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871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docx

最全安全评价师的考试课件经典版doc

1、情景案例分析主要题型

1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一、危险因素的种类

目前,危险因素的分类大致有两个依据,一个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另一个是《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T13861-2009)。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

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

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10坍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生理因素、行为性素、其他类因素。

(六大类,37小项)

按照目前危险因素辨识习惯,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辨识危险因素居多。

二、有害因素

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6)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

有害因素包括:

粉尘;辐射: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

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环境(自然)因素

一、物体打击

1、物件固定不牢、固定出现松动;2、没有安装防护设施(如防护网);3、上下违规抛掷物件、工具;4、没有按照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5、没有设置相关安全警示标志;6、自然因素(如大风)。

二、车辆伤害

1、无证驾驶、违章驾驶、超速行驶;2、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差、疲劳驾驶;3、车况差,车辆带病作业;4、车辆与其他作业过程交叉作业;5、缺乏安全警示标志、隔离带;6、现场作业条件差,道路、空间狭窄;7、无人指挥、指挥错误、指挥信号不明;8、自然因素(夜间作业、大风、雨雪天气等)。

三、机械伤害

1、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未设置防护措施;2、未设安全信号,或安全信号心灵、信号错误;3、未设置安全联锁装置;4、违章操作,检修、检查未按照规定停电,机械设备异常启动;5、操作人员判断错误;

6、操作人员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女职工带工作帽);7、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四、起重伤害

1、吊物坠落砸人

(1)吊物捆绑不牢、吊物棱角隔断钢丝绳;

(2)钢丝绳强度不足折断、吊钩变形折断;(3)超负荷起吊、斜拉起吊;(4)过卷扬;2、吊物挤压伤人;3、起重触电;4、起重人员起重机高处坠落;5、机体倾翻;6、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违章操作;7、现场无指挥、指挥信号错误、信号不清;8、起重物下站人;9、大风、雨雪、夜间视线不清等自然条件不良进行起重作业。

安全对策措施

对照事故(危险)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等级顺序: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培训、规程、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的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

采用某一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一、可能涉及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

三级:

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级(LEC),风险矩阵法、重大危险源辨识。

二级:

(除三级以外)故障假设分析法、故障假设/检查表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知识;事故树、事件树、火灾爆炸指数法、概率理论分析方法。

一级:

(除二级以外)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人员可靠性分析、模糊理论法,液体及气体泄漏扩散、火焰与辐射强度、火球爆炸伤害、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气云爆炸超压破坏、凝聚态爆炸、粉尘爆炸、爆炸伤害TNT当量模型,事故频率分析方法,风险等级、事故损失评价。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三级)

1、安全检查表(SCL)

定性、半定量安全检查表法。

一般使用定性安全检查表。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事实描述

结论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基本格式。

危险

原因

后果

危险等级

改进措施/预防方法

 

 

 

 

 

危险级别、危险程度及后果对应关系。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安全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

临界的

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

破坏性的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级(LEC)

即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危险性分值。

4、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将危险事件的后果严重度和可能性,按其特点划分为相

应的等级,形成风险评价矩阵,并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

表1危害严重程度等级

分类等级

危险性

破坏

伤害

灾难性的

系统报废

死亡

危险性的

主要系统破坏

严重伤害

临界的

次要系统破坏

轻伤

安全的

系统无损坏

无伤害,无职业病

表2危害概率等级

分类等级

特征

单个项目发生情况

总体发生概况

频繁

几乎经常出现

连续发生

容易

在一个项目寿命周期中将出现若干次

经常发生

偶然

在一个项目寿命期中可能出现

有时发生

极少

不能认为不可能发生

可以假设不发生

不能

不可能出现

不可能发生

表2危害概率等级

灾难的

严重的

轻度的

轻微的

频繁

1

2

7

13

容易

2

5

9

16

偶然

4

6

11

18

极少

8

10

14

19

不能

12

15

17

20

1-5为一级风险,不能接受;6-9为二级风险,不希望有的风险;10-17为三级风险,是有条件接受的风险;18-20为四级风险,完全可以接受的风险。

5、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GB18218-2009进行评价。

(56号文)。

三、安全评价方法概述(二级)

1、故障假设分析法(What…if)

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内容有:

