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80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x

历史南京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南京市2015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卷

历史

2014.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后汉书·章帝纪》记载:

“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西晋傅咸说:

“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4.《清史稿》中记载: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5.英国《当代评论》刊载:

“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

……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6.右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

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

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

7.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

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

这主要说明当时()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

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

8.右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9.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

职,周恩来对他说:

“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11.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12.亚里士多德说:

“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

”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A.司法权被梭伦操纵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C.德才之人遭到排斥D.陪审法庭垄断行政权

13.《新全球史》:

“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

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

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经济转型B.造成了阶级分化

C.加速城市化进程D.激化了社会矛盾

14.张岱年教授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15.弗洛伊德曾经说:

“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

”关于“第二次打击”表述正确的有()

①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②改变了对人类地位的看法

③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④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6.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

他说过: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

”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         B.      C.       D.

17.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改造”的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18.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规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

”。

这表明WTO()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19.右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②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

③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认识

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

20.以下是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评价:

它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

该作品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4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

(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2分)

22.(13分)

洋务运动既有新时代进步的痕迹,又有旧的封建时代的烙印。

材料一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能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

……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底所止!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

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

是以当竭獗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1889)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

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

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发展民用工业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双重性”这一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3.(14分)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

这一法案规定:

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

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

……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

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5分)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

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3分)

24.(1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言:

“方今国用不足,灭害荐臻,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

”……(王)安石曰:

“此非善理财者也。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光曰:

“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二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材料三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一个小的县城积累之钱米也不少于二十万,各路所积存的钱谷足可支用二十年不匮,《宋史·安焘传》说:

当时京城内外府库“无不充衍”。

这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由于鲜明的“理财”观及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情况的“理财”措施而带来的“富国”效果。

——吴玉清《论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的主要观点。

他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保障是什么?

并指出“有财而莫理”的危害。

(3分)

(3)结合所学,列举王安石变法中“理财”的具体措施。

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作用。

(5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

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聚集着锡克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

戴尔将军(英国军官)带着五十个士兵进入广场架起机枪,在事先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人群开枪扫射,379人中弹身亡,1137人受伤,……,甘地退还了两枚在布尔战争中获得的不列颠荣誉勋章,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1930年3月12日,61岁的圣雄甘地率领78名非暴力运动积极分子,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徒步到丹迪游行,游行共持续25天,行程达388公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

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

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

重演“盐游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对待英国当局的态度和目的。

(2分)

(2)导致材料二中甘地退还“勋章”的事件是什么?

为此,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什么斗争?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甘地对待英国殖民当局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分)

 

南京市2015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卷

历史答案2014.9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C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C

C

A

A

B

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4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

(1)关键因素:

民心的得失。

(1分)主张:

施仁政;民贵君轻。

(2分)

(2)主张: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分)目的:

神化君权;警诫君主。

(2分)

(3)关键:

正君心。

(1分)方法:

存天理,灭人欲。

(1分)

(4)价值: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2分)

(5)共同:

限制君权(2分)

22.(13分)

(1)原因:

实现国家自强;与外国竞争的需要;前期军事工业,无法解决民生问题。

(3分)

(2)评分表:

(10分)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明确归纳中心论点:

双重性(积极、消极)(2分)

积极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封建经济的瓦解;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等方面论证。

(每点1分,共4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分)

消极

官场习气;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法实现国家富强。

(每点1分,3分)

23.(14分)

(1)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

(2分)

意义: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

(3分)

(2)理念:

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2分)关系:

继承与发展。

(1分)

(3)权力:

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2分)

推进:

1832年议会改革。

(1分)

(4)基本趋向: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任答1点给1分,共3分)

24.(10分)

(1)观点:

节约,节俭。

(1分)焦点:

理财方式。

(1分)

(2)重要保障:

理财的同时要加强吏治和法治建设。

(2分)

危害:

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治。

(1分)

(3)措施: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任答1点1分,共3分)

积极作用: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的现象。

(任答1点1分,共2分)

25.(10分)

(1)态度:

与英国合作。

(1分)

目的:

为印度在英帝国中赢得完全平等地位。

(1分)

(2)事件:

阿姆利则惨案。

(1分)

斗争:

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分)

(3)事件:

食盐进军(1分)

影响:

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的转折点;严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2分)

(4)变化:

由合作到不合作(由支持到反抗)(2分)

说明:

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斗争觉悟的提高)(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