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楼楼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89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楼楼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楼楼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楼楼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楼楼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楼楼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楼楼测量方案.docx

《4#楼楼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楼楼测量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楼楼测量方案.docx

4#楼楼测量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2.1场地现状-1-

2.2设计概况-1-

2.3拟建工程的特点及对施工特殊要求-2-

3.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2-

3.1拟建工程的定位条件-2-

3.2精度要求-2-

3.2.1平面控制网主要指标-2-

3.2.2基础放线尺寸的误差-2-

3.2.3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3-

3.2.4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3-

3.2.5标高竖相传递的允许误差-3-

3.3对测量器具的要求-4-

3.3.1测量仪器、器具的配置及精度要求-4-

3.3.2仪器的检验状态要求,检验有效期和检查周期-4-

3.4配合施工进度的要求-4-

4.测量准备工作-4-

4.1人员组成-4-

4.2建筑定位控制点或红线桩及水准点的校核-5-

4.3现场初步测量-5-

5.测量方法及要求-5-

5.1建筑物控制网的测设-5-

5.1.1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5-

5.1.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的侧设-6-

5.2建筑物定位线的测设-6-

5.3地基基础测量-7-

5.3.1地基基础测量的内容及流程图-7-

5.3.2护坡桩、基桩线-8-

5.3.3基础开挖灰线-8-

5.3.4垫层位置线-8-

5.3.5基础垫层上建筑物定位及标高的测定-8-

5.3.6基础各层放线要求-9-

5.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10-

5.4.1内容及流程图-10-

5.4.2准备工作-10-

5.4.3平面放线的方法-10-

5.4.4标高的引测方法-11-

5.4.5顶板模板上平面放线-11-

5.5室内外装修与安装测量-11-

5.5.1室内砌体或隔板放线-11-

5.5.2室外装修放线-12-

5.5.3装修放线的复测-12-

5.6沉降观测-12-

5.7测量控制桩的保护-12-

5.8施工测量的验线-13-

6.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14-

6.1仪器使用的有关要求-14-

6.2.测量仪器保管-15-

6.3测量仪器维护-15-

7.保证质量措施-15-

8.安全注意事项-16-

1.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1

施工

图纸

海海韵馨园小区4号楼施工图纸

设计号:

2010-43-4

2

3

规划部门定位控制点和水准点成果

4

施组

海海韵馨园小区4号楼施工组织设计

6

规范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

GB50206-93

6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01-21-95

2.工程概况

2.1场地现状

本工程位于绥中滨海经济开发区展拓街西侧,鹏程路北侧,场地地形东高西低,场地地面相对标高介于2.88~6.16M之间,最大高差达3.28M场地地貌属冲洪积平原。

该小区总体设计为20栋住宅小区,由北向南顺序排列,目前施工部位为4号楼位于场地中部。

2.2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面积

11914平米

2

基底标高(m)

-4.10

最大基坑深度(m)

-6.750

3

建筑平面

4#楼

/

4

结构

形式

基础结构形式

筏板基础

主体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屋盖结构形式

现浇混凝土梁板

2.3拟建工程的特点及对施工特殊要求

该工程为住宅及公寓式住宅地上为18层,地下一层。

根据以上情况,该工程须做沉降观测,由甲方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单位负责,沉降观测资料竣工后移交总包单位归档,施工时根据沉降观测数值由设计单位确定沉降后浇带浇注时间。

3.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3.1拟建工程的定位条件

3.1.1本工程的定位是由测绘院直接给定的楼座角点

3.2精度要求

3.2.1平面控制网主要指标

等级

适用范围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

±9

1/24000

二级

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

±12

1/15000

三级

一般建筑

±24

1/8000

3.2.2基础放线尺寸的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

±20

3.2.3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

3.2.4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3.2.5标高竖相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