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故障假设分析

危险/后果

安全措施

负责人

氯气钢瓶泄漏

造成人员中毒、环境污染

1、氯气钢瓶及其附件定期检测;

2、设置碱液池应急处理池;

3、准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器材。

 

2、故障假设/检查表分析法(whatif/checklist)

(略)涉及到多人参加及现场提问。

故障等级

影响程度

可能造成的损失

致命性

可造成死亡或系统毁坏

严重性

可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或主系统损坏

临界性

可造成轻伤、轻职业病或次要系统损坏

可忽略性

不会造成伤害和职业病,系统不会受到损坏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

4、事故树分析(FTA)

要求

(1)画事故树;

(2)转化为成功树;(3)求最小径集;(4)求最小割集;(5)以及基本事件发生概率,求顶上事件发生概率;(6)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5、事件树分析(ETA

初始事件(A)

安全措施1(B)

安全措施2(C)

安全措施3(D)

安全措施4(E)

安全措施5(F)

事故种类

 

 

6、火灾爆炸指数法

四、安全评价方法概述(一级)

1、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1)分析节点(工艺单元)

序号

节点类型

序号

节点类型

1

管线

8

鼓风机

2

9

熔炉、炉子

3

间歇反应器

10

热交换器

4

连续反应器

11

软管

5

罐/槽/容器

12

操作步骤(间歇操作过程)

6

13

其他设备设施

7

压缩机

(2)引导词

(3)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表

节点

偏差

原因

结果

安全防护

对策措施

 

 

 

 

 

 

 

 

 

 

 

 

1.5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案例分析所提出问题

1、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2、事故等级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事故责任

(1)直接责任人

(2)管理责任人(3)领导责任人

4、事故预防措施

一、教育培训二、管理监督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工程技术措施五、严格执行作息制度,避免疲劳过度地工作。

六、环境保护七、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八、经济措施

2、烟花爆竹行业情景案例分析

1、某烟花爆竹企业生产烟花的流程如图所示:

胶黏剂

原药-称重---混合--造粒--过筛--干燥

纸--卷纸筒--筑泥底--装药

成品--包装---------插引

使用的原药包括黑火药、铝粉、镁粉等,胶黏剂采用酚醛树脂。

生产过程中,卷纸筒采用卷筒机,装药过程采用装药机,筑泥底、插引等过程采用人工。

(1)辨识该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说明哪些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装药工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

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3)叙述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管理的要点。

参考答案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①火灾:

该企业生产过程用到纸张等可燃物质,遇到点火源易发生火灾;

②爆炸:

该企业生产过程用到黑火药,遇到点火源极易发生爆炸;铝粉、镁粉可形成爆炸性粉尘,遇到点火源也易发生爆炸。

③机械伤害:

生产过程使用卷筒机等机械设备,有可能产生机械伤害。

④粉尘:

在原药混合、造粒、干燥过程中,可产生粉尘,对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⑤触电:

机械设备采用电驱,可能产生触电危险。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

(2)装药工房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火灾、爆炸、粉尘、机械伤害。

火灾:

禁止一切火源进入厂区;定期检修电气,防止电气引起火灾;配备消防水、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爆炸:

限制装药量,黑火药不得超过5kg;禁止火源带入厂区;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电机、机械设备外壳接地,防止静电火花;严禁使用铁制工具;人员严禁穿硬底、带钉鞋,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不得戴铁制品的纽扣、发卡、钥匙链进入危险区;工房的电气设备(电机、照明灯具、线路等)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粉尘:

采用密闭工艺,防止粉尘产生;佩戴防尘口罩。

机械伤害:

机械运动部件设置防护罩;人员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3)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点: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4)特种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其他从业人员经教育和培训并考核合格。

  5)定期对特种设备检测、检验。

6)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7)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制订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8)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

 9)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2、某一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压药造粒在压药造粒工房进行,压药造粒工房与其他工房间距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压药造粒采用手工作业,定员3人,上白班,8小时工作制。

造粒时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不得进入工房内。

手工造粒时,采用湿法生产,工房药物停滞量不超过5kg。

压药造粒操作人员按相关要求进行了培训,并持证上岗。

(1)该压药造粒工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

(2)试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级评价法(LEC),评价该工房操作人员作业危险性。

