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
《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
窗体顶端
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
渝府发〔2012〕8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5日
重庆市材料工业三年振兴规划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重庆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结合国内外材料工业发展态势,立足于重庆材料工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三个原材料产业,规划期为2013―2015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我市材料工业坚持上档升级与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与降低能耗并举的总体思路,通过组织实施重钢环保搬迁、西南铝高端用材技改、锰材料整合、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研制、新型干法水泥推广、玻璃纤维池窑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墙体材料革新以及材料工业节能减排等一批重大项目,行业整体的水平、质量、规模、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1.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下同)材料工业总产值1837亿元。
其中,钢铁工业681亿元,年均增长24%,钢材产量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有色金属工业497亿元,年均增长2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4万吨,年均增长22%;建材工业659亿元,年均增长30.4%,水泥产量5035万吨,年均增长15.7%。
2.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建成了轨道交通用高端轻合金型材项目;培育了中国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综合性特大型铝加工企业;提高了船板、棕刚玉、高精铝板带箔、铜基粉末、玻璃纤维、套装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
3.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炼钢产能365万吨、炼铁产能40万吨、水泥产能1160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以上;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7%,吨水泥综合能耗降低16.7%,吨电解铝电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全行业前10位企业总产值占行业总规模的40%,水泥行业前10位企业产能占总产能的75%;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总产能比重达到83.4%,优质浮法玻璃比重达到30%,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40%。
4.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国内一流。
重钢环保搬迁创新运用“铁钢界面一罐制”、RH干式真空精炼等技术,跻身全国先进钢厂行列;西南铝建成我国最先进的铝合金冷连轧、热连轧、宽厚板生产线;重庆国际复合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以及自保温烧结空心砖等代表行业先进制造水平的项目大幅增加,80%工艺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
重钢投资30亿美元获得澳大利亚伊斯坦鑫1000万吨磁铁矿采矿权;博赛矿业投资12亿美元在加纳、北欧、圭亚那的多个项目正加紧建设;重庆国际复合出资6000万美元成功收购国际玻璃纤维巨头――美国OC公司的巴西卡皮瓦里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产品结构不合理。
钢铁行业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铁矿石自有矿供应率仅为10%,铝产业链“两头大中间小”,玻璃纤维本地深加工率只有10%。
汽车、电子、建筑等下游产业高档用材发展严重不足,汽车用钢板基本空白,建筑用高强钢筋本地市场占有率仅15%,特殊钢8%,家电及电子信息用材料20%。
2.研发投入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我市材料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重点企业的部分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材料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5%,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部分核心技术和装备仍靠进口,新品种开发仍以模仿为主,原始创新能力较弱。
3.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效益严重下滑。
受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国际市场普遍低迷,钢材、水泥等主要产品价格下跌至低谷,企业运营困难。
2011年我市材料工业利润率仅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材料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材料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回落和房地产拉动效应减弱造成市场需求萎缩。
截至2011年底,我国粗钢、水泥和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75%和71%,严重影响材料工业平稳增长。
二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材料工业投资的势头依然不减。
2011年,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14.6%、36.4%和31.9%。
三是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压力增大。
国内煤、电、气、运价格相继调整,劳动力成本上涨,铁矿石、原油等原料价格依然坚挺,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四是材料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对行业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当看到,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发展仍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为材料工业进一步调整结构和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将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整政策,同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投资将继续保持适度规模。
