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589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5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docx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1种子(第一课时)………………2

1种子(第二课时)………………4

2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6

2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8

3钓鱼(第一课时)………………10

3钓鱼(第二课时)………………12

4爷爷的芦笛(一课时)…………14

5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6

5古诗三首(第二课时)…………18

6桂林山水(第一课时)…………20

6桂林山水(第二课时)…………22

7走进丽江(第一课时)…………24

7走进丽江(第二课时)…………26

8五彩池(一课时)……………28

9卫星比武(第一课时)…………30

9卫星比武(第二课时)…………32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第一课时).34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第二课时).36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第一课时).38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第二课时).40

12绿色记事本(一课时)………42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一课时).44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二课时).46

14陈嘉庚办学(第一课时)………48

14陈嘉庚办学(第二课时)………50

15舞动的北京(第一课时)………52

15舞动的北京(第二课时)………54

16大使馆妈妈(一课时)………56

17莲叶青青(第一课时)………58

17莲叶青青(第二课时)………60

18萧山杨梅(第一课时)………62

18萧山杨梅(第二课时)………64

19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66

19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68

20母亲的呼唤(一课时)……70

21爬山(第一课时)……………72

21爬山(第二课时)……………74

22语言的魅力(第一课时)……76

22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78

23寓言两则(第一课时)………80

23寓言两则(第二课时)………82

24米芾学书(一课时)………84

25鸟的天堂(第一课时)………86

25鸟的天堂(第二课时)………88

26鲸(第一课时)………………90

26鲸(第二课时)………………92

27麋鹿(第一课时)……………94

27麋鹿(第二课时)……………96

28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时)…98

29孔子学琴(第一课时)………100

29孔子学琴(第二课时)………102

30端午节的由来(第一课时)…104

30端午节的由来(第二课时)…106

31西门豹(一课时)…………108

32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时).110

1种子

【学习目标】

1.我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大意。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在课文中画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这些生字,并在课文生词表中组词。

2.在课文中画出下列词语,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并将这些词语写在课后词语花篮里)

扫视羞涩落落大方凝望小心翼翼虔诚

3.仔细读课文,将下面短语补充完整。

( )地站着  (  )地包起 (  )地成长

( )的山川()的童心()的黑豆

()的光泽()的脸颊()的神情

()的原野()的大地()的大伞

4.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

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

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三、交流探究,汇报展示

课文按的顺序来写的,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

望着孩子们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部分(第自然段):

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

“我”和全班同学都深受感动。

四、课堂检测

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wéikǒnglüèguòcánkuìkùdōu

xiūsèshěnglüèhuáishùjùnxiù

2.我会辨字组词。

略(   ) 涩(   ) 裤(   ) 惭(   )

掠(   ) 忍(   ) 被(   ) 渐(   )

愧(   ) 唯(   ) 恐(   ) 掺(   )

槐(   )维(   ) 忠(   ) 惨(   )

3.我能用词语写句子。

扫视:

落落大方:

小心翼翼:

1种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

2.从小女孩交树种、拾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

(重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独立完成,在书中画出)

1.请找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神情、动作的语句。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与其他同学交的树种是不一样的,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其他同学的树种有什么不同。

二、复习导入

《种子》讲的是在时,有个小女孩交的树种虽然,但,显然是的,表现了这个小女孩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小女孩交的这些树种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交来的呢?

请大家再读课文2—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并简单写写批注。

3.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

用“因为……所以……”说说。

4.小女孩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自己的话赞一赞这个小女孩。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红走到我跟前,_____________(动作、神态)说:

“你怎么现在才来呀?

2.她穿着,显得,又。

3.我获得作文比赛一等奖,老师地说:

“。

五、课堂检测

1.我会写近义词。

素雅(  ) 光泽( )虔诚(  ) 俊秀(  )

专注(  )茁壮(  )唯恐(  )生涯(  )

2.读句子,选词填空。

  注视扫视

①老师走进教室,()了全班同学一眼,然后宣布“上课!

②课堂上,几十双眼睛()着老师。

 专注凝视

①看他那()的样子,我知道他被手中的书迷住了。

②他()着妈妈的肖像,热泪盈眶。

3.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注意观察他们听后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冰心奶奶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重点)

【知识链接】

颐和园,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会注音,我会组词。

概(ɡài)(大概)聚()()

匆()()梢()()

释()()额()()

纽()()召()()

拣()()隙()()

漾()()棠()()

2.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聚精会神、灿烂、蕴藏、忸怩、座无隙地、成百盈千、浑身解数

3.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聚”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该字组一个成语()。

4.我会填。

《只拣儿童多处行》描述了一群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板书课题)

三、交流探究

1.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写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

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课堂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闹嚷嚷: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叽叽呱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能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成()盈()座无()()()()会神

成()上()密密()()()()解数

2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2.背诵第5至9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划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2.划出描写鲜花的语句。

(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二、导入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三、自主探究(先自己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1.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划出描写儿童多的语句。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

我体会到冰心奶奶的情感。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座无隙地”让我体会到。

③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说”“笑”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

“闪着汗珠”又表现了了孩子们的什么?

