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80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

201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④家庭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解读】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是利用油污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的性质,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②是利用纯碱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碳酸盐遇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反应中消耗酸,该过程可用纯碱的化学性质予以解释;③是利用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将冰箱中的异味吸附除去,该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④类似于②,利用食醋中含有醋酸的酸性,与骨质中的无机钙

盐反应,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的醋酸钙溶解在骨汤中,利于

人体吸收,该过程可用醋酸的化学性质予以解释。

答案:

B。

【易错点点睛】④是利用醋酸的酸性,与骨质中的无机钙盐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2、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石油分馏       净化水       蒸发食盐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          B          C        D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NH3+H2O+CO2=NH4HCO3

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HCl+CaCO3=CaCl2+CO2↑+H2O

C、用纯碱制取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D、潜水艇中用过氧化钠提供氧气

2Na2O2+2CO2=2Na2CO3+O2↑

【解读】题目中以文字的形式给出了“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信息。

根据“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信息可知,只有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才能符合要求。

答案:

A。

【易错点点睛】把握绿色化学的实质是原子全部在转化,即一定发生化合反应。

4、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Zn       B、Cu      C、Cu和Mg    D、Zn和Cu

【解读】在置换反应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锌能置换出CuCl2的Cu,而不能置换出MgCl2中的Mg;且此反应中锌过量。

答案:

D。

【易错点点睛】把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5、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3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

【解读】本题以维恩图的形式,选取单质、酸、碱、盐4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相互反应,利用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以新的图示方式考查了化学的主干知识,突出化学的特点。

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实验现象均是4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正确实验现象,只是位置放置错误,实验现象大多为特征反应,是考生比较熟悉的,由于受考生对酸碱盐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读图能力的影响,本题有一定难度。

答案:

C。

【易错点点睛】熟悉酸碱盐知识,正确把握实验现象。

6、下图装

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解读】装置图为课本中装置,较为熟悉,要保证该实验成功,①药品的选择,应选择生成物为固体,反应后生成物所占体积可以忽略不计;若选用木炭、硫粉等物质,燃烧后生成物为气态,使得空气中混入了其他气体,无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②红磷要足量,否则空气中的氧气不能耗尽,导致结果不准确;③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否则冷却后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偏小。

将足量红磷在钟罩内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冷却后,由于氧气被耗尽导致钟罩内压强减小,导致大气压将水槽里的水压入钟罩,

液体大约上升了占原钟罩中气体体积的1/5,说明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

答案:

C。

【易错点点睛】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7、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

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

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A、炭粉B、铁粉C、氯化钙D、生石灰

【解读】铁粉在与水和氧气共存的情况下容易生锈,所以可以做“双吸剂”。

【易错点点睛】错误答案D,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而非“双吸剂”。

8、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Mg          B、MgO  C、Mg(OH)2   D、MgCO3

9、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0、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

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读】Fe+H2SO4=FeSO4+H2↑可知,当铁粉的质量一定时,随稀硫酸的不断加入,消耗铁粉的质量、生成硫

酸亚铁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

量都会增加,但是有限度的,当铁粉反应完以后就不会再增加。

反应结束以后若继续加入硫酸溶液,溶液的质量会继续增加。

能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图像)有机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

C。

【易错点点睛】题目问的是“Y不可能表示”是一个陷阱,学生若阅读不仔细,思维不缜密,会造成失误。

二、填空题:

11、

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⑴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使用时,是用纸袋装着生石灰放入食品包装盒中,如果用塑料袋装生石灰就起不到干燥的作用,原因是。

⑵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

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20%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

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到猪圈中消毒,一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烧、溃疡,原因是。

⑶、上述用于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效果了,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A、B、C和锌金属分别同时放入其中,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的画了一幅卡通画,每个卡通人物表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____;

(2)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该金属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属于____类型。

解读】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画把实验现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卡通人物周围的小黑点越多,说明反应放出H2的速率越快,因此金属就越活泼.可见,3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2)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易错点点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

13、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

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解读】

(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

到空气中了。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CuO+CO

Cu+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易错点点睛】该题中的(4)问,“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的中间产物等信息,确定反应后的残留固体有多种合理的可能(5种),这可以较好的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全面、缜密的处理能力。

14、如图所示,老师在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

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

小明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

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

  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友情提示:

你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它仪器。

分液漏斗装有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大注射器大试管止水夹

通过旋转活栓允许双氧水透过,不允许

能够分次加液体二氧化锰透过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三、计算题:

15、为了测定黄铜屑(有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样和稀硫酸反应(稀硫酸的密度为1.17g/mL),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取用黄铜屑的质量/g

16.0

16.0

16.0

24.0

取用稀硫酸的体积/mL

16.0

32.0

48.0

一定体积

残留金属的质量/g

13.4

10.8

9.6

16.2

求:

(1)16.0g黄铜屑中锌的质量为多少g?

(2)丁同学所加稀硫酸的体积为多少mL?

x=4

8mL

这样解答非常简单,是完全正确的。

【易错点点睛】题目表格中所给实验数据,学生能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6、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CO2↑+H2O。

已知:

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CO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

(1)当加入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图中V=mL。

(2)请计算:

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

(百分数精确到0.1%,质量精确到0.01g)

   如果仔细看看,Na2CO3+HCl=NaHCO3+NaCl和NaHCO3+HCl=NaCl+CO2↑+H2O这两个方程式共进行了四次计算,表面上烦琐,其实为你打开化学计算之路铺垫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