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17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两汉经学

两汉经学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

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

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

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

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

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

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

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

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

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

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和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喷壶梁晓声

喷壶做成后,老者很久没来。

而铁匠常一边吸烟,一边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

往日,铁匠每每手里敲打着,口中哼唱着。

自从他做成那只大喷壶以后,铁匠铺里再也没传出过他的哼唱声。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替老者来过一次。

她将那只大喷壶仔仔细细验看了一遍,分明的,想要有所挑剔,但那大喷壶做得确实无可挑剔。

姑娘最后不得不说了两个字——“还行”。

“还要做九只一模一样的,一只比一只小。

你肯做吗?

铁匠目光定定地望着姑娘的脸,似乎在辨认从前的熟人,他知道那样望着对方有失礼貌,但他不由得那样。

“你说话呀!

”姑娘皱起眉,表情显得不耐烦了。

“我……肯做。

当然肯……”铁匠一时有点儿不知所措……

“那么,记住今天吧。

我们一年以后的今天见。

”姑娘说完,转身就走。

铁匠跟出了门,铁匠的目光不但忧郁,而且,竟很有些伤感了。

他转身时,碰了那串铁皮葫芦,悦耳的声音刚一响,他便用双手轻轻捂住最下面的一个,仿佛捂住一只蜻蜓或一只蝴蝶,于是整串葫芦被稳住了;悦耳的声音也就停止了……

世上有些人没结过婚,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爱过的。

铁匠由于自己是瘸子至今没结婚,但在他是一名初二男生时就爱过了。

那时的他眉清目秀。

他爱上了同班一名沉默寡言、性情特别内向的女生。

初二下学期他和她成了同桌。

起初他连看都不敢看她。

某一天,他终于鼓起一百二十分的勇气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他“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十几年前中学生的早恋方式与今天没什么不同,也都是以相互塞纸条开始的。

但结果却往往与今天很不一样。

他首先被与自己的同桌分开了。

接着纸条被在全校大会上宣读了。

再接着是找家长谈话。

他的父亲——三十几年前的铁匠——从学校回到家里,怒冲冲地将他毒打了一顿,而后是写检查和保证书……

这是初二男生的耻辱,直至“文革”开始以后方得以洗雪。

他第一个冲上批斗台抡起皮带抽校长,他亲自操剪刀将女班主任老师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他对他同桌的报复最为“文明”——他命她拎着一只大喷壶,在校园中浇出一片滑冰场来!

那个冬季真是特别的寒冷啊,而他不许她戴着手套拎那把校工用来浇花的大喷壶……整个冬季她也没浇出一片足以滑冰的冰场来。

后来,他们再无交集,他上山下乡,瘸了一只腿,之后返城。

返城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一名女同学告诉他,其实当年不是他的同桌“出卖”了他,是那名和她特别亲密的女同学。

当时他听了并不觉得内疚。

他认为都是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

但是当他又听说,三十几年前,为了浇出一片滑冰场,她严重冻伤的双手被齐腕锯掉了,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了。

他的忏悔远远大于那名当年“出卖”了她,也“出卖”了他的女同学。

每一只喷壶的打做过程,都是人心的审判过程。

他那颗心的疤疤瘌瘌的数层外壳,也终于一层层地被彻底敲砸开了。

他看到了他不愿承认更不愿看到的景观。

自己灵魂之核的内容,丑陋而又干瘪,像一具打开了石棺盖因而呈现着的木乃伊。

他自己最清楚,那丑陋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从自己灵魂里生出的东西。

原因是他的灵魂里自幼便缺少一种美好的养分——人性教育的养分。

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

他一天天等待着他的“赎罪日”的到来……那条老街却在年底就被提前推平了。

他十分幸运地得到了一处门面房,而且是里外两间,而且是在一条市场街上。

动迁部门告知他,因为有“贵人”关照着他。

否则,他凭什么呢?

休想。

他所等待的日子终于等到了。

那老者却没来,那姑娘也没来。

一个认识他的孩子将一封信送给了他,是他当年的同桌写给他的。

她在信中这样写着:

我的老父亲一直盼望有机会见到你这个使他的女儿失去了双手的人!

