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9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情景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

班主任情景答辩题目

1、学生林森,喜欢下象棋,在六年级下学期初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在楚河汉界上厮杀。

由于课间休息时间短,如此这般必将分散上课的注意力。

多次看到这种现象后,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做?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有自己的爱好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学生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学习上,应让爱好促进学习(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1、赞赏其特长,因势利导,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

2、与之谈心,指出其不足,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分)

2、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深刻的论断:

“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尊重是教书育人的起点,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和信心(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1、赞赏其特长,因势利导,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

2、宽容其不足,在不断激励和赏识中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分)

3、邓旭同学是在本学期才转入新班的,由于家庭环境特殊,父亲和母亲外出打工,经常转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涣散。

刚来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转化邓旭同学。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二)方法措施:

1、找他心平气和的谈话,让他承认自己的不足,下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为他确定小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适时表扬,不断激发他的上进心。

3、做好家访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分)

4、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局提出的特别要关注后1/3的学生”的理解。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宗旨。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

(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分)

5、班主任李老师为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定了班规,其中对随地吐痰做了明确要求,在教室吐一口痰,罚款1元,作为班费。

请对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给予评价。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违反义务教育法。

免费性是义务教育法特点之一。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弊端。

(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6、班主任张老师为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当学生犯错误时,立刻通知家长来校,向家长诉说学生的种种不足,让家长与自己一起教育学生。

请对张老师的做法给予评价。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动辄叫家长,不利于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挫。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

(意思对即可,12分)

(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7、五年级王红同学星期日在同学家玩,很晚未回家。

王红的父亲很着急,向王红的几个同学打听,都说不知道王红的去向。

王红的父亲无奈打通了班主任蔡老师的电话,报告了这一情况。

蔡老师也说不知道王红的去向,并且批评王红的父亲没有履行好家长的职责,之后挂掉电话。

蔡老师对这件事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试做分析。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教师在校内和校外都有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义务。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

(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8、六年级班主任王老师星期日遇见了本班学生张鹏的母亲,张鹏的母亲告诉王老师张鹏被几个小伙伴拉去上网吧了,请求张老师管管这些孩子,张老师为难的说:

“我们老师没有权利管网吧,等明天上学我在找王鹏做做他的工作,让他远离网吧。

”张老师对这件事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试做分析。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拒绝未成年人上营业性网吧,使其远离网吧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老师确认张鹏确实与小伙伴上网吧了,应及向与工商、文化部门报告,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

(意思对即可,12分)

(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9、李桦同学家庭贫苦,个别同学向她炫耀吃穿,使她产生担忧、自卑等心理问题,她向班主任求助。

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应对这一问题。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告诉李桦同学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太在意。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增强自信心,找到闪光点;第二、转变认知,对自身、对自己家庭的正确认识。

学会感恩。

淡化对家庭因素的担忧。

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四、组织班会。

主题:

“我们都是一样的”或“如何对待挫折与贫穷”。

(答对三点得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0、陈明学习刻苦,早来晚走,想尽快地提高成绩,但现实与理想总有差距,每次考试都不遂人愿,造成陈明心理的重大负担,几次向班主任表示“走不出考试的阴影”。

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样帮助陈明走出阴影。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告诉陈明同学谁都有过失败,失败后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不必太在意。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转变认知和评价,不要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应对自身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增强自信心,找到闪光点。

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1、李娜同学是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段时间她感到十分孤独,总觉得缺乏爱!

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同学之间都缺乏爱的温暖。

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样帮助李娜走出困境。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告诉李娜同学爱无处不在,人间处处有温暖,贵在发现,贵在感受。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通过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让其参与到同学之中,以积极的心态与同学相处,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感恩的心。

第二、增强自信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2、王莹同学父母体质不好,家庭条件差,因此她有自卑感,很少与同学交往。

但有一段时间她却在班内追求穿着的时髦,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

父母向班主任刘老师诉说了这一苦衷,让刘老师教育王莹学会勤俭,不要爱慕虚荣。

假如你是刘老师,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王莹存在的是心理问题,不是品质问题。

穿时髦的衣服是为了让老师同学注意她,重视她(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

(意思对即可,12

分)(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3、王卓同学很顽皮,经常给同学起外号,闹的同学之间很不融洽,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阻止这一行为,建设好和谐班集体。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让他认识到给人起外号是不文明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通过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让其参与到同学之中,以积极的心态与同学相处,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感恩的心。

第二、开展“我与同学比文明”演讲、讲故事、手抄报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增强自律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

第三、开展“我与同学结对子”实践活动,让同学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4、有些同学反感班主任家访,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自己的状,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纠正学生的这一认识误区。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才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通过班会告诉同学们,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优点和潜质,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第二、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一起听课,一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庭是不可分割的。

(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5、班主任甄老师患了感冒,但他照常上班,为了增强育人效果,她抓住“有病”这一教育契机,实施了教育的创新。

请推想甄老师是如何抓住“有病”这一教育契机的?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教育契机无处不在,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抓住“有病”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第二、抓住“有病”这一教育契机,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16、四年级的李强同学由于父母溺爱,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不干家务。

但在学校他像换了一个人,班级卫生抢着干,还报名参加竞争生活委这一职务,部分同学对李强校内校外不一致的做法表示反感。

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做好对李强和其他同学的教育工作?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

要善于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

第一、开展“多关注别人的闪光点”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放大同学的亮点,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二、找李强同学谈心,引导他校内校外一致,表里如一,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12分,意思对即可)(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比赛现场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

1)案例简述:

班主任布置学生写生活随笔《我的家庭》,结果一个写作很好的女生留给老师一张纸条,写着:

〃父亲是个酒鬼、烟鬼兼赌徒,在遥远的新疆工作。

我问过母亲为什么与父亲结合。

母亲无言。

后来我自己搞清了,母亲是为了生存,而父亲是为了逃避家长安排的婚姻。

原来我是他们随随便便结合的产物,我鄙视他们。

“问题:

1、请分析这个学生的心理?

2、如何帮助这个学生走出目前的状态?

参考答案:

1、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对父母失望;埋怨父母,因此也不爱父母。

2、A.让学生理解父母当初也许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B、婚姻虽然不幸福,但是,最终没选择离婚,是为了孩子的幸福。

C、想想生活中父母对他的付出,理解父母对他的爱。

D.学会感恩父母,作为子女,尽量去弥补父母之间的间隙。

2)案例简述:

学生每天中午都吃学校的盒饭,一天,班主任发现垃圾桶附近饭盒扔得到处都是,就请在场的同学清理。

可在场的同学却说:

“这事一直都是小东在做,我们不管!

〃小东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

问题:

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学生?

参考答案:

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一起清理干净。

事后再找机会与学生谈心,或以班会或其他形式,让学生明白:

A.要保护环境卫生。

B.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

C.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

3)案例简述:

班上张强和汪波打了起来,被值日老师抓到班主任处。

班主任问原因,张强和汪波异口同声的指责对方,强调自己的道理。

问题:

1、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

2、你如何认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先耐心听学生谈事情的经过,弄清楚事情真相,从中判断各自承担什么责任。

再让学生谈打架的害处;之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

“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实现。

”当今学生自我主见比较强,很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会不听别人的劝告,包括家长的和老师的,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自己的事。

因此,加强学生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