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958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1.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NaClB.Al(OH)3C.CaOD.NaOH

2.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B.用硫酸铜精炼铜

C.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D.用食盐生产烧碱

3.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Cu与NaNO3溶液     B.CuO与稀H2SO4

   C.稀HNO3与Mg(OH)2   D.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

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NO3HCINa2SO4B.NaNO3NaCICuSO4

C.NaCINa2SO4Na2CO3D.NaOHBaCI2Na2SO4

5.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6.下列实验中,固体质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

A.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B.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

C.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D.将碳和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反应

7.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硝酸铵、氯化铁三种固体B.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C.氯化铵、氢氧化钾、硝酸钠三种溶液D.酒精、汽油、蒸馏水三种液体

8.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O2

HCl气体

NaOH溶液

B

NaNO3溶液

Na2SO4溶液

Ba(OH)2溶液

C

稀盐酸溶液

CuCl2

KOH溶液

D

CaCO3

Na2CO3

H2O

9.现有Fe、CuO、MgCl2、Ca(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7个 B.6个   C.5个  D.4个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加入试剂及用量

除杂操作方法

A

KCl溶液

CaCl2

适量的Na2C03溶液

过滤,除去滤渣

B

Cu

Fe

足量的稀硫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溶液

Ca(OH)2

活性炭

吸附、过滤

D

CO

CO2

足量的氧化铜

加热

1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

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的是:

()

A.MgSO4B.NaNO3C.NaHCO3D.P2O5

12.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3.右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

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1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OH、NaCl、MgCl2、FeCl3B.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

C.Na2SO4、BaCl2、KNO3、NaClD.K2SO4、Na2CO3、BaCl2、稀HNO3

1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16.在“氯化钠、碳酸钙、苛性钠、硝酸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均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2)在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4)能去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

17.央视正在热播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广告中有如下画面:

[情景描述]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其中一只盛“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另一只盛其他的水。

水样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一杯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一杯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提示大家:

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

请你回答:

(1)常温时,“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pH约为。

A.4B.5.6C.7.3D.14

(2)小茜同学看了图示中测定水样pH的方法后指出:

这种测定方法是错误的,请你说出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判断:

(1)中选出的结果能用一般的pH试纸测出的吗?

(填“能”或“不能”)。

18.已知A、B、C、D、E分别是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镁和氧化镁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一定条件下B可以生成A,其余相互连线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反应的类型不含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

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____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化学老师谢××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

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I:

没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II:

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

含有Na2CO3:

猜想Ⅲ:

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

BaCl2+Na2CO3=2NaCl+BaCO3↓②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盐溶液

NaCI

Na2CO3

BaCl2

pH

等于7

大于7

等于7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8.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填化学式)。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pH=11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所用称量仪器的名称是______,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______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

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0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从HCl、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回答下列问题。

(1)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少,可能的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稀硫酸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21-1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22—1,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

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过的知识

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

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⑴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⑵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⑶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人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在(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23.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3)取步骤

(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

(2)作如何改进(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24.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

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

固体为Cu(OH)2,理由:

Na2CO3溶液呈(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

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A、、(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

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结论:

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

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设固体

的组成为aCu(OH)2•bCuCO3。

小组同学用热

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

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CD段:

(7)通过计算可得:

a:

b=。

(8)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

“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

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u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⑴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___和_______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________

⑵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

26.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

(1)20℃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OH-

NO3-

Cl-

SO42-

CO32-

Na+

Ca2+

(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猜想与假设:

小刚猜想:

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小强猜想:

实验探究:

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

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生成

氢氧化钠已变质。

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

为色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得出结论:

小刚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2)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

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能够保存的原因。

2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

(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

(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

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根据你分析:

Na2CO3受热分解(填“易”或“不易”)。

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

(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溶液。

28.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OH-=H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和(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

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

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A

B

A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AD

C

二.

16.

(1)KNO3

(2)NaCl(3)CaCO3(4)NaOH

17.

(1)C

(2)直接将pH试纸放入玻璃杯的水样中是错误的;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分别将水样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水样的pH

(3)不能

18.

(1)Mg;HCl

(2)CuSO4+2NaOH=Cu(OH)2↓+Na2SO4(3)分解

19.

(1)CO2+Ca(OH)2=CaCO3↓+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④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20.

(1)Na2CO3,

(2)NaOH,(3)天平,(4)除去Na2CO3

(5)猜想Ⅱ,(6)86.5%,(7)2NaOH+CO2==Na2CO3+H2O

21.

(1)Na2CO3、Ca(OH)2,HCl、Na2CO3

(2)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3)NaOH、Na2CO3,Na2CO3、Ca(OH)2

22.[理论分析]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

(合理即可)

[分析与验证]⑴氯化铁溶于水;

⑵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

生)

含有(或不含有)

(合理即可)

⑷[知识链接]食盐水

23.

(1)CaCO3CuSO4

(2)Na2CO3Na2SO4

(3)否

(4)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或Ba(OH)2溶液

24.猜想一:

Na2CO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