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9897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docx

附件1

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申报书

学校名称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盖章)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 110206

专业负责人 丁林

填报日期2011年4月14日

学校归属本科院校口高职高专院校口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制

填写说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

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申报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简表

专业名称

旅游管理

修业年限

四年制

专业代码

110206

学位授予门类

管理类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2年9月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1857人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06年7月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1925人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约575万元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04

学位

硕士

学历

研究生

所学专业

旅游管理

毕业院校

山东师范大学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旅游管理系系主任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云南省丽江市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电话

办公:

68 手机:

电子信箱

yndxdlfi)163.com

邮政编码

674100

学校情况

所在州市

云南省丽江市

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盖章

银行开户单位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开户银行

农行丽江福慧支行

银行账号

140501040003376

二、建设目标、思路、方案及成果预测

4

(一)建设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旅游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

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支撑,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拓展实践教学、模拟实训教学和案例教学,突出“注重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创新精神”特色,建成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和全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创新性”的旅游管理专也人才,体现“与市场接轨,适应行业需求”的宗旨。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按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发展变化、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利用旅游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强化专业教学与旅游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更新培养理念,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2.通过课程建设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将旅游科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考试手段。

在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通过“调研、改进、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

加强课程建设,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争取1-2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3门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3.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争取每年引进1-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突破。

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3-5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

拓展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4.探索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更加注重实验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外创业教学环节。

进一步扩展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教学、研究与社会的紧密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实践。

继续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立3-5个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进一步加大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做好旅游管理综合实训楼规划和建设,力争1年之内投入使用。

提高实验实训场所的使用效率,保证实验实训课程的开出率在95%以上。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力争在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上实现突破。

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依托“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申请或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3-5项;加强教材建设,和学术专著建设力度,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教材和专著,联合国内独立学院编写针对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组织教师编写案例教材和实验实训教材,争取有1门教材入选省级规划教材。

6.保持合理学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到2015年,本科生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力争硕士研究生招生有所突破。

每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二)建设思路:

把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长线专业、品牌和特色专业进行建设。

1.适应我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的龙头产业,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契机,推进里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实践基地,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复合管理人才。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不是教学的唯一形式,应根据课程需要,积极开展好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如开展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举办学术讲座和企业家讲座等)活动。

(3)推进课程改革,做好精品课程建设。

在建设好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将80%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纳入到精品课程和专干课的建设范畴中。

(4)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

一方面要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发展的前沿引入本科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不仅增加科研论文的数量,更重视质量,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创新的过程,增加学术修养,增进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

(5)实施个性化教育。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让学生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开发智慧、挖掘潜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激情,而这些往往是创新的动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此,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一方面,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访学和读博士,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院工作,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3.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

一方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和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本学科的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进行“集团作战”,力争使本专业获准立项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努力申报一批高档次的课题。

4.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学术研讨会,另一方面开展并坚持学术报告会活动,定期邀请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和影响的本学科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5.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力争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

我们应以创办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在重点抓好本科生教育的同时,抓住申报硕士点的契机,力争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突破,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深度。

6.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充分利用丽江当地旅游业的优势,加强与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当地知名旅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业界专家作为顾问或兼职教授;在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等领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7.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全国独立学院中的优势专业。

充分利用校本部母体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及教学科研优势,使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国内独立学院中旅游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在全国同等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建设方案:

结合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已经形成的特色,在符合培养具有“适应旅游行业需要,掌握管理理论,具有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适应行业特点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下,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力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创新模式,为此特制定如下专业建设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完善

1.建设原则

以培养“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体现“与行业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宗旨。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不断完善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全面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建设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中,按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以学年学分制管理规定作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载体,使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门课程都能贯彻执行,通过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控制系统智能,增进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完善的重点应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学分制改革等方面。

3.建设措施及途径

(1)注重素质培养的基础教育

防止在教学计划上出现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课程内容重复率高等现象,对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通过设置专业主干课课程、专业方向性课程和专业任选课课程,体现了较为全面的对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架构的需要。

(2)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扩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与自由度,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更具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通过课程结构的系统优化,进一步精简课堂的教学时间,压缩课内总学时,使总的课堂教学时数控制下2850学时以内。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转化。

改变过去单项传输的满堂灌的现象,逐步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力争使教学形成双向交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通过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和增加实验实训课时,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与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成和操作技能,增设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方向的实践实训课时,提高学生的管理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通过增加新的课程和改进教学手段,突出增进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中,增加到企业的实践环节、实验室教学环节,并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积极运用案例讨论、情景分析、综合讨论、角色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新方法落实到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同时激发、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

1.建设原则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的指导原则为:

围绕我国市场经济规律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力求夯实基础,培养人才的主动适应性,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生教育理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综合提高;突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加强学生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的能力的培养,努力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为学生的终生教育和发展打下基础。

2.建设内容

课程体系突出提升能力的知识结构体系,即强调横向的“厚基础与宽知识域”,纵向的“强能力与深专业力”,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组合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专业方向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技能与创新模块”五大模块,以体现课程组织的兴趣与发展价值取向。

学生逐步由被动学习调整为互动学习并发展为主动学习。

3.建设措施及途径

(1)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为了进一步满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对传统课程应进行调整和优化,增设选修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注重开发实用性强和一些人文类的课程。

(2)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规律、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当今经济发展和地区发展的特点,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整体系统设计。

课程体系组合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专业拓展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技能与创新模块”五大模块,以体现课程组织的兴趣与发展价值取向。

