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807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

一、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

A.归省(xǐng)矫健(jiǎo)如火如荼(tú)深恶痛绝(wù)

B.瑕疵(cī)针灸(jiū)恻隐(cè)    海市蜃楼(shèn)

C.绽放(zhàn)  穴位(xuè)  殷红(yīn)   轩然大波(xuān)

D.静谧(mì)   荫凉(yīn)  驾驭(yù)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由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人戏》,成功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执着、奋进、顽强。

B.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

《白杨礼赞》《囚绿记》两篇散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

《水经注》记载了全国河流水道的情况,《梦溪笔谈》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D.《松鼠》作者法布尔和《松树金龟子》作者布丰,都是法国学者、作家。

这两篇文章都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

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爱惜芳心莫轻吐,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③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⑤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临风一唳思何事,               。

(白居易《池鹤》)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⑧诗家清景在新春,             。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

8.名著阅读分析题。

诗话是古典小说中很常见的语言形式,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

触目晚霞挂林薮,侵人冷雾弥穹苍。

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

昂头踊跃逞牙爪,麋鹿之属皆奔忙。

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

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

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

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

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

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

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

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本段诗话所写的英雄是《水浒传》中的              (人名),这段话写的是他                     的事迹。

你还知道他其他的事迹吗?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用简洁的语言写一件,并谈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事迹(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性格特征: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

亦作望夫山。

9.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

颜率请借救于齐。

至齐,谓齐王曰:

“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复诣齐。

曰:

“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齐王曰:

“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

“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

“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

“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鼎入楚,必不出。

”王曰:

“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曰:

“臣窃为大王忧之。

”齐王曰:

“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

“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

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

  

(1)周君患之(    )        

(2)发师救周(    )

  (3)颜率复诣齐(   )      (4)子之数来者(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译文: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

译文:

            

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

请简述理由。

(3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

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

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

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

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

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

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

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

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

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

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

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

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

1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1)    的观点;其次,从2)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3)          。

1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16.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请分点回答)

答:

                      

17.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

(80-100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

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

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

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

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

没什么好玩嘛!

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

“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

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

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

“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

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⑹时间流水般逝去。

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

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

“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

“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

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

“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

“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

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⑾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我”

不满

19.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0.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2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

(80—100字)

三、作文

22.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

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