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412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

 

“三喜爱”教育:

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洪山中学

“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规划

 

2006年11月

 

一.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

上海市洪山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84年的初级中学。

学校地处浦东上南地区,毗邻世博会核心区域,周边居民密集、交通方便,一个个新型现代化居民小区正拔地而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臻提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学校总占地面积1345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495平方米,绿化总面积3500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体育用地6000平方米;学校拥有200米全塑胶跑道操场、体育馆、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厅、配备多媒体设备的专用教室;图书馆面积610平方米,生均图书32册。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1037人,其中对口生源88.97%,非对口生源11%,流动人口生源0.03%。

学校教职工总人数为86人,在编教师71人,任课教师68人。

全校教师总人数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27%,35岁-50岁的教师占35%,35岁以下的教师占38%。

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一层次学历人数占76%。

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8人。

洪山中学是:

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花园单位

上海市国家体锻达标先进单位

浦东新区社发局文明单位

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社区教育先进集体

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区青少年保护先进集体

区优秀家长学校

2.办学优势

(1)新发展要求下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形成:

学校以“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的有机整合”为管理理念,以建设“目标明确、职责到位、层次明晰、进取有效”的学校管理网络为目标,制定了涵盖学校各层面工作的管理制度,整理编印了《洪山中学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随着新一轮发展的启动,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干部竞争聘用制和教职工考评制。

同时积极推进教师师德承诺制与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建设。

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地运行,满足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需要。

(2)专业化发展目标引领下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抓住师德建设与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两大目标,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教师成功、成才的平台,使教师在追求成功、追求卓越中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师的发展中实现学校的发展,是学校依据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而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与工作路径。

近几年来,学校以“师德承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师生互动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评优评先活动,涌现出了以区师德标兵叶佳蔚、区优秀园丁毛玉芳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师德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资源开展专家讲座、校本培训、教学展示与竞赛、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专项工作,积极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创造专业化发展的条件,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提供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3)成绩斐然的学校德育与学科教学:

洪山中学在其不算太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教风与学风,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学校的德育与学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以“外源性教育”与“内源性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为行动策略,坚持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坚持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德育渗透,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德育观念中的德育渗透,找到了有效的实施路径并初见成效;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拓展了德育的空间,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情感体验。

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坚持“在遵循教学规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关心每一位学生、关爱学习困难学生,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加强教学基础管理,以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近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2006年11月浦东新区教学展示活动中,作为展示学校的洪山中学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初中语文、化学、体育、美术的教学展示任务,得到了专家与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评价高”曾经是洪山中学为之不懈追求的目标,今天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了现实,这标志着学校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它为学校向更高目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的学校艺术特色教育

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十几年来学校坚持把艺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抓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每一位学生走进艺术殿堂,在“拥抱艺术、展示才华”的自主实践体验中,接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

学校已初步形成以美术、铜管乐和戏剧为特色的艺术教育,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奖项160人次,学生演出的课本剧《范进中举》获2005年浦东新区艺术节戏剧小品专场比赛一等奖、《恰似一颗流星》获2006年新区艺术节二等奖,学校舞蹈队参加上海市百校擂台赛获三等奖。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艺术特色教育已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践行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平台。

3.问题与对策

(1)学校如何进一步主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法定责任的形势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如何主动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从而赢得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发展,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困难。

近几年来,学校一直在各项工作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推进阻力不小,工作的效益也有待提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去寻找一个能把素质教育中相对隐性的目标、要求,变成具体可操作的办学目标与办学实践。

(2)学校如何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对学校而言,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抓住师德建设与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这两大内容,帮助教师在适应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改变,在不断的改变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发展,以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与学校向更高目标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一条可行的路径,但怎样保证其中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有效,仍是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3)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学校的现状看,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或家庭生活的不正常,造成其在学校生活中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缺少对真善美的认同和追求、对理想的想象与向往;缺失初中生应有的热情与爱心。

如何通过针对性的人文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就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件大事。

为了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在学生教师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学校发展,我们选择“‘三喜爱’教育:

初中生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作为洪山中学创建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实验项目。