(3)在具体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时,应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内容应涉及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教学案例和阅读材料等,构成一门课程的综合立体建设材料,有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争取把开设的专业课程的80%纳入校级精品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范畴,同时,努力把现有的校级精品课《饭店管理概论》等1-2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三)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建设

1.建设原则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

教风和学风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坚持教风和学风建设,倡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将以“人才培养质量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研究力、实践力和创新力”为指导原则,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2.建设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在今后更好的建设中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学风、教学队伍、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基本制度管理,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

建立一支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懂教育理论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3.建设措施及途径

(1)严格教师授课资格审查制度

严格进入制度,力争主讲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务,非硕士学位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教师岗位,力争将博士学位作为新增教师的目标条件。

(2)执行教材的选用制度

教材的选用必须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自编应用型系列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

使用的教材必须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查同意。

(3)完善领导和教研室听课制度

坚持系领导听课制度,应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室听课,规定系主任、书记、教研室主任每月听课2节以上,听课必须填写听课表,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实行教学督导制度

强化教学督导职能,充分发挥督导组成员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督导组成员参与期中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分中占有相当权重,有效增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5)实行期中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及评估制度

配合教务部和教学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学质量检查和抽查,开展系统、完整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促使教师总结前期教学经验,推动后期教学水平提高。

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差、学生意见大、强烈要求调整的教师,•生代表提出书面申请,根据问题的性质由接受课程的教学单位核实、与教师本人面谈,组织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鉴定、反馈,限期整改。

(6)实行课程考试质量评估制度

规范考试命题及试卷评阅,要求老师严格按要求做好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工作,学院通过审核试卷,检查考题内容是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题型、题量是否符合标准,如不符合要求者,要求立即修改,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成绩分析和试卷分析,反馈试卷难易程度和科学与否,通过对考试环节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增进教学质量提高。

(7)严格执行毕业论文指导评审规定

规范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评阅、交叉评阅、答辩等环节,确保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8)实行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制度

实行课程主持人制度,督促课程主持人履行其职责,学院匹配课程建设费用,课程主持人必须按要求完成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教案、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及多媒体课件等,在建设期结束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积极鼓励、组织教师申报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建设项目,对于高级别的课程建设项目,学院给予1:

1的经费配套,以鼓励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9)实行毕业生离校前的问卷调查制度

毕业生离校前,通过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留下对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宝贵意见,以便于我院今后改进。

(10)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

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

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通过改进考试管理方法,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1)实行指导教师业务考核制度

每年按照学院教师考核规定,认真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务评聘挂钩,严格执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

对考核达不到称职的,不能评聘相应的技术职务。

(12)加强教学过程监控

教师应在开学时两周内向交出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与部分教案,由教研室主任进行审查后,交教学干事存档,任课教师自己留存一份。

应配备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讲稿及教材和其他辅助教学资料,并进度适时组织教学。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原则

师资队伍建设强调“走出去,引进来”的建设路径,通过自己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使得整个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更趋近于合理化,打造一个科研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

2.建设内容

围绕特色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增加投入,制订各项激励政策,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师资建设的重点在于坚持推进优师建设、教授进本科课堂,加强教学经验与资源的总结、研究与推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建设措施及途径

(1)鼓励现有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学历结构。

(2)鼓励教师外出参与各类研讨会,增加与外部高校、教师的交流沟通,扩大教师的视野和信息量。

(3)制订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编写教学案例,增加教师对社会、企业的了解,是教师的授课内容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4)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引进高质量的名师,带动整个学科队伍质量的提升。

(5)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提供人才发挥价值的平台,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的提高。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建设原则

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指导原则是:

通过实践的各项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设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利用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及寒暑假社会实践,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旅游管理系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结构化,通过多元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3.建设措施及途径

(1)构建系统化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包括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实习、过程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创业竞赛等与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①基础实践。

主要针对专业理论课程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利用饭店管理实训中心、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开展课程实践和过程实践;

②综合实践。

包括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部分构成,其中综合实习是针对多门专业课程,通过设计综合实习目标和要求,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往往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为期8周时间,将毕业论文和就业充分结合;

③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业大赛得以落实,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可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和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两种方式,创业大赛是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完成创业计划的项目,以参加全国和省级“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以契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业大赛。

④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从更宽泛的层面上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结合一定的专业,进行分析,增进对专业知识重要性认识,有效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2)维护建设好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让学生实习有所选择,避免单纯走形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的领导担任客座讲师或教授,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六)专业教学和设施建设

1.建设原则

专业教学和设施建设以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为宗旨,强调设施的齐备和不断更新,针对创新型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各项设施。

2.建设内容

为了满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自2006年以来与多家旅游企业合作共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依托于丽江的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优势,聘请多位业内人士作为顾问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设措施及途径

(1)实验实训室建设

根据专业需要,旅游管理系改扩建7处实验实训室,购置3套模拟教学软件。

(2)图书电子资料

建立旅游管理系资料室,可以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图书资料全开架管理。

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大力引进外国原版教材和优质出版物,不断完善和提高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效率。

(四)建设成果预测:

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1.培养方案。

在培养目标上,通过突出培养特色、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突出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报告;

2.专业特色。

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云南省独立学院中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的特色专业;为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同时集成专业建设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参考规范,为云南省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3.规章制度。

形成一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规程规范,形成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课程建设与改革。

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和主干课程多媒体课件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