3.3对测量器具的要求

3.3.1测量仪器、器具的配置及精度要求

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序号

计量器具名称

型号

准确度等级

数量

1

激光垂准仪

DZJ-3

1/4万

1

2

水准仪

DSG280

1.5mm

2

3

电子经纬仪

ET—02

2〞级

1

4

电子全站仪

PTS-V

1

5

钢尺

50m

一级

2

6

塔尺

5m

经检定

2

3.3.2仪器的检验状态要求,检验有效期和检查周期

仪器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测试所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在有效期内经纬仪每6个月自检一次,水准仪每3月自检一次以防仪器失准。

3.4配合施工进度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为施工现场服务满足施工需要,测量工作要做到随叫随到,配合施工确保工程进度顺利进行。

4.测量准备工作

4.1人员组成

测量班长:

1名

测量技术员:

1名

测工:

2名

4.2建筑定位控制点或红线桩及水准点的校核

为保证建筑物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三个。

校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

角度±60”、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cm。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数量应不少于两个。

使用前,应用附合测法校测,允许闭合差为±10mm

(n为测站数)。

4.3现场初步测量

根据设计总平面与现场总平面布置的要求,测出现场围墙、现有建筑、树木及周围建筑物准确位置和场地标高,为施工现场总体规划提供准确依据。

5.测量方法及要求

5.1建筑物控制网的测设

5.1.1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5.1.1.1坐标点有测绘院在场地西侧马路上给出,也可作为置仪控制点。

5.1.1.2布设的控制点方向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上或马路围墙上,保证能够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5.1.1.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建筑红线桩及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形成闭合四边形进行控制。

5.1.1.4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

兼顾±0.00以上施工,基坑周边设置控制桩。

5.1.1.5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高程控制点,北侧2个S1、S2,西侧1个S3,布设在现场内的固定建筑物上。

5.1.1.6控制点放样采用直角坐标法,用极坐标法进行复测,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5.1.1.7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抄测。

5.1.1.8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进行校核。

5.1.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的侧设

根据测甲方给出的水准点经复核无误后用附合法向现场围墙上引测标高点,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5.1.2.1±0.000以上标高传递,应以现场水准点为依据,每段分别向首层外墙作3个起始标高点,用钢尺向施工层上直接量取该层的标高线,当量取长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5.1.2.2在施工层抄平前,应先校测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其抄测后的标高误差为3mm。

作为施工抄平的依据。

5.2建筑物定位线的测设

根据平面控制网与建筑平面图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建筑定位采用极坐标法。

5.3地基基础测量

5.3.1地基基础测量的内容及流程图

5.3.1.1基础施工测量内容包括:

轴线投测、标高竖向传递、放线与抄平等工作。

5.3.1.2基础平面控制网采用矩形控制网进行控制。

5.3.1.3当垫层上防水层及保护层做完后,在开始放底板结构线时。

应根据基础边上的控制桩,用经纬仪以正、倒镜分中法直接向垫层上进行投测,投测误差3mm,经闭合无误后,在向内加密其它主轴线,最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5.3.1.4底扳浇筑前,应仔细检查墙体钢筋的位置和门窗洞口的位置及尺寸,在检查无误后利用护坡上的控制标高引测底板控制标高,(引测依据不少于3个点,且必须符合要求。

)抄测在所插的钢筋上(及结构100CM线),并用红油漆作上标记。

5.3.2护坡桩、基桩线

本工程采用大放坡开挖,坡度为1:

1放坡,根据测绘院给定的大角桩往外返定出基坑开挖线,在分包单位每做完一步土方开挖后,及时复核、校验边坡坡度及建筑物位置和几何尺寸,及时收集分包单位的测量放线资料。

5.3.3基础开挖灰线

根据测绘院给定的大角桩往外引出开挖灰线点位,钉出木桩,拉白线撒灰开挖时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指挥,每开挖一步必须按照1:

1放坡要求用线坠向下垂,控制开挖坡度,每两步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检查边坡情况,以保证基底尺寸符合要求。