我的女儿懂事后也一直有同样的想法。

他们的目的都达到了。

他们都曾打算替女儿和母亲惩罚你。

他们有报复你的足够的能力。

但我们这一家人都是反对报复的人,所以他们反而在我的劝说之下帮助了你。

因为,对我在少女时期爱过的那个少年,我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在五月的阳光下,在五月的微风中,铁匠铺外那串亮锃锃的铁皮葫芦响声悦耳……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为惩罚女孩对他感情的“出卖”,男主人公强迫女孩在寒冷的冬天用一把大喷壶浇出一片滑冰场来,导致女孩双手被冻伤锯掉,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

B.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

男主人公的自我救赎,女主人公以德报怨,他们终于赢来了自己心灵的春天。

这样的结尾也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铁匠“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暗示铁匠陷入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回忆之中,直面自己丑陋的人性,迎接自己人性的审判。

D.一个初二男生内心萌动着对异性的美好情愫,结果这份情感被击得粉碎,男主人公走上“报复”的道路。

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

E.小说用插叙的手法补充叙述男女主人公年少时的往事,既解开了读者的悬念,还让读者了解到特殊的社会背景,使男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更加合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5.对于从未出场而又无处不在的女主人公形象,小说是如何塑造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分)

6.这是一篇关乎忏悔的小说,在人性教育方面的思考也颇有深度。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这一句话的理解。

(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冯 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

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

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

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

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

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

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

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

杜甫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

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

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

“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维基百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8.材料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9.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

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

当涂

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

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

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筑。

赤白囊

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

侯语教授沈瀛曰:

“学如是!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

力不赡耳!

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

“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

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

人而已耳!

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

《诗》曰:

‘无竞维人。

’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

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

10.对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坎而置之屋壁坎:

挖洞

B.当涂兵之冲冲:

突袭,冲击

C.侯下车下车:

初到任

D.力不赡耳瞻:

足,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B.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C.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D.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3分)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对比,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正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D.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15.“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佑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

此两句好处,正在‘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

”你赞成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湘君站在秋风瑟瑟的洞庭湖边,没有等到心上的女神降临,于是“,”,可看到的都是一些反常的情景,不禁流露出困惑失望的情绪。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了“,”的神仙洞府的景象,雄奇瑰丽,让人神往。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用“,”来表现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卷(表达题,共5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2016·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互放纵自我。

②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

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

③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

④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⑤北京兵不厌诈,在南海再造两岛。

根据既定作业计划,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

⑥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

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

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这起史无前例的环保诉讼天价赔偿案,由民间环保团体发起,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支持,成功使一个巨头企业低下了骄傲的头颅。

B.只要我们具备了执着地追求教育理想,不断提高认知能力,拥有爱与责任,终有一天会成为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C.幼儿入睡的情形也各不相同。

有的很乖,一会儿就睡着了,有的就不那么乖了,老师哼着歌哄着拍着,还拼命想坐起来,哭闹不停。

D.德国大诗人席勒将18世纪称之为普鲁士民族“一个被墨渍铺盖的世纪”“一个读书成瘾的世纪”,塑造了至今依然强盛的德国。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

①靠了思想的能力,②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③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④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如果

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

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①②③④⑤⑥

A./不论可能足以居然也

B.因为无论/足以居然也许

C./无论可能可以竟然也

D.因为不论/可以竟然也许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因为孟子说过:

“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②。

苏轼偏不在乎,他不仅爱好美食,还极爱下厨房,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21.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3分)

要素:

设计之妙:

六、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结合诗歌理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参考答案

1.C(“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可判断出“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错误)

3.C(“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不能推断出“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

4.答A给2分,答D给1分。

答BCE不给分(A项,“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分析错误,文中说,当男主人公听说女主人公的双手被冻伤锯掉时,他的内心非常内疚,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

D项中“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的分析与本篇小说的写作意旨不符。

5.①侧面描写。

小说没有一处正面描写女主人公,她的故事及性格特点是通过男主人公的回忆及结尾处的那封信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