二是对外开放和交流不断加强,国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引进和外资不断涌入,助推了行业的发展。
三是重庆肩负着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重任,工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对材料产品需求巨大。
预计到2015年,我市的钢材需求量超过2100万吨、铝材超过200万吨,水泥达到7000万吨。
我市材料工业仍大有可为,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表1:
重庆市材料工业发展现状
2005年
重庆
2005年
全国
全国
占比
2011年
重庆
2011年
全国
全国
占比
一、总产值(亿元)
480
37378
1.28%
1837
152446
1.21%
二、增加值(亿元)
116
8227
1.41%
477
34345
1.39%
三、利润率
钢铁
8.3%
6.3%
[2%]
0.6%
2.4%
[-1.8%]
有色金属
6.2%
5.4%
[0.8%]
2.7%
5.1%
[-2.4%]
建材
6.0%
4.7%
[1.3%]
5.85%
8.35%
[-2.5%]
四、能耗水平
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煤)
802
715
[10.8%]
660
599
[9.6%]
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千瓦时/吨)
14300
14575
[-1.9%]
13425
13913
[-3.5%]
吨水泥综合能耗(千克标煤)
137
130
[4.5%]
116
116
[0]
五、主要产品产量
钢材(万吨)
294.7
38151
0.77%
1074.1
88131.3
1.22%
铝材(万吨)
39.4
647.9
6.08%
111
2345.58
4.73%
水泥(万吨)
2101
100034
2.10%
5035
208508
2.41%
门(万套)
200
2500
8.00%
780
8000
9.75%
玻璃纤维纱(万吨)
11.05
95.17
11.61%
42.7
279.5
15.28%
注:
[]表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战略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为突破口,全部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着眼于研制和开发高端新型材料,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着眼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和应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效益;着眼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材料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
围绕本地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求,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本地急需材料满足率,促进行业保持平稳增长。
――坚持有保有压。
停止核准新建水泥、烧结实心砖等产能过剩行业生产线项目,从严控制陶瓷、平板玻璃的低端产品产能盲目扩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创新驱动。
大力研制和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促进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向“高、精、特、新”转变,增强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促进产业整体升级。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绿色新材料,促进材料工业向绿色制造转变。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重庆材料工业立足成渝,引领西南,面向全国,力争形成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主要产品基本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需求,部分拳头产品辐射全国及出口,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年均增长7.7%,其中钢铁工业810亿元,年均增长5.0%;有色金属工业740亿元,年均增长11.1%;建材工业950亿元,年均增长9.6%。
经济指标
2012年(预测)
2015年
平均增幅(%)
工业总产值(亿元)
2000
2500
7.7
其中:
钢铁(亿元)
700
810
5.0
有色金属(亿元)
540
740
11.1
建材(亿元)
760
950
9.6
――行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4%,高附加值产品产能大幅提高,实现特殊钢产能100万吨、汽车钢板100万吨、高端金属结构材料330万吨、优质浮法玻璃1000万重量箱、新型墙体材料1200万立方米。
创新指标
2012年(预测)
2015年
累计增长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0.85
1.4
0.55
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①(%)
35
55
20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
35
60
25
玻璃纤维本地深加工率
10
40
30
新型墙体材料比重②(%)
40
65
25
建筑用保温隔热板材比重(%)
30
60
30
特殊钢产能(万吨)
15
100
85
汽车钢板产能(万吨)
0
100
100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万吨)
210
330
120
优质浮法玻璃(万重量箱)
600
1000
400
新型墙体材料(万立方米)
500
1200
700
注:
1.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指用于工厂化生产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2.新型墙体材料是指墙体材料中实心砖以外的部分。
――产品质量明显优化。
重点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获得市级及其以上品牌产品数量提高到120个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
质量指标
2012年(预测)
2015年
累计增长
重点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
95
98
3
市级及其以上品牌产品数量(个)
70
120
50
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比重(%)
60
85
25
――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到6%,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5万元/人?
