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738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神经系统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神经系统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神经系统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神经系统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习题.docx

《神经系统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系统习题.docx

神经系统习题

神经系统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

2..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

3.Non-synapticchemicaltransmission

4.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

5.后发放(afterdischarge)

6.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7.γ-环路

8.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9.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

10.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

11.Postsynapticinhibition

12.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projectionsystem)

13.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

14.γ-僵直(γ-rigidity)

15.牵涉痛

16.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evokedpotential)

17.异相睡眠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依靠的主要方式是:

A.局部电流B.动作电位C.神经冲动D.轴浆运输E.跳跃式传导

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兴奋速度关系不大的因素为

A.温度高低B.髓鞘有无C.髓鞘厚薄D.神经纤维长短E.神经纤维直径粗细

3.传导fastpain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A.A类纤维B.C类纤维C.Aδ纤维D.B类纤维E.Aα纤维

4.关于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的叙述,错误的说法是:

A.神经纤维中的浆液处于流动状态B.递质囊泡的运输速度较快,且耗能C.具有逆向运输方式D.缺氧对轴浆运输有影响

E.狂犬病毒和破伤风毒素通过顺向轴浆运输

5.对神经营养性作用无关的因素是:

A.肌肉蛋白质合成B.肌肉糖原合成C.神经末稍释放营养性因子D.切断运动神经E.局部麻醉药作用于运动神经

6.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瘫痪使供血减少所致

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

E.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所致

7.与神经末稍递质释放有关的离子是:

A.K+B.Na+C.H+D.Ca2+E.Cl-

8.化学性synaptictransmission的特征中,错误的说法是:

A.双向性传递B.兴奋节律的改变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D.总和E.后放

9.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actionpotential的部位是:

A.树突B.胞体C.轴突D.轴突始段E.轴突末梢

10.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是:

A.突触前膜均去极化B.突触后膜均去极化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一样D.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一样E.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最终效应一样

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极化B.超极化C.后电位D.复极化E.去极化

12.EPSP是由于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主要是:

A.K+、Na+,尤其是K+B.K+、Na+,尤其是Na+C.K+、Na+、Cl-,尤其是Cl-D.K+,Cl-,尤其是Cl-E.Ca2+,Cl-,尤其是Ca2+

13.IPSP是由于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主要是:

A.K+、Na+,尤其是K+B.K+、Na+,尤其是Na+C.Ca2+、Na+、Cl-,尤其是尤其是Cl-D.K+,Cl-,尤其是Cl-E.Ca2+、Cl-,尤其是Ca2+

14.对突触后电位总和的叙述,错误的是:

A.EPSP和IPSP都可发生总和B.总和有时间和空间两种

C.EPSP发生总和必须达到阈电位水平时,才能爆发动作电位

D.EPSP发生总和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E.IPSP发生总和,有时会表现出易化效应

15.Reciprocalinhibition也称为:

A.afferentcollateralinhibitionB.去极化抑制

C.recurrentinhibitionD.presynapticinhibitionE.负反馈性抑制

16.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是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17.Presynapticinhibition的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后膜超极化C.突触前膜去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E.潜伏期较短

18.脊髓闰绍细胞参与构成的抑制称为:

A.周围性抑制B.侧支性抑制C.去极化抑制D.交互抑制E.回返性抑制

19.对回返性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发生在传出途径中B.轴突侧支活动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C.该抑制使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活动增强

D.其作用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或许多神经元活动步调一致

E.士的宁或破伤风毒素可使这种抑制作用减弱

20.突触后抑制时,不会出现: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C.突触后膜超极化D.突触间隙Cl-内流

E.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21.突触后抑制必须由某一个神经细胞活动所引起,即由:

A.传入神经元B.传出神经元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E.神经胶质细胞

22.对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结构B.一个曲张体只支配一个效应器细胞

C.曲张体与效应器细胞间的距离比突触间隙大D.该传递也有递质释放现

E.兴奋传递耗时比突触传递长

23.ACh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后,清除的主要方式是:

