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76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docx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课件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6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

土木工程(代码:

0814)

二级学科名称:

岩土工程(代码:

081401)

二级学科名称:

结构工程(代码:

081402)

二级学科名称: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代码:

081405)

二级学科名称:

桥梁与隧道工程(代码:

081406)

学制:

3年学习方式:

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周福霖院士,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单位成员代表、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IABSE)成员、国际减震学会(ASSISi)主席、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和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领导职务。

曾主持过中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多项,先后出版专著、编制规程、获得专利、发表论文百多篇(部、项),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建设部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南粤创新奖、省优秀教师等多个奖励和荣誉。

曾设计建成中国首幢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住宅楼,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

曾主持设计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建成中国首座铁路隔震桥和首座公路隔震桥,为建立中国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的理论体系和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木工程学科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院士1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44人、博士57人。

土木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依托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等4个广东省重点学科,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的建设,形成了综合实力雄厚、部分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群,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广泛应用的研究成果,为华南地区乃至我国土木工程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土木工程学科紧密联系国家、尤其是广东省的工程建设发展实际,在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抗震/抗爆研究、桥梁结构抗震/减振/性能评估/健康诊断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岩土工程灾害诊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港珠澳大桥、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塔大亚湾填海工程等大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隔震、减震技术的产业化和标准化。

土木工程学科近5年来主持承担973项目、国家基金及省部及科研项目220余项,科研经费逾15,000万元,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近100部,发表学术论文5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3项。

三、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原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具有科学的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富于创新精神,善于开拓进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祖国服务。

2.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系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空间结构、高层结构、岩土工程、桥梁工程等结构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必要的试验设计能力,对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且具有新的见解,具有初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具有独立解决本学科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文献资料,具有

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指导教师应关心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研究生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硕士生的学习重在独立钻研,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填写《广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2.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渗透,

开拓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验能力、实践能力等。

3.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

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研究生既要较为深入地掌握本学

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初步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因跨学科、专业或是同等学力者,必须补修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4.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本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论文选题要注重与工程

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工程性课题的研究工作。

五、专业内容介绍

序号

方向名称

研究内容和特色简介

其他要求

(专业)

1

结构减震(振)与控制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开展被动、混合、半主动和主动控制的技术、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重点是隔震、消能与减震控制相关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减震(振)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2

大型复杂结构的安全性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重大工程进行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采用先进测试技术如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光纤传感器、无线测试系统等应用于大型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可行性、经济性、科学性及可靠性。

要求学生掌握大型复杂结构的安全性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3

工程抗震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开展各类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加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与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与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4

工程抗爆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抗爆性能、工程抗爆安全监测和危险等级评估、材料和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包括工程材料与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动态响应、炸药检测、装甲防护与掩体设计、人体冲击损伤与防护、材料本构关系和损伤断裂性能等。

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抗爆与抗冲击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与土木工程防护设计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5

工程抗风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台风灾害的观测数据处理、特征分析和危险性分析方法,台风灾害对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大跨屋盖结构的空间动力作用。

高层建筑及高耸结构的风荷载和风振响应;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与抗风对策;建筑群体风环境;计算风工程;房屋结构台风灾害的减轻与预防等。

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抗风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6

结构健康诊断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重大工程损伤积累与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受损结构随机建模及灾变分析与可靠性预测;研究重大工程检测和监测的智能传感元件、无线传感网络及其优化设置与实施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损伤评定与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在线损伤识别和定位,模型修正、健康诊断、安全评定与预警系统。

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健康诊断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7

防灾减灾技术与管理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开展防灾减灾技术与管理研究,包括灾害预测与评估、防灾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防灾减灾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8

地质灾害及防护

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质灾害防护的基本方法、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治理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试验与监测测试技术,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1

钢结构与组合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领域中钢结构和钢与混凝土

组合结构的计算分析理论、设计方法、科学试验方法、抗风抗震理论

与技术、结构优化技术等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现行的钢结构与组合结

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熟悉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的计算分析技术与试验