在槽壁上每隔3m测设距槽底设计标高100cm。

5.3.4垫层位置线

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校测建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直接投测各轴线,投测允许误差为±3mm。

建筑物外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定出垫层位置线。

5.3.5基础垫层上建筑物定位及标高的测定

在垫层(或灰土地基)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应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校测建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方可用经纬仪以方向线法或正倒镜挑直法直接投测各轴线。

如以测设直角法投测,必须要有可靠的校核条件,投测允许误差为±3mm。

向垫层上投测井字形外廓轴线,弹出墨线以便于校测轴线间距与外廓轴线间的夹角。

在垫层上,建筑物外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放出细部轴线与有关边界线。

标高的测定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点为依据,用水准仪和钢卷尺往基坑下投测距垫层设计标高100cm水平桩,桩位不得少于三个,允许误差为±2mm。

当基础垫层上定位放线和垫层标高测定后,由测量员先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验线人员验线,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线,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3.6基础各层放线要求

基础各层施工测量内容包括:

轴线投测、标高竖向传递、放线与抄平等工作。

基础平面控制网采用矩形控制网进行控制,当垫层上防水层及保护层做完后,在开始放底板结构线时。

应根据基础边上的控制桩,用经纬仪以正、倒镜分中法直接向垫层上进行投测,投测误差3mm,经闭合无误后,在向内加密其它主轴线,最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底扳浇筑前,应仔细检查墙体钢筋的位置和门窗洞口的位置及尺寸,在检查无误后利用护坡上的控制标高引测底板控制标高,(引测依据不少于3个点,且必须符合要求。

)抄测在所插的钢筋上(即结构50cm线),并用红油漆作上标记。

5.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5.4.1内容及流程图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的内容主要有:

施工层的放线与抄平、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等。

模板及砼工程

在固定钢筋上丈量上一层结构50cm控制标高

抄测结构50cm标高点(钢筋上)

竖向钢筋绑扎

监理报验

顶板放线

5.4.2准备工作

基础施工完毕,对所有控制桩进行校测,经校测合格后,利用定位轴线检查基础有无偏差。

建筑物高度使用桩的设定,以甲方提供的水准点7.80为依据,在首层墙体上做出±0.000的标记,并用红油漆作标识,作为向上传递的依据。

5.4.3平面放线的方法

本工程主体结构平面放线以内控为主,使用外控作校核的施测方法进行测量。

投测时用激光铅直仪作内控,以首层底板上的控制线为依据向上投测距轴线100cm控制线,并弹出墨线。

以100cm控制线为准,弹出距墙体50cm的水平控制线和墙体边线。

二次结构的放线以主体结构100cm控制线为依据,待装修时弹出二次结构线。

电梯井位置线的测设以主体结构100cm控制线为依据,从电梯井位置四周分别进行投测,形成“井”字型进行控制,以保证电梯井的位置准确。

5.4.4标高的引测方法

主体结构的标高传递,以现场水准点为依据,每段分别向首层外墙作3个起始标高点,用钢尺向施工层上直接量取该层的标高线,当量取长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当墙体模板拆除后,根据外墙起始标高点用钢尺向上量取本层建筑100cm线的标高点,在施工层抄平前,应先校测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其抄测后的标高误差为3mm,最后经校核无误后用水准仪抄测本层建筑100cm线,并及时弹出墨线。

5.4.5顶板模板上平面放线

顶板模板上平面放线以内控为主,使用外控作校核的施测方法进行测量。

投测时用激光铅直仪作内控,以首层底板上的控制线为依据向上投测距轴线100cm控制线,并弹出墨线。

以100cm控制线为准,弹出距墙体50cm的水平控制线和墙体边线。

5.5室内外装修与安装测量

5.5.1室内砌体或隔板放线

根据结构原有控制线,放出隔板线、隔墙线以及洞口线等,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标高引测,根据结构外墙标高线向房间引测各层所需的标高,误差应小于3mm。