(1)该工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爆炸、粉尘。

(2)危险性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该工房操作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采用湿法生产,取值0.2(极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取值40(数人死亡);

  D为危险性分值,计算得48。

根据危险性分值,可知该工房作业危险程度为“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3、建筑施工行业情景案例分析

1、某一建筑施工工地,位于城区开发地块,欲进行土方开挖,该建筑建有地下室,依据方案,坑基开挖规格为70m(长)×20m(宽)×5m(深);施工方法采用两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8辆自卸汽车配合外运。

该建筑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

主要由黄土、砂、砾石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组成,厚度1-2m;②黄土状粉土:

褐黄色,坚硬~硬塑,稍湿。

厚度2-6m。

该场地在勘察期间的勘察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地表下10.0~12.0m。

(1)分析该建筑土方开挖阶段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2)试采用风险矩阵法定性评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程度。

参考答案

(1)该建筑土方开挖阶段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措施包括:

1)坍塌

①修边坡,根据土壤特征,边坡值可取1:

1.0;

②由于临近建筑物等原因,边坡无法满足要求时,必须对基坑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③基坑上沿、坑底周边修排水明沟,避免基坑上方流水排入基坑,坑底流水通过明沟排入四角集水坑后,用水泵将水抽至地面雨水管网。

④基坑周围不得堆积土方、建材等重物,经常巡检,发现基坑周围有裂纹、渗水等现象,及时采取加固、排除渗水等措施。

2)车辆伤害

该施工过程使用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专用施工车辆,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主要安全对策措施为:

①基坑开挖后,在坑边周围设置临时围墙(彩钢板或密目网封闭),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②合理安排车辆进出路线,尽量避免交叉作业;③挖掘机、装载机等周围活动范围内,不应有人员停留;④夜晚作业时,必须有充足的照明;⑤每天施工前,应对施工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⑥施工车辆驾驶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并持证上岗;⑦制定安全操作制度及规程,防止违规、违章操作;⑧车辆进出道路以及施工场地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⑨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施工,避免恶劣天气造成车辆失控,从而对人员造成伤害。

3)高处坠落

①基坑周围应设置临时围墙;②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③在基坑周围作业时,人员应距离基坑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噪声

①尽量采用噪声低的施工机械;②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周边居民休息时,应停止夜间施工。

(2)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价各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程度

风险矩阵法是将危险事件的后果严重度和可能性,按其特点划分为相

应的等级,形成风险评价矩阵,并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

该工程危险有害因素严重程度如表1所示。

表1危险有害因素严重程度

危险有害因素

坍塌

车辆伤害

高处坠落

噪声

严重程度

严重

严重

严重

轻微

严重程度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四级

该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性如表2所示。

表2危险有害因素可能性

危险有害因素

坍塌

车辆伤害

高处坠落

噪声

可能性

极少

偶然

偶然

频繁

可能性等级

四级

三级

三级

一级

根据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各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程度如表3。

表3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程度

危险有害因素

坍塌

车辆伤害

高处坠落

噪声

风险程度

三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可接受程度

有条件接受的风险区

不希望出现的风险区

不希望出现的风险区

有条件接受的风险区

2、2010年11月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18号教师公寓正在进行外墙节能保温改造,14时前后由于电工焊接操作,引燃周围保温材料。

不久,整栋大楼被大火吞噬,消防部门出动数十辆消防车、云梯等,至19时大火基本被扑灭。

该事故最终导致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仅房产一项,损失在5亿元以上。

经调查,焊工无证上岗,同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该工程由上海静安建设总公司总承包,总承包方将全部工程分包给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公司,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又将工程进一步分包,脚手架搭设作业分包给上海迪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施工,节能工程、保温工程和铝窗工程,通过政府采购程序选择正捷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和中航铝门窗有限公司进行施工。

上海迪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将脚手架工程又分包给其他公司、施工队等;正捷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将保温材料又分包给其他三家单位。

建设单位(业主单位)上海静安区建交委,直接管辖着工程总承包单位上海静安建设总公司,而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及监理单位均是上海静安建设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建设单位已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1)试分析这次火灾原因。

(2)事故等级及事故性质。

(3)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该事故上报的程序是什么?