A.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B.随血流带到肝脏破坏

C.随血流到达肾脏排出D.被胆碱酯酶分解E.被单胺氧化酶降解

24.突触前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主要影响:

A.递质合成B.递质释放C.递质重新摄取

D.Ca2+进入突触小体E.递质破坏

25.治疗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绞痛患者,主要选用的药物是:

A.丁氧胺B.心得安(普萘洛尔)C.心得宁(普拉洛尔)

D.酚妥拉明E.阿托品

26.注射阿托品后,不会出现:

A.心率减慢B.胃酸分泌减少C.汗腺分泌减少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胆囊舒张

27.Visceralpain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对刺激性质的分辨能力强B.对电刺激敏感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D.定位不精确E.必有referredpain

28.牵涉痛是指:

A.内脏疾病引起相邻脏器的疼痛B.手术牵拉脏器引起的疼痛

C.神经疼痛向体表投射D.按压体表引起部分内脏疼痛

E.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一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29.脊髓突然横断后,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紧张度:

A.暂时性增强B.不变C.暂时性减弱甚至消失D.永久性消失

E.永久增强

30.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

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

这表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

A.脑震荡B.脑水肿C.脊休克D.脊髓水肿E.疼痛性休克

31.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为

A.肌紧张B.腱反射C.屈肌反射D.牵张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

32.关于stretchreflex的叙述,错误的是:

A.stretchreflex的感受器是肌梭

B.stretchreflex的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永远消失

D.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E.α和γ纤维是牵张反射的传出纤维

33.最能说明去大脑僵直是由骨骼肌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表现是:

A.刺激网状结构易化区,引起僵直B.横断脊髓后,断面以下僵直消失

C.刺激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僵直D.切断腹根传出纤维,僵直消失

E.切断背根传入纤维,僵直消失

34.对γ运动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胞体较α运动神经元小B.支配骨骼肌内的梭内肌纤维

C.末稍释放乙酰胆碱递质D.安静或麻醉时,它放电将停止

E.它放电增加时,可提高肌梭敏感性

35.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A.A.梭外肌收缩B、梭内肌紧张性降低C、γ-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梭外肌受到牵拉E.梭外肌松驰

36.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错误的论述是:

A.其感受装置位于梭内肌中间部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Ⅰ和Ⅱ类纤维

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所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提高

37.对梭内肌、梭外肌与肌梭功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梭外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B.梭外肌等张收缩,肌梭感觉器刺激增加

C.梭外肌等长收缩,肌梭感觉器刺激无影响D.梭内肌缩短,肌梭感觉器刺激增加E.被动牵拉肌肉,肌梭感受器刺激增加

38.对肌梭与腱器官特征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梭位于梭外肌纤维之间,腱器官位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

B.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关联关系,健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

C.肌梭感受肌肉长度变化,腱器官感受肌肉张力变化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引起肌肉收缩,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抑制肌肉收缩

E.当肌肉受到牵拉时,可引起肌梭兴奋,而不会引起腱器官兴奋

39.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梭外肌收缩B.梭内肌收缩C、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E.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40.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梭外肌收缩B.梭内肌收缩C.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E.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

41.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可:

A.兴奋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B.抑制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C.抑制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D.对其它关节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抑制闰绍细胞的作用

42.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有:

A.感觉迟钝B.肌张力降低C.意向性震颤D.运动共济失调

E.静止性震颤

43.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是:

A.肌张力降低B.偏瘫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

E.位置性眼震颤

44.新小脑受损后的症状,错误的说法是:

A.静止性震颤B.意向性震颤C.动作协调障碍

D.肌张力减弱E.不能完成精巧动作

45.以下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

A..M、N和α受体B..M、N和β受体C..M、N1和N2受体

D.M、α和β受体E..M、β1和β2受体

46.胆碱能M型受体存在于:

A.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B.神经-肌肉接头的接头后膜上

C.自主神经节神经元上

D.受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虹膜辐射状肌上

E.受交感节前纤维支配的肾上腺髓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