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46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docx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

鉴定证书

鄂教高鉴字号

 

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成果名称:

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

襄樊学院

成果类别:

A

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

主持鉴定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

组织鉴定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

鉴定日期:

2008年8月13日

 

湖北省教育厅

一、成果简介(提示:

1、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3、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4、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5、有何不足,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电类专业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是我院于200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国家“十五”重点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中立项的子课题项目(项目编号BIA010091-1-G06),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果,现将该项目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在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践、应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之中,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用新技术进行数字化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明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1、采用理论、实践、应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几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在电类专业《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发明创造思维能力、实用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能力的目标,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改革。

我们采用理论、实践、应用三结合教学方式,将三者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一.理论课采用单元讲授方式,二.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优化实验教学环境,三.加强电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四.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在专业技术上进行改革、突破、创新是非常需要的。

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和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课采用单元讲授方式,采用启发性教学,循循善诱,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习惯能力。

在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和虚拟仪器进行多媒体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及远程实验教学,实现了电子技术实验的数字化和计算机化。

既使学生学到并掌握先进的仪器仪表技术和实验技术,缩短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代实验技术的距离,又节约了实验经费的投入,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和演示的效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国家对于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生产实习具有特别的意义。

从教学环节上,它是从基础课学习到专业课学习过渡阶段安排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它既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上的一个实际应用,也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的一个工程实践准备。

通过生产实习要使同学们认识到:

生产实习不仅仅是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分水岭,也是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到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工程实际应用的分水岭。

根据生产实习要求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三个实习项目:

它们是“超外差七管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计算机的组装与局域网组建”;“电气控制柜和低压电源柜的安装调试”。

根据教学计划,生产实习安排在同学们完成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论学习,有了一定电子电路理论知识。

通过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可以使理论能够很好地结合实际应用。

一方面在应用中巩固了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实际应用。

为此我们选择了分离元件式的晶体管七管超外差收音机作为实习对象。

实习内容设置上包括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测量、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焊接的基本操作训练、元件焊接工艺的流程设置、电路调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不同测试方法的应用、故障的诊断等等。

实习中结合具体超外差收音机电路,还组织教学,从基本原理到具体测试方法进行启发式介绍,使得整个实习项目始终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这种学以致用方式可以达到较好实习效果。

在计算机的组装与局域网组建项目中,我们针对学生已完成计算机文化课学习,正在学习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形式上,从认识主要零部件、板卡开始,到计算机整个硬件、软件安装,到局域网的组建等,都设置了多媒体教学片。

同学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实践,反复对照学习。

内容上,设置了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在软件方面有硬盘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和板卡驱动程序等的安装调试;组建局域网从网络连接线的制作开始,直到网络协议的选择调试等。

由于计算机都是比较“老式”的,同学们在实习中会遇见很多实际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排除,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

在电气柜的安装调试项目中,我们设置了从学习国家电气标准图开始,对照实物逐一识别。

在学会看懂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工艺图的基础上,动手电气控制柜和电源柜的安装调试。

在实习中还要学习对常用电气线路、器件进行初步计算和选择等。

实习内容上,选择几种典型、简单的机床控制电柜和简单低压电源配电柜作为实习模型,从制作接线头开始,按照工艺步骤要求完成整个线路的安装调试。

从选择实习项目内容上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弱电、又有强电。

这样可以适应不同专业需要,可以选择,可以有所侧重。

同时结合实践中的问题,扩充了部分理论知识,弥补了课堂上教学的不足。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些实习项目对学生培养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代替的。

电类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了必要的实践,许多内容学生就很难学懂、学好。

而学校配合课堂教学所开设的实验课,往往受学校经费条件的制约和学时数的限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二课堂建设在促进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思路方面,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我们深入持久地组织以主题活动为点,以特色活动为面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活动,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组织开展了以“素质、能力与发展”为主题的2002年金秋科技文化节和2003年科技之春活动月系列活动。

2000多人次直接参加了物理规律的可视化编程设计竞赛等20多项科技文化竞赛活动,400多人次受到表彰,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广大青年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创造了环境与条件,促进了学科学,爱科技,讲科学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2002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诸葛鼓的设计与制作竞赛”中,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共收到设计方案2400余份。

其中物理系70%的学生参与了方案设计工作,以科学的设计,精巧的制作,精确的表述,荣获第一名,CCTV-10在黄金时间连续播出3天,累计90分钟,

2、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电类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立体化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我院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电类专业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1998年起,我们新建了一批多媒体教室,在电类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拉开了多媒体教学的序幕,后来又组建了校园网,成立了网络中心,举办了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班,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力度。

目前,我院所有学科和专业的教学都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许多教师长期坚持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软件,并应用于教学之中,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电类专业许多课程的教学都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化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也采用了多媒体技术。

我们已研制出《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电磁学立体化教学系统》、《工程设计制图立体化教学系统》、《数据库立体化教学系统》、《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学系统》、《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立体化教学系统》等,初步形成了这些课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这些立体化教学系统在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关的课程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电路》2003年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2006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3、使用新技术——虚拟仪器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的改革

从2000年开始,我们将代表着仪器仪表发展的最新方向和潮流的虚拟仪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用虚拟仪器进行数字化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远程实验教学,克服了传统演示实验难做、可见度差和难以显示动态过程的问题,取得了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开创了演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在《电磁学》、《电工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实践证明,我们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施“三结合”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传授智慧、训练能力的目的。

