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254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

要促进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激励。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摘编自《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B.如果解决供给侧短板、社会发展瓶颈等问题,就一定能全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C.不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还是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都要减少干预。

D.促进成果转化、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激励,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有力手段。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阐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

C.文章着重从企业、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方面,阐述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D.文章整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先综述创新的地位及迫切性,接着分述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

B.如果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重大科技问题,就说明我国达到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C.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从而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D.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各自优势,要充分发挥它们在创新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互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主 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

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

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

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

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

“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

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

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

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

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

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

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

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

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

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

“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

她舅说:

“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

”她娘说:

“知道知道。

”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

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

来弟比她漂亮,能干。

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

“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

“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

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

”她问。

娘说:

“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

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

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

”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

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

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

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

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

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

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

“你看你们把姓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

再没件合身衣服了?

娘说:

“真没有了。

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

“唉,看看你们这日子。

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

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

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

“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

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

”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

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

(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

B.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

C.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

D.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随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理。

5.文中笫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

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排行榜总榜单TOP10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

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体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E.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9.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孙母者,鲁大夫臧文仲之母也。

文仲将为鲁使至齐,其母送之曰:

“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汝其戒之。

鲁与齐通壁,壁邻之国也。

鲁之宠臣多怨汝者,又皆通于齐高子、国子。

是必使齐图鲁而拘汝。

留之,难乎其免也。

汝必施恩布惠,而后出以求助焉。

”于是文仲托于三家,厚士大夫而后之齐。

齐果拘之,而兴兵欲袭鲁。

文仲微使人遗公书,恐得其书,乃谬其辞曰:

“敛小器,投诸台。

食猎犬,组羊裘。

琴之合,甚思之。

臧我羊,羊有母。

食我以同鱼。

冠缨不足,带有余。

”公及大夫相与议之,莫能知之。

人有言:

“减孙母者,世家子也,君何不试召而问焉?

”于是召而语之曰:

“吾使臧子之齐,今持书来云尔,何也?

”臧孙母泣下襟曰:

“吾子拘有木治矣。

”公曰:

“何以知之?

”对曰:

“‘敛小器,投诸台’者,言取郭外萌,内之于城中也。

‘食猎犬,组羊裘’者,言趣飨战斗之士而缮甲兵也。

‘琴之合,甚思之’者,言思妻也。

‘臧我羊,羊有母’者,告妻善养母也。

食我以同鱼同者,其文错。

错者,所以治锯。

锯者,所以治木也。

是有木治系于狱矣。

冠缨不足带有余者,头乱不得梳,饥不得食也,故知吾子拘而有木治矣。

”于是以臧孙母之言军于境上,齐方发兵,将以袭鲁,闻兵在境上,乃还文仲而不伐鲁。

君子谓臧孙母识微见远。

诗云:

“陟被屺兮,瞻望母兮。

”此之谓也。

颂曰:

臧孙之母,刺子好威,必且遇害,使援所依,既厚三家,果拘于齐,母说其书,子遂得归。

   (节选自《烈女传·鲁臧孙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

B.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

C.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

D.汝刻而无恩/好尽人力/穷人以威/鲁国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齐/凡奸将作/必于变动/害子者/其于斯发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世族,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后裔,是齐国二守之一。

B.士大夫是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是军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C.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西汉时的“三公”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等。

D.木治,可以解释为古代木制的手铐。

据梁端往:

“《太平御览》引注云:

‘木治,梏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臧孙母关心文仲,别前谆谆教诲。

大夫臧文仲准备作为鲁国使臣前往齐国,臧孙母送行时要他戒备并化解矛盾,还要他施恩布惠,而后以此求助避乱。

B.臧孙母预言成真,鲁国公请其解密信。

文仲出使齐国,果然像臧孙母预言的一样遭到了拘禁,文仲暗中送密信回国,但鲁国公读不懂信中内容,于是请臧孙母破解密信。

C.臧孙母解答密信,分析有条不紊。

臧孙母解说密信时,分析文仲将被拘禁带上脚铐,投进监狱,齐国对鲁国将有战事,要做准备;文仲仁爱,关心母亲。

D.臧孙母判断准确,识微见远。

将臧孙母判断的信息传达到边境,鲁国做了应急准备,齐国才取消了突袭计划,并送回文仲,君子称赞臧孙母识微见远。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召而语之曰:

“吾使臧子之齐,今持书来云尔,何也?

(2)齐方发兵,将以装件,闻兵在境上,乃还文仲而不伐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八咏楼:

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通过写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名胜,引发作者慨叹身世之苦。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

D.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主要以“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力写出婺州地位之重要。

E.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15.有人点评此诗歌“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甫《登高》“           ,          ”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泊,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在浩瀚无穷的自然宇宙中,人作为个体生命是多么的渺小。

(3)李煜在《相见欢》一词中,“      ”这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的冷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的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在2017年,周冬雨登上20家时尚杂志封面,拿下十几个一线大牌代言,当仁不让地成为当下蹿红速度最快、吸金最多的小花旦。

脸书数据泄露事件弄得满城风雨,扎克伯格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拥有大量用户的苹果公司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近年,一种号称具有排瘀、收腹、减肥保健效果的肚脐贴让许多爱美的女性趋之若鹜,但它真能帮人轻松减肥吗?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学奥数、学书法、学古筝、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在皮埃罗·斯加鲁菲看来,人工智能中除了家喻户晓的阿法狗,神经网络识别图像内容和生成虚拟场景的能力进步更加令人振奋。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应该更加有效地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是尤为关键。

B.《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政治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符号上。

C.在电子阅读时代,阅读的载体、渠道和方式虽然都已经变了,但是阅读之于人类灵魂与未来的要义却从未发生改变。

D.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老王与老李是多年来见的好友,在偶然相遇时,老王兴奋地对老李说:

“久仰大名啊!

B.李老师是当代有名的作家,我有幸拜读了他的大作,并斗胆对其中几处进行了斧正。

C.昨日您光临寒舍,不巧,我出差在外,未能见面,明日我将登门拜访,请您在家恭候。

D.在一次元旦联欢晚会上,王利表演了一个精彩的魔术后,说: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为什么网页防篡改产品一直广受欢迎?

首先,       。

“恢复”是事后,“防”是事前,只有事前作用失效了才有事后恢复这一说。

其次,       。

是静态网站,还是动态网站?

还是APP后台网站?

与数据库是不是有关联?

再次,       。

自身安全性要做到县备各种隐藏伪装技术、加密技术;不过易用性这个挑战似乎更大。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生活和健康,农民土地分散、分散管理必然导致个别农户生产操作不当而出现偏差。

只要实施大庄园制度就会改变这种现状,从而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农民土地分散、分散管理未必导致个别农尸生产操作不当而出现偏差。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语文课程性质在2003版课标中表述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2017版课标中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

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以上两段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比照材料的变化,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A项,“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根据原文,“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B项,“就一定能全而提高”太绝对化;C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表述有误,原文是“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

2.【答案】B【解析】没有对比的手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也于文无据。

3.【答案】B【解析】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