年。
效益指标
2012年(预测)
2015年
累计增长
经济效益目标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3
6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年)
27.8
45
17.2
钢铁行业新产品产值率(%)
18
25
7
有色金属行业新产品产值率(%)
22
35
13
建材行业新产品产值率(%)
15
22
7
――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一是推进玻璃纤维、门业、高端铝材、有色金属粉末等在全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二是积极发展成渝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急需的材料。
市场指标
2012年(预测)
2015年
累计增长
重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风力风电用玻璃纤维(%)
43
60
17
工程塑料用短切玻璃纤维(%)
22
50
28
电子级玻璃纤维细砂(%)
14
20
6
门业(%)
10
15
5
高端铝材(%)
30
40
10
铜基粉末(%)
25
35
10
高温测温材料(%)
55
70
15
高端阀门(%)
10
20
10
本地配套率
汽车用钢板(%)
8
50
42
建筑用高强钢筋(%)
15
65
50
特殊钢(%)
8
40
32
家电及电子信息用材料(%)
20
60
40
――绿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降低1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减少8%,每度电工业产出从10元提高到15元。
力争到2015年,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00万吨、玻璃150万重量箱、焦炭100万吨和铁合金3万吨。
绿色发展指标
2012年(预测)
至2015年
累计幅度
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水泥(万吨)
1000
玻璃(万重量箱)
150
焦炭(万吨)
100
铁合金(万吨)
3
节能减排目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18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8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8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8
每度电工业产出(元)
10
15
5
――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铁矿石自有矿供给率由10%提高至60%,有色金属材料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要素保障程度进一步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保持材料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通过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材料工业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深入重点区县、重点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提高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及时发现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深入分析建筑、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家电、汽车等材料工业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充分利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突出抓好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服务,指导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力争到2015年材料工业实现总产值2500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6%的目标。
(二)优化行业空间布局。
依托现有发展的基础,结合今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推进8大产业基地建设,即以九龙坡区西彭特色工业园为核心,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以北碚为核心,培育国家级金属功能材料示范基地;以西彭、万盛为基础,创建国家轻金属材料示范基地;以江津为核心,提升卫浴生产基地;以大渡口、长寿为基础,发展中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示范基地;以长寿为核心,以两江沿岸和物流大通道为脉络,建设西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以南岸、江津、永川、合川为龙头,整合长江上游绿色建材生产基地;以开县为核心,壮大中国套装门之都。
(三)打造一批产业集群。
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发展相结合,建成“3+4+2”的产业集群,即3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4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传统产业集群,促进企业优势向产业优势的加快转化。
1.重点打造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
铝材料产业集群:
打造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大板锭―铝合金―铝加工材(铸造)―表面处理、热处理加工的铝加工产业链。
支持重庆铝土矿山勘探和开发,加速自有铝土矿山建设,提高铝产业资源保障度;支持电解铝节能降耗工艺技术应用,鼓励高附加值铝材和再生铝发展。
到2015年形成铝材产能200万吨,实现产值430亿。
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高档防火防盗门、竹木套装门、新型节能门窗、环保建筑涂料、塑料管材及各类板材等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引导新型建筑材料企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
打造“中国套装门之都”,形成全国最大的门业制造基地。
到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及电子布、增强型玻璃纤维、汽车用工程塑料、玻璃钢及制品、覆铜板等,引导玻璃纤维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等主导产业配套。
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专栏1:
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发展路径图
重点企业
铝材料产业集群
以高附加值铝材和再生铝为突破,初步形成由铝土矿开采、电解铝大板锭、铝合金熔铸、铝材加工、再生铝(废铝)回收利用、科研设计构成的产业集群,形成较高的技术装备优势和产品品牌优势。
重点发展铝箔、制罐料、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家电、交通运输行业用铝材料等。
中铝公司、西南铝、博赛矿业、市能投集团、重庆新格、重庆顺博、剑涛铝业、天泰铝业、东升铝业、戴卡捷力、萨帕集团、大朗铝业、招商局铝业
