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350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山西省太原五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

 

第Ⅰ卷阅读题

为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

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

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

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2.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

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

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

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

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

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C.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

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

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

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

五色笔。

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

..

军节度推官。

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

维翰再相,质迁

主客员外郎、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

皆合机宜。

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

叹曰:

“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

京城扰乱。

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

..

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

乃白太后,以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周广顺

..

初,加拜参知枢密院事,后进位左仆射。

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

医药。

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

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戴,自陈桥还府署。

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

魏仁浦就府谒见。

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

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

刃拟质曰:

“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太祖叱,彦环不退。

质不知所措,乃与溥

等降阶受命。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

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

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

帝尤嘉奖。

二年九月卒,年五十四。

将终,戒其子

旻勿请谥,勿刻墓碑。

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

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

“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

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

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

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

身没,家无余赀。

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

“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太宗亦

尝称之曰:

“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

(节选自《宋史?

范质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岁能属文属文:

写文章。

..

B.物色得之,喜甚物色:

访求,寻找。

..

C.质苍皇论撰苍皇:

通“仓皇”,匆忙、仓促。

..

D.世宗不豫不豫:

没有犹豫。

..

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范质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②质苍黄论撰,称旨③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④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

⑤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⑥未尝受四方馈遗

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质九岁能属文,十三岁开始研习《尚书》,并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举

进士及第,这些都说明他天性聪明颖悟。

B.周太祖对范质“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世宗将幼

主托付予他辅佐;恭帝即位后,加授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萧国公,这

些都说明后周对范质的尊崇和器重。

C.乾德二年九月,范质去世,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

这些都表现了他廉介自持的好品质,宋太祖都为之悲叹惋惜,以致罢朝。

D.范质历仕五朝,仕途通畅,周、宋两朝都官至宰相之职,可谓爵尊名显,

世所少见。

文章运用了正面叙述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才华出众、廉介自持的贤明宰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

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5分)

(2)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江城子

李好古·南宋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

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

①中行:

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guó):

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

③治安:

贾谊曾经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4),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是故弟子不必不入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悲惨命运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

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

地说:

“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

“噢,你这就要走吗?

时间真的还早呢!

”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

他简直

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

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

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

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

“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

“噢,别急!

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

”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

“噢,我能。

”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

一会儿。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

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

“呃,现在,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

”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

“呃,是可以的。

”动三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

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那就留下来吧。

”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

动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

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

呆脑的。

吃完饭后。

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

她把家里珍藏的

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

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

六十张没看完。

动三站起来:

“现在告辞了。

”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

”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

”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

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

聊天。

动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

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

就用反话挖苦他说:

“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

”动

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

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

狠狠地诅咒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

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

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

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

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

“我认为该向动

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

”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

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

他发烧得厉害,神志

不清。

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

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

“呃,

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

再一会儿,

他又跳起来,大叫着:

“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

哈!

”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

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

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

“噢!

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

再见!

”(选自《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

一贯的幽默性格和手法。

如动作描写:

“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

着,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

B.小说结尾描写“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

在往地上倒水”,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一句。

C.小说以动三的悲惨命运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顺序,文脉清晰。

作者自始

至终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动三命运的同

情。

D.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照片都拿了出来,但动三只看了七十一张,大约

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就站起来想走,这表明动三心不在焉,急着告辞回家。

E.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动三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

他发烧得厉害,

神志不清。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预付食宿费、被主人误解带来的思想折

磨等。

(2)小说开头“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

很难的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3)主人公动三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4)小说作者叙述的笔调是轻松的,但结局却很沉重,应归属于“黑色幽默”小

说之列。

有人说造成动山先生悲惨命运的是社会,有人说是动山先生的性格所致。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

刘仰东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

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

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

学”。

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

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

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

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

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

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

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

“大家误解我什么?

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

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

我只是好发生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生问题。

有问题,就要用心思;

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

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

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

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

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

他曾说:

“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

种生活。

”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

精神实质亡矣”!

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

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

把“四

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

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

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

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

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

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

“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

责任。

”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

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

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两年后,他把妻子及两个孩子从北平接到邹平,全家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

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

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

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

“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

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

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毛泽东谈话达八次之多。

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蒋鼎文、阎锡山、卫立煌、程潜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

在枪林弹雨、风餐露宿甚至上顿不接下顿的严酷环境中度过了八个月。

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左舜生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

学者们的“代表作”,也大多出自这个年龄段。

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

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

盛名。

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

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

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

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

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

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

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

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

察,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3)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

(6分)(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请说说你的看法(8)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由东方飞云国际影视打造的古装轻喜剧《明珠游龙》正在各大卫视播出,宫廷女子娇艳迷人,精致华服美轮美奂,皇子霸气外露,人物命运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弦!

B.在微博中,大家畅所欲言,津津乐道地谈论生活中的乐事、趣事。

用一句话随意记录生活,用手机随时发表,还能迅速获取最热、最酷、最新的资讯。

C.如果悬壶济世的医家想寻找一位“健康大使”,我想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是绝对无资格担当此重任的。

D.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强台风袭击了这座海滨城市,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个小时后部分地区积水已超60厘米,交通陷入瘫痪。

C语文课堂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

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和素养。

D.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

16.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

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

(6分)

 

(1)标题:

(2分)

(2)理由:

(4分)

为从下列10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6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

选词不得重复。

呼啸割破横亘泻落横栏划破展现出现流下咆哮一条金色巨蟒般的闪电_①_浓云黑雾,一个异常惊人的景观_②_在我

们面前:

浓云水雾间的壶口瀑布停止了流动,且上下不见首尾,像一座顶天立

地的青铜大坝_③_黄河之中。

又有几个闪电接连照亮河谷,壶口瀑布又开始了④_,恢复了流动,但是,这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更加惊人的景观:

乌黑的云团遮住了整个瀑布的上端,此时此刻的壶口瀑布再也不是从悬崖上_

⑤_,而是从乌云中,从天空中_⑥_着震撼着垂直落下。

答:

①②③④⑤⑥

六、写作(60分)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水干涸了,美丽的花木枯萎了,夜莺也好久没有飞来了。

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来到花园。

他们看见这一片凄凉,脸上都显出追慕

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

“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

“不,决不!

我们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A说:

“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

“不对。

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再砍除恶草及荆棘,因为”

C说:

“我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

“C君,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

因为”他们互相辩论,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还没

有停止,还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甚至扭打在一起。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8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