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43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专题调研的通知》(楚府办明电〔2011〕243号、楚机发1661号)的有关要求,组织我局有关股、站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

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近年来引进新品种8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蔬菜品种也从过去的以白菜、青菜、萝卜、葱、蒜类为主,发展到目前近50多个品种,名、特、优、新蔬菜逐步发展,特别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种发展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叶菜类、瓜果类、葱蒜、菜用豆等四大系列品种。

冬早辣椒、茄子、姜柄瓜、青蚕豆、青玉米、特优蔬菜已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二)规模化生产取得新突破。

我县蔬菜产业通过多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专业化。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格局初步成形。

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据2010年调查统计,全县年种植瓜蔬44678亩,总产量3599万公斤,其中:

冬早蔬菜面积10115亩,产量3580.71万公斤,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县22.6%、99.5%。

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679亩,占冬早蔬菜面积的85.8%。

全县蔬菜产值达10196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农民获得5208.4万元的经济收入。

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实力逐步增强。

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柏分公司、双柏县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双柏县恒瑞绿色食品种植厂、法裱镇红栗阿达矣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庄镇陈万庄蔬菜专业合作社、妥甸镇羊桥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中:

规模以上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

已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7个。

在大庄镇、法裱镇、妥甸镇、大麦地镇等低热河谷地区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8个,依托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冬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2个,农村能人和冬早蔬菜营销经纪人、村委会领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6个,实行合作社(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部分合作社(专业协会)实行了股份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了蔬菜产业的较快发展。

公司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营利水平不断提升。

在蔬菜龙头企业和协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果蔬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企业(合作社)已经初步建立了蔬菜基地,开始蔬菜品牌销售。

三是标准化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

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开发,鼓励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开展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示范。

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

去年秋冬,全县组织早青蚕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共11个品种标准化生产8120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农民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早青蚕豆、茄子、辣椒、洋芋、西红柿等取得初步成效。

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栽培、保护地(设施)栽培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冬早蔬菜种植。

主要蔬菜作物单产:

青辣椒2576公斤/亩、黄瓜3479.7公斤/亩、冬马铃薯鲜薯2829公斤/亩;单产在全省的排位位次分别92位、86位、79位;平均亩产值达10080元以上。

(三)蔬菜科技推广取得初步成效。

我县围绕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效明显:

一是良种覆盖率大大提升。

全县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9%以上,良种覆盖率在全省的排位12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二是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近5年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蔬菜产业大力引进推广石头番茄、水果黄瓜、津研系列黄瓜、结球生菜、紫甘蓝、一爪香辣椒等国内外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了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早青玉米生产上开展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技措施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

增产增效十分明显。

(四)质量安全明显提高。

通过对农业投入品监管检查,严厉打击制售高毒、剧毒禁用农药、禁用化学品及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限用低毒性农药,强化源头控制,有效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有效促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冬早蔬菜基地已经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8120亩,早青蚕豆、西红柿、白菜、甘蓝、南瓜、辣椒等11个蔬菜品种已经通过产品认证检测。

相关资料已报国家农业部,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无公害生产体系框架渐成雏形。

双柏县农业局检测站经常在农贸市场开展抽样调查检测结果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96.5%的被检测样品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二、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全县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大部分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虽经过多年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沟渠不断完善,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田间道路、沟渠主干道尚不配套,引水沟渠建设滞后,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不高。

主要是部分菜农商品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致使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部分菜农缺乏新引进的蔬菜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种子、农药、化肥的投入差距大,卖菜收入也相差很大。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企业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网络不健全,商品化处理、品牌创立、营销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贩运营销阶段。

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不够完善和充分,与邻近城市衔接不紧,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生产者由于缺乏产销信息的引导,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四)品牌创立有待加强。

虽然我县的蔬菜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不够响亮,还未成为省内品牌,更谈不上成为省内品牌。

此外,绝大部分蔬菜也是借个体贩运户进行销售,缺乏龙头营销企业,阻碍了双柏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这些均要求双柏县围绕“文化建设、品牌树立、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等方面进行跨越式的建设和发展,尽快增强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工滞后于产业的发展。