(4)该事故调查组应该由哪些部分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直接原因:

焊工焊接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导致焊接熔化物溅到周围的保温材料—聚氨酯上,聚氨酯迅速燃烧导致整个大楼的火灾。

间接原因:

1)焊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无证上岗;2)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转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能落实;

3)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存在隶属或者厉害关系;4)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2)事故等级及事故性质。

该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3)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该事故上报的程序是什么?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公路行业情景案例分析

1、以下为某一道路施工方案(部分):

……

二、工程概况

道路宽30m,长2500m。

结构形式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防裂土工布、1cm同步碎石下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石灰粉煤灰碎石。

三、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1、施工机械

压路机2台自卸车4辆经纬仪1台

水准仪1台洒水车1辆摊铺机1台

切割机1台(柴油机驱动)装载机1台平地机1台

2、人员及岗位配置

施工员1名质量员1名压路机操作员2名

摊铺机操作员1名装载机操作员1名平地机操作员1名

切割机操作手1名洒水车司机1名自卸车司机2名

技工15名普通劳力工20名

三、总体施工流程:

四、施工工艺条件

二灰碎石参考配比,石灰:

粉煤灰:

碎石=8:

17:

75;

水泥稳定层混合料,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与石屑在搅拌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用车辆运输到现场。

沥青摊铺温度不低于130-140℃,不超过165℃;沥青在搅拌站加热到需要温度后,用车辆输送到现场。

施工时间为白天施工,夜晚不施工。

……

问:

(1)该工程施工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什么?

(2)该方案人员岗位设置有何缺陷?

(3)试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该工程进行初步评价。

参考答案: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粉尘、灼烫、噪声。

(2)人员设置缺陷:

自卸车4辆,应配置4名自卸车驾驶员;至少应配置安全员1名。

(3)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

危险

原因

后果

危险

等级

改进措施/预防方法

车辆伤害

1、无证驾驶、违章驾驶、超速行驶;

2、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差、疲劳驾驶;

3、车况差,车辆带病作业;

4、车辆与其他作业过程交叉作业;

5、缺乏安全警示标志、隔离带;

6、现场作业条件差,道路、空间狭窄;

7、无人指挥、指挥错误、指挥信号不明;

8、自然因素(夜间作业、大风、雨雪天气等)。

造成人员伤亡。

Ⅲ(危险的)

1、驾驶员应持证上岗,严禁违章驾驶、超速行驶;

2、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禁止疲劳驾驶;

3、作业前检查车况,禁止车辆带病作业;

4、车辆进入作业场所设置专用车道,防止交叉作业;

5、车辆频繁出入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隔离带,防止人员随意出入;

6、平整车辆上下坡道,保持现场作业条件良好;

7、派专人指挥车辆通行、作业;

8、恶劣天气应停止车辆施工作业。

9、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

危险

原因

后果

危险

等级

改进措施/预防方法

机械伤害

1、切割机等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未设置防护措施;

2、切割工等人员违章操作;

3、切割片破裂飞出伤害人员;

4、切割等操作与其他人员作业未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造成人员伤亡。

Ⅲ(危险的)

1、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2、对切割工等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禁止违章作业;

3、经常检查机械设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切割等操作与其他人员作业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粉尘

1、大风等原因导致石灰、粉煤灰等风尘飞扬;

2、可能遭受粉尘伤害的作业人员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可能造成人员危害。

Ⅱ(临界的)

1、采用洒水等方式,保持地面润湿,防止石灰、粉煤灰飞扬;

2、现场可能遭受粉尘的作业人员佩戴口罩等,防止粉尘吸入。

灼烫

沥青温度在130-140度以上,人员接触可导致人员皮肤烫伤。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Ⅱ(临界的)

可能接触高温沥青的操作,操作人员穿戴劳保服装及手套。

噪声

作业机械、车辆产生噪声。

可能造成人员危害。

Ⅱ(临界的)

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噪声,现场人员可佩戴耳塞等防止噪声,夜晚停止作业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拟在某一通航河流上建一座公路桥,为简支梁双幅桥,1孔跨现状河道,跨度56m,桥墩位于现状河道之外(河道现状面宽43.0m),桥梁总宽度24m(北幅、南幅宽度各12m)。

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临时用电从附近380V/220V高压输电线路接通。

主要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