二.办学思路

1.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学校要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创设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特长发展校园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获得成功、获得进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以教师发展为本,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激发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教师成功、成才的平台,使教师在追求成功、追求卓越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求实创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求实创新就是坚持创新中的实事求是,坚持创新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从实际出发,找准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从实际出发,建立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改革创新的机制;从实际出发,把制约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

和谐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文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与教师间关系为内容,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2.办学目标

(1)发展目标:

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把洪山中学办成本地区社会满意的、高质量的现代学校。

办学目标中的“有影响、高质量”,是指洪山中学将把高质量的管理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

并通过卓有成效的内涵的发展,把学校做强、做大。

(2)育人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实施以“喜爱老师、喜爱学习、喜爱学校”教育为抓手的初中生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育人目标中的人文教育,是指以尊重关爱自己与他人、追求理想、善良与美好、具有坚强意志品质与生活热情为主要内容学校教育活动。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

具有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情感;具有对真诚、善良、美好的价值认同与追求;具有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获取学习成功的正确态度。

3.办学策略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实施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初中生“三喜爱”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中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中,实现学校的发展。

三.实验项目

1.项目名称

“三喜爱”教育:

初中生人文教育实践研究

2.内涵界定

“三喜爱”教育是指初中学生“喜爱老师,喜爱学习,喜爱学校”的学校教育活动,是学校在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具体、鲜活的德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创建的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规范;通过教师、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喜爱老师、在学习的成功中喜爱学习、在学校的发展中喜爱学校。

初中生人文教育是学校依据人文精神的一般含义,开展的以尊重关爱自己与他人、追求理想、善良与美好、具有坚强意志品质与生活热情为主要内容,以“外源性教育”与“内源性情感体验”相结合为行动策略,以促进初中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活动。

人文教育是中学阶段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良好学习品质、构建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而遵循学生发展规律,选择好中学教育各阶段实施人文教育的载体与工作抓手、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则是有效开展这一教育的关键。

“三喜爱”教育,就是我们选择的对初中阶段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载体与工作抓手。

3.实验目标

通过开展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三喜爱”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研究,不断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实验项目”的认识;通过开展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三喜爱”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三个层面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1)学会做人:

a.懂得诚信友爱、团结合作、勤奋自强、追求善良与美好,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

b.能以文明的礼仪、正确的行为价值判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帮助他人、回报家长、服务社会。

c.培育具有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情感;具有对真善美认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具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2)学会学习:

a.懂得学习是校园生活中最重要内容;懂得勤奋、主动、善思、好问是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懂得一丝不苟的态度与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b.能在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驱动下,认真学习;能用学习的韧劲与正确的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惰性,有效学习;能在学习的思考、探究与合作中,主动学习。

c.培养具有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获取学习成功的正确态度;具有克服困难、战胜惰性的意志品质;具有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学会生活:

a.懂得生活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文化上的充实;懂得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交往、相处是生活愉快的重要方面;懂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会有助于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b.能珍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精神产品,尊重他人的劳动;能以平和、友善的心态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往;能用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视听,充实生活,提高素养。

c.形成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对理想的想象与憧憬;具有让生活变的充实、愉快的美好追求。

4.实验内容

(1)德育工作

目标:

以“两纲”教育“为主线,坚持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诚信、有道德、有责任感、;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环境熏陶、心灵感动和自主感悟中,形成文明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举措:

a.切实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着重点,把培养守诚信、负责任有爱心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德育的最终目标,要根据德育总目标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学校德育内容。

b.要把礼仪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通过礼仪教育,使学生内心对自己、他人、社会、国家的尊敬之情通过真善美的仪容、仪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用文明的心态与举止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自觉地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公德。

c.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与德育的课程化,增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人文关怀。

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内涵,特别注重发挥人文学科及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d.以班级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安全文明班级为目标,以分年级专项教育为抓手,推进以合作、互助、关爱为内容的集体主义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e.以节庆活动、主题活动、专项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中献爱心、讲诚信、会合作,在环境熏陶、心灵感动和体验感悟中增强责任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具有文明的言行举止。

f.开展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与人格教育,挖掘德育内涵;加强与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在学生教育中的互帮、互补,拓展德育空间。

g.制定本实验内容的分年级、分阶段的实施目标与工作内容,保证实验内容推进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2)课程与教学

目标:

