

拓展酚酞的作用

回答:

溶液pH降低

拓展酚酞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

1min

[提问]老师上星期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有一瓶Na2SiO3溶液没有盖好橡胶塞,仔细一看,发现有白色胶体。

这是为什么呢?

提醒一下同学们,空气中存在CO2。

请同学们尝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Na2SiO3的变质原理

思考、分析,并写出变质的方程式。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突出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信息分析和总结能力,同时夯实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min

[板书]硅酸钠变质: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强调沉淀符号)

[提问]我们通过HCl可以制得H2CO3和H2SiO3,说明盐酸的酸性如何?

我们已经知道H2CO3和H2SiO3都是很弱的酸,那么谁的酸性更强呢?

HCl、H2CO3和H2SiO3三者酸性的相对强弱

回答:

HCl的酸性强于H2CO3和H2SiO3,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min

[板书]酸性比较:

HCl﹥H2CO3﹥H2SiO3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硅酸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弱酸,制备了硅酸,并分析了硅酸钠变质的原理,从而归纳了HCl、H2CO3和H2SiO3之间的酸性相对强弱。

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这两个反应方程式,同学们课后要多加复习巩固。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思路。

倾听、记忆、感悟。

明确本节课收获,理顺思路,促进知识系统化。

1min

[习题]如PPT第10页所示

练习

巩固应用

●板书设计

硅酸H2SiO3

一、硅酸的性质:

难溶于水;弱酸

二、硅酸的制备

实验室制法: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酸钠变质: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酸性比较:

HCl>H2CO3>H2SiO3

副板书

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学设计反思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与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地位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学生接触硅胶干燥剂较多,感性认识较为丰富。

本人充分利用干燥剂的图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学生的知识结构,从已有知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过渡到硅酸的制备。

知识的类推迁移的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渗透的核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和收获知识时,更关注到学生能力和方法上的收获。

根据实验室中见过的硅酸钠变质的事实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为判断HCl、H2CO3、H2SiO3的酸性做好铺垫,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研究情境,更能更好地建立起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很好地将学生从生活带入到化学研究中来。

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HCl、H2CO3、H2SiO3的酸性相对强弱,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精心设计的板书,技巧性地展现了全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整堂课中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的机会较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还可以设计如下的学案。

通过阅读填写学案,培养学生提炼、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硅酸学案

一、认识硅酸

归纳硅酸的性质:

二、制备硅酸

1.实验室制备

药品:

仪器:

试管、量筒、胶头滴管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和思考

反应方程式:

(2)硅酸钠变质

反应方程式:

酸性比较:

三、我的收获

(1)知识上:

(2)方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