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74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字复习专题 中考.docx

汉字复习专题中考

专题:

汉字探究

造字六法

东汉的许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他把古代的造字方法归纳成六类,叫做“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象形字就是依照实在的、具体的事物,勾勒出它们的样子。

(日、月、山、水、牛、羊、鹿)

(2)指事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上、下、本、末、刃)

(3)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

泪:

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休:

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明:

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采:

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4)形声

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形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读音类别。

贷款货物(形旁相同)

棕色跟踪(声旁相同)

利用形旁、声旁可以辨别形似字和同音字。

总结:

汉字的构造方式

1、象形

如:

日、月、山、水、火、木、田、果等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提示符号)

如:

旦,上,下,刃,末,本等

3、会意(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体字联合起来)

如,掰,泪,众,淼,盲,劣

4、形声(形符加声符)

如,枫,蝴等,近80%的字都是形声字

5、转注、假借

转注——异字同义(考、老)假借——异义同字

汉字构造

(一)汉字构造单位

偏旁、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

汉字起源

1、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A、金文

B、籀文

C、铜器刻画符号

D、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①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

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释读。

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

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汉字的演变②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

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

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汉字的演变③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

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又称“籀[zhòu文”,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

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汉字的演变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

始于秦未,沿至三国。

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

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演变⑤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

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

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⑥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

楷书点画形态丰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由于它的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又叫“正书”、“真书”。

历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汉字的演变⑦由繁趋简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

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

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

3.大篆

4.小篆

5.隶书

6.草书

7.楷书

8.行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汉字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繁简

不规范规范、稳定

书法欣赏

汉隶《曹全碑》

波、磔[zhé]之美。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隶书特点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兼用。

【唐】张旭《肚痛帖》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非临床。

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

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宣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

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宣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东晋】王羲之《乐毅论》

小楷:

朴质端庄,

姿态大方,

气息典雅,

用笔含蓄,

结体宽扁,

章法纵有列横无行

横轻竖重,端正大气,庄严肃穆,沉稳有力(胖)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柳公权:

爽利挺秀,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瘦)

【元】赵孟頫(fǔ)《昆山淮云院记》

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端庄洒脱

【元】赵孟頫(fǔ)《汲黯传》

得二王神机者

文敏一人耳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

楷书总特点:

挺秀均匀,字形端正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

清秀俊美,潇洒流丽,自然灵活,笔法多变,优美动人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沉着厚实

忽迟忽急

忽秀逸忽沉重,字忽大忽小。

放笔直下

虚实效果

【北宋】米芾(fú)《蜀素帖》:

笔力遒劲而轻松

结体矫侧而舒展

气韵洒脱而清拔

行书总特点

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

训练题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