技术,具有从事本方向研究与应用的能力,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

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结构工程

2

高层与高耸结构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开展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高层与高耸结构的性

能、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灾害作用下结构分析与

设计的基础理论和高层结构抗震抗风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方向科研

能力。

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

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研究内容:

该研究方向主要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预应力结构、高

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大型复杂建筑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并对

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结构分析的理论,并精通大型

通用结构分析软件,掌握结构试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本方

向研究与应用的能力,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4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领域中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设

计理论、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等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现行的土木工程

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本方向研究与应用的能力,熟

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5

工程结构抗风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近地风特性及风环境:

通过实测和风洞试验模拟,研究近地风的平均风和脉动风特性;研究建筑结构周边风环境。

(2)工程结构抗风研究:

研究包括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低矮房屋等在强风作用下的荷载和响应的受力机理和分析方法、抗风特性等。

(3)数值风洞CFD:

工程结构定常和非定程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气动弹性响应数值模拟方法。

(4)工程结构抗风优化设计方法:

综合风荷载对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机理和工程结构优化理论的相关理论,研究工程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满足相关强度、刚度、舒适度等要求的结构抗风优化方法。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6

高性能混凝土及特性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结构和

性能的相互关系及规律;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和工程实践应用工艺;

材料性质和工程结构性能的相关性及设计计算理论;材料劣化对工程

结构可靠性、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及工程寿命预测评估方法;材料和工

程结构的质量检测技术。

理论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并重,适用于

土木、水利、交通和国防军工等诸多学科与工程。

要求学生掌握高强

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本方向研究与应用

的能力,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7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检测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重大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积累规律、受损结构随机建模分析与可靠性预测;研究重大土木工程结构检测和监测的智能传感元件、无线传感网络及其优化设置与实施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损伤评定与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在线损伤识别和定位,模型修正、健康诊断、安全评定与预警系统。

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8

结构鉴定评估与加固

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主要在土木工程缺陷处理方法、土木工程的加

固原则、土木工程加固的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开展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

地基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防

水工程、装饰工程等事故处理与加固方法,掌握工程结构加固与改造

的新技术。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9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

优化、土木工程监理、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条件、土木工程项目投

资与造价分析、土木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与决策、。

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

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学基础理论,能够解决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技术、

经济与管理问题,熟悉本方向国际前沿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1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研究内容:

基础工程的设计与计算理论,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计算理论,基坑支护理论与技术,地基基础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地下结构工程加固与基础加固技术,隧道与管道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等。

特色:

紧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岩土工程

2

环境岩土工程

研究内容:

地质灾害治理,地下工程的环境效应,冷冻岩土工程性质等。

特色:

紧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

研究内容:

在动荷载(如地震、海洋波浪、爆炸等)作用下岩土的力学性能以及地基、土工结构物和边坡等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4

地下工程

研究内容:

地下工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地下工程中的病害治理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地下工程计算机仿真分析。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1

新型桥梁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针对钢-混凝土结合梁桥、空间组合拱桥、部分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等新结构、新体系桥梁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以拓展新型桥梁的设计理论体系。

要求学生掌握桥梁结构的计算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熟悉原位试验技术,具有进行新型桥梁结构性能分析的能力。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桥梁与隧道工程

2

既有桥梁结构性能评估与健康诊断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针对桥梁损伤及荷载识别方法、结构失效模式检测方法、既有桥梁加固理论与技术、运营荷载限制方法、数字图象检测技术、健康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促进既有桥梁结构性能评估诊断方法的系统化。

要求学生掌握桥梁结构振动分析、测试、识别及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进行既有桥梁结构性能评估、健康诊断方法及桥梁养护维修管理等各类技术问题研究的能力。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3

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及振动控制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针对大跨度桥梁地震破坏机理、破坏模式,地震破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新型减隔震阻尼器进行研究,以完善大跨度桥梁抗震与振动控制的分析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桥梁结构减振、隔振、抗振等振动控制的设计、计算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4

