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61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docx

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9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4

1、行业发展现状4

(1)第三方物流4

(2)城市配送4

2、所处行业生命周期6

3、行业上下游的关系6

4、物流行业景气指数(LPI)的变化情况7

二、行业监管9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9

2、行业管理主要法律法规9

3、关于物流行业的产业政策10

三、行业壁垒11

1、资金壁垒11

2、资质壁垒12

3、专业人才壁垒12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宏观经济支撑推动发展13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14

(3)企业需求日渐增强15

(4)信息技术发展日趋完善16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16

2、不利因素16

(1)专业人才匮乏16

(2)行业恶性竞争需改善17

(3)成本高、效率低17

(4)基础设施落后17

五、行业市场规模18

六、行业风险19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9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0

3、人力成本攀升风险20

4、行业政策风险20

一、行业概况

1、行业发展现状

(1)第三方物流

随着网络信息化、电子商务业的崛起,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现代物流已经逐步开始从单一的企业职能部门转变成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独立产业进行发展,能够有效的加速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转功能,极大的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第三方物流服务即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企业的整个分销、采购、生产及供应系统,提供整体物流方案策划、物流咨询等专业物流管理服务,并对企业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存在“运力大、规模小、份额少、管理弱、结构散和回应慢”的特点,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竞争能力弱的特点,且绝大数存在货源结构不稳定、经营秩序紊乱及发展结构单一的特点,同时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2)城市配送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城市配送发展一般经历3个阶段:

初级阶段是供应商配送。

以商贸流通业为例,供应商在城区外建立自己的仓库,成立专门的配送人员和车辆,每天将货物分别送往城区内的商场超市各网点,供应商之间合作较少。

中间阶段是集中配送。

某一家商贸流通企业在自己的配送中心内集中处理所销售的不同货物,并配送到自己的不同门店。

比如罗森、沃尔玛是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企业,也是最早通过配送中心将门店物流集中管理的零售商。

最终阶段就是实现共同配送,即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在集运中心内,对不同企业的货物进行整合,然后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再配送到不同商贸零售企业的不同门店。

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对各商贸企业独立分散的配送进行整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保证了服务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在欧美一些国家已成为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

共同配送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减少缺货可能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销售损失,降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并提高物流提供商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促进城市物流产业升级。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区,是长江中上游经济及交通中心,是我国东西部结合、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商贸流通行业发达,电子商务、连锁消费、社区便利店、社区O2O等新兴业态促进城市消费快速发展,带动城市配送物流市场的兴起。

由于重庆城市配送的巨大规模及服务阶段尚处于较低水平,对具有庞大车队和大规模仓储中心硬件实力、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管理团队以及强大信息系统的公司以极大的发展机遇。

2、所处行业生命周期

现代物流行业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联,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国内以及国外经济增长迅猛、需求旺盛时,商品以及原材料的流动性将会增加,从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反之,当国内以及国外经济出现下滑,需求减少、经济增长放缓,商品以及原材料的流动将随之减少,整个物流行业的盈利水平亦会随之受到影响。

3、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第三方物流行业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

它涉及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以及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批发业以及零售业;它能够为供应商、企业、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业的上游一般为其提供基础服务的道路交通、仓储以及为其提供燃油动力的石油行业,上述上游行业基本为垄断行业,燃油动力成本对物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较大。

物流业的下游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一切对物流有需求的企业及个体,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完善,有更多的企业开始高度整合物流功能,专注外包物流业务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开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从极大的程度上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物流行业景气指数(LPI)的变化情况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主要由业务总量、新订单、从业人员、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率、平均库存量、资金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物流服务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业务活动预期12个分项指数和一个合成指数构成。

其中合成指数由业务总量、新订单、从业人员、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率5项指数加权合成,称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英文缩写为LPI。

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5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5%,较上月升0.8个百分点。

