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181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姓名:

孙洁

系部:

学前(特殊)教育

授课班级:

16高专英语、早教、学前、特教、美术、舞蹈、艺术、音乐

授课时间:

2016.9-2017.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学科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本学期教学的具体要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1、欢迎新同学

自我介绍,同学们“滚雪球”相互介绍。

介绍本学期所授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图片导入】引发兴趣,人们坐电梯为什么眼睛喜欢向上看?

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

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何谓健康?

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

图片展示人类心理健康状态的分布。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新生适应、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幸福心理几大模块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课堂教育、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着手开展。

学习方法:

听、记、思、练

3、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考核方式:

必修课考查课

平时出勤、作业活动完成、课外自我反思、课堂笔记、画幸福树等

考核等级:

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四、相关说明:

1、所有的作业、笔记必须是自己的,不得借用,不得找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坚决“打假”,双方都扣分,情节严重影响期末成绩,可能不及格。

2、上课前需将手机、mp3等电子设备关闭,若发现上课使用的,没收交由班主任、政教处。

3、在课前或课后的点名中将记录大家本次课的课堂表现,到期末作为参考。

 

第一章大学生新生适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生适应包含的几大方面

2.掌握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新生适应的调节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1、大学是什么?

蔡元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

梅贻琦: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一个大学校长这样说:

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

learnto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

learnto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

learnto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

learntobe。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一个同学这样说:

大一是?

大二是——,大三是!

每一段时间都是限量版,人生没有彩排,每个阶段都要努力、进取,积极地独立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二、大学时期面临的变化

【视频】找自己

小结:

珍惜大学生活,制定计划,合理分配大学生活的时间。

【小组讨论】聆听大家的声音

上了大学之后,你的学习、人际和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

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几大因素:

生活、人际、学习、心理……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

依赖父母——独立自理;独居——群居。

遵循一定的规则,为了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共享生活。

2、地理环境的变化。

每一位同学都要面对陌生的校园和城市,要适应新的气候,饮食习惯、语言文化等。

3、生活内容的变化。

大学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走进大学,除了学习之外,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从事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还可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习内容的变化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

大学专业课、基础课(英语、计算机)、公共课、选修课。

一专多能的培养,课程多,信息量大,而且更加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

2、学习方式的变化

中学教师为主导

大学更强调启发性、研讨性、自学式教育,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

尤其是基础课:

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也不一定按书本讲。

3、学习目的不同

中学基础教育,突出普遍性和基础性,为升学作准备。

大学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毕业就业作准备。

4、学习要求不同

中学更看重考试分数

大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求更高。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1、大学里师生关系变得相对松散

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

2、大学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密切

大学里接触最多的是同学,但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

3、大学里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人际交往的需求看,由于中学生有父母的照顾和高考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但大学生则渴望得到良师益友。

4、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广

中学:

交往关系简单、单一。

大学:

交往对象增加,交往内容、交往形式更为广泛、多样。

如:

室友、社友、网友等。

人要生存,必须与人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要幸福,必须有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

(4)心理环境的变化

1、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

从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

从人际关系的“孩子王”到“没有什么朋友”

2、新鲜感与怀旧感的矛盾

一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一段时间后,新鲜感和好奇心消失,强烈的怀旧感开始出现。

3、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

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渴望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成人意识、自由感和独立感都大大增强。

但在学习、生活、经济和心理上对家长和老师长期形成的依赖感还难以彻底摆脱。

4、轻松感和空虚感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大学应该是歇歇脚、喘口气、轻松轻松,轻松后又觉得大学不如高中充实,空虚感油然而生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进大学前,觉得大学是理想的天堂和充满诗情话意的乐园……

进大学后,原来大学仍然要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以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的生活……

6、渴望友谊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亲朋好友,在新的环境也渴望与人沟通和交流。

但在新环境中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勇气,不愿向新同学和新老师敞开心扉、吐露心里话。

【案例】

看完这个案例,同学们有没有产生共鸣?

应该怎么办?

小结:

1.环境的变化产生心理的不适应是必然的;

2.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

3.每个人都面对适应的问题,每个人都有适应的任务,需要积极去应对;

4.适应必然伴随一定的痛苦,这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是快乐的。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学时的我——学别人走路,大学时代的我——学别人走路

三、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

(一)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适应校内和校外环境,积极参加学生活动。

(二)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我管理。

1、客观的认识自己

外貌,品德,才能,个性,优点、不足,过去、现在,自我暗示法(文字、镜子、语言)。

2、加强自我管理

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

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三)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

2、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

3、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案例】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小结:

人际相处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幽默,使交往变得更轻松!

(4)学习的适应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学生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大学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丰富,文本或电子图书资源、实验室、公益讲座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免费资源,还有许多是看不见的,例如社团,就是我们开发资源的好地方。

(五)学会舒缓心理压力和调试情绪。

方法一:

倾诉

方法二:

“宣泄”

方法三:

自我暗示法

方法四:

运动

在与压力作斗争的暂停期,不妨运动运动。

因为运动可以舒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疲惫的心智,就像女孩在心情不好时,拼命吃零食,以此来调节郁闷的情绪。

方法五:

注意力转移

如转移到学习、工作、社会实践中。

看看窗外的风景、蚂蚁搬家……

进行一次旅游……

方法六:

要培养乐观的精神。

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逛商场;看幽默电影;画画;散步

(六)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帮助

1、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

2、寻求老师、辅导员的帮助。

3、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

4、寻求家人的帮助。

5、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