道路工程

研究内容:

本方向主要研究路基路面新材料与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路与铁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掌握道路与铁道工程发展趋势与方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生产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5

智能交通与安全技术

研究内容:

本方向以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交通智能检测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交通控制与诱导理论、基于计算智能的交通安全保障和交通组织优化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交通工程、控制理论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能够解决科学问题,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特色:

紧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应修滿36学分课程。

其中学位課不得少于19学分;其余学分由非学位课获得。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要求不少于五次,记2学分。

教学实践要求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经考核合格计1学分。

2.研究生在授予学位前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3.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两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

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另附。

八、实践学习规划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实践环节包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三部分,分述如下:

1.社会实践,可开展科技服务、工程设计或技术分析,或者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教学实践,针对本科教学,可辅助导师进行以下工作:

讲授部分课程、辅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组织课堂讨论、课后答疑、批改作业等。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应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3.科研实践,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实际工程需要进行。

研究生的实践活动通常应在导师的安排下进行。

研究生也可以在导师和部门领导批准之后,自行联系实践单位。

研究生必须填写《广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经学院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九、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广州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办法》及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有新的见解,注重应用与开发,课题可与来自于工程实际部门的问题相结合。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从第三学期起开始论文选题。

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论文书写必须符合《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论文的英语摘要、目录等须符合英文语法、通顺和惯用的表达形式。

对英文摘要表达差的学位论文,建议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不予申报学位。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以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但必须附加汉语摘要。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双盲抽查,并且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检测。

研究生在申请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应按《广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公开发表至少1篇论文,且署名单位为广州大学。

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广州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暂行规定》。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广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论文的学术指导,督促研究生恪守学术规范。

做好从答辩资格审查到学位授予审核各环节的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术规范审查。

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答辩申请,以便及时送审论文,保证评阅专家有足够的评阅时间。

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期申请论文答辩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到研究生处办理推迟答辩手续。

在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时,必须经过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含三分之二),方为通过。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主要书目:

1.《高等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江见鲸、李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研究生教学用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陈绍蕃著,科学出版社,2010

3.《大跨度空间结构/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张毅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结构动力学》R.W.克拉夫、J.彭津著,王光远等译,科学出版社,1983

5.《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周福霖著,地震出版社,1997年

6.《有限元法及其应用》(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江见鲸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姚谦峰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高等土力学》.李广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基础工程学》.陈仲颐,叶书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0.《防灾减灾工程学》,周云,李伍平,浣石,尚云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11.《现代桥梁抗风理论与实践》,项海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2.《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导论(第二版)》,埃米尔•布缪,罗伯特•H•斯坎伦著,刘尚培译,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13.《Advancedanalysisofsteelframes》,WFChen,TomaS,CRC.Press,1994

14.《StabilityDesignofSteelFrames》,Chen,W.F.,andLui,E.M.,CRC.Press,1991

15.《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ParkR,PaulayT,JohnWiley&Sons,1975

16.《Constitutiveequationsforengineeringmaterials》,WFChen,SaleebKH,ElsevierPress,1994

17.《WindEffectsonStructures:

AnIntroductiontoWindEngineering》,R.H.Scanlan,E.Simiu,JohnWiley&Sons,1996

18.《WindLoadingofStructures》,J.D-Holmes,SponPress,2001

19.《DynamicsofStructuresTheoryandApplicationstoEarthquakeEngineering,第2版,AnilK.Chopra著,谢礼立,吕大刚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主要学术期刊:

1.《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

2.《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江苏省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

3.《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学会主办

4.《工程力学》,中国力学学会主办

5.《爆炸与冲击》,中国力学学会主办

6.《EngineeringStructures》,ElsevierSCILTD

7.《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ElsevierLTD

8.《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ASCE-AMERSOCCivilEngineers

9.《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ASCE-AMERSOCCivilEngineers

10.《ShockandVibration》,IOS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