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按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集聚发展的模式,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合理布局若干产业链完整、技术装备先进,产品特色鲜明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基地。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高效节能保温隔热板材、高效节能门窗、轻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高品质防水材料等。
大力发展建材机械智能化装备。
美心集团、顾地塑胶、星星套装门、宏漆涂料、金诺建材、金鳌建材、巨康建材、巨基环保建材、泰山石膏、源冠建材、冬笋轻质建材、龙者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为主导产业配套服务,引导玻璃纤维深加工和复合材料企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
重点发展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用工程塑料、玻璃钢及制品、超薄玻璃纤维电子布、电子玻璃布、覆铜板等。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重庆天勤材料
2.加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钢铁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铁矿石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加速建设澳大利亚磁铁矿项目和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高钢铁工业资源保障度。
保持和扩大品牌的品种和质量优势,提高装备水平,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汽车薄板、高端船板和锅炉板、高档家电板、高强钢筋、大口径无缝钢管、特殊钢等,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到2015年实现钢材产能1800万吨(其中特殊钢产能100万吨),钢铁产业集群产值810亿,建成长江上游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船板、锅炉板等重点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汽车薄板本地市场占有率达到50%。
铜材料产业集群:
加快我市铜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铜材延伸加工产品,打造铜管、铜粉、铜带、电子信息配套铜材4个精品系列。
到201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主要铜材本地市场占有率达到80%。
玻璃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推广优质浮法技术,发展Low-e玻璃、汽车玻璃、家电玻璃等高端品种、深加工产品,重点引进电子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超薄玻璃、幕墙玻璃等,打造玻璃产业园,引导玻璃深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
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由6%上升到9%。
镁材料产业集群:
在推广应用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原镁/废镁回收―镁合金熔铸装备―镁合金深加工生产―研究开发/技术支撑―镁及镁合金加工材料(压铸件生产、挤压材生产)―镁合金制品―检验检测产业链,加快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的镁合金规模应用。
到2015实现产值50亿元。
专栏2:
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发展路径图
重点企业
钢铁材料产业集群
坚持板材、长材及特殊钢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宽中厚板、高档薄板、优质管材、高强度棒线材、特殊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材料等6个精品系列,并向具有特殊磁、电、光等性能的特种功能材料和具有高强度、高韧度、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的高端结构材料领域发展。
重钢集团、万达薄板、永航金属、市机电集团、鞍钢、宝钢、韩国浦项、贝卡尔特、鼎泰新材料、蒂森克虏伯、乌江实业、越盛机械、富盛阀门、华隆特钢、鹏程钢铁、雄越金属、恒龙钢铁、渝西钢铁、攀博金属、通耀铸锻、万创钢管、嘉源矿业、通耀铸锻、三润矿业、兴源实业、泰正矿产、巴英粉末、江洲粉末
铜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世界先进铜冶炼及加工企业落户重庆,补齐重庆铜材需求短板,逐步完善铜合金板、带、箔等系列化产品加工生产能力。
支持“城市矿产”先进清洁废铜处理及加工基地建设。
市机电集团、龙煜铜管、金龙集团、扬子粉末、松德铜业、中控铜业
玻璃与深加工产业集群
有序适度发展平板玻璃,打造玻璃产业园、引导玻璃深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支持为建筑、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配套。
重庆渝琥玻璃、福耀集团在渝企业
镁材料产业集群
实现原镁冶炼及废镁回收、镁合金原料生产、镁合金深加工、镁合金制品规模应用、检验检测。
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业用镁合金、手动工具等用镁合金压铸及挤压材。
博奥镁铝、盛镁镁业、奥博铝材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群。
水泥及制品产业集群:
推广42.5级及以上水泥、C40及以上预拌混凝土、高性能专用混凝土,重点发展商品砂浆、轻质高强混凝土、工程预制件、高性能外加剂等。
利用现有水泥窑开展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420亿元。
建筑及卫生陶瓷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建筑陶瓷砖、薄形建筑陶瓷砖、节水型卫生陶瓷、整体浴室、五金配件等。
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及配套产业集群发展。
到2015年实现产值80亿元。
专栏3:
传统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发展路径图
重点企业
水泥、骨料及制品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统筹资源、能源、环境、交通和市场等因素,集中布局熟料生产基地,在有混合材来源的消费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产线。
在大中城市周边,利用已有水泥窑开展协同处置,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重庆西南水泥、重庆天助、重庆睿亮、重庆拉瑞、小南海水泥厂、重庆富皇、重庆冀东、涪陵华新、重庆海螺、南桐特水、重庆富丰、重庆金九水泥、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
建筑卫生陶瓷及家居产业集群
提高现有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及配套产业,全力打造“四维卫浴产业园”。
重庆佛山新美、四维卫浴、杜拉维特、新康洁具
(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支持重钢、西南铝、中铝重庆公司、万达薄板、博赛集团、永航金属、重庆西南水泥、国际复合、美心集团、重庆拉法基、重庆福耀和星星套装门等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优势龙头企业,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到2015年,培育百亿级企业5个,十亿级企业超过40个。
扶持华浩冶炼、富盛阀门、盛镁镁业、博奥镁铝、扬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