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在处理好点、面结合的工作中,突出重点、突出强势学科,实现校本课程的系列化、课程化的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中喜爱学习。

举措:

a.开展以“微笑和激励更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更高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更大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更充足点”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b.遵循教育规律,落实“二期课改”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进步和成功中确立自己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会提问、能探究的学习品质,在学习的成功中喜爱学习。

c.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实施校本课程建设,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搭建拓展视野、合作探究的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d.在“二期课改”的目标要求下,加强和不断完善教学基础管理与教学基本环节实施的规范化、个性化,切实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e.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要利用校内外资源继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考核奖励制度,激励教师主动、有效地投入其中。

f.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通过实施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教学改进为内容的教学展示与教学研究活动,使教研组成为团结、合作、互学、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使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g.制定本实验内容的分年级、分阶段的实施目标与工作内容,保证实验内容推进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3)校园文化建设

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与培育,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的精神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追求;校园文化建设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要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身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中喜爱学校。

举措:

a.学校艺术特色教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在艺术专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更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b.让校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能具备育人的内涵:

优美整洁的环境,给人以美的熏陶;充满关怀的温馨提示,给人以善的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人以真的体验。

c.校园文化建设要用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学校的发展成果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校园文化建设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把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服务于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提高工作能力。

d.注重发挥语文、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人文艺术学科及图书馆在人文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让学生接触具有文化内涵的、真善美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在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中认同、追求真善美。

g.制定本实验内容的分阶段的实施目标与工作内容,保证实验内容推进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5.实验步骤:

本实验项目的时间为两年:

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其过程大致为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1月

主要工作:

a.学习有关文件,确定学校实验项目。

b.制订实验项目方案与实验项目规划。

c.宣传、讨论、修改、教代会通过实验项目规划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

主要工作:

a.各项目组制定实验内容的实施方案,经校创建工作小组审定后,即启动实验工作。

b.各项目组应按实验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达到预设的工作目标。

学校实验项目工作小组按实验项目管理条例进行过程管理。

c.学期间的假期是各项目组进行阶段性总结的时间,学校将对实验项目的推进进行阶段性评价。

(3)总结阶段2008年7月至8月

a.按相关文件规定,各项目组完成工作的评价总结报告,整理好相关资料,交学校工作小组。

b.学校工作小组按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复审。

6.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行动→反思→评价→改进→再行动

(2)调查法:

问卷与访谈相结合,了解和掌握研究的起始状况、研究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及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从各层面调查样本的统计数据中,获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料,保证研究规范有序的推进。

(3)案例研究法;精选“三喜爱”教育的案例,分析案例实施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提出优化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四.保障机制

1.学校管理

目标:

完善和创新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三喜爱”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制度与管理保障。

举措:

a.以责任制、竞争激励制、监督制、考核评价制为主要内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b.以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机整合为目标,进行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c.继续推进以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与教师间关系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凝聚力工程。

2.队伍建设

目标:

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为任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三喜爱”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举措:

a.用德才兼备、廉洁勤政的标准要求学校干部;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教育干部;用问责制与专项考核制督促干部在“三喜爱”教育的实践研究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工作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作出表率。

b.以《教师师德承诺制》建设为抓手,以“爱心”与“责任”为内容开展师德教育。

用教师的良好师德去构筑师生间平等、互信、互爱的和谐关系,用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去激励学生的人格意识、责任感和爱心。

c.加强学校精神文明精神,创建能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三喜爱”教育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五.监督与评价

1.成立学校实验项目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验项目的设计、管理、评价工作。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a.项目规划设计及实验项目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承担人:

校长吕幼夫教科室主任包亦民

b.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承担人:

支部书记王瑛

c.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

承担人:

工会主席葛塑琼

d.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承担人:

校办主任王振贤

e.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承担人:

副校长葛塑琼德育主任张静艳

大队辅导员高晓菁

f.学校教学工作研究

承担人:

教导主任毛玉芳副教导主任陈琴

g.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承担人:

校办主任王振贤总务主任胡荣明

2.建立项目管理程序,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证实验项目规范、有序、有效地实施。

3.实施项目监控,确保项目在既定的项目进度中执行,及时纠正实验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偏差。

4.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与检测指标,开展对实验项目实施的过程评价与质量监控,保证实验项目预期目标的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