2015年1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5%,自今年8月触底之后连续第四个月回升,同时,资金指数、库存周转指数、企业效益指数等均有所回升,反映出物流运行状况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物流业景气指数全年平均水平较2014年有所回落,显示出物流转型升级继续推进,物流运行处于“增速减缓、结构调整”的发展格局。

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有所回升,预示着春节前物流业务活动仍将保持平稳回升。

新订单指数上升,节前物流业务有望继续回升。

12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4.2%,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该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预示着物流需求有所增加,整体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

资金和库存周转指数回升,周转效率有所提高。

12月份,资金周转率指数为52.2%,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

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0.9个百分点,回升至53.8%。

两项指数回升,显示出物流相关活动有所加快,周转效率有所提升。

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整体仍然偏弱。

12月份,主营业务利润指数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为49.8%,虽有所回升,但仍位于50%以下。

显示出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整体仍然偏弱。

从业人员指数回落,行业用工情况将有所趋紧。

12月份,从业人员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为51.3%,位于景气区间,受节日因素影响,该指数增速出现回落,且预计将在未来两个月继续回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物流行业将出现周期性短时用工紧张的情况。

从后期走势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有所回升,预示着春节前物流业务活动将保持平稳。

二、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004年08月05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物流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为加强综合组织协调,建立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由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交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与,主要职能为提出物流业发展政策、协调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本行业的自律机构中国物流业协会。

2、行业管理主要法律法规

3、关于物流行业的产业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各类产业政策以引导物流业健康、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2011年0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继“十一五”规划后,“十二五”规划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求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2011年08月,国务院办公厅按照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

该意见主要通过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等九个角度,提出了鼓励和支持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2014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而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发布各类物流标准超过800项。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现代物流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现代物流服务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现代物流服务行业经营模式存在多样化,按照资产结构分,有两种典例:

一种为轻资产型,即服务商本身不进行重点投资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整合外在资源完成物流服务;另一种为重资产型,即自建仓库或有行业特色的交易市场,借助贸易产品的集中交易和流转,开拓贸易产品的物流管理服务。

这两种模式都具备资金需求量很大的特点,前者除了网络布点、信息技术投入、人才引进投资外,还需要大量的业务支撑配套资金;后者资金的需求较前者更为明显,现代仓储不同于传统仓储,构建现代仓储系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备支撑,且随着土地供给量的逐步缩小,仓储用地的价格将会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那么企业将很难进入到现代物流行业。

除此之外,为能确保业务竞争优势持续发挥,现代物流业务需要在资讯系统的引进、研发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从而构成了较高的市场进入门槛

2、资质壁垒

现代物流是现代技术的产物,其运作和发展在根本上是对现代技术的应用。

目前,现代物流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格局。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行业,大大提升了物流服务的效率,是现代物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的加剧,物流相关技术将不断升级,以应对个性化、全方位的市场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下,物流技术的自动化、运作管理的信息化、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集成化成为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对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需要较长时期的项目测试和经验累积,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

3、专业人才壁垒

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管理、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作业过程复杂、信息量大、对技术要求高,且各种物流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大、难以管理的特点,对现代物流人才提出较高要求。

而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目前物流人才供给中,规划类、营销类、管理类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匮乏,短期内难以网罗或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对新进入者形成较大障碍。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支撑推动发展

全球和中国经济一体化及长期发展是推动物流服务需求长期增长及物流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GDP增长率仍然保持在8%附近,许多行业均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9-2015年,我国GDP从345,629亿元增至676,708亿元,名义年平均增长率为6.41%。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宏观经济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GDP年均增长7%左右,宏观经济的持续良好的态势将带动物流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如图示所述,我国经济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内生驱动经济发展,短时间内将继续依靠投资、消费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我国经济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和增长速度,这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物流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备受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

2009年0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将物流行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服务行业中唯一一类列入十大振兴规划的产业,为我国物流企业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

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进入规范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011年08月,国务院办公厅按照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2011-38号)。