从每年举办的大学生科技之春活动月和金秋科技文化节的五小(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成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明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院电类专业学生共有小发明、小制作两千多件,写出小论文三千多篇,共有三十多项科研成果取得了国家专利,三十多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多项省级奖和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国家鼓励奖和二、三等奖多项,参加“汇凯杯”大学生科技成果竞赛,获省二、三等奖多项,使我院的大学生科研工作走向了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被评为省大学生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填写人(签字)

年月日

二、鉴定意见(提示:

1、该成果的突出特色、主要建树及学术与实践价值;2、尚存的不足,完善、提高的意见和建议;3、是否通过鉴定)

湖北省教育厅于2008年9月13日在襄樊召开了对襄樊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项目“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的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在认真审阅研究成果材料,听取课题组成果报告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该项目在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践、应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教学和远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并形成和锻炼了一支由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组成的教学研究队伍。

该项目的创新点为:

1.从1998年以来,开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建设电类专业课程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并逐渐应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在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远程教学、远程实验、课外辅导和答疑、作业布置和批改、测试和测验、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全部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从2000年以来,将新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引入到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改革理工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师生共同研制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实验仪器,开展了物理和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数字化演示实验、数字化设计性实验和数字化远程实验的教学工作,克服了传统演示实验难做、可见度差和难以显示动态过程的问题,取得了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开创了演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局面,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全面数字化,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项目特色明显,在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演示实验和远程实验等方面具有多处创新,教学效果显著,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该项目通过鉴定。

 

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月日

三、主持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四、组织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五、该成果的主要文献目录(注明何时在何处出版、发表、宣读、应用等情况)

一、相关论文

1.《用虚拟仪器进行多媒体演示实验》

李文联

中文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2.《RC电路的暂态过程探究式实验教学》

李文联

中文核心期刊《物理实验》2003年第9期

3.《VI技术的应用》

李文联李文群

《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用虚拟仪器进行电子技术多媒体演示实验》

李文联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03

5.《基于虚拟仪器的RC暂态过程演示实验》

李文联

中文核心期刊《物理实验》2003年增刊

6.《虚拟仪器在电子技术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李文联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第1期

7.《用虚拟仪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

李文联

《大学物理实验》2003年第2期

8.《语音识别技术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李儒寿李文联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03

9.《电子技术多媒体演示实验》

李文群李文联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年第1期

10.《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马永军李文联

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6期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专刊

11.《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李文群李文联

《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2.《虚拟仪器在理工科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李文群李文联

《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第1期

13.《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李文联

《2006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14.《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Long-distanceExperimentingSystemBasedonVirtualInstrumentandComputerNetwork》

李文联李杨杨德军

《2007InternationalSymposiumonDistributedComputingandApplicationstoBusiness,EngineeringandSciencePROCEEDINGS》ISTP收录

二、科学研究项目

1.《虚拟仪器集成系统软件平台的开发》

刘传清李文联胡容玉木昌洪

2000年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已完成结题,发表相关论文8篇

2.《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实验架构系统研究》

杨德军李文联刘伦钊刘传清吕治安胡荣玉潘梅笑戴俊凯

2003年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已发表相关论文6篇

三、教学研究成果

1.《<模拟电子技术>远程教学软件》

李文联李文群李炳安丁世学张建华

2001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全国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物理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

李文联

2003年获襄樊学院首届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课件评比二等奖

3.《基于虚拟仪器的物理过程动态演示》

李文群李文联

2004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全国计算机与网络物理教学成果三等奖

4.《数字化物理演示实验系列》

李文联任向东张增常李杨陈培杰裴晓敏

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评比二等奖

四、教材

1.《VisualFoxPro数据库实用教程》

杨绍先李文联肖兆武李文群杨香玲陈焕东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2.《VisualFoxPro数据库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

杨绍先李文联肖兆武李文群杨香玲陈焕东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3.《摄影摄像基础》

李文联杨绍先杨香玲李杨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4.《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杨绍先李文联黄纯国姜海波杨香玲王丽珍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5.《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光盘

杨绍先李文联姜海波杨香玲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6.《摄影技术与艺术》

杨绍先李文联姜海波杨香玲李杨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7.《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

吕治安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填写人(签字)

2008年7月1日

六、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所学专业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对成果的主要贡献

1

李文联

52

大学

物理学

教授

教研室主任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主持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

2

丁世学

47

博士研究生

物理学

教授

副院长

襄樊学院

参与项目的设计,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资料建设

3

杨德军

51

大学

物理学

副教授

系主任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参与项目的设计,负责教学过程和资料的管理

4

李杨

25

大学

机电工程

助理实验师

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系

参与项目的设计,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资料建设

5

吕治安

56

硕士研究生

电子技术

副教授

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系

参与项目的设计,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资料建设

七、鉴定委员会名单

序号

鉴定会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签名

1

主任委员

陈素珍

武汉大学

教授、博导

2

杨开英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3

吴祖仁

物理通报杂志社、河北大学

教授、社长

4

顾豪爽

湖北大学

教授、博导、副校长

5

王恩科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院长

6

肖奕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博导、院长

7

陶作花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