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明确各种文体的预习要求,也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预习要求或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根据学情,教师安排学生分层次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其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①根据学情,允许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
结对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
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
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写作教学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写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2.学生课前根据教师预置文题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明确任务要求。
二、作文指导与写作
1.指导
①审题:
先让学生自己审题,之后小组讨论探究话题的内涵及其含义、揣摩作文题目所允许取材的性质和范围。
②指导:
师生列出习作目标并对重点目标进行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批阅评分分值和记分方法,激励学生完成训练目标。
③交流:
取材性质和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构思行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新颖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评价。
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达标误差,扩大取材范围,开拓写作视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写作的素材、构思。
2.写作
根据写作要求中的重点和常规目标,学生开始作文。
3.批改
①师批:
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其行文速度不同,对于早完成的几名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当堂批阅,,教师当面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根据“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项目标的得分及共计分数,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
同时把典型问题和优点记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以备后面讲评。
②组长批阅:
组长批阅和教师批阅形式相同:
当面指点、打分,然后学生用红笔修改作文。
因为牵扯到小组组员竞争,每个竞争小组的三个成员,可以在组长批阅对手文章时,进行监督。
批阅过程中如遇纠纷或其他批阅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可由教师进行定夺,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批改记录中,典型的作预备讲评。
③修改:
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后,不管修改还是重写都必须在作文本上进行,组长可以对比第一次的批阅进行复查。
如果是小错误,直接在作文中进行修改,如果错误比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讲评
①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规定的重点和常规目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过关人数统计,如果某个训练目标过关人数不足四分之三,那么这个目标将继续成为下一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目标。
如果重点目标只有少数不过关,那么这个目标就成为下一次的常规目标。
②逐项统计每一项目标的达标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并及时评价,同时欣赏优秀文章,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经验。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形成《优秀习作集锦》:
每次习作每班都要选出优秀的作文5—10篇编成《优秀习作集锦》,放在教室图书角内作为图书传阅。
传阅者要在《集锦》中部分文章后面的“传阅留言”中留下对某篇作文或褒或贬的意见。
2.实施评价激励:
以一周为一个时间段汇总一次,评价作文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3.每天写作900秒:
课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每个学生都要养成每天写作900秒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多读、多观察的基础上多感悟、多动笔,同时做到规范书写。
文言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提前明确预习要求或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熟读课文。
2.学生课前根据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工具书,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读通:
借助工具书初读课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避免出现读破句子的现象,使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
2.读懂: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中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的大意。
这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储备和辅助资料,解决通假字、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①首先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文章。
学生一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大体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如果遇到查阅不到的词句,在文中做出标记。
②小组互助,解决自学过程中查阅不到的词句。
经小组合作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小组长提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
③班级集体讨论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的知识,可以由教师精讲点拨解决。
3.读精与读新:
在读中感悟人物思想活动、性格特点与文章主题,并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这一步是学生汲取思想精华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个性阅读的重要方式。
学生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在读中感悟人物思想活动、性格特点与文章主题,并用合适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4.读深:
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与争论。
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有的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人的观点,用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古人的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当代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古人的观点,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背诵或默写课文,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专题复习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专题复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前检测,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以此了解学生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复习重点。
2.教师提前出示复习提纲,明确复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务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学生课前根据复习提纲提示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材料,搜集有关专题的相应知识性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提纲,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所要复习的内容,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
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2.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复习重点相关联、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拓展延伸知识的探究性题目,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有关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之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本组成员出现的疑难点、易混点。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并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利用情况。
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材料展示各组对知识的理解,全班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纠正错误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准确答复;三是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归纳方法、规律。
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学生运用复习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
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当堂反馈矫正。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复习的相关知识并辅以巩固练习。
作业内容可以体现层次性,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作业。
也要体现探究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在阅读中,关照复习重点,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
专题探究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专题探究的内容,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
2.学生根据活动提纲,查阅相关材料,落实探究的内容。
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对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思考
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专题探究活动提纲,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主整理材料,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②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重点探究的内容,对材料进一步进行取舍,并查找相应资料,形成文字材料。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探究的重点内容。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
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
3.交流展示
①教师精心创设交流展示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②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展示各组对专题探究内容的理解,在全班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③教师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全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方面要进行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协调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组织各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研究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提升
在梳理专题探究活动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进一步梳理课堂探究的材料,继续搜集相关材料,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专题探究活动研究报告》。
2.围绕相关主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重点,形成新的课题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初中语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姓名 年级 学科
得分
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设计
(分) 教学目标(4)
(每项2分) 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行,贯彻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学内容(4)
(每项2分) 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拓展,分量深度适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教学过程(4)
(每项2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教学手段(4)
(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②注重发挥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2) 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
(2)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小组互助合作
教学过程
(分) 学生表现
(30)
(每项5分) 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90%以上
⑤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⑥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教师表现
(30)
(每项5分) 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②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④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⑤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⑥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教学效果
(15) 目标达成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教学评价
(5) 多元评价 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
合计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共20分)
1.教学目标的确立(4分,每项2分)
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行,贯彻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和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一致,要更多地运用行为动词,引导学生用行动去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要求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初中生的实际相结合,体现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避免大而空,要结合具体问题展示。
教师所展示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把握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
2.教学内容的选择(4分,每项2分)
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拓展,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差异等学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当向外拓展材料,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和深度;在问题设计、预习要求、小组划分、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多个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语文学习内容上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提升的认知规律,安排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的学习内容;在语言习得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学习材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
3.教学过程的设计(4分,每项2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课前延伸即预习,教师解决好预习时间、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要掌握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设计好预习学案;课内探究教师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应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等。
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训练环节的设计等;课后延伸:
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能有效组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活动,弄清什么是自主,为什么要自主,什么情况下合作更有效,精讲点拨的分寸应如何把握,训练的质量和落实应如何体现等。
4.教学手段的运用(4分,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能充分、恰当地使用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注重发挥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注重挖掘校本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口语交际、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学方法的运用(2分)
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新颖实用,大胆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杜绝一种方法一堂课的陈旧做法,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6.教学活动的设计(2分)
应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要体现小组互助合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共60分)
1.学生表现(30分)
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将相关学习内容理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能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迁移、应用。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过程都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通过各种途径动员所有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小组划分、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作正确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互助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的所有问题,体现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混淆点进行大胆质疑,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互助合作合理矛盾,解决困难。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90%以上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助合作合理解决达标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⑤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学生不仅关注语文文体知识的学习,还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去探寻语文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避免学生过程中的盲目性。
⑥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学生能够对每一具体学习内容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分析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并能对所学内容内涵、规律和方法进行合理总结。
2.教师表现(30分,每项5分)
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教师应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示教师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素养;能够建立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②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从教学过程设计到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关注学生差异。
从备课、上课和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各个方面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③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能够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体现。
④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课堂学习过程要着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重要环节。
要科学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内涵,从提高效益和提升能力的角度去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⑤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每节课都要针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设计训练题,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目的;每一堂课应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反馈训练,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⑥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应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设计适量的课后延伸训练,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拓展和延伸。
教师应对课后延伸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搞好落实,真正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促作用。
(三)教学效果(共15,每项5分)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通过课堂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和课堂检测过程,学生能够对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牢固掌握,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
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中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愉悦中渡过自己的学习时光。
(四)教学评价(5分)
要用赏识的眼光、积极的态度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
要发挥小组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