5.5.2室外装修放线

5.5.2.1外墙四大角以外墙控制线为准,用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进行投测,要求线条上下贯通,以保证四大角的垂直方正。

5.5.2.2外墙窗户安装前,用经纬仪按图纸窗洞位置投测窗洞中心线,并要求上下贯通,以保证窗户的整体垂直度。

窗洞高度按室外统一标高进行抄测,误差应小于规定要求。

5.5.2.3屋面施工前,应在屋面四周测设水平控制线和屋面排水坡度线,须严格检查流水段坡度,并实测偏差。

5.5.3装修放线的复测

装修放线工作完成后,测量人员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验线人员验线,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线,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6沉降观测

该工程须做沉降观测,由甲方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单位负责,沉降观测资料竣工后移交总包单位归档,施工时根据沉降观测数值由设计单位确定沉降后浇带浇注时间。

5.7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5.7.1测量控制桩四周砌筑400×400×400mm的砖墙围挡,中间用混凝土填实,在填混凝土时注意不要碰撞控制桩。

5.7.2控制桩砌筑完成后,在四周用钢管搭设1000×1000×1000mm的方形保护罩保护控制桩,并挂好警示牌。

5.7.3测量人员在控制桩做好后要经常巡视,以防人车碰撞。

5.8施工测量的验线

5.8.1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5.8.2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主要是设计图、变更洽商与起始点(红线桩、水准点等)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高程等)要原始资料、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确的,因为这些是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

若其中有错,在测量放线中多是难以发现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5.8.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5.8.4验线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主要包括:

5.8.4.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5.8.4.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5.8.4.3验线本身应先行符合(或闭合)校核。

5.8.5.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

5.8.5.1观测人员

5.8.5.2仪器

5.8.5.3测法及观测路线等

5.8.6验线部位、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5.8.6.1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

5.8.6.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

5.8.6.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

5.8.6.4控制网及定位放线中的最弱部位。

5.8.7验线方法及误差处理

5.8.7.1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平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测。

5.8.7.2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圆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测,验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如下:

5.8.7.2.1两者之差若小于1/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5.8.7.2.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5.8.7.2.3两者之差超过

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6.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6.1仪器使用的有关要求

6.1.1测量技术人员负责并检查仪器的使用及保管情况。

6.1.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操作规程。

6.1.3凡新仪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性能并进行检定、检校后方可使用。

6.1.4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震、碰撞及倾倒,雨天或阳光下测量应打伞。

6.2.测量仪器保管

6.2.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存放在通风、干燥、常温的室内,必要时将仪器放入防潮、防盗的箱柜中。

6.2.2领用与归还仪器时,使用者与保管人员应当面进行检查。

6.2.3各级专业主管部门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6.2.4测量仪器必须经主管部门鉴定后,方可报废。

6.3测量仪器维护

6.3.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经常定期维护,按期进行检校与鉴定。

6.3.2测量人员应随时清点仪器、工具,以防丢失。

6.3.3测量仪器及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并及时擦拭。

6.3.4仪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坏时,应及时送有关部门处理,不得擅自拆换。

7.保证质量措施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以《城市测量规范》为依据,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7.1平面控制允许误差:

角度允许误差40″,边长允许误差1/2500,水准点附和校测闭合差为±5mm√n

7.2控制轴线,轴线间的误差:

L>20m±5mm(相对误差);

L≤20m±3mm(对于轴线时应<±3mm)

7.3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7.4标高:

H≤30m时为±5mm,30m

7.5垂直度:

层高≤3mm,全高1/10000且不大于10mm。

7.6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7.6.1仪器各项限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7.6.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7.6.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平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7.6.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7.7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7.7.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7.7.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7.7.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7.7.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7.7.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8.安全注意事项

8.1测量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测量时必须戴好安全帽以防高空坠物碰伤。

8.2测量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到外墙做点或爬高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以防高空坠落。

8.3测量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测量时在高空支设仪器时须把三角架固定好,以防仪器从高空坠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