双柏县蔬菜的产量已具一定规模,但全县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还不具备。

双柏的蔬菜加工业落后,淡旺供给不能通过加工来调节,残次品不能加工利用,优质品不能加工升值,商品化程度低,极大地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

从业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的认识和接受均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要求。

不能按要求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产品难以达到质量标准,竞争力不强。

(七)种子管理不完善。

由于我县蔬菜种子营销是多渠道、多部门、多种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蔬菜种类繁多,由100多个种子店营销,技术储备薄弱,人才缺乏,资金积累有限,发展后劲不足。

大多数种子销售单位关心种子的是数量和利润,很少关注蔬菜品种的试验和示范。

种子出现问题交给种子管理机构处理,执法力度不够大,难以对蔬菜生产的种子进行有效的管理。

(八)连作障碍将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水质污染、频繁发生的病虫害和化肥农药投入加大等,都在加大农民种菜增收的难度和成本。

特别是化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

(九)蔬菜规模化生产程度低。

我县蔬菜生产以农户分户经营为主,标准化栽培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千家万户的菜园给标准化种植带来较大的困难,导致蔬菜管理水平高低不一,蔬菜规模效益得不到提高。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户在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品种试验、抵御蔬菜生产中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能力十分脆弱。

三、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成立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农业、国土、水务、财政、物价、交通、农机、农办等有关单位及有关镇乡的主要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进行宏观指导,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省、州、县地方配套政策等;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按照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减免生产、流通相关环节的相关税费;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金土地”整治、农村能源、乡村道路改造、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等经费,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农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双柏蔬菜产业化。

(三)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

针对蔬菜产品“小、乱、散”的特点,引导企业和农户将资源优势整合成产业优势,分类指导,上门帮扶使之形成初步的产业链。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强化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全县蔬菜发展总体规划,为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要同心协力、各尽所能,加强蔬菜产业化经营工作过程中的沟通、合作,达到共同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共识。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平台。

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通达工程、病险水库整治、扶贫等骨干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以农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推进农村路网、渠网建设,解决好蔬菜生产用水难、运输难等问题,切实改善蔬菜产业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平台。

(五)加强农民培训,完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以学校为载体。

以县农校为支撑,以乡镇成人学校、农民夜校为依托,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以活动为载体。

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技术进家、科技集市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扩大农民培训面;三是以基地为载体。

在农村创办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引领农业生产;四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

把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技推广队伍中从事农技推广。

完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

(1)依靠现有农技、蔬菜、植保、畜牧推广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搞好试验,示范等工作。

(2)依托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调动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的积极性,搞好技物服务。

(3)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力度,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六)强化市场调研,构建生产服务体系。

尽快掌握蔬菜市场销售的翔实数据,找准双柏县目前的贮藏加工现状及市场潜力,在哪些地区加大投入见效更快,收益更大。

以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紧扣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以各涉农部门为核心、乡镇综合服务为纽带、村集体服务为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的多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服务体系。

壮大蔬菜经纪人队伍,培育经营上千吨的蔬菜经纪人,以双柏县蔬菜协会为基础,紧密联合营销大户和基地农户的农村专合组织,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路子。

(七)引导资金投入,培植龙头企业。

推出优惠政策,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实行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吸引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双柏县蔬菜产业经济开发,分享双柏县蔬菜产业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双柏县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通过税收、信贷、信息服务、项目倾斜等措施积极培植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凝聚与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推进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八)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力求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减少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发展循环蔬菜产业、生态蔬菜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蔬菜产业。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水污染治理。

减轻生态负荷,遏制住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双柏县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探索直销、配送等多种营销方式。

采取直销、代理、经销制,批发与批零兼营、专卖等多渠道、全方位的营销。

一是在大中城市设办事处。

以此反馈信息、推介产品、开发市场。

二是加大直销体系建设。

通过共建卖场超市、消费终端、二级分销网络等形式,与大企业、大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对终端实行直接供货,有效巩固终端市场,加快蔬菜系列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和密度,扩大省内、国内市场份额。

三是优先在本县中小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食堂逐步推广“农校”对接直供蔬菜等农产品,确保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双柏县农业局

二0一一年十月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