该意见从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等九个角度,提出了鼓励和支持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上述相关政策的出台,极大的支持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企业需求日渐增强

中国作为全球最具市场的制造基地,我国的物流行业必将成为最有潜力的行业领先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企业为增加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将其有限资源向企业内部核心业务倾注,即向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研发、技术开发及市场营销这些方面的能力。

绝大多数企业开始认为应该将物流服务这类业务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交由专业的物流服务商来完成,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充分享受社会专业分工协作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及社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国内企业也开始寻求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服务外包业务将获得更深更长远的发展。

企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服务内容由销售向供应、生产和回收等物流环节延伸。

(4)信息技术发展日趋完善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数据准确而快速的传递,极大的提高了物流企业在组织、仓储、运输、派送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使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更为快捷与方便,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物流运输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和有效的管理,从而降低了物流服务成本,极大的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保证。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全球经济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电子商务的日益崛起,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更多企业开始依赖物流行业进行发展,专注于企业核心领域发展,将物流运输交予专业化服务商进行跟踪与服务;同时,国家也开始逐步重视物流行业,继200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十余项相关政策,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支撑,以保障物流行业在市场的瞬息变化中保持平稳且快速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匮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素质专业复合人才匮乏,这是受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服务功能不齐全等因素造成。

同时,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然而我国物流行业相关的配套教育却一直面临着滞后的状态,加之企业内部培育物流业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所需周期较长,因而导致我国高端物流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

(2)行业恶性竞争需改善

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开始逐步对外开放,国际具有雄厚实力的物流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物流业务方面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同时,物流行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准入门槛较其他行业而言较低,市场内物流企业良莠不齐,实力及能力存在很大的悬殊,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开始使用打价格战的方法以博取客户,造成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一方面来自外部国际物流的竞争,一方面来自内部抢夺国内市场份额的竞争,两方面的不良竞争给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障碍。

(3)成本高、效率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燃油、路桥费、土地成本等摊销成本过高,因而直接影响物流成本;同时物价的持续攀升、房价、社保等因素不断推高人力成本,导致运输综合费用较大,运营成本节节攀高。

(4)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物流业的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运行质量不高;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企业自身配套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常见;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国内企业的自有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这种以自给自足为主的物流管理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需求的生产和发展,此点也正是当前制约国内物流产业快速前进的一个重要瓶颈。

五、行业市场规模

从我国国内物流行业总体规模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历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5.8%。

从我国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情况来看,根据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研究机构Armstrong&Associates,Inc在其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1,491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约为9,629亿元),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运”,HK.00598)系国内唯一进入2014年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50强”的企业(第9名),国内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远远小于中国外运。

2014年全球物流成本和第三方物流收入部分国家地区情况摘取如下:

根据上表统计,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占GDP比重为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尚有较大的可供挖掘的市场空间。

六、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受到结构性调整、产能过剩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开始趋于缓慢增长,经济发展压力开始逐步凸显,未来经济走势呈现不明朗化情形。

物流行业主要是基于服务于实体经济,总体而言与宏观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经济要素的变动会影响物流行业的服务总量,从而影响行业内各企业的经营绩效。

因此宏观经济形势是否景气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物流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其他行业而言相对较低,现代物流行业已属于完全竞争行业,不受市场准入原则的影响及限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同时,我国的物流行业总体落后于国际水平,近年来外资物流企业大量占领国内市场的情形已对我国物流业形成了一定的安全威胁。

因此,企业在制定全局发展战略时需周全考虑,切合实际的整合内部及外部资源,合理应对市场风险竞争,适应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保持较好的优势。

3、人力成本攀升风险

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从事物流行业且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较少,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关注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具有行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然而这类人才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因此人力成本较其他完全竞争行业而言,其成本较高。

4、行业政策风险

随着环境监管的日趋严格,物流业在运输、包装、回收等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环保成本日益提升;同时“营改增”政策的出台,使物流企业的可抵税项变少,物流企业的成本变相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