想象:

他们会说什么呢?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什么?

“荡漾”“哗哗”衬托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是怎样的孩子?

3.按课文填空。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阳光下就像几座()……

四、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押()客()释()匆()悄()

匣()额()择()勿()梢()

拣()壤()魔()堂()畅()

炼()嚷()摩()棠()杨()

2.造句。

……像……

3钓鱼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会认读生字、词语。

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

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我会填空。

()鱼()漪()()闪闪小心()()

()择()动()()辉映()()不舍

嘴()告()筋()力()

3.我会解释下列词语。

涟漪、翕动、乞求、抉择、告诫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

如果钓到一条大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三、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按照“钓鱼——放鱼——启示”的叙述顺序,再给课文分段。

四、课堂检测

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dǐzhìhuīyìngjùlièyúgōu

jùlízhēngbiànqǐqiúdàodé

2.我会选词填空。

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既然……就……哪怕……也……

A.()刻苦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B.小红()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很不错。

C.()他德、智、体皆优,()大家都选他当三好学生。

D.你()不甘落后,那()得奋起直追。

五、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3钓鱼(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2.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地抵制各种诱惑。

(难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2.思考:

“我”小时候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二、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和父亲钓鱼和放鱼的过程,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那么34年过去了,这件事又是怎么影响作者呢?

三、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1.学习写放鱼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得意----()----( )----()----(   )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小时候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四、总结全文,完成填空

小时候和父亲一起钓鱼这件事给了“我”,让“我”懂得了在面前,要有抵制的和。

五、课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

一()眼睛一()人家一()鸡蛋

一()大狗一()青草一()大门

一()欢笑一()大手一()火柴

2.区别下列字形,再组成词语。

剧()气()诱()暮()格()

据()乞()透()幕()络()

3.词语搭配,连线。

彩色的湖面得意地抖动

永久的涟漪清楚地知道

晚霞辉映的回忆剧烈地欣赏

月光如水的夜晚猛烈地甩动

4.用下面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筋疲力尽——

抵制——

5.考考你。

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比如:

在家里:

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是看电视?

你……在学校: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在公共场所: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会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你会……

“道德抉择”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4爷爷的芦笛(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

4.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

如果钓到一条大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二、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婉转温馨闸屋葱茏摇撼裹挟情不自禁

2.比一比组词。

闸(  ) 睬(  )婉(  )碗(  ) 粘(  )

间(  ) 踩(  ) 腕(  )惋(  )沾(  )

宛(  )颠(  ) 哗(  )胧(  )笼(  )

蜿(  ) 巅(  )桦(  ) 眬(  )拢(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小船悠扬的(      )

奇特的(      )(      )的海水

柔嫩的(      ) (      )的海风

三、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1.我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次,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3.强强三次听到的笛音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4.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

A、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B、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五、课堂检测

1.这篇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的事。

说明了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

,在与中学会坚强的道理。

2.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写下喜欢的原因。

5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畔、御、侯”3个生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7个生字。

(重点)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知识链接】

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设。

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1)知诗人解诗题以及写诗的背景资料。

(2)解词连句知大意: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意思。

(3)展开想象悟诗情。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拼音,写词语。

jiāngpànjiāoyīngtíjiàoshùxué

()()()()

yùliǔrìmùjiàngéwánghóu

()()()()

2.我能选出正确的读音打“√”。

黄四娘家花满蹊(qī  xī)   江畔(bàn pàn)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dié dí)时时舞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3.我会给下列汉子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奚(   )(   )帝(   )(   )

 卸(   )(   )莫(   )(   )

二、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知诗人,解诗题。

(2)明诗意,感情读。

四、师生讨论,共同总结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独自散步寻花时,所见到的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和对

()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检测

比一比,再组词。

畔()鹰()啼()暮()隔()

伴()莺()帝()幕()融()

 

5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2.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为纪念乡贤介子推而设,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源于寒食节。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

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二、学习新课

1.学习《寒食》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唐朝天宝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韩君平集》。

(2)明诗意,感情读。

(3)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我们又一步加深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还用这种方法来试试自学《泊船瓜洲》。

2.学习《泊船瓜洲》

(1)知诗人,解诗题。

(介绍王安石并说说题目的意思)

(2)抓字眼,明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绿”原是词,用在这里却有了感,让人感受到春风拂过,吹绿江南两岸的情境。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课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是代诗人写的,这是一首(讽喻写景写事)诗。

(2)《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表达了诗人

之情。

从“”可以看出来。

意思是:

2.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推、敲

僧()月下门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6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重点)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

【知识链接】

桂林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会读、会写本课生词。

2.查出这些词的意思。

观赏、无瑕、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文章以“”一句总领全文。

其中一个“”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景堪称天下第一。

4.思考:

①这篇文章是以()为主的记叙文。

(A状物B写景)

②本文采用()的构段方式。

(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二、导入

老师讲述自己的桂林见闻,重点是对于山水的描述,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

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板书:

桂林山水)

三、交流探究,汇报展示

1.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谈谈你的观后感。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并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

3.按照“总—分—总”的方式给课文分段。

4.认真阅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